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油气聚集规律——以松辽盆地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巍 刘招君 +1 位作者 董清水 方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7,共5页
松辽盆地早期断陷湖盆样式研究表明 ,松辽盆地存在二型四式构造样式 :即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单断型断陷盆地 ,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复合型断陷盆地。一个完整的断陷湖盆层序形成一套区域生储盖组合 ,其中 ,发育在TST和HST之间... 松辽盆地早期断陷湖盆样式研究表明 ,松辽盆地存在二型四式构造样式 :即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单断型断陷盆地 ,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复合型断陷盆地。一个完整的断陷湖盆层序形成一套区域生储盖组合 ,其中 ,发育在TST和HST之间的最大密集段为主力生油层 ,也是良好的盖层 ;而LST、TST底部、HST顶部及RST通常发育有利储层。它们的规律性配置可构成上生下储、下生上储、侧生侧储和自生自储四种有利的生储盖层组合类型。每个体系域中都有岩性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是HST的主要类型 ,RST中可以找到不整合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断陷湖盆 层序地层格架 充填序列 油气聚集规律
下载PDF
埕海断裂缓坡区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量:9
2
作者 袁淑琴 周凤春 +3 位作者 张洪娟 王洪彪 朱小丽 王喆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5期16-22,共7页
黄骅坳陷埕海断裂缓坡区具有优越的成藏背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通过系统解剖埕海断坡区构造、沉积、储层及油藏特征,明确了阶状断裂斜坡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富集规律,提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的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 黄骅坳陷埕海断裂缓坡区具有优越的成藏背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通过系统解剖埕海断坡区构造、沉积、储层及油藏特征,明确了阶状断裂斜坡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富集规律,提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的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宽缓斜坡始终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断裂、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三者不同的配置关系构成了研究区多种油气运聚方式,形成了大面积、多层系的油气聚集区。高斜坡和低断阶勘探程度低、潜力大,是下一步重点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油气藏特征 油气聚集规律 断裂缓坡区
下载PDF
梁家楼油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目标评价
3
作者 文志刚 张传林 +1 位作者 李玉泉 宗国洪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80-181,共2页
梁家楼油田处于利津和牛庄洼陷的鞍部,资源源条件较十分优越;含油气层系为沙二段、沙三段和沙四段.但油气聚集层位主要集中于沙三段;沙三段岩性圈闭及构造-岩性圈闭发育.而构造圈闭则主要出现于沙二、四段;影响油气聚集的因素有... 梁家楼油田处于利津和牛庄洼陷的鞍部,资源源条件较十分优越;含油气层系为沙二段、沙三段和沙四段.但油气聚集层位主要集中于沙三段;沙三段岩性圈闭及构造-岩性圈闭发育.而构造圈闭则主要出现于沙二、四段;影响油气聚集的因素有沙三段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有利的生储组合及区域性盖层;研究认为,下部勘探重点应该是查明沙三段水下浊积砂体的展布,圈定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而在沙四段与沙二段地层中应以寻找与构造有关的圈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水下浊积扇 油气聚集规律 目标评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下二门地区储层评价与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桂兰 《河南石油》 2003年第3期10-12,共3页
下二门地区位于泌阳凹陷东部边界大断裂下降盘内侧 ,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近南北向背斜构造。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微相 ,物性依次由好变差。水下分流河道分布于下二门背斜的主体部位 ,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位于水下... 下二门地区位于泌阳凹陷东部边界大断裂下降盘内侧 ,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近南北向背斜构造。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微相 ,物性依次由好变差。水下分流河道分布于下二门背斜的主体部位 ,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前端和两侧。H2 段物性极好 ,H3 Ⅰ -Ⅲ砂组物性好 ,Ⅳ砂组中等 ,Ⅴ砂组以下物性差。油气主要聚集于背斜主体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在孙岗区块寻找由地层超覆及局部不整合与断层配置为主要控制因素的油气藏 ,在下二门背斜南翼以透镜体为主的岩性油气藏和早期构造圈闭是下步勘探挖潜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二门地区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油气聚集规律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75
5
作者 徐凤银 彭德华 侯恩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 ,是中国 7个大型内陆含油气盆地之一。发育有石炭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4个大含油气系统 ,形成了北缘、西部和中部 3个勘探领域 ,共有油气资源量 42× 10 8t(油当量 ) ,油气聚集受烃源岩、构造叠...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 ,是中国 7个大型内陆含油气盆地之一。发育有石炭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4个大含油气系统 ,形成了北缘、西部和中部 3个勘探领域 ,共有油气资源量 42× 10 8t(油当量 ) ,油气聚集受烃源岩、构造叠加及储集层性质的控制。该盆地勘探程度较低 ,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和广阔的勘探前景 ,是中国最有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根据盆地内不同地区的油气藏控制因素 ,盆地的西部南区、西北缘的阿尔金山前、北缘的冷湖三号等地区是碎屑岩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西部北区是非常规储层油藏的重点勘探区 ,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气聚集规律 勘探潜力 勘探方向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层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涂畅 黄为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6期140-140,共1页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油气聚集中存在的主要规律。从而提高对油气的开采量,推动该区的深层次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统延长组 深层油气聚集规律
下载PDF
南海西部海域断陷湖盆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绪深 甘军 +5 位作者 张迎朝 张建新 杨希冰 邓勇 徐新德 吴杨瑜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9,共8页
运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古湖泊学及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深入分析了南海西部海域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的构造演化特征、古湖泊背景与烃源岩发育特征、古近系沉积充填特征与大型储集体分布模式以及油气聚集规律和勘探前... 运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古湖泊学及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深入分析了南海西部海域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的构造演化特征、古湖泊背景与烃源岩发育特征、古近系沉积充填特征与大型储集体分布模式以及油气聚集规律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1北部湾盆地涠西南、乌石凹陷及珠三坳陷文昌凹陷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分布广、规模大,富藻有机质输入的优质烃源岩发育,为油气生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南海西部海域断陷湖盆古近纪湖水升降频繁,形成了低位域坡折带控砂、高位域源区控砂、陡坡带断层转换带控砂和缓坡带浪基面控砂等4种控砂模式,并且各控砂模式下的大型储集体时空展布、沉积相类型及物性特征差异明显;3南海西部海域断陷湖盆具备"一源多储、断脊运移、立体富集"的油气聚集规律,形成了凹中隆、斜坡、凸起等3个有利运聚单元及相应的3种成藏模式;4涠西南凹陷东斜坡、乌石凹陷北坡及文昌A凹陷北坡的古近系构造圈闭和隐蔽圈闭是南海西部海域断陷湖盆剩余勘探潜力较大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海域 断陷湖盆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大型储集体分布 油气聚集规律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吐哈盆地地质结构和油气聚集规律的新认识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明山 张进学 +2 位作者 于拥军 戴余 李明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9-192,共4页
通过地质露头、地震剖面、钻井等资料结合逆冲构造理论分析,发现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具有独特的构造样式和地质结构,从而提出自北向南依次分为山体楔形带、山前断阶带、冲断褶皱带,凹陷斜坡带、中央隆起带的新认识,以区别于原有的北部山前... 通过地质露头、地震剖面、钻井等资料结合逆冲构造理论分析,发现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具有独特的构造样式和地质结构,从而提出自北向南依次分为山体楔形带、山前断阶带、冲断褶皱带,凹陷斜坡带、中央隆起带的新认识,以区别于原有的北部山前带、鄯善弧形带的划分方案。其中冲断褶皱带与中央隆起带进一步分为东西两个分支,各分支在南北向的重叠上非常一致,反映了吐哈盆地新生代以来受造山带逆冲挤压和盆地基底断块抬升的应力格局。台北凹陷的埋藏史、生烃史研究表明,有两次快速沉降期(中-晚侏罗世、中新世-第四纪)。第二期烃源岩埋深加大,经历地质时间长,有利于油气大规模生成并聚集成藏,并与冲断褶皱带的大部分地区的构造形成互相配置。分析表明:山前两排褶皱带在靠近生油凹陷和走滑断层的构造低部位的砂岩体更有利于晚期油气藏的聚集;断阶带和中央隆起带的下盘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结构 油气聚集规律 吐哈盆地 地质特征 结构 油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油气藏形成及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振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库车坳陷已在5个层系(组)中获得工业油气流,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藏。从烃源条件、圈闭条件、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系统分析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藏形成与演化,指出库车前陆盆地的油气藏类型多,含油气层系多,且多沿断裂和不整合面分... 库车坳陷已在5个层系(组)中获得工业油气流,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藏。从烃源条件、圈闭条件、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系统分析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藏形成与演化,指出库车前陆盆地的油气藏类型多,含油气层系多,且多沿断裂和不整合面分布。油气聚集受盆地构造格局、区域盖层、断裂和不整合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形成 不整合面 库车坳陷 库车前陆盆地 储盖组合 烃源条件 塔里木盆地 油气聚集规律 油气藏类型 油气层系
下载PDF
二连盆地阿尔善构造带油气分布与聚集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官忠 彭仕宓 +2 位作者 马莉 张昌峰 杨志斌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9,共5页
系统研究了阿尔善构造带油气运移与圈闭的匹配关系、生储盖组合特征等 ,认为该区多套烃源岩为复式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多期充足的油源 ,多种油气运移通道为油气长距离运移创造了条件 ,多种储集岩体、多套生储盖组合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 系统研究了阿尔善构造带油气运移与圈闭的匹配关系、生储盖组合特征等 ,认为该区多套烃源岩为复式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多期充足的油源 ,多种油气运移通道为油气长距离运移创造了条件 ,多种储集岩体、多套生储盖组合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场所 ,油气多次运移与多期形成的圈闭的良好配置关系 ,导致区内发育多种油气藏类型 ,在平面上不同层系油层叠加连片 ,形成良好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带 .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同时显示 ,油气分布具有纵向上相对集中 ,平面上受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影响 ,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据此按照含油气系统理论与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理论 ,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阿尔善构造带 油气分布 油气聚集规律 油气地质
下载PDF
现河中带西段沙二^(10)储层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11
作者 杨再新 柴安庆 +1 位作者 林岩峰 马功联 《黑河科技》 2003年第4期65-66,共2页
现河中带西段位于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西端,其西北为利津洼陷,东南为牛庄洼陷。区内已发现郝家油田、史南油田、现河庄油田,目前在河11、河4、河80、河39、河22、史115、史112等块在沙二10层位均见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95口井在该层位获... 现河中带西段位于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西端,其西北为利津洼陷,东南为牛庄洼陷。区内已发现郝家油田、史南油田、现河庄油田,目前在河11、河4、河80、河39、河22、史115、史112等块在沙二10层位均见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95口井在该层位获得油流,截止到2001年,已在沙二10层位上报探明含油面积16.6km2,储量1220万t,展示了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由于储层横向变化很快,砂体之间的对比难度很大,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展布规律难以确定,油气聚集规律也有待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二10 砂体成因 油气聚集规律
下载PDF
阿尔及利亚416a-417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季红军 丁正青 +2 位作者 储海松 翁望飞 高韧 《小型油气藏》 2006年第3期6-10,共5页
在阿尔及利亚Oued Mya盆地416a-417区块烃源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油气运移成藏模式;结合探井钻探情况,对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聚集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参... 在阿尔及利亚Oued Mya盆地416a-417区块烃源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油气运移成藏模式;结合探井钻探情况,对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聚集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及利亚 Oued Mya 盆地 成藏模式 成藏控制因素 油气聚集规律
下载PDF
车镇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13
作者 刘鹏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9年第3期123-124,共2页
车镇凹陷是济阳坳陷的富油洼陷之一,但其油气成藏特征尚待深入研究。本文基于车镇凹陷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其成藏要素的剖析,并探讨油气聚集规律,结果显示:车镇凹陷存在沙四上亚段、沙三段及沙一段3套烃源岩层系... 车镇凹陷是济阳坳陷的富油洼陷之一,但其油气成藏特征尚待深入研究。本文基于车镇凹陷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其成藏要素的剖析,并探讨油气聚集规律,结果显示:车镇凹陷存在沙四上亚段、沙三段及沙一段3套烃源岩层系,油气来源丰富,储集层以多类型沉积体系形成的碎屑岩储集体为主,沙一段湖相泥岩与新近系泛滥平原泥岩组成了区域性盖层;车镇凹陷已发现多套含油气层系,其中沙二段是主力含油层系;油气聚集表现出多层系、分带性及多样性3方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特征 油气聚集规律 车镇凹陷 油气成藏要素
下载PDF
西伯利亚地台腹部文德系及下寒武统含油气性预测(俄文)
14
作者 Г.Г.Шеми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9-86,共8页
经过改进的含油气性预测方法,适用于结构复杂和油气藏形成期长的古老地层。这种含油气性预测方法是建立在综合地层、构造、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和本文地质指标和对每种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的。介绍了盐下陆源层和碳酸盐岩层(维柳依、... 经过改进的含油气性预测方法,适用于结构复杂和油气藏形成期长的古老地层。这种含油气性预测方法是建立在综合地层、构造、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和本文地质指标和对每种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的。介绍了盐下陆源层和碳酸盐岩层(维柳依、下涅普斯克、上涅普斯克齐尔、下达尼洛夫、上达尼洛夫和乌索尔等储集层)的含油气性的详细预测结果。在它们的分布地区划分了不同含油气性的详细预测结果。在它们的分布地区划分了不同含油气远景区,油气聚集带和首批应进行石油普查的目标,预测了这些地区的主要圈闭类型、油藏数量和烃类组分。这些研究成果将能极大地提高石油普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对比 油气聚集规律 油气藏圈闭 油气运移 西伯利亚地台 下寒武统
下载PDF
喀什凹陷的成因及找油方向 被引量:12
15
作者 罗金海 车自成 刘良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5-438,共4页
通过对喀什凹陷的基底结构和变形特征分析认为,喀什凹陷在侏罗纪—中新世期间的沉降主要与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拉分作用有关;上新世以后的变形受天山和昆仑山山前逆冲作用控制;凹陷北部斜坡带的变形机制主要是山前重力滑动和山麓... 通过对喀什凹陷的基底结构和变形特征分析认为,喀什凹陷在侏罗纪—中新世期间的沉降主要与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拉分作用有关;上新世以后的变形受天山和昆仑山山前逆冲作用控制;凹陷北部斜坡带的变形机制主要是山前重力滑动和山麓逆冲作用。根据与喀什凹陷有类似成因联系的中亚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经验预测,喀什凹陷的油气主要赋存于山前构造带向斜盆地内部的低凸起中,下第三系膏盐层为主要勘探标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凹陷 油气聚集规律 凹陷 油气勘探 成因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成藏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喻 陈青 +1 位作者 阎长辉 杨敏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16期1-3,共3页
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区域地质条件及构造格局,总结了该地区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潜西成藏的关键是具有与油源沟通的输导系统、圈闭特征与断层封堵控制油气聚集的区块,而有利沉积相带(储层发育带)是圈闭中油气富集的主要部位。在... 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区域地质条件及构造格局,总结了该地区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潜西成藏的关键是具有与油源沟通的输导系统、圈闭特征与断层封堵控制油气聚集的区块,而有利沉积相带(储层发育带)是圈闭中油气富集的主要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6种成藏模式,并分析了各圈闭可能的成藏模式,最后对较有利勘探目标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西地区 油气 断层 油气聚集规律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三维地震IESX解释系统、RFT、HDT技术在卫334块的应用
17
作者 郭欢迎 董会立 +3 位作者 郭江陵 代建华 李红 王军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4年第6期125-126,共2页
复杂断块油藏 ,受构造复杂性及技术手段的限制 ,对地层对比和微构造的认识不足 ,影响了进一步的滚动开发。三维地震 IESX解释系统、RFT、HDT等新技术的应用 ,为开展微构造的研究创造了条件。通过三维地震 IESX解释系统、RFT、HDT等资料... 复杂断块油藏 ,受构造复杂性及技术手段的限制 ,对地层对比和微构造的认识不足 ,影响了进一步的滚动开发。三维地震 IESX解释系统、RFT、HDT等新技术的应用 ,为开展微构造的研究创造了条件。通过三维地震 IESX解释系统、RFT、HDT等资料的综合应用 ,能够提高对小幅度构造、小断层解释的精度 ,进一步提高对复杂断块油藏构造特征、油气聚集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微构造 油气聚集规律 滚动开发 三维地震 解释 构造特征 地层对比 小断层 幅度
下载PDF
雁木西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成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荆文波 刘文辉 +2 位作者 曾翔宇 孔繁志 李风云 《吐哈油气》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是一个典型的低幅度构造油藏。自1999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以来,第三系含油面积由1.8km^2增加到6.3km^2,白垩系新发现雁6-27、620、19、20等断块,新增含油面积5.74km^2,在含油层系上发现了第三系Ⅰ、Ⅱ和白垩系... 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是一个典型的低幅度构造油藏。自1999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以来,第三系含油面积由1.8km^2增加到6.3km^2,白垩系新发现雁6-27、620、19、20等断块,新增含油面积5.74km^2,在含油层系上发现了第三系Ⅰ、Ⅱ和白垩系Ⅰ油藏,使油田油藏数目由两个增加到5个。使油田的储量规模增加到最初的9倍,产能规模持续扩大,由方案编制初期的2.5×10~4t增加到19.0×10~4t,而且仍在继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分析总结此类油气田的油气聚集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和采用的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技术思路、技术方法和运作方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勘探开发 雁木西油田 油藏 含油面积 油气聚集规律 储量规模 油层 增加 一体化 扩大
下载PDF
用辩证法指导江苏油田地质研究工作
19
《石油政工研究》 1997年第3期30-31,共2页
用辩证法指导江苏油田地质研究工作中共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委员会江苏油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年产原油跨上了100万吨的台阶。当前,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进行二次创业的进程中,历史又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在... 用辩证法指导江苏油田地质研究工作中共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委员会江苏油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年产原油跨上了100万吨的台阶。当前,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进行二次创业的进程中,历史又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在未来10—15年内实现“三个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油田 辩证法 地质研究 油气聚集规律 滚动勘探开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系 金湖凹陷 卞东油田 石油勘探开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