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滩浅海油泥页岩井壁稳定技术探讨
1
作者 牛洪波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9年第4期87-89,93,共4页
胜利滩海地区油泥岩井壁稳定问题在钻井工过程中极为突出,相关研究开展的岩石力学特征、化学稳定性分析等研究尚未形成可靠完整的油泥岩研究方法,对钻井实践的实质性指导作用偏弱。通过对比胜利滩海区块3口试验井主要的井壁稳定工艺技... 胜利滩海地区油泥岩井壁稳定问题在钻井工过程中极为突出,相关研究开展的岩石力学特征、化学稳定性分析等研究尚未形成可靠完整的油泥岩研究方法,对钻井实践的实质性指导作用偏弱。通过对比胜利滩海区块3口试验井主要的井壁稳定工艺技术异同点,提出了以强化钻井液封堵能力和保持低频度地层扰动为核心的油泥岩地层井壁稳定技术关键,初步形成了钻完井全过程井壁稳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滩海 油泥页岩 硬脆性地层 井壁稳定 工艺配套
下载PDF
热化学法清洗页岩油泥实验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佰仲 白林峰 +1 位作者 王擎 张欣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6-1600,1606,共6页
含油污泥主要产生于油田或炼油厂,对环境造成污染,部分油资源浪费。目前国内外局限于对石油油泥处理,但对页岩油泥处理少有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用热化学法处理页岩油泥。本文以汪清炼油厂油泥为样品,采用热化学法清洗页岩油... 含油污泥主要产生于油田或炼油厂,对环境造成污染,部分油资源浪费。目前国内外局限于对石油油泥处理,但对页岩油泥处理少有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用热化学法处理页岩油泥。本文以汪清炼油厂油泥为样品,采用热化学法清洗页岩油泥,回收页岩油,并获取最佳清洗工况参数。纯水清洗页岩油泥,考察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频率、液固比对清洗效率的影响,并确定初始工况参数。通过化学药剂筛选、复配,确定AEO-9∶Na2SiO3=1∶2为最佳清洗剂配方。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清洗工况参数。试验分析表明,当清洗温度为75℃、液固比为8∶1、搅拌频率220r/min、搅拌时间30min、药剂投加量为4.0g/L时,含油率为45.26%样品油泥经热化学法清洗后,油泥残油率降为3.03%。清洗液可循环利用,分离出的页岩油经处理后可回收利用,将清洗后的油泥残渣与固硫剂、页岩粉尘等混合后压碇成型,经干燥,进行低温干馏生产,从而实现页岩油泥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泥 热化学清洗 化学药剂 回收 环境 污染
下载PDF
基于“碳中和”理念的页岩油泥环保处理工艺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国峥 闫浩 +2 位作者 夏宁 李颖华 李长波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12期2895-2897,2902,共4页
页岩油行业的兴起使得页岩油泥的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会对环境和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为了使页岩油泥达到资源化处置,通过采用热化学清洗法处理页岩油泥,可大幅度减少油泥含油量,清洗后残泥可安全处置,同时可回收大量... 页岩油行业的兴起使得页岩油泥的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会对环境和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为了使页岩油泥达到资源化处置,通过采用热化学清洗法处理页岩油泥,可大幅度减少油泥含油量,清洗后残泥可安全处置,同时可回收大量石油。"碳中和"理念逐渐从生活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基于"碳中和"理念本工艺设计了页岩油泥环保处理工艺流程,并通过优化DAT-IAT工艺的操作条件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处理后油泥热值,实现节能降耗,并达到工业化稳定生产的目的,表明了本工艺可以实现页岩油泥的资源化及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泥 碳中和 热化学清洗法 DAT-IAT工艺
下载PDF
桦甸页岩油泥溶剂萃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宏 马金鞍 +4 位作者 王擎 潘朔 迟铭书 张立栋 刘洪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75,共5页
利用N-甲基吡咯烷酮-二硫化碳(NMP-CS2)、四氢呋喃(THF)、乙醇(EA)对桦甸页岩油泥进行温和条件下萃取。对各次萃取液进行GC-MS检测,并分析不同溶剂下萃取物的组分变化。对各次萃余物进行工业分析、电镜扫描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 利用N-甲基吡咯烷酮-二硫化碳(NMP-CS2)、四氢呋喃(THF)、乙醇(EA)对桦甸页岩油泥进行温和条件下萃取。对各次萃取液进行GC-MS检测,并分析不同溶剂下萃取物的组分变化。对各次萃余物进行工业分析、电镜扫描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得到萃取物矿物组成及物理形貌变化。结果表明:三组溶剂萃取率依次为89.53%(EA)、81.29%(THF)、70.58%(NMP-CS2)。EA萃余物团聚程度最轻,颗粒细散,分离效果明显。各溶剂萃取物主要为C11至C35之间的饱和烷烃,其中THF对油泥中重质烃组分具有较强的溶出能力。油泥萃余物中固体物质主要为油页岩半焦和飞灰混合物。并且观察到EA萃余物中伊蒙混层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页岩油泥 脂肪烃 页岩飞灰
下载PDF
页岩油泥催化热解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佰仲 马奔腾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6-9,共4页
在管式反应器上,考察了页岩油泥在不同催化剂(Al2O3、K2CO3、Fe2O3)及比例(质量比为1 3、1 5、1 10)下的热解行为,着重研究了催化剂对产油率和热解油馏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泥催化热解效果良好,碳酸钾在1 5时,产油率达到44.08%,氧化铝... 在管式反应器上,考察了页岩油泥在不同催化剂(Al2O3、K2CO3、Fe2O3)及比例(质量比为1 3、1 5、1 10)下的热解行为,着重研究了催化剂对产油率和热解油馏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泥催化热解效果良好,碳酸钾在1 5时,产油率达到44.08%,氧化铝在1 3时,产油率达到45.42%,与无催化剂相比,分别提高了28.97%和32.89%。对馏程的促进方面,氧化铁表现突出,在1 5和1 10时,均使得重、柴油含量下降,汽油含量上涨。催化热解是按碳正离子机理进行的,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烷烃出现聚合反应,均提高轻质油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泥 催化剂 产油率 馏程
下载PDF
程序升温下页岩油泥热解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孙佰仲 马奔腾 +1 位作者 李少华 王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84-1488,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进行了桦甸和汪清页岩油泥在不同升温速率(5℃/min,10℃/min,20℃/min,40℃/min)下热失重实验,并通过瓦斯气析出情况研究页岩油泥热解机理。结果表明,页岩油泥热解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0℃)为水分和轻质组分析出... 采用热重分析仪,进行了桦甸和汪清页岩油泥在不同升温速率(5℃/min,10℃/min,20℃/min,40℃/min)下热失重实验,并通过瓦斯气析出情况研究页岩油泥热解机理。结果表明,页岩油泥热解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0℃)为水分和轻质组分析出;第二阶段(180~360℃)重质组分稳定析出,是动力学研究的重点;第三阶段(360~600℃)为半焦炭化及矿物质失重过程。研究发现,催化剂K2CO3能有效降低油泥热解温度及其残渣率,而Al2O3对油泥热解催化不明显甚至起抑制作用。在页岩油泥热解过程中,生成的有机大分子侧链发生C—C键断链,生成小分子的烷烃和不饱和烃,在低压高温条件下,其断链位置倾向于碳链端部,使得小分子烃含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泥 动力学分析 催化剂 热解机理
下载PDF
桦甸页岩油泥与半焦混烧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7,共6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桦甸页岩油泥与其500℃半焦混合燃烧时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进行考察,通过FTIR研究样品的混烧特性及气体释放规律,分析混合比和升温速率对混烧特性的影响并通过FWO法对样品混烧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桦甸页岩油泥与其500℃半焦混合燃烧时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进行考察,通过FTIR研究样品的混烧特性及气体释放规律,分析混合比和升温速率对混烧特性的影响并通过FWO法对样品混烧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燃烧分为3个阶段:油泥轻质组分燃烧阶段、油泥重质组分与半焦挥发分共燃阶段及固定碳燃烧阶段。油泥比例的增大及升温速率的提高导致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和稳燃指数逐渐增大,说明油泥和升温速率有利于混合样品的燃烧特性。油泥比例的增大促进气体释放速率逐渐加大,A(CO_2)/A(CO)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然后再增大的趋势,与油泥比例不成线性关系,说明油泥掺入有利于样品的燃烧,但并不一定有利于样品的燃尽。除样品S1外,其他样品活化能变化规律相似。轻质油燃烧阶段活化能在50—100 k J/mol,共燃阶段活化能在100—150 k J/mol,固定碳燃烧阶段活化能达到了300 k J/mo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泥 半焦 混烧 燃烧特性指数 稳燃指数 红外 动力学
下载PDF
热水洗涤法处理龙口页岩油泥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宏 石创业 +3 位作者 张立栋 潘朔 刘洪鹏 王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211-216,共6页
采用热水洗涤法处理龙口页岩油泥。利用纯水清洗页岩油泥,考察液固比、搅拌频率、清洗温度、清洗时间对油回收的影响,确定纯水清洗的最佳工况。经过试剂筛选、复配,确定试剂配方为OP-10∶Na_2SiO_3=1∶3。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况,试验结... 采用热水洗涤法处理龙口页岩油泥。利用纯水清洗页岩油泥,考察液固比、搅拌频率、清洗温度、清洗时间对油回收的影响,确定纯水清洗的最佳工况。经过试剂筛选、复配,确定试剂配方为OP-10∶Na_2SiO_3=1∶3。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况,试验结果表明:温度70℃、搅拌频率330 r/min、清洗时间30 min、液固比为5∶1、OP-10∶Na_2SiO_3=1∶3的浓度为6.0 g/L、含油率为60.31%的页岩油泥经过热化学法清洗后,残油率为2.84%。通过比较极差的大小,各因素对清洗效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试剂浓度>温度>液固比>搅拌频率。由扫描电镜(SEM)分析可知,清洗过程会对油泥的微观形貌产生一定的影响。试剂Na_2SiO_3清洗后油泥呈现网状沟壑结构,其分散程度和比表面积均有增加。在清洗试验后,清洗液可以循环使用,剩余的油泥渣制作成砖,进而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泥 表面活性剂 热水洗涤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页岩油泥中页岩油回收技术研究
9
作者 钱勇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9期27-27,29,共2页
页岩油泥是油页岩干馏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水、泥的半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性较大,加强对页岩油泥中原油的回收利用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回收二次资源,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页岩油泥性质较为稳定,常规方法难以分离,因此对页... 页岩油泥是油页岩干馏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水、泥的半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性较大,加强对页岩油泥中原油的回收利用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回收二次资源,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页岩油泥性质较为稳定,常规方法难以分离,因此对页岩油泥分离的萃取法、热化学清洗法、冷冻-解冻法、超声波处理法、热解法、生物降解法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泥 来源 性质 回收
下载PDF
基于“碳中和”理念的页岩油泥环保处理工艺研究
10
作者 叶春禄 李超 童勇勇 《区域治理》 2020年第52期197-197,共1页
页岩油泥是石油化工企业在开采和加工处理页岩油的过程中产生的,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对页岩油泥进行环保处理, 不仅能够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还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以页岩油泥的环保... 页岩油泥是石油化工企业在开采和加工处理页岩油的过程中产生的,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对页岩油泥进行环保处理, 不仅能够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还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以页岩油泥的环保处理工艺为主要研究对象,着 重对基于“碳中和”理念的页岩油泥环保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理念 页岩油泥 环保处理工艺
下载PDF
热化学清洗与溶剂萃取法处理页岩油泥 被引量:15
11
作者 秦宏 马金鞍 +4 位作者 王擎 李建坡 迟铭书 张立栋 刘洪鹏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1-857,共7页
对吉林桦甸页岩油泥采用热化学清洗、溶剂萃取、热化学清洗-溶剂萃取组合3种方法进行处理,回收页岩油。萃取液浓缩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油泥进行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热化学清洗获得最佳工况为搅拌频率250 r/min、清洗温... 对吉林桦甸页岩油泥采用热化学清洗、溶剂萃取、热化学清洗-溶剂萃取组合3种方法进行处理,回收页岩油。萃取液浓缩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油泥进行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热化学清洗获得最佳工况为搅拌频率250 r/min、清洗温度80℃、液固比为8∶1、清洗时间30 min、浓度6 g/L,在此工况下Na2Si O3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使油泥残油率降为26%和27.6%。二甲苯萃取脱油效果优于热化学清洗。组合处理阶段,Na2Si O3清洗对后续萃取起促进作用,可获得96.3%的脱油率,而SDS清洗对后续萃取起抑制作用,仅获得42.7%的脱油率。SEM分析知经Na2Si O3清洗后油泥呈分散结构,增大了后续萃取油泥与溶剂接触面积。GC-MS分析知,Na2Si O3清洗对于后续二甲苯萃取轻质烃、重质烃溶出行为均起促进作用,而SDS清洗对后续二甲苯萃取轻质烃溶出行为起抑制作用。Na2Si O3清洗-二甲苯萃取是一种很好的油回收方法,具有经济价值,同时可减少石油烃对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页岩油泥 脂肪烃 热化学清洗
原文传递
Effect of distortion degree on the hydration of red mud base cementitious material
12
作者 SUN Wen-biao FENG Xiang-peng ZHAO Guang-xing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9年第1期88-93,共6页
The interaction of Si anions with Al sites during the hydration process was observed by NMR, IR and SEM to underst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the hydrates formation mixed with oil shale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 The interaction of Si anions with Al sites during the hydration process was observed by NMR, IR and SEM to underst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the hydrates formation mixed with oil shale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s the reaction progressed, the coordination of Al (Ⅳ, Ⅴ, and Ⅵ) changed almost completely to Ⅳ, when mixed with oil shale calcined at 700 ℃. However, when mixed with oil shale calcined at 400 ℃, some 6-coordination of Al still remained in the hydrates. Under the function of alkaline solutions, which were produced with the hydration of clinker, a certain amount of Si and Al atoms dissolved or hydrolyzed from aluminosilicate, formed geomonomers in solutions, and then polycondensed to form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ortion degree hydration mechanics red mud base cementitious materi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