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油黏度比下乳化对稠油复合驱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宗阳 杨勇 +3 位作者 王业飞 张世明 张真瑜 丁名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化学复合驱是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复合体系研发中越发强调乳化降黏机理,形成了高效乳化体系,但是强乳化产生的驱油增量尚不清楚,难以判断乳化对驱油的实际贡献。利用性能显著不同的1#(超低界面张力复合体系)、2#(乳化复... 化学复合驱是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复合体系研发中越发强调乳化降黏机理,形成了高效乳化体系,但是强乳化产生的驱油增量尚不清楚,难以判断乳化对驱油的实际贡献。利用性能显著不同的1#(超低界面张力复合体系)、2#(乳化复合体系)、3#(兼顾超低界面张力和乳化的双效复合体系)体系,开展了系列的界面张力、乳化性能和不同水油黏度比下的驱油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乳化复合体系和3#双效复合体系较1#超低界面张力复合体系更能稳定稠油乳状液。乳化对稠油复合驱的贡献因水油黏度比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水油黏度比小于0.200时,3#双效复合体系较1#超低界面张力复合体系采收率增幅高3.6%~6.7%,乳化能够增强体系驱油能力;当水油黏度比大于等于0.200时,3种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相近,乳化的影响显著减小,甚至可以忽略。泡沫复合驱较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幅显著提高,且其可将稠油驱替对复合体系乳化性能要求的水油黏度比界限从0.200减小到0.150。对于稠油复合驱,应依据水油黏度比的差异,确定对复合体系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 乳化 提高采收率 张力 油黏度
下载PDF
泡点压力处地层原油黏度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可 李实 +1 位作者 马德胜 陈兴隆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88,92,共4页
在分析300余个地层油样品高压物性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麦夸特法和通用全局优化法,利用气油比和油藏温度下地面原油黏度值,预测油藏温度下泡点压力处地层油黏度关系式。结果表明:通过与现有的黏度预测关系式对比,该预测关系式形式简单... 在分析300余个地层油样品高压物性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麦夸特法和通用全局优化法,利用气油比和油藏温度下地面原油黏度值,预测油藏温度下泡点压力处地层油黏度关系式。结果表明:通过与现有的黏度预测关系式对比,该预测关系式形式简单,便于现场快速计算,预测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同时为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及数值模拟器的修改完善提供了可靠的参考黏度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点 地面油黏度 地层油黏度 预测
下载PDF
稠油掺稀后混油黏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婷 阳绪斌 +1 位作者 张衡 吴栋栋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12年第1期18-19,共2页
稀释输送是传统的稠油降黏输送方法,因其工艺简单,降黏效果在管输过程中较稳定,一直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稠油中加入稀油后其混油黏度又是一个难点,混油黏温数据是摩阻计算的重要参数,是输油管道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其准确性... 稀释输送是传统的稠油降黏输送方法,因其工艺简单,降黏效果在管输过程中较稳定,一直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稠油中加入稀油后其混油黏度又是一个难点,混油黏温数据是摩阻计算的重要参数,是输油管道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其准确性对水力计算结果至关重要。对混合原油的黏度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少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以及计算图表,且大多是利用实验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得到的,每种模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通过对Cragoe模型进行修正,得出稠油掺入稀油黏度计算需分段选择模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黏度 Cragoe模型 Cragoe修正模型 双对数模型
下载PDF
管道顺序输送混油黏度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蒋仕章 蒲家宁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03年第3期3-4,共2页
在研究分析顺序输送过程中混油段的混油特性和水力特性 (例如水力摩阻 )时 ,需要力求准确地计算油品物性 (如密度和黏度 )的变化。依据GB 2 6 5 - 88《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 ,进行了 90 #无铅汽油、0 #柴油和航空... 在研究分析顺序输送过程中混油段的混油特性和水力特性 (例如水力摩阻 )时 ,需要力求准确地计算油品物性 (如密度和黏度 )的变化。依据GB 2 6 5 - 88《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 ,进行了 90 #无铅汽油、0 #柴油和航空煤油以及它们相互间混合油品的运动黏度的实验测定 ,取得了混油黏度实测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输送 油黏度 实验测定 误差分析 计算
下载PDF
关于泡沫油黏度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熊钰 王冲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泡沫油现象被认为是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一些稠油油藏在开采中出现异常高产和较高采收率的主要原因,对于泡沫油黏度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尚无一致结论。针对泡沫油的黏度,主要从泡沫油黏度与异常高产之间的关系、泡沫油黏度模型以及泡沫油黏度... 泡沫油现象被认为是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一些稠油油藏在开采中出现异常高产和较高采收率的主要原因,对于泡沫油黏度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尚无一致结论。针对泡沫油的黏度,主要从泡沫油黏度与异常高产之间的关系、泡沫油黏度模型以及泡沫油黏度的影响因素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压力衰竭速率、静置时间、测量装置、分散气体积分数、压力和流量、膨胀率和表面活性剂、分散气泡大小和剪切速率以及常规测试和非常规测试等对于泡沫油的黏度均有影响,目前学术界对于稠油泡沫油黏度的争议可能和这些影响因素有关,泡沫油黏度的测量问题可能是引起对泡沫油黏度争议的一个主要原因。泡沫油黏度的研究有利于澄清泡沫油的渗流机理,泡沫油的渗流机理对于稠油油藏数值模拟,尤其是稠油油藏注气开发过程中的优化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油黏度 分散体系 非常规测试 非平衡相态
下载PDF
稠油掺稀输送中混合油黏度与最优掺稀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武杰 刘晓亮 +1 位作者 曹禹 王延博 《石油工程建设》 2017年第4期41-43,54,共4页
稠油掺稀油输送技术是油田实现减阻增输的重要方法。为了降低稠油管道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以管道输送的水头损失作为优化目标,通过对比混合油黏度计算模型,建立了水头损失与质量掺稀比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某管道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稠油掺稀油输送技术是油田实现减阻增输的重要方法。为了降低稠油管道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以管道输送的水头损失作为优化目标,通过对比混合油黏度计算模型,建立了水头损失与质量掺稀比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某管道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稠油掺稀油是非常有效的降黏方式,可大幅降低稠油黏度;Cragoe修正模型能较好预测掺稀油后混合油黏度;随着质量掺稀比的增加,水头损失先减小之后出现小幅增加;利用Cragoe修正模型和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及稠油与稀油的物性参数,可对最优质量掺稀比进行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掺稀比 油黏度 水头损失
下载PDF
挤压油膜阻尼器滑油黏度—转子风车碰摩特性分析
7
作者 李宇 刘博 张迎春 《内燃机与配件》 2022年第23期39-44,共6页
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考虑非线性油膜力、碰摩力等作用的双盘—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碰摩动力学运动方程,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方程求解。结合时域波形图、频谱图、轴心轨迹图及庞加莱截面图等分析了挤压油膜阻尼器滑油黏度对转子风车... 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考虑非线性油膜力、碰摩力等作用的双盘—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碰摩动力学运动方程,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方程求解。结合时域波形图、频谱图、轴心轨迹图及庞加莱截面图等分析了挤压油膜阻尼器滑油黏度对转子风车定点碰摩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拟合求解结果得到风车状态下滑油黏度—稳态运动边界曲线。结果表明:滑油黏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抑制碰摩响应;滑油黏度较大时,挤压油膜阻尼器对涡轮盘的减振作用失效;滑油黏度—稳态运动边界曲线将系统运动状态分为非稳态区和稳态区,且稳态区在滑油工作黏度范围内随之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膜阻尼器 油黏度 风车状态 定点碰摩
下载PDF
普通稠油非均相复合体系组分驱油贡献率
8
作者 阙庭丽 关丹 +3 位作者 云庆庆 王业飞 张真瑜 丁名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8-464,497,共8页
非均相复合体系能实现协同调驱,在稠油开发方面极具潜力,但各组分驱油贡献率不明确,给体系优化与选择带来盲目性。针对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双效型表面活性剂和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组成的非均相复合体系,在分析其界面与封堵性能和... 非均相复合体系能实现协同调驱,在稠油开发方面极具潜力,但各组分驱油贡献率不明确,给体系优化与选择带来盲目性。针对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双效型表面活性剂和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组成的非均相复合体系,在分析其界面与封堵性能和驱油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和非均相复合体系驱油实验;依据3类体系驱油的采收率增幅,归一化计算了不同水油黏度比下非均相复合体系组分驱油贡献率。结果表明,0.106~0.150 mm(150~100目)B-PPG膨胀后的粒径中值为800μm。该非均相复合体系与渗透率为1.1μm~2的填砂模型匹配,运移封堵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420.5和203.0,更低渗透率(0.30μm~2)的填砂模型则难以进入。对于渗透率级差约为3.0的并联填砂模型,非均相复合体系具有较强的调驱能力,最高注入压力为0.42 MPa、低渗透模型分流率最高达到42.2%;而二元复合体系的最高注入压力仅为0.25 MPa、低渗透模型分流率仅为24.3%。当水油黏度比为0.05~0.46时,非均相复合体系中聚合物驱油贡献率(43.1%~84.1%)最高,表面活性剂(22.1%~7.6%)最低,B-PPG(34.8%~8.3%)介于两者之间。水油黏度比(≥0.46)较高时,表面活性剂和B-PPG驱油贡献率较小,聚合物或二元复合驱后非均相复合驱增油潜力有限;水油黏度比(≤0.2)较低时,表面活性剂和B-PPG驱油贡献率大,水驱或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后非均相复合驱增油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 提高采收率 非均相复合驱 组分驱贡献 油黏度
下载PDF
处理高黏度溢油的溢油分散剂的制备及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卢文玉 祝宝忠 贾晓强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2,共7页
实现高黏度海上溢油的生物修复,制备了一种双剂型(A剂+B剂)溢油分散剂,其具体配方为:A剂为主剂及助剂的复配体系,主要成分为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槐糖脂(复配比例为质量比9∶1);B剂为溶剂,成分为乙酸乙酯.确定了其使用的剂油比为质... 实现高黏度海上溢油的生物修复,制备了一种双剂型(A剂+B剂)溢油分散剂,其具体配方为:A剂为主剂及助剂的复配体系,主要成分为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槐糖脂(复配比例为质量比9∶1);B剂为溶剂,成分为乙酸乙酯.确定了其使用的剂油比为质量比0.25∶1,该比例下溢油乳化率高达66.6%,;在pH为5~9、温度15~45,℃、盐度1~200的条件下,溢油乳化率均可维持在50%,左右.验证了溢油黏度对溢油分散剂的处理效果,并测定了石油黏度-溶剂加入比例曲线,依此针对不同性质溢油调配A、B剂的比例进行溢油修复,与几种常见单组分化学消油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TritonX-100和Tween80相比,本文制备的双剂型溢油分散剂处理5种高黏度溢油的乳化率高出了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溶剂 双剂型 黏度
下载PDF
低黏度变速器油对整车油耗和变速器可靠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小兰 翟洪军 《汽车零部件》 2018年第12期51-53,共3页
从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两方面分析低黏度变速器油对手动变速器的影响。燃油经济性通过变速器传动效率台架试验及整车NEDC循环试验进行评价,试验证明低黏度变速器油可以降低1. 3%的整车油耗;通过对变速器疲劳寿命试验和温升试验进行评价,... 从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两方面分析低黏度变速器油对手动变速器的影响。燃油经济性通过变速器传动效率台架试验及整车NEDC循环试验进行评价,试验证明低黏度变速器油可以降低1. 3%的整车油耗;通过对变速器疲劳寿命试验和温升试验进行评价,确定了低黏度变速器油对变速器可靠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变速器 经济性 可靠性
下载PDF
高黏度合成油在小黏度液压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琦 王储 +2 位作者 张向英 李木青 周婷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604-608,共5页
介绍以高黏度合成油替代传统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改进方案,分析这两类黏度指数改进剂调和后产品的黏温特性、低温流动性、剪切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等关键性能,并进行抗氧剂的复配,筛选出符合协议标准的小黏度液压油方案,使其在减少设备磨... 介绍以高黏度合成油替代传统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改进方案,分析这两类黏度指数改进剂调和后产品的黏温特性、低温流动性、剪切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等关键性能,并进行抗氧剂的复配,筛选出符合协议标准的小黏度液压油方案,使其在减少设备磨损、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延长换油周期以及节能环保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合成 黏度液压 黏度指数改进剂
下载PDF
标准黏度油混配及重复利用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乔亚波 《石油石化节能》 2022年第10期86-90,共5页
标准黏度油是用来对旋转黏度计等测量黏度的仪器进行检定/校准及期间核查的标准物质,由于其使用条件较为苛刻,保质期短且一次性使用后即为废液,造成其利用率低也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为此开展了标准黏度油混配及重复利用定值方法的研究... 标准黏度油是用来对旋转黏度计等测量黏度的仪器进行检定/校准及期间核查的标准物质,由于其使用条件较为苛刻,保质期短且一次性使用后即为废液,造成其利用率低也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为此开展了标准黏度油混配及重复利用定值方法的研究。利用标准黏度油符合牛顿流体稳定性质的原理,通过毛细管黏度计对混配后的标准黏度油以及使用后的标准黏度油进行重新定值,使用Q值检验法(舍弃商法),剔除异常值,最终得到标准黏度油最终定值,定值结果再现性满足小于或等于±2.5%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可将标准黏度油由一次性使用至多次定值后重复利用,一次定值可保持使用时间延长至8个月,从根本上提高了标准黏度油的利用率,节能环保效果良好,为标准黏度油的重复利用提供了可行性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黏度 Q值检验法 毛细管黏度 重复利用
下载PDF
低黏油与SBS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慧峰 《山西交通科技》 2023年第2期8-11,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沥青的中温疲劳和低温抗开裂性能,将适量低黏度的大豆油(Bio-oil)和废机油(WEO)加入到SBS和基质沥青中制备成低黏油/SBS复合改性沥青。用旋转薄膜老化烘箱(FTRO)和压力老化容器(PAV)试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沥青的中温疲劳和低温抗开裂性能,将适量低黏度的大豆油(Bio-oil)和废机油(WEO)加入到SBS和基质沥青中制备成低黏油/SBS复合改性沥青。用旋转薄膜老化烘箱(FTRO)和压力老化容器(PAV)试验来模拟各改性沥青样品短期和长期老化。通过采用多应力蠕变松弛(MSCR)、线性振幅扫描(LAS)和弯曲梁流变仪(BBR)试验分别从高-中-低温性能的角度来表征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类低黏油均能有效地提升SBS改性沥青的中温疲劳性能和低温开裂性能,而MSCR结果显示高温性能受到了一定负面影响。总的来说,与WEO相比,Bio-oil的改性效率较高,即同等的性能提升前提下,所需Bio-oil掺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改性沥青 SBS 黏度 流变性质
下载PDF
胜坨油田聚合物驱优化控制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安志杰 王业飞 +3 位作者 张健 宋新旺 陈五花 王所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1-273,302,共4页
针对胜坨油田油藏条件,选用抗温耐盐聚合物恒聚Ⅱ作为驱油聚合物,通过室内填砂管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水油黏度比、渗透率、聚合物用量3项参数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原油黏度为20.0mPa.s时,聚合物驱的合理水油... 针对胜坨油田油藏条件,选用抗温耐盐聚合物恒聚Ⅱ作为驱油聚合物,通过室内填砂管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水油黏度比、渗透率、聚合物用量3项参数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原油黏度为20.0mPa.s时,聚合物驱的合理水油黏度比为0.8;最佳岩心渗透率为2.0μm2;在实验条件下,聚合物总用量相同时,聚合物溶液浓度越高,提高采收率幅度越高;水驱之后转注质量浓度为3000 mg/L的聚合物段塞时,采收率增值随着段塞尺寸的增大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油黏度 渗透率 注入量 提高采收率 胜坨
下载PDF
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科良 徐家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41-44,共4页
综述了较为常用、典型的各类光稳定剂 ,包括紫外线吸收剂、激发态猝灭剂、氢过氧化物分解剂、自由基捕获剂 (胺类光稳定剂 ) .指出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稳定剂现在存在的问题和要解决的研究课题 。
关键词 加氢处理工艺 润滑 光稳定剂 油黏度指数 光稳定剂 氧化过程
下载PDF
300MW轴封型核主泵循环油泵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晓东 蔡龙 +2 位作者 吴大转 杨立峰 吕向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1-396,共6页
研究了300 MW轴封型核主泵循环油泵的螺旋轴流式叶轮结构功能和性能特点,对循环油泵过流部件的内部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预测了油泵的水力性能,论证了螺旋轴流式叶轮和径向导叶设计及参数选取的合理性.通过对循环油泵在不同介质温... 研究了300 MW轴封型核主泵循环油泵的螺旋轴流式叶轮结构功能和性能特点,对循环油泵过流部件的内部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预测了油泵的水力性能,论证了螺旋轴流式叶轮和径向导叶设计及参数选取的合理性.通过对循环油泵在不同介质温度下的水力性能试验,分析不同油温下滑油黏度对水力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大流量工况下,循环油泵性能的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螺旋轴流式结构使循环油泵具有高抗汽蚀性能和高可靠性,但效率仅为10%左右;循环油泵的效率和扬程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是由于滑油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叶轮的圆盘摩擦损失、叶轮和导叶流道内部的流动损失均明显减小;循环油泵的水力特性完全满足核主泵推力轴承滑油系统的运行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润滑油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循环 螺旋式叶轮 油黏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分体式空调机组制冷剂和冷冻油补充量的设计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添 《制冷与空调》 2018年第12期55-59,70,共6页
通过对一台分体式空调机组的试验分析,提出在长连接管情况下制冷剂补充量和冷冻油补充量的估算方法,深入分析机组在标准连接管和长连接管情况下的运行状态、参数变化以及存在的隐患。指出,在需要进行长连接管的情况下,不仅需要补充制冷... 通过对一台分体式空调机组的试验分析,提出在长连接管情况下制冷剂补充量和冷冻油补充量的估算方法,深入分析机组在标准连接管和长连接管情况下的运行状态、参数变化以及存在的隐患。指出,在需要进行长连接管的情况下,不仅需要补充制冷剂,还要考虑压缩机稳定运行时冷冻油的状态,观察冷冻油的油位,在缺少冷冻油的情况下补充冷冻油,降低压缩机因缺油导致损坏的风险。研究结果对合理使用制冷剂和冷冻油补充量、改善机组可靠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体式空调机组 制冷剂补充量 冷冻补充量 油黏度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渗吸稳定时间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周德胜 李鸣 +2 位作者 师煜涵 邹易 刘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闷井时间优化问题,基于长庆油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岩心自发渗吸实验研究,统计了不同参数条件下岩样渗吸稳定时间,分析了渗透率、矿化度、模拟油黏度、界面张力等因素对渗吸稳定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吸稳定时间...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闷井时间优化问题,基于长庆油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岩心自发渗吸实验研究,统计了不同参数条件下岩样渗吸稳定时间,分析了渗透率、矿化度、模拟油黏度、界面张力等因素对渗吸稳定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吸稳定时间与渗透率呈"V"字型关系,渗透率小于0.2×10^(-3)μm^2时,渗吸稳定时间随渗透率增大而减小,渗透率大于0.2×10^(-3)μm^2时,岩心由于孔喉结构的影响始终未能达到渗吸稳定状态;置换液矿化度越高,由于盐浓度差的影响,渗吸稳定时间越长;饱和模拟油黏度越高,越不利于流体渗吸置换,渗吸稳定时间越长;置换液与饱和模拟油界面张力越小,渗吸稳定时间越短;影响渗吸稳定时间因素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渗透率、界面张力、原油黏度、矿化度。研究结果对致密砂岩油藏渗吸实验分析及单井体积压裂闷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渗吸稳定时间 渗透率 矿化度 模拟油黏度 界面张力
下载PDF
聚合物驱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祝仰文 安志杰 +1 位作者 王业飞 王所良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24,共3页
在孤岛油田条件下,通过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3种主要因素,包括水油黏度比、地层渗透率、聚合物用量,对聚合物驱的基本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地下原油黏度为50.7mPa.s时,聚合物驱的合理水油黏度比区... 在孤岛油田条件下,通过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3种主要因素,包括水油黏度比、地层渗透率、聚合物用量,对聚合物驱的基本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地下原油黏度为50.7mPa.s时,聚合物驱的合理水油黏度比区间为0.06~0.6;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最佳地层渗透率为2.0μm2;水驱之后转注浓度为3000mg.L-1的聚合物段塞对提高采收率有较大影响,采收率增幅随着聚合物段塞体积的增大逐渐变小,同时聚合物的吨增油量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 影响因素 聚合物驱 油黏度 渗透率 聚合物用量
下载PDF
塑料热变形温度测试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饶湘 《广东化工》 CAS 2009年第8期205-206,227,共3页
文章通过依据不同标准所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塑料热变形温度(HDT)测量,找出测量结果之间的规律;同时研究了测量热变形温度过程中使用的硅油的黏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出更换硅油频率的建议;还探讨了测量起始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热变形温度 测试 方法 油黏度 起始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