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肥与秸秆还田对太湖稻-油复种系统春季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爱军 赵锋 +3 位作者 陈雪凤 张莉 杨菲 张卫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521,共7页
掌握不同管理模式下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可以为杂草综合防治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借助稻—油复种系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江苏吴江,始于1987年),于2007年春季监测长期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掌握不同管理模式下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可以为杂草综合防治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借助稻—油复种系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江苏吴江,始于1987年),于2007年春季监测长期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施肥与秸秆还田对春季稻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显著作用。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化肥+猪粪+秸秆)杂草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下降;长期不施氮肥下杂草总密度显著增高,达1 810 ind./m2;长期不施肥时,田间野老鹳草成为优势种群,其相对密度达87.9%;全年秸秆还田(化肥+油菜秸秆+水稻秸秆)下,田间优势杂草种群为禾本科的看麦娘,其相对密度达69.7%;秋熟水稻秸秆还田下杂草生物量下降,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施肥和秸秆还田措施,可以对稻油复种模式中春季杂草群落进行有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秸秆还田 复种 杂草群落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安徽稻油两熟制不同种植方式下气候资源配置和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文俊 陈小飞 +4 位作者 陈金华 韦志 雷伟侠 孔令聪 杜祥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6-445,共10页
安徽沿江地区稻-油复种模式下茬口衔接紧密、光温资源紧张,季节间气候资源配置备受关注。移栽和直播是补充和调配气候资源的有效种植方式,而稻油两熟制中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作物生长季气候资源配置、演变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 安徽沿江地区稻-油复种模式下茬口衔接紧密、光温资源紧张,季节间气候资源配置备受关注。移栽和直播是补充和调配气候资源的有效种植方式,而稻油两熟制中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作物生长季气候资源配置、演变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安徽沿江地区27个气象站1992—2022年的气温、日照时数、总辐射和降水等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稻-油复种季节间气候资源配置与演变特征以及光温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近30年稻-油复种模式下季节间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光合生产潜力均呈下降趋势,气温、降水量和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水稻季移栽和直播方式下总辐射量倾向率分别为-27.9 MJ·m^(-2)·(10a)^(-1)和-28.8MJ·m^(-2)·(10a)^(-1),油菜季分别为-40.5 MJ·m^(-2)·(10a)^(-1)和-26.6 MJ·m^(-2)·(10a)^(-1)。水稻季移栽和直播方式下平均日最高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0℃·(10a)^(-1)(P<0.05)和0.24℃·(10a)^(-1),最高达32.70℃(2022年,青阳)。油菜季移栽和直播方式下平均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6℃·(10a)^(-1)(P<0.01)和0.39℃·(10a)^(-1)(P<0.01),移栽方式下平均气温较直播方式高0.96~1.43℃。稻油两熟制两季均面临光资源持续下降和气温不断上升等问题,采用移栽方式可通过延长作物生育期优化光、温资源配置,提高光温生产潜力。同时,适当推迟移栽期将有利于应对油菜苗期和水稻花期的高温。直播方式下宜采用高光效品种和构建光资源高效利用作物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资源配置 气候变化 种植方式
下载PDF
稻-油免耕复种连作施肥模式及减量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记安 魏宗林 +6 位作者 杨特武 张似松 吴江生 徐祖宏 费华萍 李晓峰 刘宇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870-4874,共5页
为了建立适合湖北省稻-油复种连作制度的高产、高效和保护性、环保型生产技术体系,2008-2010年在安陆市棠棣镇开展了水稻-油菜复种连作双免耕秸秆还田系统作物合理施肥模式及减量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和基肥追肥比例条... 为了建立适合湖北省稻-油复种连作制度的高产、高效和保护性、环保型生产技术体系,2008-2010年在安陆市棠棣镇开展了水稻-油菜复种连作双免耕秸秆还田系统作物合理施肥模式及减量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和基肥追肥比例条件下两种作物产量随追肥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水稻在返青期、分蘖初期和拔节期进行3次追肥,可促进分蘖成穗、幼穗分化以及子粒灌浆充实而实现水稻高产;油菜在间苗、定苗后及12月上中旬进行3次追肥,可促进角果和子粒的形成及子粒充实而实现油菜高产;在当前习惯施肥水平基础上水稻氮、磷肥减量8%~10%、油菜氮磷钾肥减量9%~10%,如实行3次追肥模式可获得高于或相当于当前习惯施肥模式的经济产量和生产效益,从而达到增产增收和节本目的,并可降低农田受化肥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免耕 秸秆还田 施肥模式 施肥效应
下载PDF
油菜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水稻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巧玲 杨刚 +4 位作者 邹兰 张荣萍 马鹏 白银萍 黄晶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73-1679,共7页
【目的】四川盆地“油菜—水稻”复种模式下油菜秸秆还田是秸秆高效处理的重要途径。明确不同油菜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碳足迹的影响,对秸秆低碳绿色利用及“油菜—水稻”复种系统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油菜秸秆不还田(... 【目的】四川盆地“油菜—水稻”复种模式下油菜秸秆还田是秸秆高效处理的重要途径。明确不同油菜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碳足迹的影响,对秸秆低碳绿色利用及“油菜—水稻”复种系统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油菜秸秆不还田(CK)为对照,采用基于LCA土壤碳库法的碳足迹计算方法分析比较了油菜秸秆覆盖还田(S1)与油菜秸秆翻埋还田(S2)处理下的水稻碳足迹。【结果】①CK、S1与S2处理下水稻碳足迹分别为0.12、-0.08、0.02 kg CO_(2)-eq/kg,尽管油菜秸秆还田增加了194.5 kg/hm^(2)的CH_(4)排放,但与CK相比,S1和S2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其增量分别为2193.0、2019.3 kg C/hm^(2);②稻田CH_(4)排放是水稻碳足迹的重要构成,其次是农资生产和使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复合肥投入是农资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因素,占总农资温室气体排放的73.9%。【结论】与油菜秸秆不还田相比,油菜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储量从而减少了水稻生产碳足迹,如何减少因油菜秸秆还田和化肥投入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进一步减少水稻碳足迹、促进水稻低碳生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菜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碳足迹
下载PDF
鄂东地区稻田二熟制模式的生产力、温光资源利用和氮磷养分平衡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翁玉林 王高杰 +5 位作者 夏方招 熊兴军 李兴华 李承力 胡荣桂 杨特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3-201,共9页
为了优化鄂东地区稻田耕作制度,挖掘作物周年生产潜力,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连续4 a的定位试验,比较了油菜-玉米(oilseed rape-maize,O-M)、油菜-水稻(oilseed rape-rice,O-R)、油菜-节水抗旱稻(oilseed rape-water-savi... 为了优化鄂东地区稻田耕作制度,挖掘作物周年生产潜力,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连续4 a的定位试验,比较了油菜-玉米(oilseed rape-maize,O-M)、油菜-水稻(oilseed rape-rice,O-R)、油菜-节水抗旱稻(oilseed rape-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t rice,O-WDR)、小麦-玉米(wheat-maize,W-M)、小麦-水稻(wheat-rice,W-R)、冬闲-双季稻(fallow-double season rice,F-DR)6种二熟制种植模式的周年生产力、生产效益、温光资源和氮磷利用以及土壤氮磷含量变化的差异。结果显示:周年经济产量以W-R模式最高,其次为O-R模式,而平均周年生产效益以O-R模式最高;氮利用率以O-R和W-R模式在鄂最高,磷利用率以O-R模式最高,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则以F-DR模式最高。经过4轮复种后,O-R模式在鄂东地区具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及良好的生产效益,并有利于维持农田土壤肥力和降低氮流失风险,具有替代传统双季稻模式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作物生产力 资源利用 土壤肥力 田耕作制度 氮磷养分 油稻复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