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阳明“治世”“治心”“治天”的逻辑统一 被引量:1
1
作者 辛小娇 《王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在哲学理论上,王阳明以良知释知行本体,从知行合一走向致良知,同时将万物一体思想的根基诉诸致良知之学,即他用致良知作为其心学思想之核心,通贯知行合一与万物一体。这种理论的架构及推演与王阳明治理思想的内在逻辑一体相连、密不可分... 在哲学理论上,王阳明以良知释知行本体,从知行合一走向致良知,同时将万物一体思想的根基诉诸致良知之学,即他用致良知作为其心学思想之核心,通贯知行合一与万物一体。这种理论的架构及推演与王阳明治理思想的内在逻辑一体相连、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治天"的关键在于"治心""治世",其中,"治世"又可以转化为"治心",由"治心"可以达到对自然、社会的治理。三者之中,"治心"是核心,是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治天 逻辑统一
下载PDF
基于保先天顾后天对气管插管拔管困难的辨治
2
作者 郭建平 《光明中医》 2023年第4期748-751,共4页
基于先天之本为肾,后天之本为肺脾的先后天理论探讨对气管插管后出现拔管困难尽心分析辨治,因重症疾患后期,大多出现脾肾亏虚的状态,脾虚湿盛,气阳虚弱,元气大伤,阴精耗伤,痰瘀水饮壅阻,治疗依据“保先天、顾后天”治疗原则给予填精补肾... 基于先天之本为肾,后天之本为肺脾的先后天理论探讨对气管插管后出现拔管困难尽心分析辨治,因重症疾患后期,大多出现脾肾亏虚的状态,脾虚湿盛,气阳虚弱,元气大伤,阴精耗伤,痰瘀水饮壅阻,治疗依据“保先天、顾后天”治疗原则给予填精补肾,健脾理肺益气,祛痰利水,达到大补元气,回阳固脱纳气,脾健肺旺从而达到拔管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插管患者中医参与治疗,可缩短入住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先 顾后 肺脾肾 拔管困难 先后
下载PDF
论王阳明“治世”“治心”“治天”的逻辑统一 被引量:4
3
作者 辛小娇 《孔子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113-119,共7页
在哲学理论上,王阳明以良知释知行本体,从知行合一走向致良知,同时将万物一体思想的根基诉诸致良知之学,即是说,他用致良知作为其心学思想之核心,通贯知行合一与万物一体。这种理论的架构及推演与王阳明治理思想的内在逻辑一体相连、密... 在哲学理论上,王阳明以良知释知行本体,从知行合一走向致良知,同时将万物一体思想的根基诉诸致良知之学,即是说,他用致良知作为其心学思想之核心,通贯知行合一与万物一体。这种理论的架构及推演与王阳明治理思想的内在逻辑一体相连、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治天"的关键在于"治心""治世",其中"治世"又可以转化为"治心",由"治心"可以达到对自然、社会的治理。三者之中,"治心"是核心和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治天 逻辑统一
原文传递
董仲舒的天人之学及其政治含义再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存光 《政治思想史》 2012年第3期34-56,197-198,共23页
董仲舒的天人之学具有深刻而独特的宗教含义和丰富的政治意涵。对董仲舒而言,上天主要是一种以神谴的方式所显现出的令人敬畏的力量。正是基于这一对天的神秘信仰,他推论出了一系列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政治命题,如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应... 董仲舒的天人之学具有深刻而独特的宗教含义和丰富的政治意涵。对董仲舒而言,上天主要是一种以神谴的方式所显现出的令人敬畏的力量。正是基于这一对天的神秘信仰,他推论出了一系列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政治命题,如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应法天而治,以及上天会降灾异以警示、谴告君王的政治过失等。由于董仲舒开启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独特的政治理念,即政治之为政治,应是指对圣人孔子、儒家经典和超越者(天)所作的一种积极应答,因此,他可以说是一位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思想风气和政治思维发生根本转向因而具有分水岭或里程碑意义的政治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之学 的宗教 受命而王
下载PDF
中国军事技术考察团赴越南南方治天战场的考察经历
5
作者 赵锐(口述) 李振林(整理)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从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国政府先后派出32万余人援越抗美,为越南人民抗美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1966年底至1967年6月,一支中国军事技术考察团历经艰辛,穿越麦克纳玛拉防线,深入长山山脉,穿行胡志明小道,抵达越南南方治天战场,... 从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国政府先后派出32万余人援越抗美,为越南人民抗美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1966年底至1967年6月,一支中国军事技术考察团历经艰辛,穿越麦克纳玛拉防线,深入长山山脉,穿行胡志明小道,抵达越南南方治天战场,深入考察了越军治天军区战场和广治北—9号公路战场的作战行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情况,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为中国援越抗美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援越抗美 中国军事技术考察团 越军 治天战场
原文传递
寺庙公产:传统地方社会冲突中的特殊领域(上)——以《天台治略》中的寺产案公牍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屈啸宇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12,共6页
寺庙财产是传统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公产"范畴,涉及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对抗与冲突是其中重要的一面。戴兆佳《天台治略》所载广严寺案中的寺产处理在官、民之间引起的争议和对抗折射出这一时期寺庙财产的"公... 寺庙财产是传统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公产"范畴,涉及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对抗与冲突是其中重要的一面。戴兆佳《天台治略》所载广严寺案中的寺产处理在官、民之间引起的争议和对抗折射出这一时期寺庙财产的"公产"面貌所具有的模糊性和复杂性,说明所谓"公产"在区域群体认同中扮演的竞争领域角色,为我们呈现出地方社会历史情境下,公共财产所具有的特殊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公产 略》 广严寺案 “公产”竞争
下载PDF
寺庙公产:传统地方社会冲突中的特殊领域(下)——以《天台治略》中的寺产案公牍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屈啸宇 《台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9,共5页
寺庙财产是传统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公产"范畴,涉及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对抗与冲突是其中重要的一面。戴兆佳《天台治略》所载广严寺案中的寺产处理,以及该寺寺产在此后不仅在官、民之间,也在施主、僧人之间不... 寺庙财产是传统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公产"范畴,涉及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对抗与冲突是其中重要的一面。戴兆佳《天台治略》所载广严寺案中的寺产处理,以及该寺寺产在此后不仅在官、民之间,也在施主、僧人之间不断发生的纠纷折射出清代寺庙财产的"公产"面貌所具有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呈现出地方社会历史情境下,公共财产所具有的特殊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公产 略》 广严寺案 “公产”冲突
下载PDF
治人事天,莫若啬——略论老子的农耕意识
8
作者 魏萌 魏宏灿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29-34,共6页
《老子》五千言,文约义丰,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论析了农耕文化。农耕,乃是治人事天之根本,以之有国可长治久安,固己则可长生修身。因此老子痛斥暴政,统治者不可夺民之食;他重视民生,让老百姓安心于农业生产,固守故土,过上丰... 《老子》五千言,文约义丰,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论析了农耕文化。农耕,乃是治人事天之根本,以之有国可长治久安,固己则可长生修身。因此老子痛斥暴政,统治者不可夺民之食;他重视民生,让老百姓安心于农业生产,固守故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老子从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悟出了自然而然的"易变之道",道根植于古代农耕文化,落实于现实生活,融合于农耕,与国计民生有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农耕 人事 不确定性 易变
下载PDF
治人事天莫若啬——《老子》治安思想探微
9
作者 刘挺生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5-20,共6页
老子尽管"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备",但对现实生活中的成败利钝,是非曲直包括政治民心,不持漠然与超然的态度。他的不满与反叛不是简单的不合作,而是治国安民思想的根本决裂与彻底重建。老子自觉地探索了治国安民的独立存在和经验... 老子尽管"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备",但对现实生活中的成败利钝,是非曲直包括政治民心,不持漠然与超然的态度。他的不满与反叛不是简单的不合作,而是治国安民思想的根本决裂与彻底重建。老子自觉地探索了治国安民的独立存在和经验可证的客观规律,使其治安思想向普遍真理的高度攀升。老子把人的治安能力从虚幻和主观力量规约之中解放出来,又在客观和现实的支配力前为它重新确定了位置,限定了范围,规定了价值取向。老子的治安思想不仅在宏观上确立了"道"的规律性地位,而且在"道"的指导下,于微观中建立了具体的操作机制与程序,构成了独特的治安之术与技巧,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安思想 人事 图书评介
下载PDF
对天下大治的哲学思考——评郭店楚简老子乙“言道家之用”
10
作者 涂宗流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25-29,共5页
郭店楚简老子乙以为道、守道为中心言道家之用,认为治人事天是道家的责任。这是春秋道家对社会有所施为的积极表现。老子乙从自我贬损、绝学而顺其自然、爱身自重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全面论述以“道”修身,最后提出了“清静为天下定”的... 郭店楚简老子乙以为道、守道为中心言道家之用,认为治人事天是道家的责任。这是春秋道家对社会有所施为的积极表现。老子乙从自我贬损、绝学而顺其自然、爱身自重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全面论述以“道”修身,最后提出了“清静为天下定”的主张。希望不仅个人实行清静这一原则,而且一家、一乡、一邦以至天下都实行这一原则,从而克服贪欲,使天下得到安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大 哲学思考 评价 郭店楚简 老子乙 言道家之用 人事
下载PDF
《管子》崇尚自然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治理观
11
作者 郑杰文 张伟 《管子学刊》 2018年第4期5-9,共5页
《管子》五行说产生于以采矿冶炼为主导生产方式的江淮流域。江淮流域的学者重观察自然事物及其间的关联和转化,试图用"五行说"来概括千差万别的自然事物,用"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来包容自然事物之间的... 《管子》五行说产生于以采矿冶炼为主导生产方式的江淮流域。江淮流域的学者重观察自然事物及其间的关联和转化,试图用"五行说"来概括千差万别的自然事物,用"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来包容自然事物之间的关联和转化关系。这种理论运用到政治建构中则产生了"顺天而治"的政治治理和王朝更替理论。《管子》中"土在火后"的"五行相生"学说,是为解释田齐代替姜齐的"天道"合理性而产生的一种理论学说。此学说对建基于"五行相生"哲学理论上的"禅让学说"产生了重要影响,是西汉末年刘歆为新莽代汉制造政治舆论的理论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五行 五行相生
下载PDF
刘保和“转陀螺”治癌理论及临床应用
12
作者 封丽华 高秀领 +2 位作者 袁亚琴 耿娟 刘保和 《江西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26-28,31,共4页
刘保和认为脏腑为后天,奇经八脉、奇恒之腑、命门为先天;提出以五脏为轮周、脾胃为枢轴、三焦为辐网的后天之气基本运行模式为“枢轴-轮周-辐网”协调运转的圆运动;将奇经八脉、奇恒之府、脏腑后天之气的基本运行模式联系在一起构建出... 刘保和认为脏腑为后天,奇经八脉、奇恒之腑、命门为先天;提出以五脏为轮周、脾胃为枢轴、三焦为辐网的后天之气基本运行模式为“枢轴-轮周-辐网”协调运转的圆运动;将奇经八脉、奇恒之府、脏腑后天之气的基本运行模式联系在一起构建出了代表先后天之气运动的立体“陀螺”模型。他提出癌症的发生是由于“陀螺”运转失常、命门不能封堵奇邪而发生的,故而用不同的方药作用于陀螺的不同部位,先后天并治,使人体后天之气的运行归于顺畅,邪气也在此过程中被消除,同时封堵命门以防奇邪外溢,达到根治及预防肿瘤复发的“转陀螺”治癌理念,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具有进一步研究发展的理论及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保和 转陀螺 恶性肿瘤 先后 癌理论
下载PDF
老子的治国方略
13
作者 尹振环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3-67,103,共6页
老子有无治国方略?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老子主张“无为”,故而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既然无为,谈何治国方略呢?但如果紧密联系当时的历史实际,正确诠释帛书老子的文句,当可以破译出老子的治国方略来。
关键词 国方略 译文 为无为 圣人 重农 国君 农功 严遵 君王 人事
下载PDF
日本院政时期上皇的礼制待遇
14
作者 姜金言 戴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8,共11页
上皇是不从属于律令等级的、特殊的统治阶级成员,在史称"院政时代"的1086-1192年的一百多年间上皇登上了权力的顶峰。这一时期上皇的地位表面上处在天皇之下,但实际的礼制待遇与天皇并无实质性差别,甚至超越天皇。上皇御所不... 上皇是不从属于律令等级的、特殊的统治阶级成员,在史称"院政时代"的1086-1192年的一百多年间上皇登上了权力的顶峰。这一时期上皇的地位表面上处在天皇之下,但实际的礼制待遇与天皇并无实质性差别,甚至超越天皇。上皇御所不固定且与皇居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这种相对独立的居住环境有利于上皇权力的增长。上皇经济待遇的不断提升也为上皇施行院政提供了物质保证。同时,以上皇的妻妾子女和院司为主的随侍人员的地位及待遇的提高也间接地反映出上皇权力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皇制度 院政 礼制待遇 治天之君
下载PDF
治人事天莫若啬——老子崇俭思想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全晓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6,共3页
崇俭黜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纵览诸子语录,力倡俭德并将崇俭思想上升到哲学高度展开全面论述者,当首推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老子明确提出了“治人事天莫若啬”的命题,既突出了崇俭修身的人生意义,更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 崇俭黜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纵览诸子语录,力倡俭德并将崇俭思想上升到哲学高度展开全面论述者,当首推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老子明确提出了“治人事天莫若啬”的命题,既突出了崇俭修身的人生意义,更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极端重要性。老子崇俭思想的独到之处,不仅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今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但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从新的角度,对老子的崇俭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评判后重新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事 老子 现代解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 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
原文传递
崇尚简单生活——“治人事天莫若啬”的现代解读
16
作者 葛荣晋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48,共4页
“治人事天莫若啬”这一命题是老子《道德鳓第59章提出的。所谓“啬”,即是简朴、节约、珍惜之意。老子认为,只有以“啬”这一理念去修身治人和敬畏自然,才能符合“长生久视之道”,从而达到天人和谐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 人事 现代解读 简单生活 崇尚 人和谐 敬畏自然 人生境界 老子
原文传递
浅谈墨子的文艺思想
17
作者 苗国伟 熊世军 《魅力中国》 2013年第11期81-81,共1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墨于与老子一样,都对文艺持否定、排斥的态度。《荀子》书中“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1】的论调,则道出了墨子文学思想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这显然与孔子所提倡的文章宜“文质彬彬”的文学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墨子》... 传统的观点认为,墨于与老子一样,都对文艺持否定、排斥的态度。《荀子》书中“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1】的论调,则道出了墨子文学思想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这显然与孔子所提倡的文章宜“文质彬彬”的文学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可看作反映墨子言论、思想的主要作品。因此近代对《墨子》一书文艺思想的论调多有偏颇,认为其全面否定美和艺术的社会价值。笔者通过熟读《墨子》一书,认为《墨子》一书拥有丰富的文艺思想,并没有全面否定文学和艺术的存在价值。本文试图从《墨子》一书中墨子对文学的论述来探讨和梳理其文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功利 三表
下载PDF
Liver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Crigler-Najjar syndrome type Ⅰ: Update and perspectives 被引量:9
18
作者 Philippe A Lysy Mustapha Najimi +3 位作者 Xavier Stéphenne Annick Bourgois Franoise Smets Etienne M Soka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2期3464-3470,共7页
Liver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an attractive technique to treat liver-based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the procedure has been demonstrated, leading to medium term partial metabolic con... Liver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an attractive technique to treat liver-based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the procedure has been demonstrated, leading to medium term partial metabolic control of various diseases. Crigler-Najjar is the paradigm of such diseases in that the host liver is lacking one function with an otherwise normal parenchyma. The patient is at permanent risk for irreversible brain damage. The goal of liver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to reduce serum bilirubin levels within safe limits and to alleviate phototherapy requirements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Preliminary data on Gunn rats, the rodent model of the disease, were encouraging and have led to successful clinical trials. Herein we report on two additional patients and describe the current limits of the technique in terms of durability of the response as compared to alternative therapeutic procedures. We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s of the technique and new emerging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yte transplantation Cell therapy 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 Crigler-Najjar Liver regeneration Animal models
下载PDF
Ambulatory blood-pressure monitoring,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and the risk of fall injuries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被引量:10
19
作者 Michael Jonas Rasisa Kazarski Gil Chemin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84-289,共6页
Background Fall injuries are common among the elderl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blood-pressure patterns, as measured by 24-h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 or intensification of... Background Fall injuries are common among the elderl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blood-pressure patterns, as measured by 24-h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 or intensif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following the 24-h ABPM, may be associated with fall injuries in hypertensive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 community-based elderly patients (age ≥ 70 years) who were referred to 24-h ABPM were evaluated for fall injuries within one-year post-ABPM. We compar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24-h ABPM patterns 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hypertensive therapy following 24-h ABPM,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 fall injury. Results Overall 1032 hypertensive elderly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ifty-five (5.3%) had a fall injury episode in the year following ABPM. Patients with a fall injury were significantly older, and with higher rates of previous falls. Lower 24-h diastolic blood-pressure (67.3 ± 7.6 vs. 70.7 ± 8.8 mmHg; P 〈 0.005) and increased pulse-pressure (74.7 ± 14.3 vs. 68.3 ± 13.7 mmHg; P 〈 0.005), were found in the patients with a fall injury,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a fall injury.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gender,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evious falls, lower diastolic blood-pressure and increased pulse-pressure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fall injury. Intensif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following the 24-h ABPM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ate of fall injury. Conclusions Low diastolic blood-pressure and increased pulse-pressure in 24-h ABPM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fall injury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tensif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following 24-h ABPM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fall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HYPERTENSION FALLS
下载PDF
Hyperbilirubinemia after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surgery:A recent and p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20
20
作者 Yong An Ying-Bin Xiao Qian-Jin Zho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1期6722-6726,共5页
AIM: To clarify the incidence and nature of postoperative hyperbilirubinemia in patients after modern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o analyze possible perioperative risk factors, and to elucid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 AIM: To clarify the incidence and nature of postoperative hyperbilirubinemia in patients after modern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o analyze possible perioperative risk factors, and to elucid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ostoperative hyperbilirubinemia associated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METHODS: Between March 2005 and May 2006, three hundred and eighty six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surgery due to a variety of cardiac lesions were investigated pro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hyperbilirubinemia was defined as a serum total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of more than 51 μmol/L. Several perioperative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between hyperbilirubinemia and non-hyperbilirubinemia patients to determine possible risk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postoperative hyperbilirubinemia and mortality. RESULTS: Overal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hyperbilirubinemia was 25.3% (98/386).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hyperbilirubinemia, 56.2% reached peak total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on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33.5% on the second day, and 10.3% on the seventh day. Eighty percent of the increase of total bilirubin resulted from an increase of both conjugated and unconjugated bilirubin. Development of postoperative hyperbilirubinemia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mortality (P 〈 0.01), longer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 〈 0.05) and longer ICU stay time (P 〈 0.05). Preoperative total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preoperative right atrium pressure, numbers of valves replaced and of blood transfusion requirement were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predictors for postoperative hyperbUirubinemia. CONCLUSION: Early postoperative hyperbilirubinemia after modern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is mainly caused by an increase in both conjugated and unconjugated bilirubi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mortality. Important contributing factors are the preoperative total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preoperative severity of right atrial pressure, numbers of valve replacement procedures, and the amount of blood transfusion requirement during and shortly after surgery. We suggest that postoperative hyperbilirubinemia is a multifactorial process, which is caused by,both the impaired liver function of bilirubin transport and the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bilirubin from haemo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Open-heart surgery HYPERBILIRUBINEMIA Liver fun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