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青种”翡翠的矿物学特征及颜色成因 被引量:2
1
作者 殷科 田键 +2 位作者 马遇伯 吴钰 汪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23-3326,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及扫描电镜等现代测试方法,对"油青种"翡翠的矿物学特征及颜色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油青种"翡翠"肉"的矿物组成为较纯的硬玉,而"皮"由硬... 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及扫描电镜等现代测试方法,对"油青种"翡翠的矿物学特征及颜色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油青种"翡翠"肉"的矿物组成为较纯的硬玉,而"皮"由硬玉、绿泥石及纤蛇纹石等三种矿物组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所揭示的矿物组成与X射线衍射较为一致,同时发现"油青种"翡翠"肉"及"皮"具有~2 956,~2 919和~2 850cm-1等三个典型有机质的特征吸收峰。"油青种"翡翠"肉"中硬玉呈现明显的柱状,结晶程度明显好于"皮"中的硬玉,但"皮"中硬玉比"肉"中硬玉明显富含Mg,说明"皮"中硬玉发生过强烈的水/岩反应。纤蛇纹石仅在"油青种"翡翠的"皮"中出现,晶面呈现明显的弯曲状。在"油青种"翡翠"肉"的裂隙处及"皮"中均发现片状绿泥石的存在,可能为"油青种"翡翠致色的主要原因。形成于还原性水/岩反应的绿泥石,会吸附或者包裹一定量的有机质,导致"油青种"翡翠出现有机质的特征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青种”翡翠 矿物学特征 颜色 硬玉 绿泥石 有机质
下载PDF
缅甸第三纪断陷盆地中的次生油青种翡翠的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闫薇薇 王建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了解缅甸第三纪断陷盆地中的次生油青种翡翠的形成机理,利用ICP-MS分析、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对缅甸次生翡翠矿床的油青色带及原生区部位的元素和矿物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成因矿物学原理推测出断陷盆地未抬升前的埋藏深度在1.2km~... 为了解缅甸第三纪断陷盆地中的次生油青种翡翠的形成机理,利用ICP-MS分析、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对缅甸次生翡翠矿床的油青色带及原生区部位的元素和矿物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成因矿物学原理推测出断陷盆地未抬升前的埋藏深度在1.2km~2.4km;与原生翡翠相比,次生油青色带中的微量元素Fe,Mg,Co,Mn,Ni,Ca,Ag,Sr,Ce,Y,Ag明显增多、Na,Al,Mo的明显减少;研究表明,翡翠砾石的油青色带形成于原生翡翠砾石被深埋于断陷盆地之后,形成油青色带所需要的铁族元素主要来自于一同深埋入断陷盆地中的超基性碎屑物质提供;断陷盆地中形成的流体经历了酸性阶段和晚期的碱性阶段,在从早期的酸性流体对深埋于其中的原生翡翠砾石进行溶蚀,并携带铁、镁等元素进入翡翠的颗粒间隙和裂隙中,后期,即深埋期流体性质变为碱性流体阶段,此阶段翡翠颗粒间隙中的Fe,Mg等元素发生沉淀形成绿泥石,从而形成了次生的油青种翡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 成岩环境 油青种 微量元素 电子探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