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诗与考史——以陈寅恪手批《宋诗精华录》为主的讨论
1
作者 周景耀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3期55-64,共10页
陈寅恪“诗史互证”的治学方法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史研究的经典范式。此法在其《宋诗精华录》批语中亦有所体现,惜乎学界尚未就二者之关联及其与传统文史论述理路之差异进行深入讨论。细检陈寅恪批语,其以诗证史之论与陈衍论诗存在诸多歧... 陈寅恪“诗史互证”的治学方法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史研究的经典范式。此法在其《宋诗精华录》批语中亦有所体现,惜乎学界尚未就二者之关联及其与传统文史论述理路之差异进行深入讨论。细检陈寅恪批语,其以诗证史之论与陈衍论诗存在诸多歧异之处,二人论诗旨趣不同,对诗之功能的认识亦不同。以科学观念为导引,陈寅恪欲求史实呈现以及由史实连缀而起的历史联系;陈衍则看重诗之价值意义,在诗教脉络内赋予诗歌以教化作用。陈寅恪的诗史重构使得传统诗学精神面相发生新变,为我们在古今之变与跨文化的视域内讨论此转变留下了可能。这对于今日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反思性意义,亦对于深入审视中国学术的现代发生具有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诗 考史 诗史互证 温柔敦厚 治学观念
下载PDF
水有流程 思有历程——读《陶行知新论》所联想到的
2
作者 陈波 《爱满天下》 2004年第2期46-47,共2页
要研究陶行知思想,是要一步一步地走向陶行知的思想世界中去,胡国枢同志正是这样做的。他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出版了他的第一个研究成果《生活教育理论》。到90年代初,为宏扬陶行知伟大的人格精神,与人合作研究... 要研究陶行知思想,是要一步一步地走向陶行知的思想世界中去,胡国枢同志正是这样做的。他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出版了他的第一个研究成果《生活教育理论》。到90年代初,为宏扬陶行知伟大的人格精神,与人合作研究出版了他的第二个成果《陶行知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人格精神 生活历程 治学观念
下载PDF
“打通”说:语文教学也需要“打通”——以《杨布之狗》阅读教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杭起义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8年第8期5-8,共4页
"打通"说是钱锺书从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自问世以来,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被视为学术研究的新方法。道通为一。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可以"打通",语文教学也需要"打通"。《杨布之狗》课... "打通"说是钱锺书从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自问世以来,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被视为学术研究的新方法。道通为一。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可以"打通",语文教学也需要"打通"。《杨布之狗》课例即探讨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打通"说的具体做法与若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通” 治学观念 教学观念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三种模式
4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1-191,共1页
周德丰、陆信礼在2004年8月10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20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大致存在如下三种模式:一是本土化的研究模式。该模式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学科最早的研究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基本延用传统的治学观念和方法治学,其... 周德丰、陆信礼在2004年8月10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20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大致存在如下三种模式:一是本土化的研究模式。该模式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学科最早的研究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基本延用传统的治学观念和方法治学,其代表人物有陈黼宸、陈汉章、马叙伦和钟泰。二是“西方化”的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哲学史 研究模式 治学观念 方法论
下载PDF
尽微 致广 通变——薛永年的治学 被引量:3
5
作者 谭述乐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0-101,99,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复兴,中国美术史论研究得到迅猛发展,涌现出一批成就卓著的美术史论家.中央美术学院薛永年教授就是其中之一.数十年来他辛勤探索默默笔耕,在中国美术史论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
关键词 薛永年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史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治学观念 学风
原文传递
"When I Got a Person to Communicate with, I Got a Purpose to Learn": Evidence for Social "Modes of Autonomy'
6
作者 Lucy COOKER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3年第1期28-48,共21页
This paper contests the notion that language learner autonomy is a monolithic construct, by offering evidence that learner autonomy (LA) is comprised of different "modes of autonomy". Thirty language learners base... This paper contests the notion that language learner autonomy is a monolithic construct, by offering evidence that learner autonomy (LA) is comprised of different "modes of autonomy". Thirty language learners based in Asia and the UK, completed a Q methodology card sort and were interviewed on how learning in an autonomous environment had impacted upon their development as learne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t least six modes of autonomy were identifiable within these language learners.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social dimensions of autonomy were central to each mode, and thus reconceptualizing LA in this way allows for multiple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nstruct which are culturally rooted and embedded in sociocultural notions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 language lear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 methodology modes of autonomy social dimensions learner autonomy non-linguistic outcomes
原文传递
历史怎么教、教什么——西利与剑桥大学历史学专业化的早期历史
7
作者 施华辉 周巩固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7年第5期177-185,共9页
1869年,由时任英国首相格莱斯顿(William E.Gladstone)推荐,约翰·西利(John R.Seeley)成为剑桥大学现代史钦定教授(Regius Professor of Modern History)。西利担任这一职位直至1895年去世。在这26年间,英国史学行进在专业... 1869年,由时任英国首相格莱斯顿(William E.Gladstone)推荐,约翰·西利(John R.Seeley)成为剑桥大学现代史钦定教授(Regius Professor of Modern History)。西利担任这一职位直至1895年去世。在这26年间,英国史学行进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比如以德国的《历史杂志》为榜样的《英国史学评论》(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就创刊于188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大学 西利 英国首相 格莱斯顿 政治生活 布朗 史学观念 公民教育 治学 历史学专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