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菌发酵对油茶粕中茶皂素表面活性指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韩帅鹏 曾万祥 +5 位作者 伍丹惠 蓝秀权 华涛 程建华 周心慧 周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采用水提、醇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发酵、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发酵和混菌(LP+LC,1∶1)发酵提取油茶粕中的茶皂素,对比分析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差异,并对水提、醇提、混菌发酵茶皂素提取物的表面活... 采用水提、醇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发酵、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发酵和混菌(LP+LC,1∶1)发酵提取油茶粕中的茶皂素,对比分析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差异,并对水提、醇提、混菌发酵茶皂素提取物的表面活性指标和抗氧化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液中茶皂素含量为(21.86±0.39)mg/mL,显著高于水提液、醇提液和单菌发酵液(P<0.05),各提取液中多糖、多酚、黄酮、蛋白质含量具有较大差异。相比于水提和醇提茶皂素,混菌发酵提取茶皂素样品具有更高的纯度(75.2%)和提取率(14.12%),其水溶液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39.2 mN/m)、更优异的起泡性(128%)和稳泡性能(96.9%)。混菌发酵茶皂素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优于水提茶皂素,低于醇提茶皂素。对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而言,发酵茶皂素优于另外两者,在4 mg/mL质量浓度下与抗坏血酸的测试结果相当。该研究为微生物发酵法应用于茶皂素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茶皂素 发酵 水提法 醇提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粤北油茶粕中茶皂素热水提取工艺优化
2
作者 华军利 梁锦霞 +1 位作者 温金梅 敬思群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6期37-40,共4页
以粤北脱脂油茶粕为试验研究的原材料,利用热水提取茶皂素。以茶皂素的提取率为主要考查指标,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茶皂素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和浸提次数对茶皂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 以粤北脱脂油茶粕为试验研究的原材料,利用热水提取茶皂素。以茶皂素的提取率为主要考查指标,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茶皂素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和浸提次数对茶皂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皂素热水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10(g∶mL),浸提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茶皂素提取率为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茶皂素 水提法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油茶粕绿色发泡剂制备泡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毅松 刘乐冕 陈剑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6-1232,1241,共8页
以天然植物组织油茶粕为原料,通过水提法制备绿色发泡剂,并采用物理发泡方式制备泡沫混凝土,研究混泡时间、水胶比和泡沫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干密度、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发泡剂泡沫稳定性高,可用于制备低密度泡沫混凝土... 以天然植物组织油茶粕为原料,通过水提法制备绿色发泡剂,并采用物理发泡方式制备泡沫混凝土,研究混泡时间、水胶比和泡沫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干密度、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发泡剂泡沫稳定性高,可用于制备低密度泡沫混凝土,是一种优质的新型绿色发泡剂;当泡沫掺量为750 mL、混泡时间为180 s、水胶比为0.45时,所制备的A05密度等级泡沫混凝土的吸水率为45%,抗压强度为1.52 MPa,并且绿色发泡剂制备的泡沫混凝土孔径分布均匀,孔径小(最大气孔孔径dmax<0.6 mm),气孔形态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绿色发泡剂 泡沫混凝土 物理发泡 微观孔结构 孔径分布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粕蛋白工艺优化及其功能活性
4
作者 朱静 吕静 +1 位作者 陈龙 陈亚蓝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08-115,共8页
油茶籽粕(Camellia oleifera seed-cake,COS)是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10%~20%的植物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潜在的优质植物蛋白资源。为提高地方资源开发综合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ultrasonic... 油茶籽粕(Camellia oleifera seed-cake,COS)是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10%~20%的植物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潜在的优质植物蛋白资源。为提高地方资源开发综合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ultrasonic-assisted enzymatic extraction,UAEE)提取油茶籽粕粗蛋白(Camellia oleifera seed-cake crude protein,COCP),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降脂能力进行探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添加量分别为2.5%和0.9%、酶解时间150 min、酶解pH4.5、酶解温度50℃,使用70%乙醇,料液比1∶40(g/mL),在350 W功率下连续超声处理100 g酶解物60 min,酸沉后干燥得到COCP,回收率最高可达(83.3±0.6)%,较未经超声及酶解处理的回收率增加0.54倍。该法所得提取物在50 mg/mL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66.5%、70.7%、67.9%,对胆酸盐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在1.0 mg/mL时,抑制率达(49.5±0.5)%,结果表明COCP具有一定的抗氧化特性和体外降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蛋白质 超声波辅助酶法 抗氧化活性 降脂能力
下载PDF
油茶粕的营养特点、脱毒工艺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梅华迪 陈卫东 +1 位作者 马现永 余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946-6954,共9页
油茶粕是油茶籽提油之后的副产物,具有产量大、价格低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常规营养成分,同时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的特点,可作为一种优质的非常规饲料原料。然而,油茶粕中茶皂素、粗纤维含量较高,特别是高含量的茶皂素除了... 油茶粕是油茶籽提油之后的副产物,具有产量大、价格低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常规营养成分,同时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的特点,可作为一种优质的非常规饲料原料。然而,油茶粕中茶皂素、粗纤维含量较高,特别是高含量的茶皂素除了会产生抗营养作用外,还会对动物产生溶血作用,这严重限制了油茶粕的饲料化利用。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方法来降解油茶粕中的茶皂素,不仅有助于推进其饲料化利用,还可节约常规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缓解我国饲料资源紧缺的压力。因此,本文就油茶粕的营养特点和成分组成、脱毒工艺以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油茶粕的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营养特点 茶皂素 脱毒工艺
下载PDF
油茶粕产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黎继烈 胡铁 +3 位作者 崔培梧 丁丽霞 钟海雁 李忠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6,60,共6页
以油茶粕为试验原料,通过摇瓶发酵优化产枯草芽孢杆菌的工艺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接种量、初始pH、摇瓶装液量、摇床转速、发酵温度和时间对产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发酵时间3个主要影... 以油茶粕为试验原料,通过摇瓶发酵优化产枯草芽孢杆菌的工艺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接种量、初始pH、摇瓶装液量、摇床转速、发酵温度和时间对产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发酵时间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Box-Behnken设计,得到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最优工艺条件。结果显示:500 mL摇瓶装培养基120 mL、发酵初始pH 6.8、接种9 mL菌悬液、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7 h,发酵液中活菌数可达2.04×1010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发酵 枯草芽孢杆菌
下载PDF
油茶粕最优培养基及混菌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力 陈永忠 +5 位作者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王瑞 杨小胡 罗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37,共4页
以油茶粕为原料,筛选生产蛋白饲料的最优培养基及菌种组合。首先对油茶粕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处理蛋白质含量均为9%以上,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原料;接着以米曲霉初筛油茶粕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培养基,获得了较优的培养基配方为:热水... 以油茶粕为原料,筛选生产蛋白饲料的最优培养基及菌种组合。首先对油茶粕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处理蛋白质含量均为9%以上,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原料;接着以米曲霉初筛油茶粕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培养基,获得了较优的培养基配方为:热水脱皂的油茶粕16 g,麦麸1 g,葡萄糖2 g,(NH4)2SO41 g,水19 g。最后,通过平板点种试验及三角瓶发酵培养,获得油茶粕生产蛋白饲料的最佳菌种组合及接种比例:地衣芽孢杆菌10181︰黑曲霉︰葡萄汁酵母1445︰米曲霉=1︰1︰1︰1。发酵生成的粗蛋白含量为16.94%,较未发酵时的10.82%,提高了5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混菌 蛋白饲料
下载PDF
榨前微波处理对油茶粕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罗凡 王龙祥 +1 位作者 郭少海 钟海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4,共5页
通过不同微波功率和时间辐射油茶籽,测定油茶粕中茶皂素、蛋白质、粗多糖、总酚、糠氨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榨前微波处理对油茶粕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波加热时间延长,低功率(245、420 W)微... 通过不同微波功率和时间辐射油茶籽,测定油茶粕中茶皂素、蛋白质、粗多糖、总酚、糠氨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榨前微波处理对油茶粕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波加热时间延长,低功率(245、420 W)微波处理油茶籽后,油茶粕中茶皂素含量稍有上升,随后下降;较高功率(560、700 W)微波处理后,茶皂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微波处理对油茶粕中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微波处理后油茶粕中粗多糖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420、560、700 W处理20、5、10 min后含量分别比初始升高66.9%、79.6%和116.0%;微波处理后油茶粕中总酚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微波功率越高,总酚含量越高;微波功率较低(245 W)时,糠氨酸含量先降低后略有升高,微波功率较高(420、560、700 W)时,糠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45 W和700 W微波功率处理时油茶粕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先升高后降低,560 W时呈整体上升趋势,420 W呈波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油茶粕 微波处理 活性成分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油茶粕正丁醇组分水解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马丽媛 李林 +4 位作者 唐玲 陈跃龙 冯宝民 史丽颖 王永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68-2870,共3页
目的研究油茶粕正丁醇组分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盐酸水解法制备水解产物,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以及和对照品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 目的研究油茶粕正丁醇组分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盐酸水解法制备水解产物,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以及和对照品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油茶粕正丁醇组分水解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Ⅰ)、β-谷甾醇(Ⅱ)、羽扇豆醇(Ⅲ)、胡萝卜苷(Ⅳ)、山柰酚(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6→1)-β-D-吡喃葡萄糖苷(Ⅶ)、槲皮素(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Ⅹ)。结论除化合物Ⅴ外均为首次从油茶粕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Ⅵ、Ⅶ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油茶粕 黄酮苷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不同提油方法的油茶粕蛋白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显荣 黄卫文 +2 位作者 龚吉军 王挥 李忠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149,175,共4页
测定热榨、冷榨、有机溶剂萃取、水酶法浸提等不同提油方法所得的5种油茶粕的基本成分,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油茶粕蛋白。结果表明,5种油茶粕样品的等电点pH值存在差异,范围为3.5~4.5,而冷榨、有机溶剂萃取、水酶浸提后的油茶粕蛋... 测定热榨、冷榨、有机溶剂萃取、水酶法浸提等不同提油方法所得的5种油茶粕的基本成分,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油茶粕蛋白。结果表明,5种油茶粕样品的等电点pH值存在差异,范围为3.5~4.5,而冷榨、有机溶剂萃取、水酶浸提后的油茶粕蛋白酸沉时出现类似两个等电点现象。采用分段酸沉可提高蛋白质沉降率。在经正交试验优化碱提工艺奈件下,水酶法浸提茶油后的油茶粕蛋白的提取率达到6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蛋白 等电点 分段酸沉 提取
下载PDF
油茶粕多肽降血脂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龚吉军 钟海雁 +4 位作者 黄卫文 王青云 唐静 黄亮 杨自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28,共5页
通过建立SD大鼠高血脂模型,采用低、中、高三种剂量(250、500、1000 mg/kg.bw),研究了油茶粕多肽(Alcalase水解,MW<3 ku)的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的油茶粕多肽均可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SD大鼠血清中TC与TG的含量、动脉... 通过建立SD大鼠高血脂模型,采用低、中、高三种剂量(250、500、1000 mg/kg.bw),研究了油茶粕多肽(Alcalase水解,MW<3 ku)的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的油茶粕多肽均可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SD大鼠血清中TC与TG的含量、动脉硬化指数(AI),还能有效提高HDL-C的水平。试验结果提示油茶粕多肽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功效,可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多肽 降血脂活性 SD大鼠模型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粕中茶皂素提取工艺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明 王建涛 +4 位作者 万茵 刘成梅 聂少平 潘捷科 付桂明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3年第1期29-33,53,共6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了从油茶粕中提取茶皂素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实验最佳条件: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4。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子,以茶皂... 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了从油茶粕中提取茶皂素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实验最佳条件: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4。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子,以茶皂素提取得率作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茶皂素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为72%、提取时间为3.8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4.5,提取得率预测值为14.54%,验证实测值为14.22%,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茶皂素 提取条件 单因素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油茶粕资源堆肥化利用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少海 解开治 +4 位作者 徐培智 张发宝 唐拴虎 顾文杰 黄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100,共3页
油茶粕富含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多种成分,是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化工、轻工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料,但大多直接作为清塘剂、燃料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论述油茶粕资源当前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堆肥化利用的优... 油茶粕富含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多种成分,是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化工、轻工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料,但大多直接作为清塘剂、燃料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论述油茶粕资源当前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堆肥化利用的优势、工艺和前景,为油茶粕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堆肥化 有机肥
下载PDF
利用油茶粕基质培养食用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余姣 钟海雁 +3 位作者 周波 谭著明 申爱荣 冯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5,118,共7页
为了筛选能高效利用油茶粕进行培养的优质食用菌,就含有不同浓度油茶粕的培养基对11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情况及菌丝对茶皂素的降解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5%、50%、70%的油茶粕后,除鸡腿菇外,各菌种均能... 为了筛选能高效利用油茶粕进行培养的优质食用菌,就含有不同浓度油茶粕的培养基对11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情况及菌丝对茶皂素的降解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5%、50%、70%的油茶粕后,除鸡腿菇外,各菌种均能正常生长,其中羊肚菌、猴头菇、西峡椴木香菇、小白菇的生长状态最好;除鸡腿菇外,各菌种均能降低油茶粕培养基中茶皂素的含量,其中羊肚菌、西峡椴木香菇及小白菇这3种菌的降解效果最明显,最高降解率分别达到62.38%、70.52%、65.57%;根据菌丝的生长速度及其对茶皂素的降解情况,筛选出的优势食用菌种分别为羊肚菌、西峡椴木香菇、小白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培养基 食用菌 菌丝体 茶皂素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提取油茶粕中糖萜素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刁欢 汤强 +1 位作者 张明雷 李恬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3,共4页
以生物酶促发酵降解油茶粕的植物组织,再用水提法提取发酵油茶粕中的糖萜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 d、黑曲霉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糖萜素得率最高为14.9%;在此基础上,优化糖萜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 以生物酶促发酵降解油茶粕的植物组织,再用水提法提取发酵油茶粕中的糖萜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 d、黑曲霉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糖萜素得率最高为14.9%;在此基础上,优化糖萜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最佳的水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3 h、料液比1∶20、浸提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糖萜素得率为16.9%,与对照组(得率10.4%)相比,糖萜素得率提高了6.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提取 糖萜素 油茶粕
下载PDF
油茶粕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优选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玲 李红冰 +2 位作者 陈跃龙 王永奇 冯宝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1-852,共2页
目的优选油茶粕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丙酮-水法自油茶粕中提取总皂苷,考察提取时间、温度、次数、溶剂与物料比及溶剂浓度对总皂苷收率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优选总皂苷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9倍量60%丙酮-水... 目的优选油茶粕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丙酮-水法自油茶粕中提取总皂苷,考察提取时间、温度、次数、溶剂与物料比及溶剂浓度对总皂苷收率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优选总皂苷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9倍量60%丙酮-水在70℃下提取2次,3 h/次,总皂苷的收率可达12.80%,总皂苷含量为55.37%。结论丙酮-水提取法可用于油茶粕中总皂苷的提取,溶剂与物料比对总皂苷的提取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总皂苷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提高油茶粕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刁欢 孙方方 +2 位作者 朱华燕 刘洁 余伟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63-1366,1362,共5页
以油茶粕为原料,研究微生物固态发酵对油茶粕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取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摇床转速对油茶粕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 d、接种量为3 m L以... 以油茶粕为原料,研究微生物固态发酵对油茶粕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取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摇床转速对油茶粕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 d、接种量为3 m L以及摇床转速180 rpm时发酵效果较好;再选择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水平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A2B2C2,在该工艺条件下黄酮提取量最高为0.386%,较未发酵对照组(0.219%)提高了7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微生物发酵 黄酮 提取率
下载PDF
油茶粕中茶皂素的提取及纯化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殷肇君 李红权 +1 位作者 李群芳 邓冈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油茶粕 茶皂素 提取 纯化 饲料原料
下载PDF
油茶粕蛋白酶解条件的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吉军 李忠海 +1 位作者 钟海雁 王青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84,89,共6页
以油茶粕蛋白为原料,研究了其最适水解酶,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粕蛋白酶解的最适酶为2709碱性蛋白酶。以多肽得率为指标,运用Design-Expert7.1Trial统计分析软件,设计了4因素3水平试验,得到了油茶粕蛋白酶解的最... 以油茶粕蛋白为原料,研究了其最适水解酶,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粕蛋白酶解的最适酶为2709碱性蛋白酶。以多肽得率为指标,运用Design-Expert7.1Trial统计分析软件,设计了4因素3水平试验,得到了油茶粕蛋白酶解的最优条件,pH值为8.55,酶用量为66.38 mg/g,温度为45.80℃,水解时间为5.24 h,在此条件下,预测多肽得率为3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蛋白 酶解 多肽得率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油茶粕蛋白水解物的多肽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培 钟海雁 +3 位作者 黄卫文 周波 龚吉军 赵清洁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为了研究薄层扫描法测定油茶粕固态发酵蛋白水解物中多肽的含量的可行性,在确定展开剂及描述波长的基础上,测定了该方法的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含量的的对比。结果表明:以谷胱甘肽为标准品、茚三酮为显色剂,样... 为了研究薄层扫描法测定油茶粕固态发酵蛋白水解物中多肽的含量的可行性,在确定展开剂及描述波长的基础上,测定了该方法的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含量的的对比。结果表明:以谷胱甘肽为标准品、茚三酮为显色剂,样品液中多肽的含量为1.82 mg/mL,而原料中多肽含量只有0.89mg/mL,该方法重复性试验标准偏差为0.03%;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106.94%,标准偏差为0.058%,重现性和加样回收率等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该法测定的含量与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薄层扫描法适合于在快速检测多肽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 油茶粕 固态发酵 蛋白水解物 多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