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情感的显现:法国现象学美学的情感转向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云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6-214,F0002,共10页
“感发”是从现象学切入情感问题的独特概念。胡塞尔、海德格尔认为感发意味着已经处于某种动态的、开放的视域/境域,现象从中原发涌现出来,这一点经梅洛-庞蒂发展后鲜明地介入美学。与此相对,一些法国现象学家恰恰认为感发意味着处于视... “感发”是从现象学切入情感问题的独特概念。胡塞尔、海德格尔认为感发意味着已经处于某种动态的、开放的视域/境域,现象从中原发涌现出来,这一点经梅洛-庞蒂发展后鲜明地介入美学。与此相对,一些法国现象学家恰恰认为感发意味着处于视域/境域之外,作为一种被动接受的开敞可能,因而情感先于任何在世经验,且正是由情感才打开一个世界。基于情感产生新的现象显现,即现象不依于任何视域/境域而源初地自行显现,也产生出新的“美的现象”。法国现象学美学的“情感转向”分出三条主要路径:一是亨利将情感视作力自身对自身的施加和承受、表达和显现,一是列维纳斯认为情感从内部撕开主体,使得他人的面容对具主体性者显现,一是马里翁对“爱”进行还原后得到情感是自动感发与他异感发的交叉,指向现象自身的给出和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现象学 感发性 情感 显现 美的现象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哲学的法国现象学基础——从梅洛-庞蒂、福柯到列斐伏尔 被引量:5
2
作者 温权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45,183,共12页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哲学,有其深刻的法国现象学渊源。这集中体现在,梅洛-庞蒂以身体的空间意向性为出发点,将马克思自由自觉的物质实践,转译为含混的情境性体验的尝试,在福柯有关“非思性”身体通过“他者性”空间不...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哲学,有其深刻的法国现象学渊源。这集中体现在,梅洛-庞蒂以身体的空间意向性为出发点,将马克思自由自觉的物质实践,转译为含混的情境性体验的尝试,在福柯有关“非思性”身体通过“他者性”空间不断反抗“观念性”权力的语境中,进一步被列斐伏尔提炼为,对旨在瓦解资本抽象空间秩序的“差异空间”的期许。借此,现象学土壤中生成的空间概念,就植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范式当中。值得一提的是,这既是法国现象学界以海德格尔和黑格尔哲学的视角,对胡塞尔所开辟的德国观念论现象学传统,进行实存论或物质论“误读”的思想余波;又是其学术体系中特有的“身体性”“体验性”“他者性”等特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固有的“实践性”“物质性”“斗争性”等内涵相呼应的逻辑必然。它们不但揭示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实存论现象学向物质论现象学跃迁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姻的形而上学契机;更凸显出,由列斐伏尔开启并滥觞于英语学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哲学思潮,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实现自身话语转向,而向西方经典思想资源回溯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现象学 身体体验 他者空间 差异空间 自由实践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话语转向中的法国现象学基础——以福柯为研究视角
3
作者 陈勇红 《南方论刊》 2022年第4期29-31,共3页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其批判的主题除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外,更聚焦于对主体和本质主义的否定,形成了历史认识论结构从内容(本质)到形式(现象)的转向。在理论层面上,可以视法国现象学为该转向的一定基础,体现为法国实存...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其批判的主题除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外,更聚焦于对主体和本质主义的否定,形成了历史认识论结构从内容(本质)到形式(现象)的转向。在理论层面上,可以视法国现象学为该转向的一定基础,体现为法国实存论现象学向物质论现象学的变迁,以梅洛庞蒂、福柯、列斐伏尔的思想发展这一脉络进行展开。其中,福柯作为重要的一环,在继承梅洛庞蒂的基础上,通过“权力”的介入洞察到观念性主体对物质性主体的取代,阐释了权力对主体采取的规训,进而借助“乌托邦”和“异托邦”的对比,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法国现象学 空间 福柯
下载PDF
现代性进程中人的有限性问题——基于法国现象学的视角
4
作者 杨大春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和利科对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一段文本的解读涉及现代性进程中人的有限性的提问法。要研究人的主体性,不可能不充分考虑人的有限性。人有其神性、心性和物性。人的有限性反映在三者之间的各种张力中,充分体... 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和利科对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一段文本的解读涉及现代性进程中人的有限性的提问法。要研究人的主体性,不可能不充分考虑人的有限性。人有其神性、心性和物性。人的有限性反映在三者之间的各种张力中,充分体现了我思与我能、无性与物性的辩证法。有必要清理人的有限性问题从早期现代哲学向后期现代哲学的演变,这同时涉及在前者中康德哲学与笛卡尔哲学之间的同中之异、在后者中利科哲学与梅洛-庞蒂哲学之间的异中之同。笛卡尔哲学承认有限理性但仍然追求无限理性;康德哲学用有限理性取代无限理性;梅洛-庞蒂哲学和利科哲学承认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进而以有限性取代有限理性。尽管利科哲学力主经由解释学的迂回,它始终都围绕梅洛-庞蒂哲学所说的本己身体展开,既克服了早期现代哲学对抽象无限性的追求,又没有像当代哲学那样把有限性等同于偶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法国现象学 有限性
原文传递
出离存在——列维纳斯的现象学初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恒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5,共7页
与德国现象学相比较,法国现象学中有一种从本质到实存的转变。作为法国现象学的始作俑者,列维纳斯所带进的本来就是海德格尔式的胡塞尔现象学,但在列维纳斯本人这里有一个出离胡塞尔的意向性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历程。从《论逃离》到... 与德国现象学相比较,法国现象学中有一种从本质到实存的转变。作为法国现象学的始作俑者,列维纳斯所带进的本来就是海德格尔式的胡塞尔现象学,但在列维纳斯本人这里有一个出离胡塞尔的意向性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历程。从《论逃离》到《从存在到存在者》,列维纳斯始终是在现象学和存在论的内部进行着反叛。当他要出离存在并重见胡塞尔的现象学阳光时,出现的却是列维纳斯本人的现象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法国现象学 存在论差异 意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