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单个油蒿灌丛沙堆气流结构的野外观测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萍
哈斯
+2 位作者
吴霞
杨一
杜会石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1-889,共9页
气流结构是控制沙堆形态发育及演变的重要因子.用EC9-1型风杯风速计及风向标观测分析库布齐沙漠平坦薄层覆沙地上单个独立灌丛沙堆周围0.3m高处气流的水平变化及4m高度内的风速廓线,总结出单个独立油蒿灌丛沙堆的气流结构具有如下特征:...
气流结构是控制沙堆形态发育及演变的重要因子.用EC9-1型风杯风速计及风向标观测分析库布齐沙漠平坦薄层覆沙地上单个独立灌丛沙堆周围0.3m高处气流的水平变化及4m高度内的风速廓线,总结出单个独立油蒿灌丛沙堆的气流结构具有如下特征:在0.3m高度上,气流流速自积沙体迎风坡脚向两侧及背风侧呈先减后增的水平变化特征,背风坡脚的风速降至最低;在沙堆顺风向中轴线上,沙堆迎、背风侧附近的风速廓线分为二层,2H(灌丛沙堆总高度)以下为偏离对数分布的下凹型曲线,自下而上风速呈先减后增趋势,不透风积沙体与具疏透性的灌丛过渡高度处的风速最小,可能因过渡区存在反射流和涡流所致,2H以上符合对数分布规律,说明油蒿灌丛沙堆对气流的最大干扰高度不超过其总高度的2倍.全通透性型灌丛因积沙过程逐步转变为下密上疏型结构的灌丛沙堆,使得灌丛背风侧气流减速区长度迅速缩短,是拖着长尾的风影沙堆向椭圆形或近圆形灌丛沙堆演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油蒿灌丛沙堆
气流结构
形态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高原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沙堆风沙气流结构及其地貌学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殷婕
哈斯额尔敦
+3 位作者
安晶
周炎广
胡日娜
武子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195,共12页
鄂尔多斯高原广泛分布的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与风沙流相互作用形成灌丛沙堆,其形态发育主要受控于周围风沙输移状况。利用EC9-1型风向风速传感器和阶梯式集沙仪对平坦覆沙地上油蒿灌丛沙堆周围的风沙气流进行了观测,系统地分...
鄂尔多斯高原广泛分布的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与风沙流相互作用形成灌丛沙堆,其形态发育主要受控于周围风沙输移状况。利用EC9-1型风向风速传感器和阶梯式集沙仪对平坦覆沙地上油蒿灌丛沙堆周围的风沙气流进行了观测,系统地分析了近地表水平流场、风速廓线和输沙率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流结构和输沙率随沙堆位置而变化。自灌丛沙堆迎风侧经两侧至背风侧,气流呈现分离降速、两侧增速、汇集减速的水平分布特征;风速在背风侧坡脚处最小,并随水平距离呈指数关系逐步回增,至4.85H(H是灌丛沙堆总高度)处恢复至旷野风速;灌丛沙堆周围风速廓线均不服从对数变化规律,且在背风侧坡脚0.3—1.0 m内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出现反向垂直轴涡流;相对于沙堆走向南北侧的起沙风频率差异使两侧输沙率变化不同,进而导致蚀积状态差异,沙堆平面形态由椭圆形向不对称纺锤形逐渐演化;沙堆背风侧均未出现沙尾,即在薄层覆沙剥蚀高原上不充足的沙源和入射风方向变化抑制了沙尾或风影沙丘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灌丛沙堆
水平流场
风速廓线
输沙率
原文传递
题名
单个油蒿灌丛沙堆气流结构的野外观测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萍
哈斯
吴霞
杨一
杜会石
机构
宁夏大学农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出处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1-88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002
41301001)
文摘
气流结构是控制沙堆形态发育及演变的重要因子.用EC9-1型风杯风速计及风向标观测分析库布齐沙漠平坦薄层覆沙地上单个独立灌丛沙堆周围0.3m高处气流的水平变化及4m高度内的风速廓线,总结出单个独立油蒿灌丛沙堆的气流结构具有如下特征:在0.3m高度上,气流流速自积沙体迎风坡脚向两侧及背风侧呈先减后增的水平变化特征,背风坡脚的风速降至最低;在沙堆顺风向中轴线上,沙堆迎、背风侧附近的风速廓线分为二层,2H(灌丛沙堆总高度)以下为偏离对数分布的下凹型曲线,自下而上风速呈先减后增趋势,不透风积沙体与具疏透性的灌丛过渡高度处的风速最小,可能因过渡区存在反射流和涡流所致,2H以上符合对数分布规律,说明油蒿灌丛沙堆对气流的最大干扰高度不超过其总高度的2倍.全通透性型灌丛因积沙过程逐步转变为下密上疏型结构的灌丛沙堆,使得灌丛背风侧气流减速区长度迅速缩短,是拖着长尾的风影沙堆向椭圆形或近圆形灌丛沙堆演变的关键.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油蒿灌丛沙堆
气流结构
形态演变
Keywords
hobq desert
Artemisia ordosica nebkha dune
airflow profil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分类号
K90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高原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沙堆风沙气流结构及其地貌学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殷婕
哈斯额尔敦
安晶
周炎广
胡日娜
武子丰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
出处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195,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002)
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项目(2019-HZ-814-1)。
文摘
鄂尔多斯高原广泛分布的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与风沙流相互作用形成灌丛沙堆,其形态发育主要受控于周围风沙输移状况。利用EC9-1型风向风速传感器和阶梯式集沙仪对平坦覆沙地上油蒿灌丛沙堆周围的风沙气流进行了观测,系统地分析了近地表水平流场、风速廓线和输沙率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流结构和输沙率随沙堆位置而变化。自灌丛沙堆迎风侧经两侧至背风侧,气流呈现分离降速、两侧增速、汇集减速的水平分布特征;风速在背风侧坡脚处最小,并随水平距离呈指数关系逐步回增,至4.85H(H是灌丛沙堆总高度)处恢复至旷野风速;灌丛沙堆周围风速廓线均不服从对数变化规律,且在背风侧坡脚0.3—1.0 m内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出现反向垂直轴涡流;相对于沙堆走向南北侧的起沙风频率差异使两侧输沙率变化不同,进而导致蚀积状态差异,沙堆平面形态由椭圆形向不对称纺锤形逐渐演化;沙堆背风侧均未出现沙尾,即在薄层覆沙剥蚀高原上不充足的沙源和入射风方向变化抑制了沙尾或风影沙丘的发育。
关键词
油蒿灌丛沙堆
水平流场
风速廓线
输沙率
Keywords
Artemisia ordosica nebkhas
horizontal airflow distribution
wind speed profile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分类号
P931.3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单个油蒿灌丛沙堆气流结构的野外观测研究
张萍
哈斯
吴霞
杨一
杜会石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高原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沙堆风沙气流结构及其地貌学意义
殷婕
哈斯额尔敦
安晶
周炎广
胡日娜
武子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