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36年西班牙内战的法国外交政策
1
作者 王海丹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23-226,共4页
1936年对法国是一个多变之年,在失去了莱茵兰屏障和比利时的友谊后不久,西班牙内战的爆发又对初次掌权的人民阵线政权提出了难题:国内左右翼政党的意见分歧使勃鲁姆难以定夺对西政策,伦敦决心置身事外的态度也令巴黎不敢轻举妄动,几经... 1936年对法国是一个多变之年,在失去了莱茵兰屏障和比利时的友谊后不久,西班牙内战的爆发又对初次掌权的人民阵线政权提出了难题:国内左右翼政党的意见分歧使勃鲁姆难以定夺对西政策,伦敦决心置身事外的态度也令巴黎不敢轻举妄动,几经考虑后,法国提出了"不干涉政策"。不干涉政策保住了英法和谐关系,但法国国内却更加分裂,法国领导人保守避战的思想使他们失去了二战爆发前最后一个能够重新确立其外交和内政信心的机会,如果说法国提出的不干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班牙内战的结果,那么,这项政策以及其影响之下的西班牙内战也对其时法国的外交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班牙内战 法国外交政策 人民阵线 勃鲁姆政府
下载PDF
法国在伊拉克危机中的外交政策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小舟 《法国研究》 2006年第2期95-100,共6页
Cet article donne un examen des activités diplomatiques de la France pendant la crise d’Irak (2003-2004), et il y a trois caractères des activités : l’intérêt national important ; la traditi... Cet article donne un examen des activités diplomatiques de la France pendant la crise d’Irak (2003-2004), et il y a trois caractères des activités : l’intérêt national important ; la tradition de Gaullism ; les mots rhétorique et impressionnant. On finit par ladiscussion sur la continuité et le changement de la politique étrangère frana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危机 法国外交政策 延续性 变化
下载PDF
1936年法国防范德国重占莱茵非军事区的决策
3
作者 梁占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8,共4页
1936年初,大量有关德国即将重占莱茵非军事区的情报促使法国政府着手研究防范对策,其结果是法国内阁在2月27日做出了“不单独行动”的决定。该决定是日后法国政府应对危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其最终妥协退让的前兆。法国政府的这一决策源... 1936年初,大量有关德国即将重占莱茵非军事区的情报促使法国政府着手研究防范对策,其结果是法国内阁在2月27日做出了“不单独行动”的决定。该决定是日后法国政府应对危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其最终妥协退让的前兆。法国政府的这一决策源于英国的不合作、法国军方的消极畏战以及萨罗政府自身的软弱等因素,是20世纪30年代法国日趋没落的现实在政府决策层面的集中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外交政策 莱茵非军事区 英法关系
下载PDF
法国对俄“摇摆”政策的国内外因素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红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81,共37页
新世纪以来,法国对俄政策摇摆于大西洋主义和戴高乐主义之间,游走在价值观和利益之两端。2000年以来法国三任总统治下的对俄政策变迁,基本上沿袭的是传统的平衡战略,但逐渐由利益导向转变为价值观导向。法国的对俄政策受到国内外多重因... 新世纪以来,法国对俄政策摇摆于大西洋主义和戴高乐主义之间,游走在价值观和利益之两端。2000年以来法国三任总统治下的对俄政策变迁,基本上沿袭的是传统的平衡战略,但逐渐由利益导向转变为价值观导向。法国的对俄政策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欧美俄大三角关系、欧盟北约双东扩、法国战略考量以及国内精英对俄罗斯、对法俄关系的认知等。当前,马克龙治下的法国以欧盟建设为核心依托,以多边主义为战略手段,在美俄中三国间奉行均衡原则,以实现其"法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外交政策 法俄关系 俄欧关系 俄罗斯外交
原文传递
欧洲一体化对中法关系的影响
5
作者 曹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4-58,共5页
建交50年来,中法关系的发展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呈现出关联性特征。两者的关系受到中法双方追求独立自主和多极化战略目标的观念性因素、欧盟成员国对外政策"欧洲化"的制度性因素和国际形势演变的环境性因素... 建交50年来,中法关系的发展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呈现出关联性特征。两者的关系受到中法双方追求独立自主和多极化战略目标的观念性因素、欧盟成员国对外政策"欧洲化"的制度性因素和国际形势演变的环境性因素的约束。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未来中法关系将维持现有的战略基础,同时也将受到欧盟机制和政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一体化 法国外交政策 中法关系
下载PDF
英国、法国与四国公约(1933.3-7)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占军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4年第1期135-158,共24页
1933年英法德意四国关于'谅解与合作公约'的谈判与缔结是希特勒上台后欧洲大国间的第一次外交互动,也是一次旨在修正凡尔赛和约的失败的尝试。英法两国出于不同的对德政策,对意大利最初提议的四国公约草案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使... 1933年英法德意四国关于'谅解与合作公约'的谈判与缔结是希特勒上台后欧洲大国间的第一次外交互动,也是一次旨在修正凡尔赛和约的失败的尝试。英法两国出于不同的对德政策,对意大利最初提议的四国公约草案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使之从一个倡导修正凡尔赛和约的条约演变成了一个维护凡尔赛和约的空洞的条约,且最终因缔约各方的立场难以调和而不了了之。四国公约的缔结及其失败是纳粹德国崛起初期欧洲大国外交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法等国在德国纳粹势力崛起的初期,虽急于化解其潜在威胁却应对乏术的现实,同时也说明英法两国的对德政策正处于一个日渐分化的转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国公约 英法关系 英国外交政策 法国外交政策
原文传递
法国与热那亚会议
7
作者 麻侠敏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4年第1期213-242,共30页
热那亚会议是20世纪20年代初欧洲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之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俄间调整关系并建交的首次尝试。法国虽然跻身于热那亚会议发起国之列,但法国政府对热那亚会议的态度总体比较消极,白里安政府并非是自发自愿地参加会议,继... 热那亚会议是20世纪20年代初欧洲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之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俄间调整关系并建交的首次尝试。法国虽然跻身于热那亚会议发起国之列,但法国政府对热那亚会议的态度总体比较消极,白里安政府并非是自发自愿地参加会议,继任的普恩加莱政府又对会议多加阻挠和破坏。法国政府的热那亚会议政策对会议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从长远来看,法国的利益并非毫无受损。首先,德、俄两国通过签订《拉巴洛条约》恢复外交关系,两国的事实接近意味着对法国安全的潜在威胁。其次,法国与英国的分歧日益尖锐化,法英关系在热那亚会议中严重受损。因此,法国的热那亚会议政策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量,是一次失败的外交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那亚会议 法国外交政策 白里安 普恩加莱
原文传递
The Logic of Contingency in China's Insistence on the Non-interference Principle 被引量:1
8
作者 Zhongqi Pan Ping Du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5年第4期597-615,共19页
China's insistence on the non-interference principle has been increasingly inconsistent. While China's concern with sovereignty, regime security, and legitimacy, as well as its developing country identity, have push... China's insistence on the non-interference principle has been increasingly inconsistent. While China's concern with sovereignty, regime security, and legitimacy, as well as its developing country identity, have pushed it to continue its insistence on the principle of non-interference, China's further adapt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creasing engagement in intem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new identity as a responsible power have led China to drag its feet on the same principle. To reconcile these competing forces, China has to make concessions, namely, setting preconditions to legitimize intervention, designing a sovereignty-first solution, and/or complementing the non-interference principle with alternative principles. China's application of the non-interference principle has thus been made contingent. It is more inflexible at one end of a spectrum and more flexible at the other end, with China's foreign policies shifting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 Non-interference · Principle · Intervention · Sovereignty · Insiste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