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天象地”与“以人为本”哲学和美学设计思想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魏妍妍 朱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144,共4页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是通过综合分析方法实践的"法天象地"的设计美学哲学,与西方"以人为本"的传统设计哲学与美学有着不同的根源,二者在解决艺术设计问题时也遵循着不同的原则和标准。本文试图探寻两种设计文化体系的...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是通过综合分析方法实践的"法天象地"的设计美学哲学,与西方"以人为本"的传统设计哲学与美学有着不同的根源,二者在解决艺术设计问题时也遵循着不同的原则和标准。本文试图探寻两种设计文化体系的主要发展过程和解决艺术设计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而分析中、西方艺术设计语言形式的异质特征,总结我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优势,提出"法天象地"及其美学哲学中"游"的特质是中国特色设计文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天象地 以人为本 哲学和美学 艺术设计原则
下载PDF
“法天象地”艺术设计哲学的历史嬗变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魏妍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法天象地"是中国古人在观察天象、勘测地理的前提下,根据天象和自然的运行规律发展来设计和规划城市、园林、器物的设计理念。从"法天象地"的设计原则可以看出,一方面"法天象地"主张事物要因时而动,因... "法天象地"是中国古人在观察天象、勘测地理的前提下,根据天象和自然的运行规律发展来设计和规划城市、园林、器物的设计理念。从"法天象地"的设计原则可以看出,一方面"法天象地"主张事物要因时而动,因变则变,讲究设计的顺其自然;另一方面"法天象地"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合之美。中国传统哲学中,儒、道、释三家都对"法天象地"的思想有过阐述,而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大鹏高远之游"则是对"法天象地"思想最高境界的诠释。本文试图探究"法天象地"艺术设计哲学的产生、历史嬗变及其理论,分析"法天象地"的艺术表现,充分说明在今天重提"法天象地"设计哲学观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天象地 艺术设计 哲学思想 历史嬗变
下载PDF
中医“法天象地”思维逻辑的分形理论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0期64-66,共3页
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分形模型,现代生物医学发现,人体也不例外,如人脑、肺管、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移植都有分形理论的应用。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人体的耳、鼻、舌、手、足等各个部分,都是人体的缩影,这与生物分形原理似乎... 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分形模型,现代生物医学发现,人体也不例外,如人脑、肺管、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移植都有分形理论的应用。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人体的耳、鼻、舌、手、足等各个部分,都是人体的缩影,这与生物分形原理似乎一脉相通、不谋而合。结合临床感悟,发现中医"法天象地"的思维逻辑也是分形理论对于"万物皆本于阴阳"的朴素应用。并且,分形理论在中医里的应用效果也经受住了临床的检验。这为利用分形理论解释传统医学做出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阴阳 法天象地 中医
下载PDF
“法天象地”原则与古城规划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喜波 《文博》 2000年第4期15-19,共5页
关键词 法天象地 古城规划 天体
下载PDF
从宇宙图式到在地性叙事--风景园林理论拓展与本土转译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萍 李美珍 +2 位作者 魏明浩 陈泽萱 何仟怡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6-36,共11页
风景园林学科是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重要学科,其研究视野渗透到不同尺度的国土空间。风景园林学科的本质是空间叙事,通过空间营建处理人地关系。顺应风景园林学科日渐开放叠合与多元应用的研究思潮,笔者通过梳理古都设计、古典园林和地... 风景园林学科是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重要学科,其研究视野渗透到不同尺度的国土空间。风景园林学科的本质是空间叙事,通过空间营建处理人地关系。顺应风景园林学科日渐开放叠合与多元应用的研究思潮,笔者通过梳理古都设计、古典园林和地方八景为代表的地方景观意象、当代地理空间设计与边缘民族地区福祉建设等具有梯度格局的环境意象背后的营造视野与格局,尝试探索风景园林学科基于历史地理、心理艺术视角下“空间视觉特性-空间知觉感知-空间体验意义”三维度的宇宙图式的景观研究与实践新思路。同时,以在地性议题对偏远地区以民族历史、传统符号包括文字在内的历史艺术直觉导向的研究方法,深入被忽视的居住生态环境,用复合设计方法研究扎根本土的综合解决方案,从而完成景象、归属、身份、力量和美的社会信仰的景观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图式 在地性 广象和尽意 叙事力 法天象地
下载PDF
论中国园林的审美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邱紫华 陈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7,共7页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至今,人们的认识尚不清晰准确。其原因在于没有准确把握中国园林核心的审美特性。中国园林核心的审美特性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独特的"天人合一"、"法天象地"、"法天贵真"...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至今,人们的认识尚不清晰准确。其原因在于没有准确把握中国园林核心的审美特性。中国园林核心的审美特性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独特的"天人合一"、"法天象地"、"法天贵真"的造园理念;其二,追求逼真地再现天然的、原生态的自然的审美形式;其三,把自然事物加工提升为艺术品,再把艺术品从形式上还原为自然之美。《周易》、《老子》、《庄子》和禅宗哲学等所宣扬的尊崇"天然"的观念,一直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也决定了中国园林最核心的审美特性,并由此生发出其他的、更多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自然美 艺术美 审美特性 天人合一 法天象地
下载PDF
论中国造物艺术中的天人合一哲学观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燕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4-120,共7页
本文以“法天象地”、“占天卜地”、“融天入地”、“移天缩地”、“收天纳地”为标题 ,归纳天人合一哲学观在中国造物艺术中的种种表现 ,以期从哲学角度理解和把握中国造物艺术。
关键词 中国 造物艺术 “天人合一” 哲学观 法天象地 风水术 服饰制度 建筑艺术 园林艺术 空间意识
下载PDF
太原北齐娄叡墓十二生肖图像再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倩 《草原文物》 2018年第2期70-75,共6页
娄叡(531-570年),鲜卑人,字佛仁,北齐贵戚重臣,武平元年(571年)葬于今山西太原王郭村。1979年娄叡墓葬被发掘之后①,作为壁画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北朝时期的高等级墓葬在当时就备受学界关注,关于娄叡墓壁画、葬制、墓志、随葬品的讨论成... 娄叡(531-570年),鲜卑人,字佛仁,北齐贵戚重臣,武平元年(571年)葬于今山西太原王郭村。1979年娄叡墓葬被发掘之后①,作为壁画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北朝时期的高等级墓葬在当时就备受学界关注,关于娄叡墓壁画、葬制、墓志、随葬品的讨论成果颇丰②。然而,相关论述中对壁画的某些重要题材如十二生肖图像的研究稍显不足。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作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娄叡墓 十二生肖图 法天象地 灵魂升天
下载PDF
《小圣施威降大圣》中的波折与烘托
9
作者 杨宇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56,共3页
小说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特别讲究叙述与虚构。小说与一般记叙文相比,又特别重视手法、章法的运用。叙述与虚构、手法与章法,是小说这种文体的重要特征。具体到《小圣施威降大圣》这篇小说,它最鲜明的叙述技巧是波折,最大量运用的手法... 小说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特别讲究叙述与虚构。小说与一般记叙文相比,又特别重视手法、章法的运用。叙述与虚构、手法与章法,是小说这种文体的重要特征。具体到《小圣施威降大圣》这篇小说,它最鲜明的叙述技巧是波折,最大量运用的手法是烘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情节 法天象地 二郎神 本营 可真 叙述技巧 主要人物 小说人物 吴承恩 次要人物
下载PDF
秦始皇陵营建观念初探
10
作者 潘明娟 《唐都学刊》 2014年第1期71-73,共3页
秦始皇陵的营建,主要体现了两个观念: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从目前考古发掘资料看,秦始皇陵墓区或陵园的设计与规划、墓外设施的设置和内容等对事死如事生思想均有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秦始... 秦始皇陵的营建,主要体现了两个观念: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从目前考古发掘资料看,秦始皇陵墓区或陵园的设计与规划、墓外设施的设置和内容等对事死如事生思想均有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秦始皇生前的生活状态。第二,体现了秦汉时期法天象地的营建观。秦始皇陵的营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秦始皇心目中的天下蓝图;同时与咸阳、咸阳宫的营建也有密切关系。因为其修建时间长,其间设计者的更替,政治、经济因素的转换,也对秦始皇陵的营建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 事死如事生 法天象地
下载PDF
天人感应思想与中国古代都邑规画(中国城市规划历史探索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士衡 《国际城市规划》 1984年第3期20-29,共10页
城市是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建设成果。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发展某一历史阶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具体反映。它体现了某个时代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各种关系,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科学技术、艺术和哲学特点,... 城市是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建设成果。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发展某一历史阶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具体反映。它体现了某个时代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各种关系,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科学技术、艺术和哲学特点,所以城市的内容和形式总是受着历史条件的制约,表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十分明显,只有从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中才能观察到城市运动的内部规律,限于篇幅,本文只就哲学领域中天人感应思想和中国古代都邑规画的关系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探索 大兴城 内部规律 哲学领域 阿房前殿 精神建设 城市运动 紫微垣 法天象地 卉物
下载PDF
拜谒古戏台
12
作者 王文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02年第2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古戏台 法天象地 文不识 人神 河阳 八景 朱大仙 翘角 内供奉 财务公开
下载PDF
西湖的“海上三仙山”
13
作者 李一凡 《杭州(生活品质)》 2006年第3期56-56,65,共2页
现在绝大多数游人仅仅知道西湖上面三个岛是三个不同的景点,不知道它们还是一个表达"海上三仙山"的意境组团。把湖上三岛当成秦汉传承下来的中国园林文化中"海上三仙山"
关键词 园林文化 小瀛洲 湖上 三潭印月 中国园林 水上 法天象地 构景 空明 明万历
下载PDF
易学建构的生态文明之维——兼论易学生态文明与十九大报告精神的会通逻辑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长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2,共8页
易学本于天地之道,中达社会人际,直抵内心世界;而后由心及人,由人及天,效法天道。在易学建构逻辑视野下,易道呈圆,天人一如。可见,这种本于天而归于天的易学建构,具有天然的生态文明向度。在易学建构所彰显的生态文明维度上,乾始坤凝,... 易学本于天地之道,中达社会人际,直抵内心世界;而后由心及人,由人及天,效法天道。在易学建构逻辑视野下,易道呈圆,天人一如。可见,这种本于天而归于天的易学建构,具有天然的生态文明向度。在易学建构所彰显的生态文明维度上,乾始坤凝,刚柔兼济,阴阳大化,和谐天成。易学内蕴的三才之道,父天母地,人为天地之子。大德曰生,大宝曰位,守位曰仁。易学关于天地之子的定位,是法天象地、生生不息的人类生存法则的理论基石。易学建构的生态文明之维,是会通易学与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内在逻辑,也是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要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建构 天地之道 法天象地 生态文明 十九大报告精神
原文传递
略论汉长安城布局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之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0-62,共3页
汉朝时期汉民族的文化信仰继承了上古周礼,同时融合了各方少数民族文化,并对原始哲学也有所发展,其中就包括堪舆文化。"堪舆"指天道和地道,通过仰观天象来俯察山川河流,即"法天象地",承载着古人对环境的认识和想象... 汉朝时期汉民族的文化信仰继承了上古周礼,同时融合了各方少数民族文化,并对原始哲学也有所发展,其中就包括堪舆文化。"堪舆"指天道和地道,通过仰观天象来俯察山川河流,即"法天象地",承载着古人对环境的认识和想象。在仰韶文化时期墓葬、晚商先周时期丰京的瓦当以及出土的曾侯乙墓中均有发现相关遗迹。这说明"法天象地"的思想在汉之前已初具规模。而汉代长安城在布局中也存在不少这方面的考虑,但并非对古代传统的全盘照搬,而是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天象地 斗城 八街九陌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坐南朝北
原文传递
我之书学观
16
作者 姜寿田 《中华书画家》 2017年第11期112-117,共6页
书法是传统文化内部的产物,它由观念积淀为形式,成为人心营构之象,因而书法归趋于审美,并不是形式化的结果,而是人文化成的产物。书法衍生于汉字,汉字的产生虽具有通达天人之际的伟力,但归其根柢只不过是工具性的一物,因而依乎"六书"... 书法是传统文化内部的产物,它由观念积淀为形式,成为人心营构之象,因而书法归趋于审美,并不是形式化的结果,而是人文化成的产物。书法衍生于汉字,汉字的产生虽具有通达天人之际的伟力,但归其根柢只不过是工具性的一物,因而依乎"六书"法天象地的取象意识虽使汉字先天地具有了美学价值,但如果没有文的自觉与人的自觉—心性化的审美融注,则汉字便只会停留在工具性物化阶段而上升不到书法的形上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天象地 汉字 书学 人文化成 六书 形式化 根柢 美学价值 文化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留坝张良庙园林建筑选址中的传统风水理念
17
作者 张可跃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第2期65-66,共2页
陕西汉中留坝张良庙的选址,因籍自然山水,在"山嵌水抱"的环境佳地中营建三级景深的八大院落,体现"龙、砂、水、穴"的景观风水理念,在园林建筑选址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留坝张良庙 建筑选址 紫柏山 景观区 建三 陕西汉中 法天象地 真山真水 造园者 三清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