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聚力分型精准,引领诊疗变革——乳腺癌精准诊疗新模式
1
作者
张思维
马丁
+1 位作者
江一舟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5-1052,共8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乳腺癌的治疗经历了数次变革,从最初单一的外科手术,发展至全身治疗,进而至近年的分型治疗。临床上,乳腺癌根据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乳腺癌的治疗经历了数次变革,从最初单一的外科手术,发展至全身治疗,进而至近年的分型治疗。临床上,乳腺癌根据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被细分为腔面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并分别采取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和化疗。然而,分型治疗策略不够个体化,仍有约30%的患者面临治疗耐药和复发转移。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不断提高,而TNBC和腔面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改善不显著。为克服“分类不够彻底,治疗不够精准”的临床瓶颈,“分型精准”治疗应运而生。“分型精准”治疗是指在现有分型基础上进一步亚分型,并找到特定靶点开展精准治疗,具有“人群广覆盖,治疗高特异”的特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多学科团队历时10年,建立中国乳腺癌多组学图谱(Chinese Breast Cancer Genome Atlas,CBCGA),并深入解析TNB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建立了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的TNBC“复旦分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luminal androgen receptor subtype,LAR),可用抗HER2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靶向治疗;免疫调节型(immunomodulatory subtype,IM),适合免疫治疗;基底样免疫抑制型(basal-like immune-suppressed subtype,BLIS),可使用铂类或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等DNA损伤药物;间充质型(mesenchymal-like subtype,MES),可使用抗肿瘤干细胞、抗血管生成治疗。项目组后续将“分型精准”模式推广至人数最多、占比最高、复发风险可持续数十年的乳腺癌亚型—腔面型乳腺癌中,将腔面型乳腺癌分为4个分子亚型并提出相应精准治疗策略:经典腔面型(SNF1),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免疫型(SNF2),可开展免疫治疗;增殖型(SNF3),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治疗;受体酪氨酸激酶驱动型(SNF4),可靶向受体酪氨酸激酶治疗。团队正在开展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分型精准”治疗策略,并推广“分型精准”复旦经验,带动整体乳腺癌疗效提升。展望未来,借助人工智能等新兴诊断工具,以及各个亚型靶向标志物和靶向药物的更新迭代,乳腺癌“分型精准”治疗有望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改善患者预后,引领乳腺癌治疗方式的新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治疗变革
“分型精准”
治疗
“复旦分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力分型精准,引领诊疗变革——乳腺癌精准诊疗新模式
1
作者
张思维
马丁
江一舟
邵志敏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出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5-1052,共8页
文摘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乳腺癌的治疗经历了数次变革,从最初单一的外科手术,发展至全身治疗,进而至近年的分型治疗。临床上,乳腺癌根据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被细分为腔面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并分别采取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和化疗。然而,分型治疗策略不够个体化,仍有约30%的患者面临治疗耐药和复发转移。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不断提高,而TNBC和腔面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改善不显著。为克服“分类不够彻底,治疗不够精准”的临床瓶颈,“分型精准”治疗应运而生。“分型精准”治疗是指在现有分型基础上进一步亚分型,并找到特定靶点开展精准治疗,具有“人群广覆盖,治疗高特异”的特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多学科团队历时10年,建立中国乳腺癌多组学图谱(Chinese Breast Cancer Genome Atlas,CBCGA),并深入解析TNB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建立了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的TNBC“复旦分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luminal androgen receptor subtype,LAR),可用抗HER2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靶向治疗;免疫调节型(immunomodulatory subtype,IM),适合免疫治疗;基底样免疫抑制型(basal-like immune-suppressed subtype,BLIS),可使用铂类或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等DNA损伤药物;间充质型(mesenchymal-like subtype,MES),可使用抗肿瘤干细胞、抗血管生成治疗。项目组后续将“分型精准”模式推广至人数最多、占比最高、复发风险可持续数十年的乳腺癌亚型—腔面型乳腺癌中,将腔面型乳腺癌分为4个分子亚型并提出相应精准治疗策略:经典腔面型(SNF1),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免疫型(SNF2),可开展免疫治疗;增殖型(SNF3),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治疗;受体酪氨酸激酶驱动型(SNF4),可靶向受体酪氨酸激酶治疗。团队正在开展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分型精准”治疗策略,并推广“分型精准”复旦经验,带动整体乳腺癌疗效提升。展望未来,借助人工智能等新兴诊断工具,以及各个亚型靶向标志物和靶向药物的更新迭代,乳腺癌“分型精准”治疗有望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改善患者预后,引领乳腺癌治疗方式的新变革。
关键词
乳腺癌
治疗变革
“分型精准”
治疗
“复旦分型”
Keywords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transformation
“Subtype-precise”therapy
“Fudan subtype”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聚力分型精准,引领诊疗变革——乳腺癌精准诊疗新模式
张思维
马丁
江一舟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