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叶提取物的5α-还原酶抑制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崔心禹 夏琛 +3 位作者 金蒙 苏远 吴晓琴 沈建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97-105,共9页
目的:研究油茶叶提取物(COLE)的5α-还原酶(5α-Reductase,5α-R)抑制活性,分析具有高5α-R抑制活性的油茶叶提取物的物质基础。方法:首先建立5α-R酶促反应体系,通过高效相色谱法测定5α-R活性;制备不同极性溶剂油茶叶提取物,测定比较... 目的:研究油茶叶提取物(COLE)的5α-还原酶(5α-Reductase,5α-R)抑制活性,分析具有高5α-R抑制活性的油茶叶提取物的物质基础。方法:首先建立5α-R酶促反应体系,通过高效相色谱法测定5α-R活性;制备不同极性溶剂油茶叶提取物,测定比较其5α-R抑活性,并以度他雄安作为阳性药物;以5α-R抑制率为指标选择油茶叶最佳提取剂;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测定各提取物总酚、总黄酮含量,分析各提取物5α-R抑制率与多酚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UPLC-TRIPLE TOF-MS/MS)5α-R抑制活性最高的油茶叶提取物的化学组分。结果:确定酶促反应体系如下:磷酸盐缓冲液300μL,0.76 mg/mL的粗酶提取物500μL,2.0 mmol/L的睾酮50μL,样品50μL,2.0 mmol/L的还原型辅酶II 100μL,于37℃条件下反应30 min。不同油茶叶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5α-R抑制活性,其中油茶叶50%乙醇提取物的抑制率最高,达49.77%±4.43%,以5α-R抑制效果为指标,选择50%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油茶叶提取物5α-R抑制率与其中总酚、总黄酮含量高度相关(r>0.6,r>0.8);采用UPLC-TRIPLE TOF-MS/MS分析了油茶叶提取物中22个酚类化合物,其中有5种物质已经在文献中报道具有高5α-R抑制活性。结论:油茶叶提取物具有5α-R抑制活性,是潜在的5α-R抑制剂,其抑制活性与多酚、黄酮含量具有相关性。在油茶叶50%乙醇提取物中发现槲皮素、芦丁、儿茶素、3-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Gemin D)、3,4,6-三-O-没食子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可能是COLE发挥5α-R抑制活性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提取物 5Α-还原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多酚 黄酮
下载PDF
油茶叶提取物对金黄地鼠皮脂分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
作者 崔心禹 夏琛 +4 位作者 刘尧 王璐馨 吴晓琴 张建军 沈建福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21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目的:探讨油茶叶提取物(Camellia oleifera Leaves Extract, COLE)对金黄地鼠皮脂分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金黄地鼠皮脂腺斑为研究载体,设置COLE低、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丹参酮胶囊阳性对照组,进行为期28天灌胃实验。观察不同... 目的:探讨油茶叶提取物(Camellia oleifera Leaves Extract, COLE)对金黄地鼠皮脂分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金黄地鼠皮脂腺斑为研究载体,设置COLE低、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丹参酮胶囊阳性对照组,进行为期28天灌胃实验。观察不同时间段COLE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外观、显微结构、皮脂分泌的影响,测定比较各组血清、皮脂腺斑组织中脂质含量和雄性激素含量,最后通过研究SRD5A1/AR/ SREBP-1c信号通路探究COLE物抑制皮脂腺以及皮脂分泌的作用机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OLE能够减小皮脂腺面积使其颜色变浅,显著缩小皮脂斑面积(p 皮脂腺脂质分泌,限制皮脂腺的发育进而改善皮脂腺斑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提取物 皮脂腺 雄性激素 5Α-还原酶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油茶叶提取物中两种联苄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别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清明 邬靖宇 钟海雁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6-214,共9页
从油茶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种高纯度活性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H-H COSY、DEPT、HSQC以及HMBC等核磁共振方法分析其结构,最终鉴定其为二氢白藜芦醇(化合物1)和1-(3′,5′二甲氧基)苯基2-O-[4″吡喃葡萄糖基(6→1)-吡喃鼠李糖基... 从油茶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种高纯度活性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H-H COSY、DEPT、HSQC以及HMBC等核磁共振方法分析其结构,最终鉴定其为二氢白藜芦醇(化合物1)和1-(3′,5′二甲氧基)苯基2-O-[4″吡喃葡萄糖基(6→1)-吡喃鼠李糖基]苯乙烷(化合物2)。对1H-NMR和13C-NMR信号分别进行全归属。化合物1是首次从油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是第2次从油茶叶中提取得到,且该物质的得率大大高于首次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提取物 核磁共振 结构解析 二氢白藜芦醇 两种联苄类化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