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国地理学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1
作者 侯莹莹 韩辉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4年第1期72-82,93,共12页
20世纪,法国的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以及著名地理学家均经由翻译引入中国,为中国地理学界所熟知。综而观之,法国地理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期(1900—1926)、繁荣期(1928—1940)、低谷期(1941—1980)、回升期(1982—... 20世纪,法国的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以及著名地理学家均经由翻译引入中国,为中国地理学界所熟知。综而观之,法国地理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期(1900—1926)、繁荣期(1928—1940)、低谷期(1941—1980)、回升期(1982—1999)。每一阶段在翻译途径、传播媒介、译者构成方面呈现出明显特征。厘清法国地理学在中国的译介脉络,有助于探析中法地理学交流互鉴的具体路径并探明中国地理学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地理学 中国地理学 翻译地理学
下载PDF
论文学在地理学研究中的价值——以法国地理学家对文学的研究为例
2
作者 赵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91,共9页
20世纪70年代起,法国地理学家对文学的研究预示了法国文学地理学的兴起,为后来的“地理批评”和“地理诗学”派开辟了道路。本文以法国地理学家对文学的研究为例,揭示文学在地理学研究中的价值。文学的价值首先是它的见证功能,作家的地... 20世纪70年代起,法国地理学家对文学的研究预示了法国文学地理学的兴起,为后来的“地理批评”和“地理诗学”派开辟了道路。本文以法国地理学家对文学的研究为例,揭示文学在地理学研究中的价值。文学的价值首先是它的见证功能,作家的地理描绘,对一个区域社会结构的认识为地理学家提供了参考。有些地理学家认为文学的价值不在于描写的准确度,而在于作家是否能抓住一个地区的个性。还有地理学家为虚构正名,认为只有在梦幻和无意识中,地理现实的心理原型才会显现。其次,地理学家关注文学话语本身,揭示了文学叙事和语言的地理特性,叙事和语言通过对地理的模拟,呈现和地理相同的结构和形态。最后,地理学家用文学反观地理学话语,揭示地理学可能有的“文学性”。对“文学性”的关注是地理学在走向科学化的过程中对本学科的反思,文学重新将地理学带回对人和日常生活的关注,弥合了地理学和大众的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地理学 文学话语 见证功能 地理学的文学性
下载PDF
吴尚时对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贡献与学术思想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吉余 吴超羽 司徒尚纪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16-1327,共12页
吴尚时(1904-1947)是中国近代地理学重要开创者之一。1928年吴尚时获金牌毕业于中山大学,次年考取公费前往法国学习地理学。他先后就读于里昂大学和格日诺布尔大学,授业于A.阿历克斯,M.巴尔台和R.布朗夏尔等,布氏是维达尔·布拉什... 吴尚时(1904-1947)是中国近代地理学重要开创者之一。1928年吴尚时获金牌毕业于中山大学,次年考取公费前往法国学习地理学。他先后就读于里昂大学和格日诺布尔大学,授业于A.阿历克斯,M.巴尔台和R.布朗夏尔等,布氏是维达尔·布拉什知名弟子。1934年吴氏学成归国,任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1939-1945年任地理系主任。时逢日军侵华,学校不断搬迁逃避战火,华南、西南千里迁徙之途成为先生的野外考察路线,这需要非同一般的坚毅意志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先生学术文稿泰半完成于此艰危时期,过度的劳累和极度困苦的环境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947年,先生去世,年仅43岁。继张相文之后的第二代中国近代地理学家群体中,吴尚时是少有的综合地理学学家。先生所具有的综合与复杂性地理学思想和深厚的部门专业素养,在宏观把握与深入研究之间敏锐地找到恰当切入点和相对整体性以及杰出的野外工作能力,令其许多研究成果经受了科学发展和时间的严酷考验而历久弥新。如提出中国山系"一带三弧"格局、"丹霞南雄层"同时异相说、论证珠江三角洲之存在等。先生的建树涉及地形学、水文地理、气象学、制图学、区域地理等近代地理学各学科。先生的研究工作几乎都是他实地考察,敏锐的观察力,犀利严密的逻辑推理,广博的知识和专业直觉的结合。本文概述吴氏的主要学术成就和对中国近代地理学建立的贡献,对当代地理学仍有其现实意义。吴氏的科学思想与实践可以追溯到法国地理学派的亲炙和欧美地理学派的影响。同样有必要探讨根植于他意识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主义的作用。以其社会关系和教育背景,先生不难跻身权贵,然其性刚正不阿,摈弃利禄,选择地理科学作为毕生事业,安贫乐道,穷而益坚。先生亦地理学教育大家,罗开富、曾昭璇、徐俊鸣等地理名家皆出其门下,中山大学地理系成为中国地理学重镇,先生功不可没。目前广州市政府在吴氏于1937年发现古海蚀崖所在建立"七星岗古海蚀遗址科学公园",并放置先生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尚时 近代地理学 法国地理学 中山大学
原文传递
A Contrastive Study on French and Urhobo Phonological Systems A Case Study of Articles and Demonstrative Structures
4
作者 Carole E. Okenrentie, Ph.D.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5期362-372,共11页
It is a general knowledge that French as a language is widely spoken internationally whereas Urhobo is mainly spoken in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where it belongs. It is also spoken, and this, sparingly so, by Urhobo ... It is a general knowledge that French as a language is widely spoken internationally whereas Urhobo is mainly spoken in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where it belongs. It is also spoken, and this, sparingly so, by Urhobo persons in the Diaspora. Presently, Urhobo has become a language of study at the Delta State University, Abraka. It has also been included in the educational curriculum for study at the lower cadre of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Delta State. This situation has triggered the author's interest in doing a contrastive phonological study.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is that it will highlight the salient differences in some of the grammatical aspects in the languages under consideration and also identify the difficulties that learners experience as a result of these difficulties. The author will also, as much as it is possible, proffer solutions to these learning difficul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ASTIVE study FRENCH Urhobo PHONOLOGY ARTICL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