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国文学作品对东方茶文化的描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娜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4-304,共1页
东方茶文化的丰富性来源于我国茶叶悠久的种植历史。在这一个历史长河中,我国已经拥有了诸多的茶叶品种,并形成了不同区域的茶产地。法国是欧洲重要的饮茶国,其国家的茶文化与东方茶文化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东方茶文化对于法国... 东方茶文化的丰富性来源于我国茶叶悠久的种植历史。在这一个历史长河中,我国已经拥有了诸多的茶叶品种,并形成了不同区域的茶产地。法国是欧洲重要的饮茶国,其国家的茶文化与东方茶文化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东方茶文化对于法国茶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在其国家的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作品 东方茶文化 描述与研究
下载PDF
法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镜像分析
2
作者 戴梦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27期30-33,共4页
镜像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一个角度,其既可以体现为文本层面的叙述或者描述,也可以体现为文学作品阅读中的一种思想或者理论体验。受历史上“东学西渐”的影响,法国部分文学作品中早已出现了中国镜像,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邂逅和碰撞融... 镜像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一个角度,其既可以体现为文本层面的叙述或者描述,也可以体现为文学作品阅读中的一种思想或者理论体验。受历史上“东学西渐”的影响,法国部分文学作品中早已出现了中国镜像,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邂逅和碰撞融合的产物。对法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镜像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对法国思想界、文学界产生的影响,进而丰富中法文学交融的相关依据支撑。该文在介绍镜像理论的基础上,就法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镜像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并结合分析对法国文学作品中中国镜像运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为从中国镜像角度研究鉴赏法国文学作品提供新的角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作品 中国镜像 文化融合 文学作品鉴赏
下载PDF
论法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发展史
3
作者 王健芳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2期5-6,共2页
法国文学作品的魅力是得到公认的,我国对于法国文学的好奇和迷恋也颇有渊源,法国作品的翻译在我国的翻译史上也确实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分量。自19世纪末,我国开始接触法国文学以来,我们对于法国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和钻研不知不觉地已经... 法国文学作品的魅力是得到公认的,我国对于法国文学的好奇和迷恋也颇有渊源,法国作品的翻译在我国的翻译史上也确实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分量。自19世纪末,我国开始接触法国文学以来,我们对于法国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和钻研不知不觉地已经一个多世纪了,在这个曲折而又精彩的发展阶段,我们收获和赏析了很多优秀的法国文学作品,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翻译家和文学专家。本文主要就是回顾这段历史,去回首法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漫长而又曲折的翻译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作品 翻译 发展
原文传递
Contentious Discourses: Signifying on the Law in African American Writing
4
作者 Joyce Hope Scott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5年第4期181-193,共13页
African American narratives are peopled with subjectivities struggling to retrieve and reconstruct themselves as persons--and thus citizens--through and against American legal narratives, where personhood and citizens... African American narratives are peopled with subjectivities struggling to retrieve and reconstruct themselves as persons--and thus citizens--through and against American legal narratives, where personhood and citizenship are concerned. Thus, there was the problematic for blacks of how to apply citizenship to their corporeal existence when they were labeled as property. The historical legal narrative of America was constructed on the power of the dominant white elite to prevent the emergence of a narrative of African American life other than that which they authorize, legislate, and narrate. To this end,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narratives in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treat the question of the legal status of African Americans or have it as a fundamental trope of struggle in the narrative. This idea suggests that the law's ability as a shaper and determinant of African American social identity, presets the narrative base for African American narrativ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s of separations", and African American narrative through a rereading of works of two contemporary novelists, Toni Morrison and Gloria Naylor. Their works, the author argue, are counter-positioned narratives that create contentious dialogue and elaborate the way in which segregationist codes and Jim Crow laws are grounded in the very nature of citizenship for African Americ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rican American narrative CITIZENSHIP chattel property counter-narrative law and slavery legal status
下载PDF
Perspectives on Poverty in Some Medieval French Literary Works
5
作者 Glynnis M. Cropp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4期197-203,共7页
In the sense of destitution, human wretchedness, and powerlessness, poverty is a permanent feature of medieval society, inescapable for many men and women. Some virtuous, self-denying people voluntarily chose a life o... In the sense of destitution, human wretchedness, and powerlessness, poverty is a permanent feature of medieval society, inescapable for many men and women. Some virtuous, self-denying people voluntarily chose a life of poverty, usually with a sense of advancing in Christian spirituality. Often associated in moral writing with covetousness, poverty figures among the vices to avoid. In literary works, some instances of poverty and its victims have acquired exemplary value, as is the case of Yvain's encounter with three hundred women silk workers in Chr6tien de Troyes's 12th-century romance Le Chevalier au lion and its socio-economic implications. Two particular literary contexts are studied here: firstly, where poverty is a temporary condition, susceptible to change, that is improvement, by virtue of courtly-chivalrous action; and secondly, where poverty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ans of disguise, despite possible dangers. While serving the narrative purpose, an ever-present aspect of reality was thus impressed on the aud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GUISE medieval French romance POVERTY treatment of the poor
下载PDF
可以预支的稿费
6
作者 姚秦川 《北方人》 2024年第1期35-35,共1页
那一年,27岁的王力暂别清华大学研究院,赴巴黎大学留学当时,他只是一个穷学生,正为生活费发愁。王力法语学得相当不错,有人建议他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寄回国内,以此来赚稿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王力翻译了一部法国小说,将译稿寄到国内,但... 那一年,27岁的王力暂别清华大学研究院,赴巴黎大学留学当时,他只是一个穷学生,正为生活费发愁。王力法语学得相当不错,有人建议他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寄回国内,以此来赚稿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王力翻译了一部法国小说,将译稿寄到国内,但三个月过去了,香无音讯。王力又把译稿寄给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商务印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作品 王力 巴黎大学 商务印书馆 法国小说 法语 翻译 生活费
原文传递
可以预支的稿费
7
作者 姚秦川 《做人与处世》 2022年第23期5-5,共1页
那一年,27岁的王力暂别清华大学研究院,赴巴黎大学留学。当时,他只是一个穷学生,正为生活费发愁。王力法语学得相当不错,有人建议他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寄回国内,以此来赚稿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王力翻译了一部法国小说,将译稿寄到国内,... 那一年,27岁的王力暂别清华大学研究院,赴巴黎大学留学。当时,他只是一个穷学生,正为生活费发愁。王力法语学得相当不错,有人建议他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寄回国内,以此来赚稿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王力翻译了一部法国小说,将译稿寄到国内,三个月过去了,查无音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作品 王力 巴黎大学 法国小说 法语 翻译 生活费
原文传递
郑永慧:“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翻译家”
8
作者 蓝曦 赵心婉 翟丽影 《北京教育(高教)》 2019年第9期78-80,共3页
对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热爱阅读法国文学作品的人来说,郑永慧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柳鸣九赞誉他:“在中国的翻译家之中,郑永慧先生大概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斯人虽已逝,音容却犹在。我们采... 对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热爱阅读法国文学作品的人来说,郑永慧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柳鸣九赞誉他:“在中国的翻译家之中,郑永慧先生大概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斯人虽已逝,音容却犹在。我们采访了郑永慧先生的儿子、知名驻法记者郑若麟先生,一同回忆郑老先生,谨以轻盈数行,感怀大师风采。玉壶存冰心在形容父亲时,郑若麟先生用了“纯粹”二字,“父亲是一位书生气十足的知识分子,更是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的确,郑永慧先生的学问人生恰似一股清冽的泉水,孜孜不倦又纯一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作品 书生气 翻译家 柳鸣九 纯一不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玉壶 感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