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油气藏分类方案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应斌 王强 +3 位作者 黄雷 张友 武强 李果营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12,共6页
渤海已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构造油气藏占较大比例,根据圈闭形成机理,将渤海海域油气藏划分为披覆背斜、挤压背斜等9种类型。渤海海域油气分布规律较为明显,平面上约78%的油气储量分布在凸起或低凸起上,而在纵向上约有61%的油气储... 渤海已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构造油气藏占较大比例,根据圈闭形成机理,将渤海海域油气藏划分为披覆背斜、挤压背斜等9种类型。渤海海域油气分布规律较为明显,平面上约78%的油气储量分布在凸起或低凸起上,而在纵向上约有61%的油气储量分布在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因此,近期凸起或低凸起仍是精细勘探的主要目标,同时不断开拓新领域、新层系也是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新近系 构造圈闭 油气藏分类
下载PDF
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从连续到不连续——兼论油气藏概念及分类 被引量:58
2
作者 赵靖舟 曹青 +4 位作者 白玉彬 耳闯 李军 吴伟涛 沈武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59,共15页
根据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成藏特征的综合研究,探讨了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及其形成和分布的基本规律。重新厘定的油气藏概念为:储层中连续的油气聚集,具有独立或统一的压力系统。按照油气藏的聚集方式或分布样式将其划分为连续型、准连... 根据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成藏特征的综合研究,探讨了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及其形成和分布的基本规律。重新厘定的油气藏概念为:储层中连续的油气聚集,具有独立或统一的压力系统。按照油气藏的聚集方式或分布样式将其划分为连续型、准连续型和不连续型油气聚集,认为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藏的形成往往是一个由连续到不连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上3种类型的油气聚集。1连续型聚集:形成于烃源岩内,典型代表为页岩油气藏和煤层气藏。其主要特点是:储层致密—超致密,渗透率在纳达西—毫达西之间;油气呈游离态、吸附态、溶解态等多相态形式存在;一个连续型聚集实际上仅由一个油气藏构成,其油气在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内广泛而连续分布,缺乏明确边界,不存在边水和底水;油气主要是原位或就近聚集成藏,无需经过显著运移;油气聚集基本不受圈闭控制。2准连续型聚集:主要形成于邻近烃源岩的致密储层中,大多数致密油气藏属于此类。其特点是:油气呈大面积准连续分布,一个准连续聚集由多个彼此相邻的中小型油气藏组成;油气聚集缺乏明确边界,边、底水无或仅局部分布,无区域性油气水倒置;油气为大面积弥漫式充注,初次运移直接成藏或短距离二次运移成藏;油气运移聚集主要为非浮力驱动,非达西流运移;油气聚集基本不受背斜圈闭控制,而主要受非背斜圈闭特别是岩性圈闭控制。3不连续型聚集:又称为常规圈闭型油气聚集,主要形成于常规储层中,少数致密油气藏、煤层气藏甚至页岩油气藏亦属此类。其特点是:油气藏呈孤立分散不连续分布;油气藏边界明确,通常具有完整边、底水;油气藏形成一般需要经过二次运移,浮力是油气运移成藏的主要动力;油气藏形成严格受包括构造圈闭在内的各种圈闭控制。在含油气盆地中,上述3种油气聚集可同时存在,且往往形成于一个共同的烃源灶,其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并具有各自独特的分布规律。因此,在油气勘探中,应当将三者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通盘考虑和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勘探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概念 油气藏分类 连续型聚集 准连续型聚集 不连续型聚集
下载PDF
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 被引量:76
3
作者 沈守文 彭大钧 +1 位作者 颜其彬 黄先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22,共7页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据圈闭的隐蔽性、圈闭的成因及形成圈闭的主导因素、圈闭的剖面形态,提出了一个新的隐蔽(圈闭)油气藏分类方案。方案不仅包括了常见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也包括了古构造油气藏、向斜油气藏、易伤害低渗透油气藏等...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据圈闭的隐蔽性、圈闭的成因及形成圈闭的主导因素、圈闭的剖面形态,提出了一个新的隐蔽(圈闭)油气藏分类方案。方案不仅包括了常见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也包括了古构造油气藏、向斜油气藏、易伤害低渗透油气藏等多种特殊类型。这有利于勘探工作者开阔视野,并在勘探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隐蔽油气藏类型,采取不同的勘探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分类 隐蔽圈闭 圈闭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油气藏动力学成因模式与分类 被引量:62
4
作者 庞雄奇 金之钧 左胜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07-514,共8页
根据油气运聚的动力和作用方式将油气藏成因分为 3类 8种 17式。这 8种分别是 :①高压势场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②低压势场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③油水携带溶解气游离释放形成的天然气藏 ;④浮力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⑤毛细管力作用下... 根据油气运聚的动力和作用方式将油气藏成因分为 3类 8种 17式。这 8种分别是 :①高压势场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②低压势场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③油水携带溶解气游离释放形成的天然气藏 ;④浮力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⑤毛细管力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⑥天然气体积膨胀形成的深盆气藏 ;⑦分子吸附作用形成的煤层瓦斯气藏 ;⑧分子水合作用形成的水合甲烷气藏。①~③种为突发式流压作用形成的油气藏 ,④~⑥种为缓慢式烃势差形成的油气藏 ,⑦和⑧为非常规条件下天然气汇聚形成的特殊类型的 (油 )气藏。相同动力学成因的油气藏因实际地质条件的差异可以进一步分成亚类。不同动力学成因的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主控因素和产状特征不同。研究油气运聚的动力机制和成因模式对指导油气田勘探、提高勘探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油气藏分类 油气成藏机理 油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油气藏三元分类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林景晔 林铁锋 施立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1,共4页
在系统研究过去油气藏分类法的基础上,根据坳陷盆地向斜区砂岩储层找油的实际需要,从常规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由构造、断层和岩性为油气藏分类要素的三元分类法。解决了常规油气藏定量分类的问题,通过各要素对油气成藏控制... 在系统研究过去油气藏分类法的基础上,根据坳陷盆地向斜区砂岩储层找油的实际需要,从常规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由构造、断层和岩性为油气藏分类要素的三元分类法。解决了常规油气藏定量分类的问题,通过各要素对油气成藏控制程度的定量刻画,使油气藏分类更加明确。研究表明,任何油气藏的形成都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要素控制的程度有别。油气藏三元分类法能提供更多的油气成藏信息,在进入盆地向斜区或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领域应用该分类方法,有利于搞清油气藏成藏机理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因此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例,论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油气藏分类 油气藏定量分类 油气藏三元分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分类 被引量:6
6
作者 杜金虎 邬光辉 +3 位作者 潘文庆 陈志勇 张丽娟 韩剑发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4期39-46,共8页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复杂多样,依据圈闭类型可划分为构造类、地层岩性类、复合类等三大类油气藏。其中地层岩性油气藏还可分为风化壳型、礁滩型、白云岩型三个亚类。根据圈闭与储层特征,三大类油气藏可进一...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复杂多样,依据圈闭类型可划分为构造类、地层岩性类、复合类等三大类油气藏。其中地层岩性油气藏还可分为风化壳型、礁滩型、白云岩型三个亚类。根据圈闭与储层特征,三大类油气藏可进一步细分为12个类型。构造类油气藏受局部构造圈闭控制,储层发育,横向连通性好,油气分布比较均一,油气水界面明显。地层岩性油气藏为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储层类型多样,油气藏受储层控制,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但同一油气藏具有相近的流体性质、统一的压力-温度系统,多具有统一油气水界面,油气产出变化大。复合类油气藏受局部构造圈闭与储层双重作用控制,构造高部位储层发育区油气高产稳产效果好,低部位含水率高。典型实例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油气藏差异大,同一类型油气藏具有相似的特征,针对不同类型油气藏需要采取不同的勘探开发方法与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古生界 碳酸盐岩油气藏 油气藏特征 油气藏分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的分类 被引量:10
7
作者 肖尚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9年第4期6-10,共5页
方法 依据渤海湾盆地的构造、岩浆演化及已发现油气藏的性质和特点 ,提出了一个有关该区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的分类方案。目的 为火成岩的油气勘探工作及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 该区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可分为抬升淋... 方法 依据渤海湾盆地的构造、岩浆演化及已发现油气藏的性质和特点 ,提出了一个有关该区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的分类方案。目的 为火成岩的油气勘探工作及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 该区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可分为抬升淋滤型、埋藏溶蚀型、构造裂缝型、火山碎屑岩型、火成岩体侧向遮挡型、接触变质型及超覆、披覆型 7种 ,其中构造裂缝型油气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好 ,油气藏规模大、压力高 ,内部往往具统一的油气水系统 ;埋藏溶蚀型油气藏储层物性变化大 ,且油气水系统往往不统一 ,勘探、开发难度较大 ;其它几种类型的油气藏则少见。结论 构造裂缝型 (包括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火山碎屑岩型 )油气藏是渤海湾盆地火成岩勘探的优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油气藏 相关油气藏 油气藏分类 渤海湾
下载PDF
关于“隐蔽油气藏”概念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2
8
作者 牛嘉玉 李秋芬 +1 位作者 鲁卫华 吴贤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根据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调研结果,对隐蔽油气藏的涵义和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隐蔽油气藏(隐蔽圈闭)是一种因勘探活动而提出的实用性术语。对隐蔽油气藏开展的任何石油地质理论研讨均应首先研究各种油气藏的圈闭成因类型,即针对它所涵... 根据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调研结果,对隐蔽油气藏的涵义和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隐蔽油气藏(隐蔽圈闭)是一种因勘探活动而提出的实用性术语。对隐蔽油气藏开展的任何石油地质理论研讨均应首先研究各种油气藏的圈闭成因类型,即针对它所涵盖的各种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来进行石油地质研究。提出了新的非构造油气藏分类方案,以便更适应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求和加大理论应用的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非构造油气藏 圈闭 油气藏分类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9
9
作者 庞雄奇 陈冬霞 张俊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1期56-62,共7页
隐蔽油气藏可以按其判别难度、隐蔽方式、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等进行分类。按动力学成因可基本分为五类: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油气聚集成藏、毛细管力引入油气聚集成藏、深盆气体体积膨胀推排油气聚集成藏、分子吸附油气聚集成藏、分子结... 隐蔽油气藏可以按其判别难度、隐蔽方式、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等进行分类。按动力学成因可基本分为五类: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油气聚集成藏、毛细管力引入油气聚集成藏、深盆气体体积膨胀推排油气聚集成藏、分子吸附油气聚集成藏、分子结合力聚集甲烷水合物气藏。受盆地类型、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不同。论述了国内外对隐蔽油气藏的分类、成藏主控因素、成藏动力系统和成藏模式等研究的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我国隐蔽油气藏成因机理和富集规律等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油气藏分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裂缝性油气藏采收率:100个裂缝性油气田实例的经验总结(英文) 被引量:17
10
作者 Jack Allan S Qing Sun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9-136,共8页
通过对世界上100个裂缝性油气藏的综合评价,研究储集层及流体本身的性质(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黏度、可动油比例、含水饱和度、润湿性及裂缝分布特征等)和驱动机制及油藏管理战略(优化日产量和采用不同类型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对其最终采... 通过对世界上100个裂缝性油气藏的综合评价,研究储集层及流体本身的性质(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黏度、可动油比例、含水饱和度、润湿性及裂缝分布特征等)和驱动机制及油藏管理战略(优化日产量和采用不同类型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对其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将裂缝性油气藏分为4类:Ⅰ类的基质几乎没有孔隙度和渗透率,裂缝是储存空间和流体流动的通道;Ⅱ类的基质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基质提供储存空间,裂缝提供流动通道;Ⅲ类(微孔隙)的基质具有高孔隙度和低渗透率,基质提供储存空间,裂缝提供流动通道;Ⅳ类(大孔隙)的基质具有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基质提供储存空间和流动通道,裂缝仅增加渗透率。对26个Ⅱ类油气藏和20个Ⅲ类油气藏的开采历史的研究表明:Ⅱ类油气藏的采收率受水驱强度和最优日产量控制,日产量过高会很容易破坏Ⅱ类油气藏,一些Ⅱ类油气藏如果管理得当,采收率可以很高,不需要二次或三次采油;Ⅲ类油气藏的采收率主要受岩石和流体本身性质的影响,特别是基质渗透率、流体重度、润湿性以及裂缝强度等,不进行二次或三次采油不可能完全开采,往往需要采用一些提高采收率的专门技术。以往将Ⅱ类和Ⅲ类裂缝性油气藏归为一类,认识它们的区别将有助于选择更好的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裂缝性油气藏 驱油机理 裂缝性油气藏分类
下载PDF
岩浆岩储层的形成和特征以及油气藏类型
11
作者 范蓉蓉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9期308-308,共1页
随着各种油气藏的不断勘探与开发,岩浆岩油气藏已在全球的很多地方被发现和进行开发,岩浆岩油气藏成为了新的开发领域。
关键词 岩浆岩 油气藏分类 孔隙结构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