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油藏流动电位数值模拟及油水前缘预测 被引量:6
1
作者 卜亚辉 姚军 +2 位作者 李爱芬 刘均荣 于伟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6,共6页
根据流动电位产生的基本原理,建立三维油水两相流动条件下电场和渗流场的耦合数值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求解;以四分之一“五点法”井网为对象,模拟计算一注一采生产过程中井底的电位变化.结果表明:油水前缘的位置会出现电位的峰... 根据流动电位产生的基本原理,建立三维油水两相流动条件下电场和渗流场的耦合数值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求解;以四分之一“五点法”井网为对象,模拟计算一注一采生产过程中井底的电位变化.结果表明:油水前缘的位置会出现电位的峰值,该峰值随注入水向生产井一侧移动,生产井底的电位会连续上升,当油水前缘距离生产井75 m时开始剧烈变化,因此对该效应的监测及分析能够实现油水前缘的远距离预测;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的快速前进会引起电位异常,使高渗透层比低渗透层要高出5~15 mV,通过对该信号的强弱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分析能够识别地层非均质性和注入水的不均匀推进,该方法具有成为新型动态监测手段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流动电位 三维动电模型 油水前缘 井下电极
下载PDF
用地震测量方法监测油水前缘
2
作者 Dun.,KNB 司艳姣 《油气田开发工程译丛》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1-37,27,共8页
关键词 地震测量 监测技术 油水前缘
下载PDF
应用X射线检测技术确定油水饱和度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振环 胡靖邦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简述了X射线检测油水饱和度的实验方法,肯定了应用X射线险测技术确定油水饱和度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应用这种技术确定岩心平均饱和度、油水前缘位置、过渡带宽度、油水饱和度分布的方法,为在室内进行油田开发实验研究开辟了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 X射线 油水饱和度 油水前缘
下载PDF
智能井反馈控制生产策略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峰 刘均荣 胡祥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在传统油藏数值模型基础上建立具有井下监测和控制功能模块的储层数值模型,提出一种智能井Proactive和Reactive反馈控制算法。基于此模型和控制算法并以水平井生产为例,开展Proactive控制、Reactive控制以及两者结合的混合式控制的生产... 在传统油藏数值模型基础上建立具有井下监测和控制功能模块的储层数值模型,提出一种智能井Proactive和Reactive反馈控制算法。基于此模型和控制算法并以水平井生产为例,开展Proactive控制、Reactive控制以及两者结合的混合式控制的生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传统井生产,基于Reactive和Proactive的反馈控制策略可以减少产水量、增加产油量,提高净产值;Proactive控制在生产前期优势较大,而Reactive控制在生产后期优势较为明显,两者结合的混合式生产控制策略优于单独的Proactive和Reactive生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井 储层数值模拟 井下监控 油水前缘
下载PDF
水驱油过程中的动电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军 卜亚辉 +2 位作者 李爱芬 刘均荣 张国浩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29-2935,共7页
流动电位是动电效应的一种,其产生与岩石和流体的性质有关.通过测量渗流过程中的流动电位效应不仅可以反映地层性质,还有可能反映压力和饱和度的变化.当前能够帮助识别油层出水位置和方向的方法众多,但探测距离有限;地球物理学界普遍认... 流动电位是动电效应的一种,其产生与岩石和流体的性质有关.通过测量渗流过程中的流动电位效应不仅可以反映地层性质,还有可能反映压力和饱和度的变化.当前能够帮助识别油层出水位置和方向的方法众多,但探测距离有限;地球物理学界普遍认为,使用流动电位方法有助于解决该问题,因为油、气、水三种流体化学性质上存在明显极性差异,且油井生产中压力会伴随随着生产制度而人为改变,同时电位效应传播的距离较通常方法更远,特别是智能完井技术的进步为井下传感器的安装创造了条件.本文通过实验获得了填砂条件下一维水油单相流动及两相流动时的流动电位和压力数据,并根据实验参数建立渗流和电流的耦合数学模型对物理模拟实验进行了解释.结果显示单相流动中,油、水的两种流体的动电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水相流动时的电效应比油相大一个数量级;而水驱油过程中,随着注入水向生产井的推进,电位值逐渐增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电位的峰值出现在油水前缘位置与实验结果趋势一致,该结果对电测井曲线挖潜和新颖油藏动态监测工具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电效应 流动电位 动态监测 油水前缘 耦合流动
下载PDF
层内纵向非均质性对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斌 张玉梅 +2 位作者 张汶 张伟 邓景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161-164,共4页
渤海某油田层内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导致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影响油藏的高效开发。根据非均质油藏地质特征,利用人造物理模型制作技术制作二维物理模型,进行水驱油实验,从而明确纵向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实验表明:水驱采收率... 渤海某油田层内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导致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影响油藏的高效开发。根据非均质油藏地质特征,利用人造物理模型制作技术制作二维物理模型,进行水驱油实验,从而明确纵向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实验表明:水驱采收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层内纵向非均质性,平均渗透率对它影响相对较小;相同级差、不同渗透率条件下,无水采收率和水驱采收率都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不明显;相同平均渗透率、不同级差条件下,无水采收率和水驱采收率都随着级差的增大而减少,变化幅度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内纵向非均质 渗透率级差 水驱油 剩余油 油水前缘检测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反韵律稠油油藏水驱界限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斌 喻秋兰 +1 位作者 宫平志 邓景夫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6期57-60,共4页
渤海某油田为反韵律油藏,层内纵向非均质性严重,渗透率级差大,正确判断水驱界限能够有效避免注入水的无效循环,对后期调整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根据该油田地质油藏特征,利用人造物理模型制作技术制作内置微电极物理模型,并进行... 渤海某油田为反韵律油藏,层内纵向非均质性严重,渗透率级差大,正确判断水驱界限能够有效避免注入水的无效循环,对后期调整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根据该油田地质油藏特征,利用人造物理模型制作技术制作内置微电极物理模型,并进行水驱油实验,从而明确纵向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确定水驱界限。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大,其非均质性越严重,采出程度越低,而含水上升越快,高渗层驱油效率越高,低渗层驱油效率则越低;在合注分采过程中,注入水绝大部分都涌入高渗层,而中、低渗层的水驱动用情况很差;由于层间矛盾,中、高渗层的绝大部分可动油是在注入孔隙体积1 PV前采出的,大于1 PV以后的注入水对提高采收率幅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低渗层段,渗透率级差越大,低渗层驱油效率越低,剩余油分布的比例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前缘检测 层内纵向非均质 渗透率级差 水驱油 注入倍数
下载PDF
流动电位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刚祥 程超 +2 位作者 丁芳 张小龙 徐博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30-35,共6页
介绍流动电位的产生原理、研究历史及应用前景;重点阐述了流动电位的定量研究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论述了流动电位在监测地层流态、油水前缘位置以及反演地层参数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当前对于流动电位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研究的起步阶... 介绍流动电位的产生原理、研究历史及应用前景;重点阐述了流动电位的定量研究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论述了流动电位在监测地层流态、油水前缘位置以及反演地层参数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当前对于流动电位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研究的起步阶段,流动电位理论体系尚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电位 油气田开发 流体流态 数值模拟 油水前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