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地区“三农”发展转型、问题转变与治理转换——基于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海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38,共7页
民族地区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对比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逐步实现了从"生存型农业、传统乡村、温饱生活"向"市场型农业、社区型农村、小康生活"的转型,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对比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逐步实现了从"生存型农业、传统乡村、温饱生活"向"市场型农业、社区型农村、小康生活"的转型,民族地区"三农"问题从"农业投入不足、农民普遍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转变为"农业生态退化、农民生计脆弱、农村治理有效性不足"。因此,政府应调整"三农"问题整体治理思路,实现农业生态退化问题合作治理、农民生计脆弱问题社会化治理和农村治理有效性不足问题法治化治理,全力推动民族地区"三农"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三农” 发展转型 问题转变 治理转换
下载PDF
乡村精准治理:需求视角下的治理范式转换及规划应对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炼 段德罡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27,34,共6页
乡村规划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为乡村的建设发展提供依据并规范乡村建设行为,然而当前乡村规划实践也面临着县镇村统筹协调困难、管控与发展平衡困难、公共政策供给与需求偏差大等问题,导致乡村规划目标难以落实。文章基于需求视角,深... 乡村规划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为乡村的建设发展提供依据并规范乡村建设行为,然而当前乡村规划实践也面临着县镇村统筹协调困难、管控与发展平衡困难、公共政策供给与需求偏差大等问题,导致乡村规划目标难以落实。文章基于需求视角,深度剖析村民需求与政策供给面临的困境,并揭示传统粗放式乡村治理面临政策供给效能低的问题,提出乡村精准治理的概念与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乡村精准治理视角下乡村规划本质的精准施策、主动作为与活力提升,并提出“县域统筹+镇域协调+村庄响应”的乡村规划响应,以期在乡村规划的精准主动作为下促进乡村治理走精准化路线,实现政策供给与村民多元需求相协调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需求 乡村精准治理 治理范式转换 乡村规划
下载PDF
复合性嵌套到接续性叠加: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政策逻辑转换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光选 程军年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在脱贫攻坚阶段,国家层面的“动员型治理”、中观层面的“对口帮扶”与微观层面的“政绩锦标赛”等不同层级公共政策在实践中的互相嵌套和综合运用,就涌现出针对贫困难题的复合性政策效能。在乡村振兴阶段,“区域协同治理”“高位推进... 在脱贫攻坚阶段,国家层面的“动员型治理”、中观层面的“对口帮扶”与微观层面的“政绩锦标赛”等不同层级公共政策在实践中的互相嵌套和综合运用,就涌现出针对贫困难题的复合性政策效能。在乡村振兴阶段,“区域协同治理”“高位推进—多层次合作”“后发优势—反梯度推移”等政策设计与脱贫攻坚政策实践在历时性方向上接续叠加,产生多种资源、政策和制度的叠加效应,可能成为阻断返贫的有效手段和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复合性嵌套”向“接续性叠加”政策逻辑的转换,是“运动式治理”结构走向“常规化治理”结构的必然结果。政策逻辑、政策目标与政策治理结构的对应性关系,从表层来看受现代中国政治统合方式支配,更深层次受国家自主性基础上的国家能力所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对口帮扶 治理逻辑转换 基层治理 贫困治理
下载PDF
集体经济形式变迁与村庄治理形态转换研究——以鲁北M村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姬生翔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6期74-83,126,共10页
本文旨在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探究城郊村集体经济形式变迁与治理形态转换之间的内在关联。文中呈现了在城镇化背景下的鲁北M村的集体经济形式从再集体化工业经济向集体土地非农化流转经济转变,以及村庄治理形态从干部支配型治理转向强人... 本文旨在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探究城郊村集体经济形式变迁与治理形态转换之间的内在关联。文中呈现了在城镇化背景下的鲁北M村的集体经济形式从再集体化工业经济向集体土地非农化流转经济转变,以及村庄治理形态从干部支配型治理转向强人共治型治理的发展历程。在这一治理形态转换过程中,村庄权威从干部权威更替为强人权威,治理方式从专制转变为协商,治理载体从村委会转移到村代会。进一步的分析中,笔者发现,M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变迁与治理形态的转换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其内在作用机制为:村庄集体经济形式的变迁会直接带来村庄利益结构的重构,进而引发村民政治参与和村庄权威的重塑,并最终导致村庄治理形态的转换。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村庄集体经济形式变迁是影响村庄治理形态转换的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济形式变迁 村庄治理形态转换 城郊村 城镇化 强人共治型治理 经济转型 政治转型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范式转换的进路和特征--一个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跃 王家宏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1,共6页
在“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体育社会组织深化改革整体部署下,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分析框架,把握关键事件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范式转换进路、当前特征、方向及工具选择。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 在“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体育社会组织深化改革整体部署下,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分析框架,把握关键事件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范式转换进路、当前特征、方向及工具选择。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范式转换进路的整体轮廓呈倒U型曲线,并较有规律的按照此曲线行进,尚未出现跳跃式发展的局面;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目前正处于以循序性、笼统性、共时性为特征的权宜型治理时期;推动权宜型治理顺利过渡到互构型治理的关键在于构建高位阶专门法律体系作为其主要自为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组织 自为控制 自觉控制 治理范式转换
下载PDF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国际舆论生态治理范式转换 被引量:3
6
作者 戴元初 康培培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3,共6页
长期以来,国际舆论生态格局呈现出“西强东弱”的特点。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和文化自觉,这一不平衡状态和格局亟待重新审视和调整。移动互联时代,应摒弃冷战思维主导下的对抗模式和理想化的全球“公共领域”建构主... 长期以来,国际舆论生态格局呈现出“西强东弱”的特点。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和文化自觉,这一不平衡状态和格局亟待重新审视和调整。移动互联时代,应摒弃冷战思维主导下的对抗模式和理想化的全球“公共领域”建构主张,以“融通”观念为核心,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力和舆论影响力,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舆论生态治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舆论生态 治理范式转换
下载PDF
乡镇治理模式转换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祝天智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0,共3页
乡镇政府是当前中国最尴尬的政府,它不仅面临着结构残缺、功能失调的尴尬,而且面对着国家定位模糊和社会认同危机等多重困境。通过结构改造和功能转换,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是其唯一出路。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作为一种体制创新,是通过渐进... 乡镇政府是当前中国最尴尬的政府,它不仅面临着结构残缺、功能失调的尴尬,而且面对着国家定位模糊和社会认同危机等多重困境。通过结构改造和功能转换,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是其唯一出路。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作为一种体制创新,是通过渐进稳妥的办法解决现行乡镇体制结构和功能问题的一种可行的改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政府 治理模式转换 结构改造 功能转换
下载PDF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结构转换与机制创新——以资源约束型村庄为例
8
作者 何晓龙 《中国农村观察》 2024年第6期146-163,共18页
打破乡村治理资源瓶颈,是新时期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回应的基本问题。国家资源下乡虽然有利于民生发展,但也意外导致乡村治理的资源依赖问题。对于国家资源退场与村集体经济薄弱的资源约束型村庄而言,要解决好资源依赖问题,需要适应乡村... 打破乡村治理资源瓶颈,是新时期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回应的基本问题。国家资源下乡虽然有利于民生发展,但也意外导致乡村治理的资源依赖问题。对于国家资源退场与村集体经济薄弱的资源约束型村庄而言,要解决好资源依赖问题,需要适应乡村治理结构转换,把创建多元村民小组自治模式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转向。资源约束型村庄通过明确乡村治理公私边界,构建村庄四级治理体系,创建形成青年主导型村民小组自治模式和村贤主导型村民小组自治模式,提高了乡村治理水平。而创新权责明晰机制、社会基础激活机制、资源聚合机制和信任生产机制,则是推动多元村民小组自治模式运行的基本逻辑。在乡村治理结构转换的背景下,创建和发展多元村民小组自治模式,既能实现乡村治理行政与自治的互嵌,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向提供了新的经验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治理结构转换 村民小组自治治理共同体 公共治理制度
原文传递
Optimization and temperature effects on sandwich betavoltaic microbattery 被引量:2
9
作者 LIU YunPeng TANG XiaoBin +3 位作者 XU ZhiHeng HONG Liang WANG Peng CHEN D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14-18,共5页
The design scheme of a sandwich-structure betavoltaic microbattery based on silicon using63Ni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is structure differs from a monolayer energy conversion unit.The optimization of various physi... The design scheme of a sandwich-structure betavoltaic microbattery based on silicon using63Ni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is structure differs from a monolayer energy conversion unit.The optimization of various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battery were studied through MCNP.For the proposed optimization design,P-type silicon was used as the substrate for the betavoltaic microbattery.Based on the proposed theory,a sandwich microbattery with a shallow junction was fabricated.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device was also measured.The open-circuit voltaic(Voc)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optimized sandwich betavoltaic microbattery was linear.However,the Voc of the betavoltaic microbattery with a high-resistance substrate exponentially decreased over the range of room temperature in the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In addition,the sandwich betavoltaic microbattery offered higher power than the monolayer betavoltaic one.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a significant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the design and studying temperature effects on betavoltaics of the same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wich betavoltaic microbattery temperature effects OPTIMIZ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