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治安学学科建设路径选择——以湖北警官学院为例
1
作者 张建良 宋福荣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9期16-18,共3页
治安学是公安学下的二级学科,国家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为治安学学科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当前治安学学科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科建设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学科队伍建设及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还面临一些... 治安学是公安学下的二级学科,国家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为治安学学科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当前治安学学科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科建设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学科队伍建设及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文章从强化学科人才培养保障、搭建学术共同体、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三方面指出了当前推进治安学学科建设的主要路径,以促进治安学学科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治安学 科建设 内涵式发展
下载PDF
当前背景下的治安学研究方向探析
2
作者 史兴旺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13,共4页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及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和治安学二级学科设立的背景下,治安学研究方向应涵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涉及到的治安管理问题,满足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需要。在公安学确立为...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及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和治安学二级学科设立的背景下,治安学研究方向应涵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涉及到的治安管理问题,满足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需要。在公安学确立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治安学二级学科的建设非常迫切,治安学研究方向的确定有助于建立治安学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治安学研究方向 治安学科建设 社会治理创新
下载PDF
院局合作下治安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与思考
3
作者 陈娴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年第5期133-136,共4页
开展院局合作是培养治安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院局合作下的治安学专业实践教学出现了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更新缓慢以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等困境。教师需正视困境和挑战,加强实... 开展院局合作是培养治安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院局合作下的治安学专业实践教学出现了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更新缓慢以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等困境。教师需正视困境和挑战,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优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治安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局合作 治安学专业 实践教
下载PDF
全国第二届治安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治安系主任论坛述评 被引量:2
4
作者 熊一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1-155,共5页
2003年11月6日至8日,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办,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全国第二届治安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治安系主任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
关键词 全国第二届治安学术研讨会 首届治安系主任论坛 广西 南宁市 治安学 治安管理 科体系 科属性
下载PDF
对治安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5
作者 章春明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3-16,共4页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一种思路和方法,它包含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三大基本职能,代表了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治安管理发展中存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人才,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创新是实现学科发...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一种思路和方法,它包含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三大基本职能,代表了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治安管理发展中存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人才,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创新是实现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两个核心问题主要靠高校的学科建设来解决,也构成了治安学科建设的原动力。治安学科建设应当紧紧围绕使命,确立两个目标,遵循两个规律,坚持两个原则,树立两个意识,达到两个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科建设 治安学科建设
下载PDF
老庄治安学解读
6
作者 陈鸿彝 《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150-156,共7页
老子和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他们向往古朴社会 ,致力于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批判 ,倡导向原始共产社会的回归。道家学派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 ,“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理方略 ,以及用“逍遥”、“齐物”的哲理对人作精神抚慰 ... 老子和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他们向往古朴社会 ,致力于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批判 ,倡导向原始共产社会的回归。道家学派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 ,“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理方略 ,以及用“逍遥”、“齐物”的哲理对人作精神抚慰 ,提升人的生命意识等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行政管理史 ,从而也在古代治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治安 老子 庄子 道家治安学
下载PDF
公安院校治安学专业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振华 孟玉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61-164,共4页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发挥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是实践教学的关键。加强公安院校治安学专业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高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发挥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是实践教学的关键。加强公安院校治安学专业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高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治安学人"探索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治安学专业实训项目的设计应坚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用、实际和实效等原则,按照治安类民警岗位能力的要求,划分为治安防范(含治安服务)、治安管理和治安问题查处等三大实训模块,在每个实训模块中设计若干实训项目。专业实训项目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按照一定的步骤实施才能实现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实训项目 原则 构成 条件 步骤
下载PDF
关于治安学二级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5
8
作者 宫志刚 陈涌清 王睒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10,共6页
治安学已具备公安学下二级学科的基本条件,即:研究对象从属于公安学,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社会有较大规模的人才需求,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但存在与公安学关系不明、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人才培养目标过窄、研究相对封闭和专门... 治安学已具备公安学下二级学科的基本条件,即:研究对象从属于公安学,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社会有较大规模的人才需求,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但存在与公安学关系不明、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人才培养目标过窄、研究相对封闭和专门学术平台缺乏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治安学学科建设应探讨秩序与安全的关系以明确治安学在公安学中的地位,构建开放的治安学研究体系以摆脱治安业务思维的限制,加强治安学基础理论研究以指导治安实践,拓宽治安学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以提供学术发展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 治安学 二级 科建设
下载PDF
论治安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涌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43,共10页
确定治安学研究对象应当遵循独特性、概括性、确定性、表述简洁性、继承性、与研究内容区别性六个原则。关于治安学研究对象存在13种观点,研究趋势是从现象论到本质论、从单一结构论到系统结构论。从学理分析,中文"治安"一词... 确定治安学研究对象应当遵循独特性、概括性、确定性、表述简洁性、继承性、与研究内容区别性六个原则。关于治安学研究对象存在13种观点,研究趋势是从现象论到本质论、从单一结构论到系统结构论。从学理分析,中文"治安"一词本质以"秩序"为宜,包含了英文public order(公共秩序)和部分public safety(公共安全)的内容。根据六原则,治安学研究对象的本质是"治安秩序",其系统结构可概括为"治安秩序的形成";与其他学科不同,治安学是全面、综合、系统地研究特定时空环境中治安秩序形成规律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研究对象 原则 本质 治安秩序
下载PDF
治安学实训课程设计思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春燕 聂鹏 郁欣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5-108,共4页
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治安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提高治安学基础理论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公安工作实际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治安学实训课程作为治安学专业课程... 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治安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提高治安学基础理论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公安工作实际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治安学实训课程作为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着重体现了治安学专业的实用性特点,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治安学实训课程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应充分体现实训课程的实用性,在现有形式的基础上加大对其他教学形式的研究和运用。从目前的专业发展来看,建设独立的实训课程体系成为治安学实训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此进行创新性研究很有必要。此外,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实训教学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实训 课程设计
下载PDF
治安学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小波 张强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29,共8页
学科是外在社会建制和内在知识建制有机结合的规范体,学科建设既包括外在社会建制的完善,也包括内在知识建制的成熟,即学科范式的确立。治安学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治安管理学时期和治安学时期。当前,治安学虽然获得了社会建制,但是,治... 学科是外在社会建制和内在知识建制有机结合的规范体,学科建设既包括外在社会建制的完善,也包括内在知识建制的成熟,即学科范式的确立。治安学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治安管理学时期和治安学时期。当前,治安学虽然获得了社会建制,但是,治安学界对治安学科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分歧,对治安学自身概念、学科的核心概念、研究对象、内在矛盾和学科体系等影响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存在一定争论。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对治安学本质的认识上,梳理学界对这些问题的最新研究可发现,治安秩序是治安学的核心概念,围绕治安秩序的维护,上述问题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范式 核心概念 研究对象 内在矛盾
下载PDF
新世纪我国治安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彩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7,共7页
新世纪治安学理论研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存在治安概念不规范、治安学研究对象悬而未决、治安学逻辑起点不明晰、治安秩序形成和社会治安主体研究缺乏、治安学理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治安学作为公安学二级学科的背景下,应调整治安... 新世纪治安学理论研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存在治安概念不规范、治安学研究对象悬而未决、治安学逻辑起点不明晰、治安秩序形成和社会治安主体研究缺乏、治安学理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治安学作为公安学二级学科的背景下,应调整治安学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在公安学的平台上思考与探索,从丰富的治安实践中汲取"营养",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理论及其体系,以开放的心态提升理论"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治安学 综述 理论研究 科建设
下载PDF
我国治安学存在的理论问题与学科发展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16
13
作者 卢国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3-69,共7页
当前治安学研究中存在的基础理论问题有三个方面:1.学科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包括理论体系的制约、部门办学的制约和学科体系的制约。2.学科基础理论建设不足:研究视角比较狭窄.研究对象模糊,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不确定,治安主体比较单一。3... 当前治安学研究中存在的基础理论问题有三个方面:1.学科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包括理论体系的制约、部门办学的制约和学科体系的制约。2.学科基础理论建设不足:研究视角比较狭窄.研究对象模糊,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不确定,治安主体比较单一。3.理论建设严重脱离实际:没有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没有充分吸纳学术领域中的新理论。研究视角对于引导学科发展和社会实际治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治安学的研究视角应具有“大治安”的特点,即具有较大的理论包容性。从社会系统出发探讨社会秩序运行机制的发生、发展、影响及结果。在此视角之下,治安学学科体系应确立社会秩序概念在其研究对象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靠近社会学,呈现综合性和学科交叉的特点,走实证化的研究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研究视角 治安主体 研究对象
下载PDF
治安学研究的困惑与发展——兼述治安学学科专业建设专家咨询座谈会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郭太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5,共7页
治安学学科专业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困惑和深层次的问题制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对研究对象的准确表述、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科的边界范围等关键问题在理论上还不清楚,知识总量也明显不足。治安学的发... 治安学学科专业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困惑和深层次的问题制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对研究对象的准确表述、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科的边界范围等关键问题在理论上还不清楚,知识总量也明显不足。治安学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准确表述治安学的研究对象、规范学科研究范围,并积极学习与借鉴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科专业 研究对象
下载PDF
对治安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奕晶 王精忠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治安学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心理素质高和适应能力强的通用治安行政人才,科学而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塑造合格人才的关键。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治安学本科专业也需要建构结构合理、符合逻辑、内容... 治安学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心理素质高和适应能力强的通用治安行政人才,科学而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塑造合格人才的关键。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治安学本科专业也需要建构结构合理、符合逻辑、内容精新、注重能力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必须将深厚的通识教育与宽广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等基本原则,努力体现治安学专业的特色,使治安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向着更加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本科 课程体系 改革
下载PDF
对治安学研究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董少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8,共6页
治安学研究必须突破单纯从治安的基本概念、治安管理原则、治安管理专业化等层面上研究的思维定式,应从"大治安"(即与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相关的社会治安问题)的视角来研究治安学,关注社会学中的社会治安和... 治安学研究必须突破单纯从治安的基本概念、治安管理原则、治安管理专业化等层面上研究的思维定式,应从"大治安"(即与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相关的社会治安问题)的视角来研究治安学,关注社会学中的社会治安和犯罪问题、公共行政管理学中的社会治安治理问题和法学中的社会治安立法问题。结合当前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和治安学研究的现状及学科特点,应加强我国成长中的中产阶级的公共治安需求研究、社群和社团对公共治安的影响研究、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公共治安的影响研究、公共治安的市场化研究、社会治安治理中的刑事和解、短期自由刑研究、面向"三农"的社会公共治安需求研究、社会控制方式和社会公正环境研究、社会治安新问题研究、治理和善治与我国社会治安治理研究、社会资本与社会治安治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研究 理论 思考
下载PDF
从治安管理学到治安学:概念体系的变化与学科范畴的确立——以库恩范式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小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156,共9页
学科范式是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学科范式的构建需要概念体系和学科范畴的确立。概念体系反映学科的整体框架,是学科知识谱系的"关键词"群组,是学科存在的根基。治安学发展前后经历了两个时期:治安管理学时期和治安学时期,... 学科范式是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学科范式的构建需要概念体系和学科范畴的确立。概念体系反映学科的整体框架,是学科知识谱系的"关键词"群组,是学科存在的根基。治安学发展前后经历了两个时期:治安管理学时期和治安学时期,两个时期都形成了各自的概念体系。治安秩序是治安学的核心概念,治安学是研究治安秩序维护规律的科学,构建治安学的范畴体系要从治安秩序本身出发,通过研究治安秩序生成的机理,对治安秩序维护的主体、客体、维护过程和价值这几个方面进行归类,分别形成本体论范畴、主体论范畴、客体论范畴、运行论范畴和价值论范畴五个子范畴,这五个方面共同组成了治安学的范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科范式 概念体系 治安秩序 范畴体系
下载PDF
“国家—社会”治理框架的治安学基本问题——治安学论域的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间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均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39,共17页
治安学论域的"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国家—社会"体系治理框架内,二者又是一对以"人"的本体安全为统一基础的一体两面、共谋同行、转化同构的范畴,由此所决定,国家安... 治安学论域的"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国家—社会"体系治理框架内,二者又是一对以"人"的本体安全为统一基础的一体两面、共谋同行、转化同构的范畴,由此所决定,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间关系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治安学基本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国家安全 国家治理 社会治理 治安治理
下载PDF
论治安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及其学科体系 被引量:18
19
作者 康海军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学术界对治安学研究对象还未达成共识,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确定原则,治安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治安稳定。治安学是系统研究社会治安稳定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社会治安进行整... 学术界对治安学研究对象还未达成共识,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确定原则,治安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治安稳定。治安学是系统研究社会治安稳定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社会治安进行整体化研究,并着力保障社会治安稳定的综合性、应用性的社会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科名称 研究对象 社会治安稳定
下载PDF
论治安学的研究对象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卢国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87,共7页
研究对象的确立是学科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从治安管理学和治安学研究对象的研究状况看,学术界普遍认为“治安”是治安学的逻辑起点,治安、治安秩序、社会秩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普遍承认治安秩序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对于研究对象的... 研究对象的确立是学科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从治安管理学和治安学研究对象的研究状况看,学术界普遍认为“治安”是治安学的逻辑起点,治安、治安秩序、社会秩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普遍承认治安秩序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对于研究对象的论证大多以治安为核心。从多种学科对于秩序、社会秩序的研究结果判断,以“社会治安秩序”作为逻辑起点较为恰当。社会稳定与安全是社会治安秩序的两个主要的社会属性,也是治安学长期以来关注的两个研究领域。在对治安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以“社会治安秩序运行机制”作为治安学的研究对象,比治安现象论、治安规律论等理论更具备特殊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可操作性。新的范式不但可以包容以往的研究,便于建构治安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而且更有利于解释治安现象、解决新的治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研究对象 社会治安秩序 社会稳定 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