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傀儡戏打击乐器及演奏技法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志杰 《福建艺术》 2002年第6期53-54,共2页
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线戏",俗称"嘉礼戏",今名"提线木偶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木偶剧种.在漫长的剧种艺术发展过程中,不但形成了精湛丰富的表演艺术和精美独特的造型艺术,还形成了别... 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线戏",俗称"嘉礼戏",今名"提线木偶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木偶剧种.在漫长的剧种艺术发展过程中,不但形成了精湛丰富的表演艺术和精美独特的造型艺术,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剧种音乐--"傀儡调"."傀儡调"音乐既有丰富多彩的曲牌唱腔,又拥有"傀儡调"(又名"压脚鼓",或称"南鼓")、"钲锣"等古老稀有的打击乐,及与之相应的一整套打击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傀儡戏 脚鼓 演奏技法 打击乐器 击乐器
下载PDF
泉州傀儡戏及其音乐特质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纯纯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19-122,共4页
泉州傀儡(提线木偶)戏传承光大了一整套丰富的传统剧目、曲牌以及独特的剧种音乐唱腔——"傀儡调",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线法、演技及规制,以小见大、以假传真,承载着丰厚的中华文化艺术积淀与魅力,不愧为我国悬丝傀儡中的艺... 泉州傀儡(提线木偶)戏传承光大了一整套丰富的传统剧目、曲牌以及独特的剧种音乐唱腔——"傀儡调",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线法、演技及规制,以小见大、以假传真,承载着丰厚的中华文化艺术积淀与魅力,不愧为我国悬丝傀儡中的艺术珍宝。探究其发源与沿革以及其艺术魅力、剧种音乐特质,可以窥知中华文化的精深与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傀儡戏 发源与沿革 艺术魅力 曲牌唱腔 音乐特质
下载PDF
为剧种留根,为传承担当——写在“泉州傀儡戏《目连救母》复排保存计划”实施之际
3
作者 王景贤 《福建艺术》 2020年第8期7-8,共2页
中国傀儡戏,源于周秦,兴于汉唐,乃中国最古老之表演艺术。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俗称"嘉礼戏",今称提线木偶戏。至迟于唐末五代即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泉州傀儡戏之《目连救母》,其来源尚待稽考。但众多研究者认为,此剧... 中国傀儡戏,源于周秦,兴于汉唐,乃中国最古老之表演艺术。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俗称"嘉礼戏",今称提线木偶戏。至迟于唐末五代即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泉州傀儡戏之《目连救母》,其来源尚待稽考。但众多研究者认为,此剧历经长期搬演,补充,演变,至迟当于明代成形。由于长期搬演之故,泉州傀儡戏在民间素有"目连嘉礼"的别称。泉州傀儡戏《目连救母》仅演绎目连救母故事的"本戏",即有16节套,可连演30小时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线木偶戏 《目连救母》 泉州傀儡戏 唐末五代 复排 搬演 悬丝傀儡
下载PDF
探究泉州傀儡戏的传统音乐
4
作者 许子铭 《戏剧之家》 2016年第24期54-54,共1页
对于泉州傀儡戏而言,其作为一种传统性的音乐形式,具有较为浓厚的文化价值。文章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对传统音乐的文化内容进行了综合性阐述,核心目的是通过艺术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实现提升音乐艺术的稳定传承。
关键词 泉州傀儡戏 传统音乐 表现分析
下载PDF
泉州傀儡戏助演手段发展今昔考证
5
作者 吴伟宏 《艺苑》 2013年第4期89-90,共2页
泉州傀儡戏,以其精彩绝伦的操线技艺蜚声海内外,在其千余年的不间断传承中,也创造与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从单纯的"八卦棚"到"小平台"、"中台"、"天桥高台"、"人偶同台"等。... 泉州傀儡戏,以其精彩绝伦的操线技艺蜚声海内外,在其千余年的不间断传承中,也创造与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从单纯的"八卦棚"到"小平台"、"中台"、"天桥高台"、"人偶同台"等。助演形式与表演方式相辅相承,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傀儡戏发展千百年,但时至今日,什么是表演,什么是助演,已不再有明确的界限,一体化、密不可分的表演是泉州傀儡戏走向辉煌的必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傀儡戏 提线木偶戏 助演
下载PDF
宋元民间目连戏的另一种形态——泉州傀儡戏《目连救母》的文化阐释及形成年代考论
6
作者 马建华 《戏曲研究》 2006年第3期221-245,共25页
泉州傀儡戏历史悠久,学术界认为它最迟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南宋时漳州、莆田傀儡戏盛行,作为闽南经济、文化中心的泉州,
关键词 文化阐释 泉州傀儡戏 目连救母 目连戏 戏曲研究 道教信仰 联套 缠令 四边静 五百罗汉
原文传递
普天乐舞千秋岁 太平歌唱万年欢——浅谈对泉州傀儡调曲牌内涵的理解
7
作者 林建裕 《艺苑》 2013年第4期91-92,共2页
泉州提线木偶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木偶戏种。"傀儡调"声腔刚健质朴、粗犷高亢,至今仍保留着300多个曲牌的旋律曲调。"傀儡调"之所以值得传承和保护,除了因为它是泉州傀儡戏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泉州提线木偶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木偶戏种。"傀儡调"声腔刚健质朴、粗犷高亢,至今仍保留着300多个曲牌的旋律曲调。"傀儡调"之所以值得传承和保护,除了因为它是泉州傀儡戏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外,还因为它自身具有历史文学的研究价值与深厚的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傀儡戏 曲牌 傀儡调音乐 撩拍
下载PDF
论析泉州傀儡调里所保留的南戏“合(唱)”结构
8
作者 陈新凤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3,共8页
本文以潮调(白字戏)、泉腔(梨园戏)、莆仙戏和辰阳高腔等南戏活化石为参照,讨论泉州傀儡调中“合(唱)”的源流。认为唐宋曲子“和声”,可能启发了“管弦之中缠声”与佛教“和念”的“拌和”观念,弋阳高腔的“帮和”,可能与唐宋曲子的“... 本文以潮调(白字戏)、泉腔(梨园戏)、莆仙戏和辰阳高腔等南戏活化石为参照,讨论泉州傀儡调中“合(唱)”的源流。认为唐宋曲子“和声”,可能启发了“管弦之中缠声”与佛教“和念”的“拌和”观念,弋阳高腔的“帮和”,可能与唐宋曲子的“和声”关系更为密切,而南戏“合(唱)”源于“管弦之中缠声”与佛教“和念”。本文揭示南戏唱法中“合(唱)”的本质是,人声与器乐一起“合宫拌调”,形成南戏曲牌“二段式”结构,从而丰富了南戏曲牌音乐的发展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傀儡戏 南戏“合(唱)” 缠声 和念
原文传递
高甲戏丑角音声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梁虹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1,共2页
2006年高甲戏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又于2008年顺利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丑角行当极具特色的表演形式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不少学者将高甲戏中傀儡丑与女丑... 2006年高甲戏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又于2008年顺利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丑角行当极具特色的表演形式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不少学者将高甲戏中傀儡丑与女丑的程式动作作为研究重点,但对高甲戏丑角音声的研究却甚少。因此,笔者多次前往剧团采风,采访多位高甲老艺人,对高甲戏丑角音声进行整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声 脚鼓 民歌小调 又于 舞台形象 地方剧种 甩腔 锦歌 变徵 泉州傀儡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