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法学系统本土化研究:意义、方法与路径
1
作者 李娟 《西部法学评论》 2012年第6期32-39,共8页
法律制度的构建和法学系统的研究与一个国家和民族自身的本土社会必然存在着"亲和性"的关系。换言之,只有立足民族国家本土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情势,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清末以降,中国法制... 法律制度的构建和法学系统的研究与一个国家和民族自身的本土社会必然存在着"亲和性"的关系。换言之,只有立足民族国家本土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情势,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清末以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程大有"言必称英美"之势,时至今日依然如此。法学系统研究中更是将"西方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作为参照物,而对"本土"社会情势漠然视之。基于此,本文从宏观层面,以"法学系统的本土化研究"为切入点,着力探讨其研究的意义、价值、态度、方法、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期为中国法学系统的本土化研究奠定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系统本土化研究 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 研究路径 挑战与问题
下载PDF
法教义学与法学研究的本土化 被引量:9
2
作者 泮伟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44,共8页
法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不但关涉"何谓本土化"问题,更以认清"什么是法学"的问题为条件。法学研究兼具"实践性"与"科学性"的二元特性,并且其实践性优先于科学性。法教义学研究是法学研究的核心,... 法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不但关涉"何谓本土化"问题,更以认清"什么是法学"的问题为条件。法学研究兼具"实践性"与"科学性"的二元特性,并且其实践性优先于科学性。法教义学研究是法学研究的核心,法学研究的本土化就是法教义学研究的本土化。法学研究本土化不同于社会学、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化等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土化。中国法学研究的本土化必须结合以"同案同判"为构成性原则的中国判例制度的建设与改进,通过学说与判例的大量互动,最终凝结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学的核心概念与原理。未来中国本土化的法学研究成果既应着眼于中国问题的解决,也要具有世界眼光与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研究的本土化 法教义学 中国本土特色 判例与学说的良性互动
下载PDF
法学第三立场:蔡枢衡与中国近代法制“殖民地性”的认知 被引量:1
3
作者 白雪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1-97,共7页
在民国法学家蔡枢衡先生的论述中,“殖民地性”成为描述中国近代法制的关键词,也是中国近代法制性质的一个面相。在蔡枢衡看来,法制的“殖民地性”决定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属性。在去殖民化的社会思潮中,法制的“殖民地性”变得更加明显,... 在民国法学家蔡枢衡先生的论述中,“殖民地性”成为描述中国近代法制的关键词,也是中国近代法制性质的一个面相。在蔡枢衡看来,法制的“殖民地性”决定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属性。在去殖民化的社会思潮中,法制的“殖民地性”变得更加明显,中国近代法制变革的目标也更加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唯新是从”的法制变革模式引起“中国法学的贫困”,法律认知上的形式主义使得法律形式与法律内容严格区分开来,由此,作为社会事实的法制发展出现了“断裂”。循着蔡枢衡对于中国近代法制“殖民地性”的解释脉络,厘清蔡枢衡意义上“沈派”与“反沈派”的历史社会处境,明确蔡枢衡“法学第三立场”的世界观、法律观和方法论,为当下的法学本土化路径之探索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枢衡 近代法制 殖民地性 法学本土化
下载PDF
中国近代以来宪法课程体系的演变 被引量:9
4
作者 韩大元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12,共12页
宪法课程体系是宪法教育、宪法学研究以及构建宪法文化的重要基础,在宪法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承担宪法教育使命的课程体系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宪法学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对整个法学教育也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近代宪法学教育发展中... 宪法课程体系是宪法教育、宪法学研究以及构建宪法文化的重要基础,在宪法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承担宪法教育使命的课程体系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宪法学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对整个法学教育也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近代宪法学教育发展中,宪法学课程体系经历了雏形、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宪法学教育在中国发展的进程。本文以宪法学课程在近代中国演变的文献档案与资料为基础,勾勒近代宪法学课程演变的过程,为研究宪法学的中国传统提供参考资料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宪法课程 法学教育 法学本土化
下载PDF
为法教义学辩护:兼评中德两国类似遗赠继承案 被引量:1
5
作者 付大学 张钰坤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0-37,共8页
法教义学自传入中国以来受到了来自社科法学派的批评。批评的观点认为,一方面,法教义学方法只关注规范意义上的法而忽视社会中的法,缺乏应有的价值判断,所以无法应对疑难案件;另一方面,法教义学带有天然的德国印记,是继受法学的体现,无... 法教义学自传入中国以来受到了来自社科法学派的批评。批评的观点认为,一方面,法教义学方法只关注规范意义上的法而忽视社会中的法,缺乏应有的价值判断,所以无法应对疑难案件;另一方面,法教义学带有天然的德国印记,是继受法学的体现,无法解决中国问题。然而,从中德两国类似遗赠继承案的比较分析可知,法教义学并不排斥价值判断。相反,价值判断促进规则与教义的更新,而且社科法学所强调的“后果考量”也必须以教义和规则为边界。法教义学虽然来源于德国,但其并非简单的机械移植,而是可以扎根于中国的司法实践并生生不息。从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两种不同视角的研究旨趣上看,法教义学必然是法学研究的核心,但社科法学也可以为法教义学提供智识资源,并可弥补法教义学研究方法上的不足。未来法学本土化探索需采用教义法学为体,社科法学为用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教义学 社科法学 价值判断 法学研究本土化
下载PDF
法教义学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综述
6
作者 李艳 《法学(汉斯)》 2024年第6期3954-3959,共6页
“法教义学”是具有德国色彩的法学用语,坚持对于法律事业的内在态度,是一种典型的“法学内的法学”。法教义学在近十年才被中国法学界所知并开展热烈的讨论。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反映了当代中国法学的方法论觉醒。本文聚焦于法教义... “法教义学”是具有德国色彩的法学用语,坚持对于法律事业的内在态度,是一种典型的“法学内的法学”。法教义学在近十年才被中国法学界所知并开展热烈的讨论。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反映了当代中国法学的方法论觉醒。本文聚焦于法教义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学者对于法教义学的观点,结合法教义学在我国现有的理论研究现状,助力于构建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以推动法教义学中国本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教义学 法学方法 法学研究的本土化
原文传递
Reflection on prosperity: Localization of pedagogy in China
7
作者 WU Daishu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9年第3期453-465,共13页
In the past 20 years,China has seen an influx of foreign pedagogies that emphasize Western concepts such as dualistic opposition and linear development.As educational studies have become localized to China’s environm... In the past 20 years,China has seen an influx of foreign pedagogies that emphasize Western concepts such as dualistic opposition and linear development.As educational studies have become localized to China’s environment,there has been a tendency to substitute transplanted ideas for methods based on local research.As such Chinese educational theory has arbitrarily been replaced by Western theory and practice as the standard.Therefore,there is now a need for restructuring methodology with more theoretical wisdom based on the localization of pedagogy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cational research LOCALIZATION PEDAGOGY METHODOLOGY Western pedago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