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法外空间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周辉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8,共16页
当前,我国人民法院对"悼念权"这种新型权利诉讼的裁判结论表现出明显的肯定和否定两种立场。其中,有持否定立场的法院运用法外空间理论,主张我国立法没有明文规定"悼念权",故"悼念权"纠纷应由习俗、道德... 当前,我国人民法院对"悼念权"这种新型权利诉讼的裁判结论表现出明显的肯定和否定两种立场。其中,有持否定立场的法院运用法外空间理论,主张我国立法没有明文规定"悼念权",故"悼念权"纠纷应由习俗、道德调整,属于不应由法律调整的法外空间,不属于我国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这一裁判思路和结论是对法外空间理论的误解,并且对法外空间的司法认定缺乏必要的说理论证,未能理顺法外空间与"法内空间"及法律漏洞的关系。相反,"法无明文规定"不能认定为法外空间,习俗、道德调整领域不是应然的法外空间,不构成法律漏洞也不能认定为法外空间,法外空间的认定权属于立法而不属于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外空间 律漏洞 悼念权 新型权利
下载PDF
法外空间说之证成
2
作者 刘帆 《法学(汉斯)》 2023年第2期539-547,共9页
本文致力于证成法外空间肯定说的存在性。先以法外空间肯定说与否定说作为引入,列举法外空间学说的肯定说与否定说,并以法外空间肯定说中的法律无评价说为主体对其存在性进行论证。后以驳斥法外空间否定说的中逻辑缺陷说与概念模糊说的... 本文致力于证成法外空间肯定说的存在性。先以法外空间肯定说与否定说作为引入,列举法外空间学说的肯定说与否定说,并以法外空间肯定说中的法律无评价说为主体对其存在性进行论证。后以驳斥法外空间否定说的中逻辑缺陷说与概念模糊说的观点进行反证以及对法外空间肯定说的内在逻辑进行正面的分析论证,并以空白罪状和兜底条款为例,进而证立其存在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外空间肯定说 法外空间否定说 存在性证成 兜底条款 空白罪状
下载PDF
国家助推法外空间的法理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翁壮壮 《时代法学》 2023年第4期29-45,共17页
基于法内空间与法外空间的动态划分,以强制力为内核的国家法着重规制法内空间,原则上尊重民众在法外空间的自由活动。但民众的法外行为并非总是对其自身有利,其自由选择对个人与社会福利所带来的负外部性,需通过国家规制予以消除。以自... 基于法内空间与法外空间的动态划分,以强制力为内核的国家法着重规制法内空间,原则上尊重民众在法外空间的自由活动。但民众的法外行为并非总是对其自身有利,其自由选择对个人与社会福利所带来的负外部性,需通过国家规制予以消除。以自由家长主义为内核的“助推”包括价值与事实两个层面,其制度目标是硬性规制之补充,其制度原理是国家通过对民众选择架构施加影响来改善其自由选择,其制度手段包括信息提示、诱因引导、简化结构、默认选项以及宽容失误这五大类手段,继而成为欧美国家引导民众行为的重要工具。在规范多元主义的视角下,助推存在明显的优势与缺陷,为此需要将其纳入法治框架中予以约束。国家运用助推必须保障基本权利、维护法安定性、符合比例原则以及坚持依法行政。通过探索以“良助”与“善推”为内核的中国“助推”方案,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外空间 自由家长主义 助推 治约束
下载PDF
情谊行为、法外空间与民法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4
作者 洪嘉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19-220,共2页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发展目标。依法治国是指要"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其中,"人民意志"是否可以理解为"法不外乎人情"呢?现实生活中,民法的应用十分常...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发展目标。依法治国是指要"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其中,"人民意志"是否可以理解为"法不外乎人情"呢?现实生活中,民法的应用十分常见,且相对灵活。尽管如此,因为情谊行为和法外空间的存在使法理需要容情,但这种容情必须要适度,否则法将不法,从而失去法律的威严。本文将以民法学为视角,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探究情谊行为、法外空间与民法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谊行为 法外空间 现实生活
下载PDF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之性质探讨——从“法外空间”到软性父权主义的修正
5
作者 陈传铿 《研究生法学》 2016年第6期195-213,共19页
近年来,司法实务中不时发生不具有间接正犯性质的教唆、帮助自杀的案件。尽管司法实践中将其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但关于此行为应否予以刑法规范之否定评价及其相应理论依据问题,在学界中还存在争议和探讨空间。自杀行为的合法或违法之定... 近年来,司法实务中不时发生不具有间接正犯性质的教唆、帮助自杀的案件。尽管司法实践中将其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但关于此行为应否予以刑法规范之否定评价及其相应理论依据问题,在学界中还存在争议和探讨空间。自杀行为的合法或违法之定性在诸多方面难以合理证成,'法外空间'于逻辑自洽上具有强大优势。同时,单纯的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因其具有法益间接侵害性而具备刑法规制的应然性和可能性,域外软性父权主义的理论经过一定程度的修正,通过调整其发挥作用的机理,衍生出的中立型软性父权主义,为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刑法规制之具体学说提供了上游的解释力资源及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唆自杀 帮助自杀 法外空间 益侵害 软性父权主义
下载PDF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定性 “法外空间说”的展开 被引量:51
6
作者 周光权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4-1179,共16页
对于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如何定性,有基于自杀违法的故意杀人罪说和立足于自杀合法的无罪说的对立。故意杀人罪说认为自杀者具有违法性,只是违法性较低,需要从政策的角度例外地考虑不处罚的判断,与法理及事实均明显不符;认为个人有绝对... 对于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如何定性,有基于自杀违法的故意杀人罪说和立足于自杀合法的无罪说的对立。故意杀人罪说认为自杀者具有违法性,只是违法性较低,需要从政策的角度例外地考虑不处罚的判断,与法理及事实均明显不符;认为个人有绝对的自我处分生命的自由,也缺乏充足的根据,且很多国家通过规定自杀关联犯罪来处罚极其边缘的行为,其立法合理性从根基上就可能被动摇。其实,对于自杀,国家只是默认和"只能如此"地接受,自杀并不是畅通无阻的权利,而仅仅是法律不想作违法或合法评价的法外空间。在中国,《刑法》并未规定专门的自杀关联犯罪,因此,从自杀不违法出发,同时考虑客观归责的法理,不能对教唆、帮助他人自杀者论以故意杀人罪。处理类似案件的关键是严格掌握自杀的认定标准,防止将故意杀人的间接正犯错误认定为自杀,人为造成处罚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参与 法外空间 共犯从属性 客观归责
原文传递
法外空间及其范围 侧重刑法的考察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钢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44-1572,共29页
法外空间是极具争议的概念。若非坚持传统自然法学说或极端的评价规范说,便应承认存在着法律依其性质无法企及的法外空间。自然现象、野生动物行为、意志无法支配的身体动静等均属其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会产生法外空间。然而,在现代... 法外空间是极具争议的概念。若非坚持传统自然法学说或极端的评价规范说,便应承认存在着法律依其性质无法企及的法外空间。自然现象、野生动物行为、意志无法支配的身体动静等均属其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会产生法外空间。然而,在现代法秩序背景下,法外空间的成立范围极为有限。日常行为、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等原则上并非法外空间,人们的内心思想与价值观念也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法律的支配。在刑法中,对生命的紧急避险因符合构成要件而落入法秩序的规制范围,并不属于法外空间。其超出了社会团结义务的限度,无法通过紧急避险合法化,故而违法。自主决定的自杀属于生命权和人格尊严等宪法基本权利的保障内容,是合法行为,亦非法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外空间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自杀
原文传递
情谊行为、法外空间与民法对现实生活的介入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雷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51,共10页
民法学视野中的情谊行为包括纯粹的情谊行为和转化形态的情谊行为。纯粹的情谊行为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而是处于"法外空间"的纯粹生活事实,法律不应当过度介入这一社会生活层面的关系,否则将使得社会生活规则被破坏殆尽。情... 民法学视野中的情谊行为包括纯粹的情谊行为和转化形态的情谊行为。纯粹的情谊行为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而是处于"法外空间"的纯粹生活事实,法律不应当过度介入这一社会生活层面的关系,否则将使得社会生活规则被破坏殆尽。情谊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受民法调整的民事法律事实,进入"法内空间"。广义情谊行为中的情谊合同、情谊无因管理、情谊侵权行为是纯粹的情谊行为的转化形态,也都已属于民事法律事实,进入民法的调整领域。爱需要法律,法律在规制爱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社会规范相协调,以妥当界定"法外空间"与"法内空间"。民法面对情谊行为应该保持谦抑的态度,民法通过相应的技术调整手段实现对情谊行为施惠者的宽容、鼓励和必要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谊行为 民事律事实 法外空间 利益动态衡量
原文传递
习惯在“法外空间”的规范效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曹磊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55-60,共6页
法律不是万能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周全的法律。恰恰相反,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领域是无需或是不能通过法律进行调整的,法律应当对这些领域保持自觉与克制。法治社会的建设不仅不能寄望于法律垄断社会纠纷的解决,反而更应当尊重其他... 法律不是万能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周全的法律。恰恰相反,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领域是无需或是不能通过法律进行调整的,法律应当对这些领域保持自觉与克制。法治社会的建设不仅不能寄望于法律垄断社会纠纷的解决,反而更应当尊重其他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和创新,对归属于"法外空间"的争议,应当交由道德、习惯等民间规范以私力救济的途径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念权 律漏洞 习惯 法外空间
原文传递
以权利为视角论民法之谦抑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民法虽为私法,但其法律体系中公权力之介入颇为常见,各国均通过民法中的转介条款实现公法与私法的接轨,使公权力进入私权的轨道;而在民法之各项基本原则中,意思自治原则最能体现对民事主体地位和意愿的尊重,权利不得滥用、公序良俗、诚... 民法虽为私法,但其法律体系中公权力之介入颇为常见,各国均通过民法中的转介条款实现公法与私法的接轨,使公权力进入私权的轨道;而在民法之各项基本原则中,意思自治原则最能体现对民事主体地位和意愿的尊重,权利不得滥用、公序良俗、诚实信用等原则的确立和使用均在于以他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干预私权行使。随着私法公法化趋势的加强,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强制性和禁止性规范大量涌入,而民事立法和司法的热衷造权则引发权利泛化时代的到来,导致本属法外之空间遭到侵蚀。为维护民法之基本理念即意思自治,谦抑性原则应当予以引入并强调。以权利为视角,民法之谦抑性要求民事立法和司法在将公权力引入私权领域时,应理性掌控其力度与限度,以私权为体,公权为用;而在权利的创制和确认过程中,则应持严谨审慎之心,避免法律权利与道德权利、习惯权利的混同。由此,谦抑性并非刑法之专利,民法领域内同样有谦抑性原则的适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泛化 谦抑性 法外空间
下载PDF
论法律的安定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贾焕银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7年第1期6-11,共6页
法律安定性不仅是法律自身的逻辑自恰性、连续性和体系化,更应该从法律与社会生活的适应关系中去理解。法律须被明确规定、实用而且保持相对不变,否则,法律平等、合目的性将无法实现。在转型社会法律安定性是在应对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 法律安定性不仅是法律自身的逻辑自恰性、连续性和体系化,更应该从法律与社会生活的适应关系中去理解。法律须被明确规定、实用而且保持相对不变,否则,法律平等、合目的性将无法实现。在转型社会法律安定性是在应对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法律与方法和法外空间等紧张关系中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安定 平等 本土资源 法外空间 律方
下载PDF
关于法律漏洞的辨析
12
作者 张杨 《知识经济》 2011年第9期42-42,共1页
社会的绝对发展和法律的相对完善决定了法律制定之时便存在了漏洞,法律漏洞的客观存在要求必须对其做出填补。虽然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法律漏洞填补的状况却是不尽如人意:各种漏洞填补模式权限不清,分工不明等等。这一切... 社会的绝对发展和法律的相对完善决定了法律制定之时便存在了漏洞,法律漏洞的客观存在要求必须对其做出填补。虽然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法律漏洞填补的状况却是不尽如人意:各种漏洞填补模式权限不清,分工不明等等。这一切使得法律漏洞问题的突显在我们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漏洞 漏洞填补 法外空间
下载PDF
参与亲属自杀行为的定性分析——以张志祥案为例
13
作者 符天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124-131,共8页
我国司法实务将参与亲属自杀的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理由有二:一是帮助自杀;二是不救助行为违反作为义务。但是,当自杀者对自杀有清晰认识和积极态度时,这种真意自杀应属于法外空间。根据共犯从属性原理,对此进行帮助的行为,没有一个... 我国司法实务将参与亲属自杀的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理由有二:一是帮助自杀;二是不救助行为违反作为义务。但是,当自杀者对自杀有清晰认识和积极态度时,这种真意自杀应属于法外空间。根据共犯从属性原理,对此进行帮助的行为,没有一个规范上违法的实行行为可以依附,故不成立该罪共犯。同时,帮助者也没有对自杀行为有所支配,不构成间接正犯。真意自杀应当由自杀者自我负责,法律并不强制其他主体承担诸如先行行为和扶养义务产生的救助义务,所以也不成立不作为式的故意杀人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外空间 故意杀人罪 帮助自杀 自我答责 作为义务
下载PDF
Improving wavelet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TM and MODIS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启刚 Chen Dan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5年第2期224-230,共7页
According to the data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and MODIS, a new fu sion algorithm about thermal infrared data has been proposed in the article based on improving wave let reconstruction. Und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and MODIS, a new fu sion algorithm about thermal infrared data has been proposed in the article based on improving wave let reconstruction. Under the domain of neighborhood wavelet reconstruction, data of TM and MO DI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using wavelet decomposition. The texture information of TM data is retained by fusing highfrequency information. The neighborhood correction coefficient method (NC CM) is set up based on the search neighborhood of a certain size to fuse lowfrequency information. Thermal infrared value of MODIS data is reduced to the space value of TM data by applying NCCM. The data with high spectrum, high spatial and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al gorithm in the paper. Verif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xture information of TM data and high spec tral information of MODIS data could be preserved well by the fusion algorithm. This article coul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high precision and fast extraction of the surface environment parame 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ighborhood wavelet reconstruction neighborhood correction coefficient method( NCCM) thematic mapper (TM) MODIS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image
下载PDF
Space Law Center of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Established
15
作者 LI Shouping 《Aerospace China》 2017年第4期52-53,共2页
On December 23,2017,the Space Law Center of the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hereafter SLC)was established i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uring the 2017Space Law Seminar.Over 100 leaders and experts from t... On December 23,2017,the Space Law Center of the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hereafter SLC)was established i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uring the 2017Space Law Seminar.Over 100 leaders and experts from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tat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 Space Law Center of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Established
下载PDF
从“自杀研究”看法教义学的思维偏误
16
作者 戴昕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2期118-119,共2页
“本人自杀问题”:无谓教义争论与研究思维偏误刑法学者为回答“自杀是否违法”而提出的各类教义学说并不成功。而既然正说、反说、折中说都说不周全,那么化解“本人自杀问题”这类教义学难题的唯一有效方式,应是确认其缺乏意义并就此... “本人自杀问题”:无谓教义争论与研究思维偏误刑法学者为回答“自杀是否违法”而提出的各类教义学说并不成功。而既然正说、反说、折中说都说不周全,那么化解“本人自杀问题”这类教义学难题的唯一有效方式,应是确认其缺乏意义并就此放弃纠缠。无论是认为自杀合法、违法还是认为自杀处于“法外空间”,学者均认可对本人自杀不做定罪量刑这一法律适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 折中说 定罪量刑 教义学 自杀 思维 法外空间 偏误
原文传递
法律漏洞分类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磊 王书剑 《民间法》 2022年第1期290-305,共16页
对法律漏洞进行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立法科学性以避免漏洞产生,以及根据漏洞类型选择正确的漏洞填补方法。传统法律漏洞分类多从立法者视角出发,关注法律规范本身逻辑结构的融洽性,却忽视了法律只有在适用时才存在真实漏洞的特征,... 对法律漏洞进行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立法科学性以避免漏洞产生,以及根据漏洞类型选择正确的漏洞填补方法。传统法律漏洞分类多从立法者视角出发,关注法律规范本身逻辑结构的融洽性,却忽视了法律只有在适用时才存在真实漏洞的特征,导致现有分类难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有效指引。为解决这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需要从立法中心主义转向司法中心主义,通过司法者的视角,以“规范与事实的不调适状态”为标准构建漏洞类型与填补方法相关联的法律漏洞类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漏洞 法外空间 漏洞类型 漏洞填补方
原文传递
扣缴行为的类型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金育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97,共9页
通过对传统的扣缴义务和扣缴行为的反思,建议从"广义的扣缴义务"和"广义的扣缴行为"的新视角出发,并引入全面履行和适当履行的双重标准,兼采扣缴制度本身的法定主义,将扣缴行为从外部界定为合法扣缴行为、脱法扣缴... 通过对传统的扣缴义务和扣缴行为的反思,建议从"广义的扣缴义务"和"广义的扣缴行为"的新视角出发,并引入全面履行和适当履行的双重标准,兼采扣缴制度本身的法定主义,将扣缴行为从外部界定为合法扣缴行为、脱法扣缴行为和法外空间;从内部将脱法扣缴行为类型化为不履行、不完全履行和迟延履行三种形态。进而对不同类型的税法评价进行研究,对合法扣缴行为进行肯定的评价,对脱法扣缴行为做出不同程度的否定评价.而对法外空间则归于税收法定主义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缴行为 扣缴行为 法外空间 广义扣缴义务 广义扣缴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