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朱元璋的治国安民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侯颖 《陇东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5-47,共3页
朱元璋于在位的三十余年中,在"尊孔崇儒"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了以"爱民"、"宽民"、"富民"、"安定番夷"等为主要内容的治国安民思想,并推行了以释放"驱口"与奴婢、减轻赋税... 朱元璋于在位的三十余年中,在"尊孔崇儒"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了以"爱民"、"宽民"、"富民"、"安定番夷"等为主要内容的治国安民思想,并推行了以释放"驱口"与奴婢、减轻赋税与劳役、严厉治理贪官污吏及"因俗"治理番夷等内容为主的治国安民举措,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弘扬了儒家治国之道,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治国安民 思想 举措 意义
下载PDF
《老子》治国安民的辩证法思想初探
2
作者 洪儒 《天府新论》 1992年第4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老子》 治国安民 辩证法思想 哲学思想
下载PDF
二程治国安民思想述论
3
作者 刘学民 《儒学与文明》 2018年第1期75-84,共10页
程颢、程颐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在其人生的政治实践和著作中,也提出了许多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王道仁政,君臣共治;以民为本,重民保民;轻赋宽役,俭为礼本;崇尚贤能,知人善任;严刑峻法,明察狱讼;教化明民,淳厚世风。这些主张对当... 程颢、程颐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在其人生的政治实践和著作中,也提出了许多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王道仁政,君臣共治;以民为本,重民保民;轻赋宽役,俭为礼本;崇尚贤能,知人善任;严刑峻法,明察狱讼;教化明民,淳厚世风。这些主张对当代国家治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颢 程颐 治国安民
原文传递
豪富沈万三和周庄文化旅游开发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建勤 《江南论坛》 2006年第2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旅游开发 文化名人 沈万三 周庄 历史名人 财富文化 发家致富 中国传统 旅游吸引力 治国安民
下载PDF
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谷嘉 《华夏文化》 2013年第4期4-9,共6页
中国古人曾说:“学于古训,乃有获”。又说:“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尚书·说命下》)。学习历史并自觉地总结历史,这是治国安民而致永世太平所必须的,毫无疑义,古人所创立的民本思想,便是我们民族所要总结的珍... 中国古人曾说:“学于古训,乃有获”。又说:“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尚书·说命下》)。学习历史并自觉地总结历史,这是治国安民而致永世太平所必须的,毫无疑义,古人所创立的民本思想,便是我们民族所要总结的珍贵历史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起源 民本思想 古代 路径 历史遗产 治国安民 古人
下载PDF
中国文化中的容忍思想
6
作者 黄圣周 《咸宁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1-44,共4页
容忍,是儒、道、释的共有思想,古人视之为治国安民的方略,建立和谐关系的要诀,官员和人才的重要素质,道德修养的必备内容,研究、弘扬这一思想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容忍 中国文化 治国安民 和谐社会 人的素质 道德修养
下载PDF
《忠信之道》与战国时期的忠信思潮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君良 《管子学刊》 2003年第3期35-41,共7页
关键词 《忠信之道》 战国时期 忠信思潮 伦理政治思想 治国安民
下载PDF
刘伯温“德治理念”的蕴含——以《郁离子》一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昌方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第2期61-62,共2页
刘公一生,跨越元末明初两个朝代。在47—50岁之间,是他一生精力和思维最鼎盛时期。由于元朝朝政的腐败,他遂弃官归隐南田武阳山中,发愤著《郁离子》。该书集中反映了刘伯温的"德治理念"和"治国安民"的主张。书中简要地总结了古往今... 刘公一生,跨越元末明初两个朝代。在47—50岁之间,是他一生精力和思维最鼎盛时期。由于元朝朝政的腐败,他遂弃官归隐南田武阳山中,发愤著《郁离子》。该书集中反映了刘伯温的"德治理念"和"治国安民"的主张。书中简要地总结了古往今来朝政成败得失的教训,侧重分析概括了元朝腐败和削亡的根源。文中内容多为作者针砭时弊,有感而发。同时,他冲破旧时的思维定势,博采众家之长,诠释并解答了当时民众的诸多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离子》 刘伯温 治理 蕴含 元末明初 鼎盛时期 治国安民 成败得失
下载PDF
静心·净心·尽心 被引量:1
9
作者 熊静忍 《上海道教》 2005年第4期37-38,共2页
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关键词 《道德经》 人类文明史 人生哲理 治国安民 修身养性 老子 智慧 处世
下载PDF
论傅玄的美学思想
10
作者 穆纪光 《社会科学(甘肃)》 1984年第5期33-37,57,共6页
傅玄①是魏晋时的著名学者。他在文学上造诣不浅,善乐府章歌,文辞和张华、左思相驰骋,政治理论上在当时及后世均受推崇。傅玄理论著述甚丰,著有《傅子》,分内外中篇,凡四部六录,一百四十篇,计数十万数言行于世。可惜到南宋时大... 傅玄①是魏晋时的著名学者。他在文学上造诣不浅,善乐府章歌,文辞和张华、左思相驰骋,政治理论上在当时及后世均受推崇。傅玄理论著述甚丰,著有《傅子》,分内外中篇,凡四部六录,一百四十篇,计数十万数言行于世。可惜到南宋时大部分佚亡。今存本系此后各代学者搜寻辑录而成。傅玄写《傅子》内篇后即被当时的官僚王沈看中,写信夸他的著作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大可以用来与杨墨学说抗衡;唐时,魏征编辑了《群书治要》,《傅子》不少篇章入录,此后,傅玄的语录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当成治国安民的至理名言;清乾隆时,儒臣纪昀奉诏编辑《四库全书》,辑《傅子》后写序说它“关切治道,阐启儒风,精意名言,往往而在”,比王充的《论衡》和仲长统的《昌言》还要出色,随后,清代一些辑书者,竞相赞誉《傅子》,似乎汉魏而后,在中国搞理论的就只有傅玄高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玄 美学思想 《傅子》 《四库全书》 著名学者 封建统治者 政治理论 治国安民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多党合作的发展
11
作者 张燕玮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05年第4期19-20,共2页
一 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并且成为了治国安民的根本法则和根本哲学.以和谐、均衡、中和、公正为本,方可均调天下,和乐人民,治国安邦.
关键词 多党合作 和谐 社会 中国哲学 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 政治理念 治国安民 治国安邦
下载PDF
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训练(三)
12
作者 冮大林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1年第3期49-51,共3页
治国安民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元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 治国安民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元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训练 文言文 短文 课外 治国安民 百姓
下载PDF
民之三理
13
作者 国文 《劳动保障世界》 2008年第8期60-60,共1页
(一)民是水 水,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饮之可以解渴,东西脏了可以用水洗净。水滋润世界万物而不图回报,这可能就是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吧。但自然界中的水也并非总是善善而为之。古人有这样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依笔者理... (一)民是水 水,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饮之可以解渴,东西脏了可以用水洗净。水滋润世界万物而不图回报,这可能就是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吧。但自然界中的水也并非总是善善而为之。古人有这样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依笔者理解水被疏之,有百利而无一害,若水被阻之,百害而无一利。这点小道理,历朝历代当权者耳熟能详。然而,实践证明能把这个道理与治国安民大方略联系起来的人又何其多呢!从中国历史看执政者熟民情、知民意者兴,否则要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安民 中国历史 自然界 当权者 执政者 道理
下载PDF
论成吉思汗的奖惩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曼丽 安俭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3-79,共7页
本文着重论述成吉思汗奖惩机制在其由弱转强、建军兴国、治国安民方面的运行情况和巨大作用 ,剖析了成吉思汗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的指导思想和特色。文章强调成吉思汗不分门第、忠者重奖、论功重赏、叛者必诛、军法严明等一系列指导思想... 本文着重论述成吉思汗奖惩机制在其由弱转强、建军兴国、治国安民方面的运行情况和巨大作用 ,剖析了成吉思汗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的指导思想和特色。文章强调成吉思汗不分门第、忠者重奖、论功重赏、叛者必诛、军法严明等一系列指导思想和特点 ,最终调动了各阶层的积极性 ,从而使他周围“猛将如云 ,谋臣如雨” ,并使原来不讲伦理、盗贼猖獗的混乱社会变得出不闭户 ,路不拾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吉思汗 奖惩机制 治国安民
原文传递
马端临及其音乐文献观探微
15
作者 刘希里 王欣欣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244,共2页
马端临(1254—1323),字贵与,号竹洲,饶州乐平人(今江西省乐平市),古代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为谋求治国安民之术,探讨会通因仍之道,讲究变通张弛之故,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完成《文献通考》巨著。该书分24考,是记述... 马端临(1254—1323),字贵与,号竹洲,饶州乐平人(今江西省乐平市),古代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为谋求治国安民之术,探讨会通因仍之道,讲究变通张弛之故,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完成《文献通考》巨著。该书分24考,是记述我国由上古至南宋光宗嘉定年间的政治、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端临 文献观 音乐 《文献通考》 历史学家 宋元之际 治国安民 《通典》
原文传递
我看赛典赤——郑和世家事迹的碑志谱牒
16
作者 马经 《郑和研究》 2007年第2期7-11,共5页
对郑和世家的研究,是随着后人对赛典赤——郑和族裔在治国安民以及民族、宗教、航海、外交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和影响的不断发现和认识而受到重视的。
关键词 赛典赤 郑和 世家 谱牒 碑志 事迹 治国安民
原文传递
礼义廉耻:做好企业管理的四维
17
作者 毛世英 《企业家信息》 2015年第10期57-59,共3页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管子·牧民》中最先提出的治国安民学说.管子以四维为纲治理国家.不仅使齐国在群雄争霸的春秋乱世迅速强盛起来.一跃而成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第一代霸主.而且对...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管子·牧民》中最先提出的治国安民学说.管子以四维为纲治理国家.不仅使齐国在群雄争霸的春秋乱世迅速强盛起来.一跃而成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第一代霸主.而且对后世历朝影响深远。从企业角度看.礼义廉耻其实也构成关乎企业兴衰存亡的四维.是培育人才、任用贤能、和谐团队的四维,在当今时代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四维 廉耻 礼义 可持续发展 治国安民 企业兴衰 和谐团队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及启示
18
作者 梁仁志 《紫光阁》 2018年第9期92-94,共3页
官吏考核制度事关行政效率、吏治清明乃至民心向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历代统治者多重视对官吏的考核。韩非子认为:"明主治吏不治民。"唐太宗李世民把"选用廉吏"作为治国安民的四大方针之一;汉宣帝刘询曾感叹:"与... 官吏考核制度事关行政效率、吏治清明乃至民心向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历代统治者多重视对官吏的考核。韩非子认为:"明主治吏不治民。"唐太宗李世民把"选用廉吏"作为治国安民的四大方针之一;汉宣帝刘询曾感叹:"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他对以称职郡守为代表的地方官吏在国家治理中重要性之高度肯定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吏考核制度 中国 古代 行政效率 民心向背 国家发展 治国安民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静心·净心·尽心——《道德经》读后感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静忍 《中国道教》 2006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道德经》 人类文明史 人生哲理 治国安民 修身养性 老子 智慧 处世原则
原文传递
传统儒学对瞿秋白人格塑造的积极作用
20
作者 曹利群 任俊 《瞿秋白研究文丛》 201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人的主导思想。'[1]儒学对中国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方向。儒学重人而关注人伦建设,倾心于心忧天下,兼济入世治国安民,对历代知识分子人格...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人的主导思想。'[1]儒学对中国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方向。儒学重人而关注人伦建设,倾心于心忧天下,兼济入世治国安民,对历代知识分子人格(道德、能力、性格、气质)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成为他们人生的精神动力、理想人格与价值追求。瞿秋白出生于19世纪末,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儒学对他人格塑造的影响至深,培养出一种对国家命运的挂念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儒学 精神 文化 中国 人格 治国安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