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具有中草药成分的赣南野生油茶油手工皂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阮树堂 马小焕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期69-69,51,共2页
手工皂,富含天然保湿成分甘油,其既有一定的洗涤清洁能力,又可以保护滋润皮肤,更重要的是,手工皂残液对土壤和水环境不会造成任何的污染,是环保型洗涤用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中草药成分的手工皂的做法。
关键词 油茶油 手工皂 中草药
下载PDF
基于透明质酸基质油茶油软膏的制备及其效果研究
2
作者 朱雨涵 蒋革 +2 位作者 罗锋 吴艳华 杨泽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42期80-82,共3页
[目的]筛选基于透明质酸基质油茶油软膏的配方,并观察其伤口愈合效果。方法]以正交设计法筛选出软膏最佳配比,并通过眼刺激实验、愈伤性实验观察其毒副作用及伤口愈合效果。[结果]透明质酸0.5g、油茶油15g、PEG-40氢化蓖麻油0.7g、卡波... [目的]筛选基于透明质酸基质油茶油软膏的配方,并观察其伤口愈合效果。方法]以正交设计法筛选出软膏最佳配比,并通过眼刺激实验、愈伤性实验观察其毒副作用及伤口愈合效果。[结果]透明质酸0.5g、油茶油15g、PEG-40氢化蓖麻油0.7g、卡波姆2g、蒸馏水81.7g、NaOH极少量可作为软膏的配方,通过动物实验得到无毒、无刺激性软膏,对伤口愈合有一定功效。[结论]上述配方所制备的基于透明质酸基质油茶油软膏性质稳定,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为油茶油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油茶油 软膏剂
下载PDF
油茶油脂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红军 聂明 +3 位作者 杨水平 方学智 王亚萍 姚小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1-66,共6页
对油茶油脂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据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油脂的超临界CO2最优提取条件为油茶籽仁过40目筛,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 MPa,CO2萃取流速为35 L/h.超临界萃取油茶油脂酸值为0.73 mg/g(KOH),过氧化值为3.51 ... 对油茶油脂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据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油脂的超临界CO2最优提取条件为油茶籽仁过40目筛,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 MPa,CO2萃取流速为35 L/h.超临界萃取油茶油脂酸值为0.73 mg/g(KOH),过氧化值为3.51 mmol/kg,碘价为88,色值为Y35,R1,达到国标GB 11765-2003规定的压榨一级油标准,其主要营养成份维生素E(201.5 mg/kg)、β-胡萝卜素(51.0 mg/kg)、角鲨烯(211.8 mg/kg)含量均要高于螺旋榨毛油中维生素E(182.9 mg/kg)、β-胡萝卜素(36.5 mg/kg)、角鲨烯(153.6 mg/kg)和石油醚浸提毛油中维生素E(191.4 mg/kg)、β-胡萝卜素(39.8 mg/kg)、角鲨烯(24.3 mg/kg)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油茶 理化特性
下载PDF
油茶籽油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余 龚文芳 +5 位作者 崔坤鹏 旷敏 赵小英 朱咏华 袁德义 刘选明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0-223,共14页
油茶籽油的品质和质量是衡量油茶品质的关键标准之一。目前,油茶籽油品质高低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功能性营养成分等方面。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角鲨烯、维生素E的含量以及酸值、过氧化值等是评价油茶籽油品质... 油茶籽油的品质和质量是衡量油茶品质的关键标准之一。目前,油茶籽油品质高低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功能性营养成分等方面。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角鲨烯、维生素E的含量以及酸值、过氧化值等是评价油茶籽油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油茶籽油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逐渐增多,对于这些性状合成相关基因的集中研究显得不够深入,并且大多数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清楚。为进一步了解品质性状对油茶良种选育的影响,为选育高品质油茶品种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生物活性成分等品质性状的研究,并探讨了影响品质性状的因素。同时,分析了脂肪酸和功能性营养成分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深层次分子研究进展,对开发油茶重要品质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品质性状 脂肪酸组成 功能性营养成分 关键基因 合成代谢
下载PDF
基于反射光谱的油茶籽油掺伪量快速测定及特征波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强 龚中良 +4 位作者 李大鹏 文韬 汪志强 管金伟 郑文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为了探索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油茶籽油掺伪量的方法,按照不同掺伪比例制备了244个油茶籽油掺伪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的样本,以自主搭建的实验平台采集所制备样本在200~1100 nm范围内的反射光谱。将原始光谱进行Savit... 为了探索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油茶籽油掺伪量的方法,按照不同掺伪比例制备了244个油茶籽油掺伪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的样本,以自主搭建的实验平台采集所制备样本在200~1100 nm范围内的反射光谱。将原始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SG)-连续小波变换(CWT)预处理后,利用Kennard-Stone(K-S)算法以2∶1的比例将样本划分成校正集和预测集。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自主软收缩算法(BOSS)、迭代变量子集优化算法(IVSO)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分别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极限学习机(ELM)、随机森林(RF)的油茶籽油掺伪量快速预测模型,同时对特征波长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始光谱经过SG-CWT(L5)预处理和BOSS特征波长筛选后,建立的基于SVM的油茶籽油掺伪量快速预测模型能够鉴别掺伪量为1%及以上的油茶籽油,该模型在十折交叉验证和网格搜索法下得到最佳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γ)分别为5.2780和0.1088,其预测决定系数(R_(P)^(2))、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_P)、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AE_(P))分别为0.9985、0.0134、0.0102。特征波长聚集程度和陡度对模型预测结果存在一定影响。综上,建立的基于反射光谱的油茶籽油掺伪量快速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小,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反射率 BOSS-SVM 特征波长特性
下载PDF
湖南省主要品种油茶籽油的营养品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佳丽 杨茜 +5 位作者 李秀娟 魏征 朱莹丹 薛雅琳 段章群 刘妍妍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190,共7页
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都是油茶种植的最佳地区,以湖南省种植面积为最多。为探究湖南不同油茶的生产适应性,分析湖南不同油茶品种的差异性,研究不同品种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包括湖南省6个全国主推品种:华鑫、华金、华硕、湘林210、... 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都是油茶种植的最佳地区,以湖南省种植面积为最多。为探究湖南不同油茶的生产适应性,分析湖南不同油茶品种的差异性,研究不同品种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包括湖南省6个全国主推品种:华鑫、华金、华硕、湘林210、湘林1号和湘林27号,还有其他主要种植品种,如衡东大桃系列、湘林系列、和湘林97号。该研究对不同品种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活性物质含量进行分析检测,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油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8%。油茶籽油中甾醇总含量为583.35~1623.79 mg/kg,主要组分为Δ7-豆甾烯醇和β-谷甾醇,占甾醇总量85%以上。油茶籽油中生育酚以α-生育酚为主,占总生育酚80%以上。油茶籽油的角鲨烯含量为70.49~304.32 mg/kg。油茶籽油中多酚含量为3.37~19.14 mg/kg。聚类分析将油茶籽油样品分为5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Y15华硕油茶籽油综合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油茶 营养品质 脂肪酸组成 活性物质
下载PDF
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风味物质及脂质组成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旭东 曾文权 +3 位作者 李力 吴苏喜 肖志红 李昌珠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油茶籽油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传统食用油,备受人们青睐。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风味物质和脂质组成是评价植物油品质和消费者选择食用油的重要依据。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有角鲨烯、生育酚、植物甾醇...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油茶籽油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传统食用油,备受人们青睐。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风味物质和脂质组成是评价植物油品质和消费者选择食用油的重要依据。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有角鲨烯、生育酚、植物甾醇、多酚和类胡萝卜素,其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本文对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风味物质以及脂质组成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概述,重点介绍了油茶籽油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功效、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质组成检测方法、产生挥发性化合物的物质基础及影响油茶籽油风味形成的因素,并对油茶籽油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生物活性成分 风味物质 脂质 大健康 检测技术
下载PDF
油茶籽油滤饼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张鹏 周波 钟海雁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45,共6页
本研究以热风烘干和自然晒干处理的油茶籽压榨所得茶油过滤滤饼(H-CFC、NH-CFC)为材料,分别采用甲醇提取、酸水解和碱水解等方法对滤饼的总酚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直接添加质量分数1%H-CFC可以显著增加热风烘干油茶籽... 本研究以热风烘干和自然晒干处理的油茶籽压榨所得茶油过滤滤饼(H-CFC、NH-CFC)为材料,分别采用甲醇提取、酸水解和碱水解等方法对滤饼的总酚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直接添加质量分数1%H-CFC可以显著增加热风烘干油茶籽过滤油(H-CSO)的氧化诱导时间,直接添加NH-CFC对自然晒干油茶籽过滤油(NH-CSO)的氧化诱导时间无显著影响。H-CFC和NH-CFC的甲醇提取物总酚含量分别是油中的339.5倍和234.5倍。H-CFC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还原能力分别是NH-CFC的1.45倍、1.75倍、1.19倍、1.97倍。酸水解H-CFC提取物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还原能力分别是碱水解样品的1.27倍、4.91倍、2.93倍和5.67倍;酸水解NH-CFC提取物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还原能力分别是碱水解的1.67倍、2.61倍、11.50倍和3.47倍。油茶籽油滤饼可以考虑作为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热处理 滤饼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含壳率对油茶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王天祥 朱培蕾 汪名春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4,共12页
为了探究螺旋压榨过程中含壳率对油茶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含壳率对螺旋压榨油茶籽油的出油率、理化指标、生物活性物质、脂肪酸组成、氧化诱导时间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压榨出油率随着含壳率的... 为了探究螺旋压榨过程中含壳率对油茶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含壳率对螺旋压榨油茶籽油的出油率、理化指标、生物活性物质、脂肪酸组成、氧化诱导时间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压榨出油率随着含壳率的增加而提高,到20%时趋于稳定,最高出油率为26.29%。且当壳质量分数为20%时,油茶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均最低,分别为0.82 mg/g、0.37 mmol/kg和0.07%,氧化诱导时间最长,为22.62 h,同时其色度值和磷脂含量均处较低水平。当壳质量分数为30%~40%时,油茶籽油中多酚含量最高,为67.48 mg/kg,且油茶籽油的色泽相对较深。含壳率对油茶籽油的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通过电子鼻和GC-IMS对不同含壳率油茶籽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为醛类、醇类、酯类、酮类和杂环类物质等,且含壳率较高的油茶籽油和含壳率较低的油茶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有显著差异,当壳质量分数低于20%时,油茶籽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较多,其香味较为浓郁,随着含壳率的增加,油茶籽油中挥发性物质含量也随之减少。综合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氧化稳定性及挥发性成分含量,螺旋压榨油茶籽油时的物料理想壳质量分数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含壳率 理化指标 甾醇 风味成分
下载PDF
影响油茶籽油品质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辛江慧 胡传双 +2 位作者 涂登云 云虹 关丽涛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油茶籽油属于高品质的烹饪食用油,还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植物油。其营养价值丰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然而,油茶籽油的品质受其品种特性、栽培方式、土壤性质、管理措施、加工工艺、海拔高度等诸多因素... 油茶籽油属于高品质的烹饪食用油,还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植物油。其营养价值丰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然而,油茶籽油的品质受其品种特性、栽培方式、土壤性质、管理措施、加工工艺、海拔高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和成分含量等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研究影响其品质的因素。本文对影响油茶籽油品质的因素,如产地、预处理方式、加工工艺、贮藏方式等进行了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品质 预处理方式 加工工艺 贮藏方式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弛豫特性的油茶籽油支持向量机掺伪鉴别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1
作者 林晓浪 傅利斌 王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7,共9页
油茶籽油商业价值高,有必要开发快速准确的油茶籽油掺伪鉴别方法。本实验研究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弛豫特性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鉴别油茶籽油掺伪的可行性。在比较了油茶... 油茶籽油商业价值高,有必要开发快速准确的油茶籽油掺伪鉴别方法。本实验研究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弛豫特性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鉴别油茶籽油掺伪的可行性。在比较了油茶籽油、3种其他种类的正常/氧化的食用油及多种二元掺兑油样的LF-NMR弛豫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设计了具有二叉树结构的SVM多分类器,采用ReliefF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建立并验证了油茶籽油掺伪的SVM鉴别模型。研究表明,油脂种类、氧化程度及掺兑比例均会影响油样的LF-NMR弛豫特性。当特征数为9时,SVM多分类模型性能最佳,准确率可达90.77%,对油茶籽油、掺兑类型及比例的平均召回率为90.87%、精确率为90.83%、F1分数为0.90。这表明基于LF-NMR弛豫特性的SVM模型可用于油茶籽油的掺伪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掺伪鉴别 低场核磁共振 支持向量机 主成分分析 RELIEFF算法
下载PDF
炒制工艺对油茶籽油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剀舟 魏征 +3 位作者 王佳雅 栾霞 薛雅琳 段章群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采用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CTC)-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油茶籽炒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结合感官评价对炒制过程中油茶籽油的风味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炒制工艺下共定性和定... 采用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CTC)-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油茶籽炒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结合感官评价对炒制过程中油茶籽油的风味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炒制工艺下共定性和定量挥发性物质73种,其中醛类物质种类最多(14~16种),质量分数最高(50%~70%);炒制温度相比较于炒制时间,可显著提高呋喃类和吡嗪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酯类化合物的种类;鉴定出对油茶籽油整体风味关键贡献的风味物质(ROAV≥100)共11种,按照贡献度大小分别是3-甲基丁醛、(E)-2-甲基-2-丁酸乙酯、苯乙醛、2-甲基丁醛、己醛、二羟基-2(3H)呋喃酮、辛醛、2-甲基丙醛、庚醛、2-戊基-呋喃、辛酸;高温长时有利于麦芽味、水果味、青草味、烧烤味和坚果味的风味物质的生成,低温短时更有利于脂肪味、焦糖味、水果味风味物质的生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炒制工艺140℃—15 min、160℃—15min和180℃—15 min下的油茶籽油样品风味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工艺,具有贡献的风味化合物主要为呋喃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吡嗪类化合物;综合考虑油脂劣变、风险因素以及感官评价,炒制温度140℃和炒制时间15 min是较佳的油茶籽油炒制工艺,制备的油茶籽油风味最浓郁、清新、最具纯正茶油特征香气,辛辣味、坚果味、青草味、水果味是热榨油茶籽油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炒制工艺 挥发性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抗炎效果
13
作者 陈宇 杨纪元 +5 位作者 邱之阳 张笑 邱昌扬 周凯 郝泽金 陈志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7,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效果,并探究油茶籽油中的主要抗炎物质,分别制备低温压榨油茶籽油、热榨油茶籽原油、热榨精炼油茶籽油、土榨油茶籽油和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及添加不同... 为了明确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效果,并探究油茶籽油中的主要抗炎物质,分别制备低温压榨油茶籽油、热榨油茶籽原油、热榨精炼油茶籽油、土榨油茶籽油和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及添加不同活性物质的油茶籽油对ACD模型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并结合ELISA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探究其对小鼠炎症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对ACD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最高,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其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降低率超过10%,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好转,耳廓肿胀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预防性给药的抗炎效果普遍低于造模后给药;倍数添加角鲨烯和生育酚的油茶籽油对ACD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显著提高,在50%左右,且角鲨烯、生育酚处理组小鼠耳廓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因此,外用超临界CO_(2)萃取的油茶籽油治疗小鼠ACD效果最佳,其抗炎效果并非源于单一活性成分,与角鲨烯和生育酚等活性成分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抗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超临界CO_(2)萃取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志贤 赵洲桥 +5 位作者 孙乐 张海龙 齐玉堂 张维农 汪有军 杨波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以新鲜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自然晾晒、快速烘干和慢速烘干三种处理方式对油茶籽品质(脂肪含量、蛋白含量等)和油茶籽油品质(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甾醇、生育酚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慢速烘干处理油茶籽含油率(33.3%)和油茶... 以新鲜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自然晾晒、快速烘干和慢速烘干三种处理方式对油茶籽品质(脂肪含量、蛋白含量等)和油茶籽油品质(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甾醇、生育酚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慢速烘干处理油茶籽含油率(33.3%)和油茶籽油得率(22.4%)最高,自然晾晒处理的油茶籽油酸价(0.56 mg KOH/g)最小、总生育酚含量最高(215.22 mg/kg),快速烘干处理的油茶籽油总甾醇含量(420.88 mg/100 g)最高,上述结果为油茶籽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自然晾晒 快速烘干 慢速烘干 油茶
下载PDF
高油酸葵花籽油与油茶籽油的抗炎、抗刺激及抗湿疹功效研究
15
作者 程恒光 方婷欢 +3 位作者 蒋晴 李晓霞 蒋云杰 唐礼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2-65,共4页
旨在为油茶籽油与高油酸葵花籽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通过体外3D表皮模型EpiKutis构建体外急性损伤及类湿疹表皮模型,以低温压榨高油酸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处理模型,检测其组织活力、炎症因子释放量、组织形态结构和胸腺基质... 旨在为油茶籽油与高油酸葵花籽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通过体外3D表皮模型EpiKutis构建体外急性损伤及类湿疹表皮模型,以低温压榨高油酸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处理模型,检测其组织活力、炎症因子释放量、组织形态结构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含量,评价高油酸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的抗炎、抗刺激、抗湿疹功效。结果表明:高油酸葵花籽油与油茶籽油对模型组织活力均无显著影响;油茶籽油能显著降低模型炎症因子释放量,而高油酸葵花籽油不能显著降低模型炎症因子释放量;高油酸葵花籽油与油茶籽油对模型组织形态结构均有一定改善;高油酸葵花籽油与油茶籽油均能极显著降低模型TSLP含量。综上,油茶籽油与高油酸葵花籽油对皮肤刺激性炎症均具有一定的抑制和缓解作用,具有显著的抗湿疹功效;同时,油茶籽油对皮肤刺激性损伤具有一定的抑制和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葵花籽 油茶 湿疹 炎症 3D表皮模型
下载PDF
电子舌传感器快速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棕榈油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航 赵松林 +2 位作者 陈卫军 李瑞 关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18-222,共5页
为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不同程度的棕榈油,先用传统化学方法检测掺入0%、5%、10%、15%、20%、100%棕榈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再利用法国Alpha M.O.S公司生产的传感器型味觉电子舌系统对其进行检测,所得样品数据用主成分、判别因子以及相似性... 为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不同程度的棕榈油,先用传统化学方法检测掺入0%、5%、10%、15%、20%、100%棕榈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再利用法国Alpha M.O.S公司生产的传感器型味觉电子舌系统对其进行检测,所得样品数据用主成分、判别因子以及相似性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选择ZZ与GA传感器时,主成分分析图识别指数达到87,能够明显鉴别出油茶籽油不同比例的掺杂,表明电子舌在油脂检测方面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传感器 油茶油 掺杂 主成分分析 快速检测
下载PDF
酉阳油茶籽油营养安全品质、油茶含油率特征和立地土壤评价
17
作者 李瑜 张雨涵 +1 位作者 官开江 鲍丽然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2期521-526,共6页
为了解酉阳油茶营养品质、含油率特征和生长环境,分析了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采于不同地层油茶果的含油率特征,评价了立地土壤养分及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酉阳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油料。油茶果含油率特... 为了解酉阳油茶营养品质、含油率特征和生长环境,分析了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采于不同地层油茶果的含油率特征,评价了立地土壤养分及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酉阳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油料。油茶果含油率特征与地层关系显著,产于二叠系地层的油茶果含油率最高,其次为志留系,奥陶系最差,产生差异的原因应为不同地层土壤地球化学组成有差别。酉阳油茶立地土壤养分一般但土壤环境质量较好,仅Cd存在少量超标现象,耕作时应科学辅以各种肥料,保证油茶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营养品质 矿质元素 土壤养分 重庆酉阳
下载PDF
不同壁材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的影响
18
作者 郑舒文 冯红霞 +2 位作者 常云鹤 马立志 刘晓燕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以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所制得的乳化相为芯材,分别以明胶-阿拉伯胶、明胶-海藻酸钠、乳清蛋白-阿拉伯胶、乳清蛋白-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4种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并分析4种微胶囊的性质。结果表明:在4种微胶囊中,以明胶-海藻酸钠为壁材... 以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所制得的乳化相为芯材,分别以明胶-阿拉伯胶、明胶-海藻酸钠、乳清蛋白-阿拉伯胶、乳清蛋白-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4种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并分析4种微胶囊的性质。结果表明:在4种微胶囊中,以明胶-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高达93.96%;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制备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具有最小的平均粒径,更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可以制备出具有更好性能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乳化相 壁材 微胶囊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油茶籽油品质及其挥发性风味研究
19
作者 关天琪 杨旭卉 +3 位作者 李涛 谭兴海 吴志莎 魏林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3,共8页
以油茶籽为原料,对预处理后获得的油茶籽粉和制油、精炼工艺下的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采用自然晾晒法制得的油茶籽粉的酸价及过氧化值低于烘干处理油茶籽粉;角鲨烯、维生素E总量... 以油茶籽为原料,对预处理后获得的油茶籽粉和制油、精炼工艺下的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采用自然晾晒法制得的油茶籽粉的酸价及过氧化值低于烘干处理油茶籽粉;角鲨烯、维生素E总量、α-生育酚、β-生育酚含量均显著高于烘干处理油茶籽粉;自然晾晒粉也保持了油茶籽的原生态风味。制油工艺采用低温冷榨工艺制得的油茶籽油的酸价及过氧化值较低;角鲨烯、维生素E含量较高;且挥发性风味成分较丰富。精炼后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较好,但生物活性物质损失严重,风味也较弱。综上,自然晾晒结合低温冷榨及适度精炼工艺可以生产更具营养和风味特色的油茶籽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加工工艺 品质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油茶籽油中高油酸植物油掺假的快速检测方法验证
20
作者 林凯 陈佳文 +7 位作者 陈嘉欣 蒋峰华 路芸 李雯 熊佳 卢俊 国师榜 郭平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9-33,共5页
目的:采用GB/T5539—2008山茶油纯度试验方法验证油茶籽油中的高油酸植物油掺假情况。方法:以3个纯茶油和9个高油酸植物油建立0%、10%、20%、30%、50%、100%6个掺假梯度的掺假模型,采用GB/T5539—2008山茶油纯度试验法对模型进行测试,... 目的:采用GB/T5539—2008山茶油纯度试验方法验证油茶籽油中的高油酸植物油掺假情况。方法:以3个纯茶油和9个高油酸植物油建立0%、10%、20%、30%、50%、100%6个掺假梯度的掺假模型,采用GB/T5539—2008山茶油纯度试验法对模型进行测试,根据结果所显示颜色由浅及深赋予0~5六个得分等级,分析测试结果和规律。结论:山茶油纯度试验法适用于高油酸植物油的掺假检测适用,且随着掺假浓度的提高,结果所赋得分值越高,结果随之呈现梯度变化。该法对植物油检测的灵敏度存在差异性,高油酸菜籽油的灵敏性最高,高油酸葵花籽油的灵敏性最低。该研究为油茶籽油中高油酸植物油的掺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酸植物 掺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