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思勉、钱穆治史观念与风格异同之比较——以“西汉政制”及相关问题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耕华 朱伟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4,191,共10页
比较吕思勉、钱穆这两位史学大家有关西汉政制的评述,可见两人治史观念与风格上的差异:钱氏以提取历史精神为首务,吕氏以叙述史事实态为宗旨;钱氏坚守以本土经验解释本土材料,吕氏尝试以域外新学分析本土的旧典。钱氏是上层之"士&q... 比较吕思勉、钱穆这两位史学大家有关西汉政制的评述,可见两人治史观念与风格上的差异:钱氏以提取历史精神为首务,吕氏以叙述史事实态为宗旨;钱氏坚守以本土经验解释本土材料,吕氏尝试以域外新学分析本土的旧典。钱氏是上层之"士",具有强烈的领导社会的使命感;吕氏是下层之"士",怀抱热切的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心。两人治史所取的立场不同,解释的方法、理论也不同。于是,"汉代政制"便在他俩的史著中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钱穆 西汉政制 治史观念与风格
原文传递
董之林的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综论
2
作者 徐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9-25,共7页
在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领域,董之林提供了一种回返本原的研究与批评范式,即在文化网络中对文学史和文学现象进行历史的研究、审美的批评。为此,董之林在治史观念上,试图以双向反思的方式探勘历史相关性的"缝隙";在叙史方式上... 在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领域,董之林提供了一种回返本原的研究与批评范式,即在文化网络中对文学史和文学现象进行历史的研究、审美的批评。为此,董之林在治史观念上,试图以双向反思的方式探勘历史相关性的"缝隙";在叙史方式上,试图以多种方法宽而微地体悟历史细节并审美叙述;在叙史主体的建构上,试图以守护方寸、反抗虚无的自我矛盾体确立一位学者在这个混乱时代的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 治史观念 方式 主体
下载PDF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得失”摭谈 被引量:1
3
作者 路思涵 刘元强 《当代音乐》 2022年第4期167-169,共3页
本文旨在将学界对于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研究现状的一部分,做出综述。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在于对其“得”与“失”研究的整理与评述,其中,“得”是指在对其优点、贡献的研究,而“失”则针对其缺点、治史观念以及历史评价问... 本文旨在将学界对于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研究现状的一部分,做出综述。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在于对其“得”与“失”研究的整理与评述,其中,“得”是指在对其优点、贡献的研究,而“失”则针对其缺点、治史观念以及历史评价问题的讨论,以此提出反思与展望,供学界探讨、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浏 《中国古代音乐稿》 得失 音乐研究 治史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