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梁钥 丁红 +4 位作者 张广清 王丽梅 肖伦华 陈寒霏 范子博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1,共6页
目的构建科学系统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为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安全与护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循证理念拟订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向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利用优序图法和... 目的构建科学系统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为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安全与护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循证理念拟订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向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利用优序图法和百分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9%、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变异系数分别为0~0.225、0~0.244,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9、0.214(P<0.01)。最终形成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62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麻醉复苏室护士的临床护理行为与记录具有较好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麻醉后监测治疗 PACU 护理记录 护理质量
下载PDF
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用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效果分析
2
作者 干晓宇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2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用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PACU患者106例,按双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结果护...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用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PACU患者106例,按双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用于PACU患者,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缩短患者停留时间,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护理 告知流程 麻醉后监测治疗 服务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丙型肝炎治疗后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以及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百怡 饶慧瑛 《肝脏》 2022年第9期956-959,共4页
丙型肝炎是原发性肝癌(HCC)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每年有150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有5800万慢性HCV感染者,部分患者死于HCV引起的肝硬化和HCC,丙型肝炎仍然是全球的健康威胁和疾病负担。随着新药的研发,直接抗病毒药... 丙型肝炎是原发性肝癌(HCC)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每年有150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有5800万慢性HCV感染者,部分患者死于HCV引起的肝硬化和HCC,丙型肝炎仍然是全球的健康威胁和疾病负担。随着新药的研发,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改善了HCV患者的预后,使绝大部分患者实现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虽然DAA能够有效清除HCV,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肝脏纤维化,并且降低患者HCC的发生和复发。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受年龄、肝纤维化、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等因素的影响,成为HCV治愈后的HCC高风险人群。因此,如何及时筛选出高风险人群并进行HCC风险预测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明确。本文对HCV治愈后HCC的危险因素以及监测方法做出如下综述,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肝细胞癌 治疗后监测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预防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海山 左振芳 +7 位作者 王大龙 葛维鹏 杜梅青 刘克 潘小雷 郑观荣 徐伟民 董红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DEX)用于预防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气管拔管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送入PACU的患者120例,年龄18~6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将患者分入DEX组...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DEX)用于预防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气管拔管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送入PACU的患者120例,年龄18~6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将患者分入DEX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手术结束均转入PACU,连接呼吸机维持呼吸。待患者出现自主呼吸、呼之能应后,DEX组将DEX 0.4μg/kg稀释至20mL,以微量输液泵静脉注射,注射时间10min;对照组经微量输液泵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在用药前、用药后、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即刻,以及气管拔管后5、10min各时间点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Robertson意识评分,观察气管拔管时呛咳、气管拔管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EX组用药后SBP、DBP、HR均显著低于同组用药前(P值分别〈0.05、0.01);气管拔管后即刻,以及气管拔管后5和10min的SBP、DBP、HR与同组用药前和气管拔管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用药前后SBP、DBP、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气管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5min的SBP、DBP、HR均显著高于同组用药前和气管拔管前(P值分别〈0.05、0.01)。对照组用药后、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后即刻,以及气管拔管后5min的SBP、DBP、HR均显著高于DEX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两组间各时间点的SpO2和Robertson意识评分,以及气管拔管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EX组气管拔管时呛咳和气管拔管后躁动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DEX可有效预防PACU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并能减少气管拔管时呛咳和躁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美托咪定 麻醉后监测治疗 镇静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38
5
作者 邵兵 李宇柯 光洪德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3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分析PACU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PACU收治的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4 031例,所有对象均给予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基础管理,调取患者手术、PACU、病房护理记录单、病历... 目的分析PACU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PACU收治的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4 031例,所有对象均给予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基础管理,调取患者手术、PACU、病房护理记录单、病历等相关资料,将发生苏醒延迟者纳入延迟组,余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苏醒延迟104例,护理单上记录直接诱因为全麻药物过量的占49.04%、术前睡眠不足占24.04%、低体温占6.73%、术前CO2蓄积占2.88%、原因不明占17.31%;延迟组与对照组年龄、手术时间、最低鼻咽温、丙泊酚总用量、术中液体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60岁、急诊手术、合并高血压、追加麻醉药物、术前认知功能障碍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成为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U全麻患者苏醒延迟影响因素较多,且独立影响因素不可控,有必要加强术前、手术室等整体管理,做好护理干预,PACU护士需做好通气管理、积极复温,做好生命体征监测,控制呼吸、循环,避免呼吸循环紊乱,改善脑氧代谢,促进早觉醒、加速药物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延迟 麻醉后监测治疗 护理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监测对宫颈病变治疗后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罗兢蓉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7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对宫颈病变治疗后监测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诊治且随访的CIN及宫颈癌I期患者共326例,根据FIGO分期标准,CIN分期:Ⅰ期50例,Ⅱ期38例,Ⅲ期140例,宫颈癌I期98例。使用第二代...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对宫颈病变治疗后监测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诊治且随访的CIN及宫颈癌I期患者共326例,根据FIGO分期标准,CIN分期:Ⅰ期50例,Ⅱ期38例,Ⅲ期140例,宫颈癌I期98例。使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室技术(HC-Ⅱ)对患者进行HR-HPV负荷量的检测。使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对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测。统计和比较CIN-Ⅰ、Ⅱ、Ⅲ和宫颈癌I期的HR-HPV阳性。观察宫颈病变患者经过治疗后HR-HPV转阴情况。结果:(1)CIN-Ⅰ:共50例,术前HPV阳性率40例(80.00%);CIN-Ⅱ:共38例,术前HPV阳性率23例(60.53%);CIN-Ⅲ:共140例,术前HPV阳性率126例(90.00%);宫颈癌-Ⅰ:共98例,术前HPV阳性率83例(84.69%)。统计分析表明,CIN-Ⅰ:治疗后HR-HPV转阴38例(95.00%);CIN-Ⅱ:治疗后HR-HPV转阴20例(86.96%);CIN-Ⅲ:治疗后HR-HPV转阴120例(95.24%);宫颈癌-Ⅰ:治疗后HR-HPV转阴80例(96.38%)。统计分析表明,CIN-Ⅱ和CIN-Ⅲ术前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后HR-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IN和宫颈癌等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HR-HPV动态监测,可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尽早进行干预,阻断病情继续恶化。持续HR-HPV感染可预示宫颈病变的进展,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治疗后监测 效果及价值
下载PDF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中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的护理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元翠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3期2306-2307,共2页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手术结束后继续观察病情,预防麻醉后期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场所,是麻醉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的必备环节。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 切除术后 苏醒期 腺样体 扁桃体 护理 小儿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患者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体位护理的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慕瑶 罗永丽 陈旭素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2期218-219,共2页
体位是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采取的一种姿势.合适的体位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均有良好的作用.通常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后6 h 内患者采用传统的去枕平卧位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患者未清醒时呕吐引起的吸入性肺... 体位是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采取的一种姿势.合适的体位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均有良好的作用.通常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后6 h 内患者采用传统的去枕平卧位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患者未清醒时呕吐引起的吸入性肺炎[1].但患者从手术间麻醉后已经拔气管导管送复苏室 ,生命体征平稳 ,部分患者已经清醒 ,去枕平卧位给部分患者造成了不适 ,文献[2]提出在患者头颈下垫一软枕 ,可以缓解肩颈肌肉的紧张度 ,使之舒适.2012 年1 月至5 月 ,我科对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的患者 ,采用头颈下垫薄枕的改良卧位 ,并与传统的术后体位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 下腹部手术后 术后患者 体位护理 全身麻醉 去枕平卧位 拔气管导管 吸入性肺炎
下载PDF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元翠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2976-2978,共3页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单位。我院麻醉科PACU于2018年1月至12月共收治5012例手术患儿,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麻醉科 PACU 麻醉后监测治疗 手术患儿 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 资料与方法 现报告如下
下载PDF
新生儿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元翠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36-637,共2页
随着近几年二胎政策的施行,新生儿手术量逐年增加,手术也越来越复杂,这给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挑战,如何帮助患儿安全苏醒,快速康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护理模式也逐渐向人... 随着近几年二胎政策的施行,新生儿手术量逐年增加,手术也越来越复杂,这给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挑战,如何帮助患儿安全苏醒,快速康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护理模式也逐渐向人性化、精细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 精细化发展 全身麻醉术后 PACU 新生儿 快速康复 护理模式 二胎政策
下载PDF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对术后病人心肺功能恢复的作用
11
作者 温晓晖 刘珺 +1 位作者 冯少兰 陈晓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全麻病人经过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调控和处理 ,观察比较全麻病人心肺功能恢复情况 ,提高病人围麻醉期的安全性。方法 将收入PACU的全身麻醉后患者 90例 ,分成 1组 (年龄≥ 6 5岁 )、2组 (年龄4 0~ 6 4岁 )和 3组 (年龄≤... 目的 全麻病人经过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调控和处理 ,观察比较全麻病人心肺功能恢复情况 ,提高病人围麻醉期的安全性。方法 将收入PACU的全身麻醉后患者 90例 ,分成 1组 (年龄≥ 6 5岁 )、2组 (年龄4 0~ 6 4岁 )和 3组 (年龄≤ 39岁 )。用Aldrete麻醉后恢复评分法 ,记录患者入室和出室评分 ,记录在PACU期间的无创血压 (NIBP)、心率 (HR)、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呼吸频率(RR)、留室时间。结果  1组、2组和 3组的Aldrete出室评分比入室评分显著改善 (P <0 0 1)。留室时间 1组比 2组(P <0 0 5 )、3组 (P <0 0 1)明显延长。本研究观察的病人入室后 2 5 6 %的患者血压明显升高 ,在构成比中 1组患者占5 6 5 % ,2组占 39 1% ,3组占 4 3%。 1组 84 6 %、2组6 6 7%经镇痛治疗后血压得到控制 ,其余须加强抗高血压治疗。结论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PACU内病人常见的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 心肺功能 安全性 全身麻醉 高血压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效艳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12期1393-1394,共2页
精细化管理是我国目前护理工作者比较关注的先进理念,其实质是对科学执着追求,是一种上下共同追求极致的精细化思维方式[1,2]。我科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一个新成立的以护理为主的工作单元,开办以来,我们边运行边总结,摸索出一套... 精细化管理是我国目前护理工作者比较关注的先进理念,其实质是对科学执着追求,是一种上下共同追求极致的精细化思维方式[1,2]。我科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一个新成立的以护理为主的工作单元,开办以来,我们边运行边总结,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 精细化管理 护理工作者 应用 思维方式
下载PDF
关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伦理思考
13
作者 余奇劲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3期68-69,共2页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中医学高新技术设备对确保手术后患者的安全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然而PACU中也产生许多危机与伦理冲突。为了PACU的良性发展,我们认为如下伦理准则必须遵循:科学认定准则、最佳选择准...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中医学高新技术设备对确保手术后患者的安全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然而PACU中也产生许多危机与伦理冲突。为了PACU的良性发展,我们认为如下伦理准则必须遵循:科学认定准则、最佳选择准则、精益求精准则、无伤准则、患者自主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 伦理冲突 医学伦理准则
下载PDF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转出准备度评估量表的汉化和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中义 邹圣强 +3 位作者 王宜庭 时佳琪 毕岑 高君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8,共4页
目的 汉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转出准备度评估量表(discerning post anesthesia readiness for transition tool, DPART),在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的患者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按照Brislin翻译模式对DPART... 目的 汉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转出准备度评估量表(discerning post anesthesia readiness for transition tool, DPART),在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的患者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按照Brislin翻译模式对DPART进行翻译、回译,通过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对中文版DPART进行文化调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10例全身麻醉未拔出气管导管入PACU的患者进行调查,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DPART保留14个条目,析出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60.963%。量表各条目的内容效度在0.86~1.00,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5。量表和Aldrete量表呈正相关(r=0.908,P<0.01)。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56,评价者间信度为0.925(P<0.01)。结论 中文版DPART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合中国文化背景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转出PACU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 出室评估 全身麻醉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内呼吸训练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肺不张
15
作者 徐艳慧 高航 +2 位作者 田野 马帅 徐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86-491,共6页
目的探讨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内尽早进行呼吸训练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肺不张发生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共62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剔除后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呼吸训练组(R组,30例)... 目的探讨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内尽早进行呼吸训练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肺不张发生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共62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剔除后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呼吸训练组(R组,30例)和对照组(C组,30例)。两组患者入PACU后均面罩吸氧,其中R组患者在意识清醒、可配合时由护士辅助将面罩贴合于面部进行呼吸训练,分别在麻醉机手动模式下限压阀设定为5、5、10 cmH_(2)O(1 cmH_(2)O=0.098 kPa)时,嘱R组患者深吸气和深呼气,每3次深呼吸为一组,每组间隔5 min,总训练共计3组;C组患者常规监测吸氧,不做干预。应用超声技术对肺部进行分区域(共12个区域)扫查并使用改良肺超声评分(LUS)在入手术室后(T_(1))、麻醉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后(T_(2))、出PACU时(T_(3))进行评分,每个区域的评分为0~3分,两侧总评分为0~36分。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肺不张发生例数,T_(1)、T_(2)、T_(3)时刻的改良LUS,T_(3)时刻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术后随访48 h内有无低氧血症、呼吸困难、肺炎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_(2)比较,T_(3)时刻两组患者改良LUS、肺不张发生例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_(2)时刻R组与C组肺不张发生例数与改良LU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3)时刻R组肺不张发生例数与改良LUS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组患者在T_(3)时刻SpO_(2)较C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低氧血症、呼吸困难、肺炎。结论PACU内早期呼吸训练可明显改善全麻术后改良LUS,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肺不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不张 呼吸训练 麻醉后监测治疗
原文传递
ISBAR麻醉交接框架的构建与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应用
16
作者 姜蒙丽 徐怡琼 +1 位作者 邱芝晴 罗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6-284,共9页
目的构建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应用的ISBAR[身份(Identification,I)、现状(Situation,S)、背景(Background,B)、评估(Assessment,A)、建议(Recommendation,R)]麻醉交接框架,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专家函... 目的构建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应用的ISBAR[身份(Identification,I)、现状(Situation,S)、背景(Background,B)、评估(Assessment,A)、建议(Recommendation,R)]麻醉交接框架,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专家函询以确定PACU交接指标、根据ISBAR麻醉交接框架构建PACU交接核查表(下文简称为核查表),并对参与研究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2020年9月—10月共入组42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12例):根据核查表要求交接所有项目,交班时不使用核查表组(A组);根据核查表要求交接所有项目,交班时使用核查表组(B组)。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交接项目、交接用时,两组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_(0))、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_(1))、出PACU(T_(2))时Ramsay镇静评分、RSS躁动分级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两组患者PACU不良事件、二次交接发生率及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次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入PACU至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交接项目多、交接用时长,入PACU至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短(均P<0.05)。B组患者T_(0)时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躁动分级、T_(0)~T_(2)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优于A组(均P<0.05)。B组患者不良事件及二次交接发生率均低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T_(1)及T_(2)时的Ramsay镇静评分和RSS躁动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护人员对核查表的满意率为91.3%。结论ISBAR麻醉交接框架成功建立,并具有可行性,有效避免交接遗漏,提升交接质量,降低并发症与不良事件,使医护人员间沟通简明、省时,提高医护人员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BAR麻醉交接框架 麻醉护理 麻醉后监测治疗 交接核查表
原文传递
不同频次唤醒护理对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代恒茂 余遥 +2 位作者 刘尚昆 杨莹 邱晓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的唤醒护理对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气管导管观察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频次(试验...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的唤醒护理对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气管导管观察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频次(试验组A每5分钟、试验组B每10分钟、对照组等待患者自然苏醒)的唤醒护理对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拔管后苏醒时间、总苏醒时间、拔管时呛咳反应、苏醒期躁动、拔管成功率、拔管后低氧血症和平均动脉压波动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和试验组B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A与试验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苏醒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总苏醒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气管导管拔管成功率和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和试验组B拔管时呛咳反应、苏醒期躁动程度和拔管后平均动脉压波动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5 min和10 min频次的唤醒护理均能有效减少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患者在气管导管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拔管时呛咳反应和苏醒期躁动严重度,有利于维持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腔镜手术 全身麻醉 苏醒期 麻醉后监测治疗 唤醒护理 护理频次 苏醒期躁动 麻醉护理
下载PDF
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67
18
作者 旷满秀 郭曲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08-109,共2页
目的 分析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对 10 5 2例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躁动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就处理的有效性进行统计。结果  10 5 2例中有 12 6例发生躁动 (11.9% ) ,其中不能耐受气管导管 5 6例 (4 4 .4 % ) ... 目的 分析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对 10 5 2例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躁动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就处理的有效性进行统计。结果  10 5 2例中有 12 6例发生躁动 (11.9% ) ,其中不能耐受气管导管 5 6例 (4 4 .4 % ) ,伤口疼痛 4 1例 (32 .5 % ) ,不能耐受导尿管 2 2例 (17.5 % ) ,低氧、体位不适、术中使用氯胺酮 9例 (5 .6 % )。有 1例患者采取补救性抢救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结论 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主要为各种有害刺激引起 ,根据不同的具体原因进行处理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 躁动 有害刺激 麻醉并发症
下载PDF
PACU和ICU序贯模式在I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宝文 张强华 +2 位作者 朱劲松 都继微 王静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6期63-65,共3页
目的设计并应用一种较为理想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式,提高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将60名护士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人,两组理论培训2周后,实验组先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学习2周后再过渡到ICU学习4周,对照组直接进入ICU学习... 目的设计并应用一种较为理想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式,提高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将60名护士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人,两组理论培训2周后,实验组先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学习2周后再过渡到ICU学习4周,对照组直接进入ICU学习6周。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对其进行理论和临床技能操作考试。结果实验组培训后理论及临床技能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学员综合能力满意度为89.3%,对照组为6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U和ICU序贯培训模式可循序渐进,提高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 ICU 教学方法 专科护士培训
下载PDF
小儿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13
20
作者 高慧平 郭建琳 李乃连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1年第2期451-452,共2页
麻醉后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是对麻醉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到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随着全身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术后的护理工作要求也不断增高。在麻醉苏醒期患儿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循环、代谢方面的异常,所... 麻醉后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是对麻醉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到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随着全身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术后的护理工作要求也不断增高。在麻醉苏醒期患儿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循环、代谢方面的异常,所以此期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术后 小儿外科手术 护理管理 麻醉恢复室 麻醉后监测治疗 麻醉后恢复室 麻醉苏醒期 麻醉病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