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稻-稻”三熟制早熟冬油菜氮高效基因型及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钱银飞 邱才飞 +5 位作者 彭春瑞 邹小云 姚易根 裴润根 刘根如 杨文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0-840,共11页
【目的】旨在筛选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熟冬油菜基因型及其简易筛选指标。【方法】利用田间小区试验,选用了生育期185 d以下的的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种植的14种早熟冬油菜基因型,进行正常施氮(N_(1))和不施氮(N_(0))处... 【目的】旨在筛选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熟冬油菜基因型及其简易筛选指标。【方法】利用田间小区试验,选用了生育期185 d以下的的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种植的14种早熟冬油菜基因型,进行正常施氮(N_(1))和不施氮(N_(0))处理。根据不同冬油菜基因型氮肥利用率(NUE)的差异,利用树状聚类分析进行分类,形成高、中、低3种氮效率基因型。同时通过逆向溯源的方法,观察分析3种氮效率基因型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的产量构成、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总结分析出氮高效冬油菜基因型的一些简易判断的指标。【结果】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冬油菜在产量形成、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N1处理下成熟期早熟冬油菜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值和变异系数基本表现大于N0处理。因此,以N1处理下不同基因型的农艺性状表现作为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的鉴别标准。N1处理下,氮高效基因型比氮中效和氮低效基因型产量高、单株角果数多、每角粒数多、株高高、主花序长、一级分枝数多、角果密度高、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高、籽粒中氮含量高、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均较高。【结论】沣油737是适合南方“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熟冬油菜;正常施氮条件下,成熟期较多的单株角果数与每角粒数,以及较高株高是判断早熟冬油菜氮高效基因型的简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 三熟制 氮高效 树状聚类 筛选指标
下载PDF
油-稻轮作及鸭-稻共作等模式对土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海渤 郭小丽 +2 位作者 温晓彤 江艳 冯慧敏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55-61,共7页
简要介绍了油-稻轮作、鸭-稻共作、油-稻-鸭种养等3种农业生产模式,总结了不同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稻轮作、鸭-稻共作均有助于调节p H,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 简要介绍了油-稻轮作、鸭-稻共作、油-稻-鸭种养等3种农业生产模式,总结了不同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稻轮作、鸭-稻共作均有助于调节p H,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目前关于油-稻-鸭生产模式报道较少,但该模式有助于土壤磷的积累,其对土壤的其他贡献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轮作 -共作 油-稻- 绿肥 土壤
下载PDF
油-稻-稻种植制度下磷肥后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双来 胡诚 +1 位作者 乔艳 刘国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24-1026,共3页
研究了油-稻-稻种植模式下磷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磷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增产17.01%。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磷肥对下季早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磷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晚稻施... 研究了油-稻-稻种植模式下磷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磷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增产17.01%。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磷肥对下季早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磷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晚稻施用磷肥没有增产作用。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建议油-稻-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种植油菜时施用磷肥,而在种植早晚稻时只施氮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 磷肥 后效应作用
下载PDF
“油-稻-稻”三熟制氮高效早稻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钱银飞 邱才飞 +4 位作者 姚易根 裴润根 刘根如 杨文孙 彭春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2-880,共9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稻品种的简易判断方法。【方法】利用田间小区试验,选用生育期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15个早稻品种,进行施氮(N1)和不施氮(N0)处理。研究不同早稻品种的氮素表观吸收率(REN),并以欧式... 【目的】筛选出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稻品种的简易判断方法。【方法】利用田间小区试验,选用生育期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15个早稻品种,进行施氮(N1)和不施氮(N0)处理。研究不同早稻品种的氮素表观吸收率(REN),并以欧式距离长短进行聚类,分成3种氮效率类型,并逆向溯源出3种氮效率类型品种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形成、茎蘖成穗、氮素吸收利用等方面的表现特征。从而总结分析出氮高效早稻品种的一些简易判断的特征。【结果】15个早稻品种按REN不同分成高、中、低3种类型,不同氮效率品种存在显著差异。N1处理下成熟期早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值和变异系数基本表现大于N0处理。因此,以N1处理下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作为不同氮效率品种的鉴别标准。N1处理下,氮高效品种比其他2种类型的品种产量高、穗数多、成熟期剑叶SPAD值高、千粒质量大、高峰苗期3叶以上高效分蘖比例大、成穗率高、氮素积累量、吸氮量和氮收获指数均较高。【结论】在正常施氮水平下,成熟期剑叶高SPAD值、多穗、高成穗率、高千粒质量、高产量等可以作为简易判断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稻品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 三熟制 氮高效 筛选指标
下载PDF
浙江油-稻轮作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凯 王建红 +1 位作者 张贤 徐静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947-949,951,共4页
为了明确浙江油-稻轮作土壤基础肥力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为土壤定向培肥提供依据,根据土壤基础肥力的差异(低、中、高3种肥力水平),选取浙江8个县(市、区)24个典型油-稻轮作田块进行取土分析,同时对所在田块的油菜、水稻产量进行测定分析... 为了明确浙江油-稻轮作土壤基础肥力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为土壤定向培肥提供依据,根据土壤基础肥力的差异(低、中、高3种肥力水平),选取浙江8个县(市、区)24个典型油-稻轮作田块进行取土分析,同时对所在田块的油菜、水稻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田块的土壤pH值均为酸性,但大多数情况下相同样区内高肥力土壤的pH值略高于低肥力区。随土壤基础肥力水平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显著(P<0.05)增加,全氮、速效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仅在低、高肥力水平下有显著(P<0.05)差异。土壤基础肥力水平越高,油菜和水稻的产量越高。高肥力水平田块的油菜、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是低肥力田块的3.1倍和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轮作 土壤肥力 作物产量
下载PDF
油-稻保耕田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仕高 周天云 +5 位作者 谢雪梅 肖晓华 蒲正国 刘春 谯青春 王泽乐 《植物医生》 2007年第2期8-9,共2页
通过调查及分析,初步明确了油-稻保耕田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虫害前期不明显、中期相对较重、后期略偏轻,病害中后期相对较轻。从而提出其控制技术:加强监测、注重农业措施的利用、大力推广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充分发... 通过调查及分析,初步明确了油-稻保耕田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虫害前期不明显、中期相对较重、后期略偏轻,病害中后期相对较轻。从而提出其控制技术:加强监测、注重农业措施的利用、大力推广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充分发挥其天敌的控害作用和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保护性耕作 病虫害 发生特点 控制技术
下载PDF
油-稻保护性耕作田稻飞虱的消长规律
7
作者 陈仕高 周天云 +5 位作者 蒲正国 谢雪梅 肖晓华 刘春 谯青春 王泽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1-402,共2页
通过调查,初步明确了油-稻保护性耕作田稻飞虱呈季节性双峰型消长,前中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发生相对较重,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发生相对较轻,其天敌数量在水稻整个生长季节均较高。
关键词 油-稻 保护性耕作田 飞虱 消长规律
下载PDF
龙山县油-稻连作百亩丰产示范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芬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8期236-238,共3页
根据龙山县本地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在扩大土地复种指数上进行试验示范,进行油-稻连作栽培技术,油菜亩产值765.6元;水稻平均亩产值2 315.3元,累积亩产值达到3 142.2元,经济效益明显,并充分减少劳动投入,增加单位面积收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油-稻连作 百亩 丰产 技术 研究
下载PDF
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稻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彭志芸 向开宏 +7 位作者 杨志远 唐源 谌洁 张宇杰 何艳 严田蓉 孙永健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8,共12页
【目的】探明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麦/油后直播杂交稻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优质三系杂交稻宜香优2115,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麦、油茬田同步开展试验,处理完全一致。主区为麦/油秸秆全量翻埋还田(... 【目的】探明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麦/油后直播杂交稻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优质三系杂交稻宜香优2115,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麦、油茬田同步开展试验,处理完全一致。主区为麦/油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0),副区设4个氮肥管理,即不施氮对照(N0)、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比例分别为1:0:0:0(N1)、3:3:2:2(N2)、2:2:3:3(N3),测定了直播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器官的氮素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结果】结果表明,两种轮作方式下,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齐穗后茎鞘、叶片的氮素转运及稻株氮素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麦/油茬杂交稻中后期的氮素积累量、茎鞘和叶片的氮素转运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其中,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秸秆不还田分别提高了34.96%/28.76%、2.52%/2.61%和31.91%/22.30%。同时,油菜秸秆还田下直播杂交稻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和产量较麦秆还田表现更好,籽粒产量提高481kg/hm2(5.22%)。M1N2处理、M0N3处理下,直播杂交稻各阶段的氮素积累速率明显加大,促进结实期茎鞘和叶片的氮素向穗部转运,成熟期稻株氮素积累量优势明显且有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麦/油茬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分别达17.87 kg·kg^-1/17.85 kg·kg^-1、67.27 kg·kg^-1/71.28 kg·kg^-1、74.93%/75.05%),最终实现高产。【结论】在麦/油-稻轮作下秸秆全量还田,配合N2氮肥管理,可有效提高直播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增加籽粒产量,尤以油菜秸杆还田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油-稻轮作 直播杂交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油-稻轮作下前茬氮肥投入与稻季氮肥运筹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鹏 张宇杰 +6 位作者 林郸 吕旭 伍杂日曲 舒川海 杨志远 孙永健 马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6-904,共9页
通过2017-2019年2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油-稻轮作下前茬氮肥投入量与稻季氮肥运筹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油菜季设置常规施氮(N 180 kg/hm^2,Nc)、减量施氮(N 150 kg/hm^2,Nr)2个处理,水稻季在N 150 kg/hm^2用量基... 通过2017-2019年2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油-稻轮作下前茬氮肥投入量与稻季氮肥运筹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油菜季设置常规施氮(N 180 kg/hm^2,Nc)、减量施氮(N 150 kg/hm^2,Nr)2个处理,水稻季在N 150 kg/hm^2用量基础上设置3个运筹M1、M2和M3,其基肥、分蘖肥、穗肥配比分别为2∶2∶6、3∶3∶4和4∶4∶2,以不施氮为对照(M0)。结果表明:2年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和碳库年度间表现为2019年略高于2018年,而水稻产量和周年产量则表现为2019年略低于2018年。油菜季减量施氮(Nr)相对于常规施氮(Nc)提高了稻田土壤有机质、速效磷、总有机碳、微生物碳的含量。在油菜季Nc和Nr处理下,稻季M3氮肥运筹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M0、M1和M2,而M1和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相对于油菜Nc,油菜季Nr与稻季M3运筹下的稻田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碳含量和水稻产量2年平均分别增加了16.07%、1.07%、2.29%、4.18%、45.73%和1.45%,作物周年产量下降3.63%,但不显著。从资源高效和环境效益方面综合考虑,油菜季减少氮肥投入30 kg/hm^2,配合稻季M3(基肥∶分蘖肥∶穗肥=4∶4∶2)运筹模式是提高油-稻轮作体系稻田固碳、土壤养分状况和稳定作物产量的较好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轮作 减量施氮 氮肥运筹 碳库 产量
下载PDF
油-稻轮作制中供氮水平对作物及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汉涛 王巧兰 +4 位作者 黎庆荣 浣义 林亚蒙 赵竹青 杨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547-4551,共5页
田间试验条件下探究了不同供氮水平(0、90、180、270、360 kg/hm2)对油(华油杂9号)-稻(丰两优香1号)轮作下作物及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生育前期氮磷钾积累量无显著变化,120 d后氮磷钾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 田间试验条件下探究了不同供氮水平(0、90、180、270、360 kg/hm2)对油(华油杂9号)-稻(丰两优香1号)轮作下作物及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生育前期氮磷钾积累量无显著变化,120 d后氮磷钾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差异显著。磷素积累量在直播180 d后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180 kg/hm2处理积累量变化最大,与270、360 kg/hm2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水稻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270 kg/hm2与360 k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而磷钾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磷素积累量以270 kg/hm2处理最大,180、270、360 kg/hm2处理下,钾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内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油菜季施用较高氮肥来保证油菜对氮磷钾吸收基础上,后季水稻适当减少氮肥用量便可保证其对氮磷钾的吸收;从整个轮作周期农田氮磷钾平衡状况看,除不施氮肥外,其他处理农田土壤氮素均处于盈余状态,盈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在投入相同磷钾肥情况下,土壤磷素盈余量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施氮量为270、360 kg/hm2时,磷素出现亏缺,不同氮处理的农田钾素均处亏缺状态,且亏缺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油-稻轮作 养分积累 农田养分平衡
下载PDF
长江流域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差异 被引量:35
12
作者 朱芸 廖世鹏 +4 位作者 刘煜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3,共10页
【目的】评估1990—2017年长江流域不同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比较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养分收支差异,为提高周年养分利用效率、优化水旱轮作区域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长江流域[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 【目的】评估1990—2017年长江流域不同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比较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养分收支差异,为提高周年养分利用效率、优化水旱轮作区域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长江流域[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 513个试验的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各季作物施肥量、生物量(含秸秆和根茬及落叶归还)、养分含量、积累量,分析了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磷、钾养分收支平衡,比较和评估了两种轮作体系氮的损失量(包含NH3挥发、N2O排放以及氮的径流和淋溶)。【结果】油-稻轮作周年平均化肥投入量为N 378.5 kg/hm^2、P_2O_5 169.9 kg/hm^2和K_2O 225.7kg/hm^2,麦-稻轮作为N 394.4 kg/hm^2、P_2O_5 172.5 kg/hm^2和K_2O 210.8 kg/hm^2,两种轮作方式施肥量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油-稻轮作还田生物量(18984 kg/hm^2)高于麦-稻轮作(18123 kg/hm^2)。油-稻轮作周年养分归还量为N142.5 kg/hm^2、P_2O_5 46.4 kg/hm^2和K_2O 441.3 kg/hm^2,较麦-稻轮作分别高出9.7%、6.7%和27.4%。落叶是油菜季养分归还量的重要部分,其带入的氮、磷、钾养分分别占到油菜还田养分总量的29.3%、18.5%和16.3%,使得油菜季养分输入量明显高于小麦季;而小麦由于群体生物量大,两种轮作模式水稻季的养分输入以麦-稻轮作优势明显(钾素除外)。麦-稻轮作周年地上部养分带走量为N 333.9 kg/hm^2、P_2O_5 125.8 kg/hm^2和K_2O 379.3kg/hm^2,分别较油-稻轮作高出14.6%、2.1%和-13.4%。油-稻与麦-稻轮作周年氮损失量分别为N 96.7和88.8kg/hm^2,占周年施氮量的22.5%~25.5%。油菜季氮损失量平均N 34.5 kg/hm^2,略高于小麦季的N 29.8 kg/hm^2。水稻季氮损失量明显高于旱季作物,两种轮作体系相差较小(N 59.0~62.2 kg/hm^2)。不同氮损失途径中,NH3挥发损失的氮所占比例最大,占各季施氮量的7.2%~18.4%;其次是氮的淋溶和径流损失,约为6.7%~12.7%;N2O排放所占比例最小(1.1%~2.1%)。秸秆不还田时,油-稻轮作体系氮素盈余N 37.3 kg/hm^2,麦-稻体系持平或略有亏缺(N-6.0 kg/hm^2),两种轮作体系P_2O_5盈余53.3~58.4 kg/hm^2、K_2O亏缺138.3~145.0 kg/hm^2。秸秆还田后,油-稻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量为N 133.0 kg/hm^2、P_2O_5 93.1 kg/hm^2和K_2O 229.0 kg/hm^2,分别较麦-稻轮作高出30.9%、3.2%和28.7%。【结论】水旱轮作体系在秸秆不还田时,油-稻体系氮盈余,麦-稻体系氮持平或略有亏缺,两个体系磷均有盈余而钾素处于亏缺状态。秸秆还田时,两种轮作体系氮、磷、钾均表现为盈余,说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养分输入,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由于油菜落叶归还大量氮素,油-稻轮作较麦-稻轮作体系氮素盈余量高,因此,油-稻轮作可考虑降低氮肥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轮作 -轮作 养分收支差异 长江流域
下载PDF
“稻-稻-油”生产模式下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选育与推广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荣德 何平 +5 位作者 罗莉霞 史梦雅 侯乾 马振国 郭瑞星 成洪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6-854,共9页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到31%,进口依赖度高。油菜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广泛,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扩种油菜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冬闲田,推广“稻-稻-油”三熟制生产模式...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到31%,进口依赖度高。油菜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广泛,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扩种油菜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冬闲田,推广“稻-稻-油”三熟制生产模式是扩种油菜的重要途径。适宜“稻-稻-油”生产模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江西、广西和湖北等省的双季稻区,约有187万hm^(2)的潜力面积。根据温光资源条件,3个适宜区域即温光资源宽松区、温光资源紧平衡区和温光资源约束区均要求油菜品种生育期在180 d左右,10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收获,才能适宜南方双季稻接茬。从2013年到2022年国家油菜品种试验情况来看,共有75个油菜新品种参加早熟组试验,平均生育期为169.3—185.3 d,平均单产1 635.90—2 228.55 kg·hm^(-2),其中,有22个品种增产显著。截至2023年5月底,登记生育期在190 d以内,适宜在“稻-稻-油”模式区域种植的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共有72个,均为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以杂交品种为主。在品种推广应用上,经相关省份调查,阳光131、丰油730、沣油320、沣油847、赣油杂906、圣光127、湘油420、景油69、沣油112、华油杂652、赣油杂1009等11个品种在“稻-稻-油”生产区有较大的推广应用面积,在2022年的推广面积均为135 hm^(2)以上。现有品种的生育期能够基本满足温光资源宽松区的要求,但在温光资源紧平衡区和约束区生育期仍然偏长。聚焦油菜扩种增产增效,未来还需要强化政策资金保障,组织开展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培育联合攻关,提高温光资源宽松区品种的产量,缩短温光资源紧平衡区和约束区品种的生育期。同时,还需加强短生育期油菜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做好早稻、晚稻和油菜品种的搭配,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扩展油菜种植农业保险、增加油菜种植资金补贴等方面入手,保障农民收益,提高农民“稻-稻-油”模式生产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模式 短生育期 选育推广
下载PDF
“稻-豆-油”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诚永 夏英 +4 位作者 李韵 李正泉 徐南昌 王宏航 袁敏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12-816,共5页
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稳定粮油生产,本研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作物品种优势,通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总结集成了“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 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稳定粮油生产,本研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作物品种优势,通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总结集成了“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熟制 水旱轮作 绿色高效
下载PDF
基于育秧机插新技术创制的中国双季稻区“稻-稻-油”三熟制模式优化研究
15
作者 文喜贤 孙明珠 +4 位作者 刘凯丽 罗细芽 焦敏 邹尚峰 胡雨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9-19,共11页
本研究围绕提高中国双季稻区“稻-稻-油”三熟制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展开,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该模式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研究发现,由于茬口紧张和较低的比较效益,农民对该模式的采纳率不高。通过解决水稻、油菜机播育苗移... 本研究围绕提高中国双季稻区“稻-稻-油”三熟制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展开,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该模式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研究发现,由于茬口紧张和较低的比较效益,农民对该模式的采纳率不高。通过解决水稻、油菜机播育苗移栽环节的瓶颈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培育长秧龄带蘖壮秧的新技术目标。利用钵体毯盘技术实现了精量稀播匀播,成功培育了早稻35 d的长秧龄壮秧以及中、晚稻30 d的长秧龄带蘖壮秧,有效缓解了“稻-稻-油”三熟制的茬口紧张问题。本研究的成果不仅提高了“稻-稻-油”模式的实际可操作性,还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和提升作物生产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秧机插新技术 --”新模式 三熟制 茬口紧张 技术创制
下载PDF
川种优464湘北地区“稻-再-油”种植关键技术
16
作者 李中希 傅岳峰 +4 位作者 刘玉龙 蒋建为 陈鸽 杨正仁 龚新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稻-再-油”模式可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热量、水源、土地利用率,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加强了冬闲田的利用,提高菜籽油种植面积,增加了农民收益。本文对国审优质新品种川种优464在湘北洞庭湖地区“稻-再-油”种植模式进行探讨,对品... “稻-再-油”模式可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热量、水源、土地利用率,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加强了冬闲田的利用,提高菜籽油种植面积,增加了农民收益。本文对国审优质新品种川种优464在湘北洞庭湖地区“稻-再-油”种植模式进行探讨,对品种播期安排、头季种植、再生稻种植等技术进行概括,对油菜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病虫防治等技术进行了概括,为相关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再生
下载PDF
以农机力量推动稻-再-油高效种植
17
作者 张卫萍 《河北农机》 2024年第13期46-48,共3页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近两年国际形势动荡,粮食价格大涨,世界粮食的储备量也降到30年来最低点。由粮食安全引起的国家安全问题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出现。在这种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政...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近两年国际形势动荡,粮食价格大涨,世界粮食的储备量也降到30年来最低点。由粮食安全引起的国家安全问题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出现。在这种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浦城县是农业大县,种粮基础较好,但是由于气候、水文条件等原因本地区一直以来只能种植单季稻,如何提高亩产,增加农民收益是我县农业技术人员一直探讨的问题。近年来开始推广的稻-再-油种植模式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效益,可以有效提高种植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农机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通过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使用能有效推动稻-再-油高效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农机运用 高效种植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油/麦-稻轮作和施肥对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顺涛 任涛 +4 位作者 周橡棋 方娅婷 廖世鹏 丛日环 鲁剑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轮作在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差异,为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水旱轮作模式选择及培肥地力提供依据。利用湖北沙洋的定位试验,选择油-稻和麦-稻轮作的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轮作在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差异,为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水旱轮作模式选择及培肥地力提供依据。利用湖北沙洋的定位试验,选择油-稻和麦-稻轮作的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化肥与秸秆还田相结合(NPK+S)3个处理,在试验布置的第4年于油菜和小麦收获后取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孔隙度、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麦-稻轮作相比,油-稻轮作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各施肥处理中分别提高了13.1%~19.2%和18.8%~59.5%,土壤全氮含量在秸秆不还田时提高了28.1%(CK处理)和29.2%(NPK处理);(2)秸秆不还田时,油-稻轮作土壤总孔隙度较麦-稻轮作显著提高了8.1%(CK处理)和10.3%(NPK处理),相应的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1.7%和10.5%;(3)与麦-稻轮作相比,油-稻轮作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大团聚体含量(WSMA)在各施肥处理中均显著提高,且提高了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4)在相同轮作模式中,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均表现为:CK<NPK<NPK+S,NPK和NPK+S处理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显著高于CK处理;(5)在麦-稻轮作中,NPK+S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油-稻轮作中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孔隙度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显示,油-稻轮作和化肥结合秸秆还田均可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及团聚体碳氮分布等理化性质,是实现稻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麦交错区 油-稻轮作 -轮作 秸秆还田 施肥 土壤理化特性
下载PDF
安徽稻油两熟制不同种植方式下气候资源配置和演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文俊 陈小飞 +4 位作者 陈金华 韦志 雷伟侠 孔令聪 杜祥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6-445,共10页
安徽沿江地区稻-油复种模式下茬口衔接紧密、光温资源紧张,季节间气候资源配置备受关注。移栽和直播是补充和调配气候资源的有效种植方式,而稻油两熟制中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作物生长季气候资源配置、演变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 安徽沿江地区稻-油复种模式下茬口衔接紧密、光温资源紧张,季节间气候资源配置备受关注。移栽和直播是补充和调配气候资源的有效种植方式,而稻油两熟制中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作物生长季气候资源配置、演变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安徽沿江地区27个气象站1992—2022年的气温、日照时数、总辐射和降水等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稻-油复种季节间气候资源配置与演变特征以及光温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近30年稻-油复种模式下季节间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光合生产潜力均呈下降趋势,气温、降水量和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水稻季移栽和直播方式下总辐射量倾向率分别为-27.9 MJ·m^(-2)·(10a)^(-1)和-28.8MJ·m^(-2)·(10a)^(-1),油菜季分别为-40.5 MJ·m^(-2)·(10a)^(-1)和-26.6 MJ·m^(-2)·(10a)^(-1)。水稻季移栽和直播方式下平均日最高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0℃·(10a)^(-1)(P<0.05)和0.24℃·(10a)^(-1),最高达32.70℃(2022年,青阳)。油菜季移栽和直播方式下平均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6℃·(10a)^(-1)(P<0.01)和0.39℃·(10a)^(-1)(P<0.01),移栽方式下平均气温较直播方式高0.96~1.43℃。稻油两熟制两季均面临光资源持续下降和气温不断上升等问题,采用移栽方式可通过延长作物生育期优化光、温资源配置,提高光温生产潜力。同时,适当推迟移栽期将有利于应对油菜苗期和水稻花期的高温。直播方式下宜采用高光效品种和构建光资源高效利用作物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资源配置 气候变化 种植方式
下载PDF
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供应及直播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志芸 吕旭 +5 位作者 伍杂日曲 舒川海 谌洁 向开宏 杨志远 马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6,共12页
为探明麦(油)-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和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供应和直播稻产量的影响,于2018年和2019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崇州试验基地开展2年定位试验。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麦(油)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_(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_(0))... 为探明麦(油)-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和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供应和直播稻产量的影响,于2018年和2019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崇州试验基地开展2年定位试验。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麦(油)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_(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_(0)),副区在施氮量150 kg/hm^(2)的基础上设氮肥前移(N_(1))、均衡施氮(N_(2))、氮肥后移(N_(3))3种氮肥运筹,以不施氮肥为对照(N_(0)),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含量以及稻株氮素积累量及产量。结果表明:2018年麦(油)-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较不还田成熟期稻株氮素积累量提高7.13%(8.50%),产量增加0.94%(1.43%),2019年增至15.17%(17.12%)、6.60%(7.42%)。2018年拔节期,麦(油)茬田中直播稻氮素积累量整体呈N_(1)>N_(2)>N_(3)趋势,齐穗期和成熟期稻株的氮素积累量及产量在秸秆不还田处理下表现为N_(3)>N_(2)>N_(1),秸秆还田后则是N_(2)>N_(3)>N_(1)。相较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后麦(油)茬直播稻成熟期田间0~10、>10~20 cm土层的氨态氮含量有增有减,硝态氮含量则整体降低了44.22%(30.99%)、8.05%(20.09%)。土壤全氮含量在直播稻各生育期变化较小,N_(1)处理下各生育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综上所述,连续的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全氮含量,麦(油)-稻轮作模式下均是均衡施氮配合能有效促进稻株氮素吸收,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油-稻轮作模式下增产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麦()-轮作 土壤氮素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