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铁表面接触法向阻尼特性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世军 于雷 +2 位作者 孙夏思 赵金娟 黄玉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1-325,共5页
研究了铸铁磨削表面在法向载荷作用下的接触阻尼特性,得知采用复阻尼形式表达接触阻尼比用复刚度形式能更好地反映试验结果和规律。研究了简谐激励下法向接触压力与接触层变形的关系,提出用复阻尼方法建立接触层的稳态动力学方程。研... 研究了铸铁磨削表面在法向载荷作用下的接触阻尼特性,得知采用复阻尼形式表达接触阻尼比用复刚度形式能更好地反映试验结果和规律。研究了简谐激励下法向接触压力与接触层变形的关系,提出用复阻尼方法建立接触层的稳态动力学方程。研究了法向预紧力、激振力幅值和激振频率对相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激振频率为0.25~128Hz,激振力幅值为22.7~296kPa,预紧力0.205~1.68MPa,变形滞后的相位在1.5°~55°之间变化。相位与预紧力保持线性关系,预紧力越大,相位越小。相位与激振频率的关系在频率比较高时大致呈线性关系,频率越高,相位越大。还得知相位与激振力幅值的关系曲线不是单调的,激振力幅值较小时相位存在一个最大值,即只有在激振力幅值合适时才会产生最大的接触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铁 表面接触 法向阻尼 试验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与损耗因子模型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学良 丁红钦 +3 位作者 兰国生 温淑花 张宗阳 王南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7-294,共8页
基于结合面法向阻尼耗能机理及MB接触分形修正模型,提出了一种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模型及结合面间阻尼损耗因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在较小范围内,法向阻尼与法向总载荷呈微凹弧非线性关系,且随着法向总载荷和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 基于结合面法向阻尼耗能机理及MB接触分形修正模型,提出了一种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模型及结合面间阻尼损耗因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在较小范围内,法向阻尼与法向总载荷呈微凹弧非线性关系,且随着法向总载荷和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形尺度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在较大范围内,法向阻尼与法向总载荷呈微凸弧非线性关系,且随着法向总载荷和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分形尺度参数的增大而减小。而结合面损耗因子与法向总载荷呈微凹弧非线性关系且随着法向总载荷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形尺度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在较大值范围内,结合面损耗因子随其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分形理论 法向阻尼 损耗因子
下载PDF
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及损耗因子三维分形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殷东华 林占东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6年第6期122-126,共5页
结合面间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对机械和机械结构的静动态特性有重要影响。基于三维接触分形理论,提出了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及损耗因子分形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直观地揭示了各相关参数对其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无量纲结合面法向接触... 结合面间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对机械和机械结构的静动态特性有重要影响。基于三维接触分形理论,提出了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及损耗因子分形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直观地揭示了各相关参数对其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无量纲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和阻尼损耗因子都会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它们随着无量纲法向总载荷和无量纲分形特征长度尺度参数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是完全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结构 结合面 三维分形理论 法向阻尼 损耗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