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山治鬼”说的起源与中国冥府的形成 被引量:13
1
作者 栾保群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3,共7页
在春秋战国时代,控制死人亡魂的神祗是天帝。西汉之后的社会需要,使得一个脱离天帝星神的冥府开始建构起来。但在西汉,这个冥府只是把人间的地方政府架构呆板地移植到冥间,却没有中央级的冥府。至东汉,早期道教的《太平经》中已经出现... 在春秋战国时代,控制死人亡魂的神祗是天帝。西汉之后的社会需要,使得一个脱离天帝星神的冥府开始建构起来。但在西汉,这个冥府只是把人间的地方政府架构呆板地移植到冥间,却没有中央级的冥府。至东汉,早期道教的《太平经》中已经出现了一种中央级冥府即“土府”,而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另一套冥间的中央机构及官属,也就是黄神和召魂、召魄,最后则为黄神所生的“五岳”,再更具体就是“太山”。此为泰山治鬼说之肇始,而其标志物就是太山府君。太山府君的出现,时在汉魏之际。但“太山府君”的“太山”不是中国的东岳泰山,而是佛经中的地狱。佛经译者用“太山”之名译经,为中国民间方士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利用了这一名词的含糊概念,把佛教的“太山地狱”转化为中国的冥府即太山府君。而太山府君融合了佛教的一些“平等”观念,“死者不系生时贵贱”,这就让太山治鬼说在民间立定了脚跟。顾炎武的“鬼论(泰山治鬼之论)起于汉末”与钱锺书的“经来白马,泰山更成地狱之别名,”乃是不易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冥文化 泰山治鬼 太山府君
下载PDF
文学主体与文学观念——中国上古文学观念发展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齐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8-113,119,共7页
中国上古文学观念何时发生 ,有许多探讨的方法。本文从分析文学主体和文学观念的联系入手 ,探讨了这一问题。作者认为 ,殷商是一个宗教思想占主要地位的时代 ,“鬼治主义”是其文化特色 ,巫觋是其文化主体 ,所谓“诗言志”只是达到“神... 中国上古文学观念何时发生 ,有许多探讨的方法。本文从分析文学主体和文学观念的联系入手 ,探讨了这一问题。作者认为 ,殷商是一个宗教思想占主要地位的时代 ,“鬼治主义”是其文化特色 ,巫觋是其文化主体 ,所谓“诗言志”只是达到“神人以和”宗教目的的祭祀之乐的一个关目 ,独立的文学活动并不存在 ,独立的文学观念也未能发生。西周重视人间世务 ,加强礼乐文化建设 ,明确提出“敬德保民”,人文精神得到发展 ,“诗”成为天子听政以“补察其政”的政教工具 ,文学观念在潜滋暗长。春秋时期 ,“礼崩乐坏”,文化下移 ,学术解放 ,士成为文化学术的主体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重视西周以来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典籍 ,以人文教化为基本内容的文学观念才得以产生出来。正是这种文学观念成为了中国的正统文学观念的核心内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体 文学观念 祭祀 礼乐文化 人文精神 上古时期 中国 主义
下载PDF
大禹神话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炎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9,共7页
神话背后有历史。大禹史迹最显赫的三处地域是山东(河南)、浙江和四川。山东(河南)一带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区,浙江和四川在上古时期是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大禹神话的"整合"过程,就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融的结果,反映了华夏... 神话背后有历史。大禹史迹最显赫的三处地域是山东(河南)、浙江和四川。山东(河南)一带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区,浙江和四川在上古时期是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大禹神话的"整合"过程,就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融的结果,反映了华夏民族形成中的历史层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神话 遂公盨 主义” 历史层垒
下载PDF
论经变画中地狱阎罗王信仰的本土化
4
作者 欧玄子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20-23,共4页
本文运用经变画结合文献分析法,以阎罗王从印度极乐世界的引导者变为中国小说传统中的苦痛之最——地狱的统治者这一过程为研究内容,在分别介绍印度、中国两地的地狱信仰情况后,将佛教地狱取代中国本土宗教地狱信仰及之后继续本土化的历... 本文运用经变画结合文献分析法,以阎罗王从印度极乐世界的引导者变为中国小说传统中的苦痛之最——地狱的统治者这一过程为研究内容,在分别介绍印度、中国两地的地狱信仰情况后,将佛教地狱取代中国本土宗教地狱信仰及之后继续本土化的历史,按时间顺序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和宋四个阶段,从地狱和地狱的统治者两个方面描绘了不同时期的地狱信仰情况,对民间地狱信仰中佛道融合相互渗透的现象做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治鬼 酆都 阎罗王 地狱
下载PDF
上天下地:先秦两汉死后世界观之探讨
5
作者 沈晓柔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38-43,共6页
死亡是人类无法避免的命运,死亡的现象可以观察,死亡的真相却是永远无解。但是,对于死亡有所诠释,才能让人明白如何面对死亡。人死后是否会有另一个世界?透过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想法,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人对于死后世界... 死亡是人类无法避免的命运,死亡的现象可以观察,死亡的真相却是永远无解。但是,对于死亡有所诠释,才能让人明白如何面对死亡。人死后是否会有另一个世界?透过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想法,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的各种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魂魄 祖灵世界 泰山治鬼
下载PDF
泰山祭祀封禅文化与民间崇祀活动浅谈 被引量:1
6
作者 房静雅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泰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交代之处”,自古便为历代帝王祭祀封禅之场所。然而汉魏以后,泰山逐步由官方祭祀天地的圣地转化为民间祭祀鬼神的胜地。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泰山自身的文化属性、两汉鬼神说盛行及道教的发展传播和相关文学作品的... 泰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交代之处”,自古便为历代帝王祭祀封禅之场所。然而汉魏以后,泰山逐步由官方祭祀天地的圣地转化为民间祭祀鬼神的胜地。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泰山自身的文化属性、两汉鬼神说盛行及道教的发展传播和相关文学作品的推动。泰山上官方的封禅祭祀活动及民间的鬼神文化是泰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封禅 泰山祭祀 治鬼
下载PDF
从汉代铜镜铭文看汉人的泰山信仰 被引量:1
7
作者 鹏宇 《现代语文》 2022年第11期21-26,共6页
在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一类含有“上大山”的辞句。通过镜铭互校可以推知,此类镜铭中的“大”即“太”字,“大山”即指今天山东境内的泰山。其内容与汉人的升仙观念关系密切,同时也反映出两汉时期对泰山信仰的继承和发展。由于此类铜... 在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一类含有“上大山”的辞句。通过镜铭互校可以推知,此类镜铭中的“大”即“太”字,“大山”即指今天山东境内的泰山。其内容与汉人的升仙观念关系密切,同时也反映出两汉时期对泰山信仰的继承和发展。由于此类铜镜及铭文主要流行于西汉末期到东汉早期,亦可为厘清“泰山治鬼”说的起源时间提供重要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镜铭文 汉代 “上大山” 升仙 泰山 “泰山治鬼”说
下载PDF
从“地府”到“地狱”——论魏晋南北朝鬼话中冥界观念的演变 被引量:24
8
作者 韦凤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5,共10页
本文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志怪的“鬼话”中所表现的冥界观念的演变,分析在传统的“泰山治鬼”说中的“地府”与佛教影响下的“地狱”的不同特点;认为冥界观念的变化正反映了魏晋以来传统的灵魂观念、生死观念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根本上... 本文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志怪的“鬼话”中所表现的冥界观念的演变,分析在传统的“泰山治鬼”说中的“地府”与佛教影响下的“地狱”的不同特点;认为冥界观念的变化正反映了魏晋以来传统的灵魂观念、生死观念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根本上讲,二者的差异乃是在不同的思想体系内对生死观念、生命意义所作的不同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治鬼 地府 地狱
原文传递
北岳崇拜与道教崔府君信仰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学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16,共8页
地府判官崔府君形象起源于唐代北岳山神在华北民间的分化,“府君”之称源自泰山府君,后来逐渐附会为地方贤宦。唐代山川神普遍冥界化,与地狱神合流,崔府君亦兼有山岳神和地狱神双重属性,且逐渐形成帝王保护神的属性。该信仰因南宋皇室... 地府判官崔府君形象起源于唐代北岳山神在华北民间的分化,“府君”之称源自泰山府君,后来逐渐附会为地方贤宦。唐代山川神普遍冥界化,与地狱神合流,崔府君亦兼有山岳神和地狱神双重属性,且逐渐形成帝王保护神的属性。该信仰因南宋皇室提倡而兴盛,在元代受打击而衰落,在此过程中产生“泥马渡康王”等文学故事。元代以后,崔府君形象与北岳的联系逐渐断裂,但由于它在唐代已见于多种文言小说,并写入敦煌残卷中的“太宗游冥”故事,成为《西游记》的组成部分,故仍在文艺作品和民间信仰中保持相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岳 崔府君 判官 泰山治鬼
原文传递
“泰山府君”信仰源流辨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晨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133,共7页
泰山从地域性信仰中心转变为国家祭祀和民间信仰中东方山岳的最高代表,从而获得了古代时空观念中东方的二元交替性格,并表现为通天达地、沟通阴阳之特征。由此出发,泰山成为祭告天地之所、干涉生死之地,泰山神也必然兼有双重性格。因此... 泰山从地域性信仰中心转变为国家祭祀和民间信仰中东方山岳的最高代表,从而获得了古代时空观念中东方的二元交替性格,并表现为通天达地、沟通阴阳之特征。由此出发,泰山成为祭告天地之所、干涉生死之地,泰山神也必然兼有双重性格。因此,专司冥界的泰山府君并非泰山神,而是"天神主死、地吏治鬼"观念与泰山通天达地"神德"结合以后,逐渐固定于泰山之下的死后地下世界即泰山冥界,以及地吏长官"地下二千石"的同义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信仰 时空观 泰山神 地下二千石 泰山治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