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治伤风颗粒治疗感冒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慧 曹博雅 +5 位作者 任璐彤 魏紫樱 李佳怡 郭媛媛 王苇 曹俊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8-23,41,共7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治伤风颗粒治疗感冒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药物靶点信息数据库(DrugBank)检索治伤风颗粒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基于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感冒”的靶点,取药物与疾病...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治伤风颗粒治疗感冒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药物靶点信息数据库(DrugBank)检索治伤风颗粒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基于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感冒”的靶点,取药物与疾病靶点交集,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应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治伤风颗粒有效成分146种,药物靶点280个,疾病靶点1418个,提取出两者的共同靶点117个。将药物与靶点导入Cytoscape软件,分析得出槲皮素、山奈酚和木犀草素等为中药中度值较高的活性成分,无水咖啡因为西药中度值最高的活性成分。STRING数据库分析得出IL-6、AKT1、INS、VEGFA、MAPK8等属于感冒的关键靶点。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BP)、细胞组分(CC)和分子功能(MF)3个方面的富集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出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20条信号通路,并绘制了“通路-靶点”关系图。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了治伤风颗粒治疗感冒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初步得出了其作用机制,为该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风颗粒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靶点 作用机制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明通治伤风颗粒甘草酸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欧国灯 宁瑞仪 马鸿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2-304,共3页
目的:测定明通治伤风颗粒中甘草酸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乙腈-0.1%磷酸(38:62);检测波长:250 nm。结果:甘草酸在进样量0.0866~0.4331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770.2857X-2.0645,相关系数r=0.9996,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 目的:测定明通治伤风颗粒中甘草酸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乙腈-0.1%磷酸(38:62);检测波长:250 nm。结果:甘草酸在进样量0.0866~0.4331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770.2857X-2.0645,相关系数r=0.9996,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2.0%,RSD=1.20%(n=6)。结论:本文方法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明通治伤风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通治伤风颗粒 HPLC法 甘草酸
下载PDF
治伤风颗粒治感冒疗效与适应证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昳 朱佳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10期1067-1072,共6页
目的:观察治伤风颗粒治疗感冒发热患者临床疗效及不同中医证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性疗效比较研究设计,对使用治伤风颗粒治疗的775例门诊伴发热普通感冒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对中医诊断分组为风寒组、风热组患者的基线和... 目的:观察治伤风颗粒治疗感冒发热患者临床疗效及不同中医证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性疗效比较研究设计,对使用治伤风颗粒治疗的775例门诊伴发热普通感冒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对中医诊断分组为风寒组、风热组患者的基线和临床结局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疗效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治伤风颗粒治疗感冒发热患者,退热起效时间平均(5.404±6.431)h,体温复常时间平均(12.230±13.745)h,卡他症状缓解时间平均(17.284±15.934)h,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率43.48%,显效率48.65%,有效率7.87%);与风热组相比,风寒组基础体温更低(P<0.05)、发病时间更早(P<0.05);扣除其他混杂因素干扰,风寒组的卡他症状缓解时间仍显著短于风热组(P=0.008);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风寒组整体疗效优于风热组(OR=2.518,P=0.005)。结论:治伤风颗粒治疗感冒发热患者,可快速缓解症状,整体疗效突出,更适用于风寒感冒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风颗粒 普通感冒 发热 临床疗效 风寒证 风热证
下载PDF
治伤风颗粒对发热大鼠模型退热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储小毛 王新汝 +1 位作者 李泽庚 童佳兵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11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研究治伤风颗粒对干酵母致热模型大鼠的退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组和治伤风颗粒组,采取预防性给药方式,连续灌胃3 d。禁食不禁水6 h后测得基础体温,再灌胃1次,0.5 h后造模,每间隔1 ... 目的:研究治伤风颗粒对干酵母致热模型大鼠的退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组和治伤风颗粒组,采取预防性给药方式,连续灌胃3 d。禁食不禁水6 h后测得基础体温,再灌胃1次,0.5 h后造模,每间隔1 h测肛温并记录,造模后5 h测肛温后再灌胃1次,末次测肛温后麻醉大鼠并收集其相关血清及下丘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生化法检测下丘脑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精氨酸血管升压素(AVP)、去甲肾上腺素(NE)及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下丘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相比于模型组,治伤风颗粒组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IL-1β、TNF-α、IL-6、PGE2和cAMP含量,下丘脑CRH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下丘脑和血清中AVP含量,下丘脑NE、α-MSH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伤风颗粒组大鼠神经元空泡变性、核固缩程度浅,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治伤风颗粒对酵母致热模型大鼠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机制与下调下丘脑和血清中的IL-1β、IL-6、TNF-α、PGE2和cAMP以及下丘脑中的CRH表达,上调下丘脑和血清中的AVP以及下丘脑中的NE和α-MSH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风颗粒 解热作用 机制研究
下载PDF
治伤风颗粒治疗老年上呼吸道感染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宋美娟 李燕 +3 位作者 钟益珏 陈磊 宗峰 吴剑卿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探讨治伤风颗粒对老年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108名患者,通过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试验组(治伤风颗粒组,53例)和对照组(酚麻美敏... 目的:探讨治伤风颗粒对老年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108名患者,通过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试验组(治伤风颗粒组,53例)和对照组(酚麻美敏片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实验室安全性指标、体温、中医证候、疾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退热起效时间(2 h)快于对照组(6 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鼻塞(-2;0)、流涕症状(-2;0)及中医症候总积分改善疗效评价方面(80.4%vs.57.4%),治伤风颗粒显著优于酚麻美敏片(P<0.05)。此外,结果表明2组用药后血尿常规、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伤风颗粒组谷草转氨酶变化值的中位数为0.41 U·L^(-1),酚麻美敏片组为2.15 U·L^(-1),提示使用治伤风颗粒相较于酚麻美敏片对谷草转氨酶影响更小(P<0.05)。结论:治伤风颗粒较酚麻美敏片在退热起效时间上更快,且不易反复;在证候改善方面,治伤风颗粒能够明显改善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和证候总积分。此外,治伤风颗粒在肾功能、血常规及尿常规方面体现了同等的安全性,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对患者肝脏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风颗粒 酚麻美敏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老年
原文传递
明通治伤风颗粒治疗风寒感冒患者50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晨浩 李得民 +6 位作者 樊茂蓉 苗青 张立山 崔红生 李光熙 乔树斌 张洪春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171-2175,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明通治伤风颗粒治疗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风寒感冒受试者按照多中心、区组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设计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明通治伤风颗粒治疗,每次2 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感... 目的初步评价明通治伤风颗粒治疗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风寒感冒受试者按照多中心、区组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设计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明通治伤风颗粒治疗,每次2 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感冒清热颗粒,每次12 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72 h。治疗前及治疗2 h、24 h、48 h、72 h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于治疗2 h、24 h、48 h和72 h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及单项中医症状疗效;记录两组发热患者退热起效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并观察两组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 h、48 h和72 h,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单项症状头痛(24 h、48 h)、肢节酸痛(24 h)、鼻塞声重(24 h)、流涕(24 h)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退热起效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明通治伤风颗粒治疗风寒感冒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24 h即可起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通治伤风颗粒 风寒感冒 中医证候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治伤风颗粒临床用药特征及合理性评价
7
作者 谭喜莹 唐玉林 +3 位作者 顾凯 何云 姚毅 束雅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治伤风颗粒的临床使用现状,为治伤风颗粒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尝试对真实世界数据的处理和挖掘方法进行探索。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江苏地区3家医院2019—2021年使用治伤风颗粒的门急诊处方,经数据标准...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治伤风颗粒的临床使用现状,为治伤风颗粒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尝试对真实世界数据的处理和挖掘方法进行探索。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江苏地区3家医院2019—2021年使用治伤风颗粒的门急诊处方,经数据标准化,对科室、患者性别、年龄、处方剂量、疾病诊断、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8 373张处方,分析发现使用治伤风颗粒的患者中,30~40岁年龄段最多,占24.02%;呼吸科使用最多,占比28.95%;疾病诊断方面,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比38.59%,中医诊断以寒邪外感证居多,占比13.80%。治伤风颗粒临床联合用药情况较多(占比43.29%),且多与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清热止咳类药等联合使用。结论:该研究为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研究的探索,初步建立了真实世界数据处理和研究的流程与方法,揭示了治伤风颗粒临床应用特征,可为其临床进一步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风颗粒 真实世界 处方 临床数据处理 挖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