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背景下法学类课程思政“三修并举”教学路径研究
1
作者 韩伟 《中国新通信》 202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法学类课程思政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重要路径,但在具体实践中,法学类课程思政存在教师思政意识薄弱、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环节实现“三修并举”原则的融入,都是非常值得... 法学类课程思政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重要路径,但在具体实践中,法学类课程思政存在教师思政意识薄弱、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环节实现“三修并举”原则的融入,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法学类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进行阐述,通过客观分析现阶段法学类课程思政建设常见问题,重点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法学类课程思政融入“三修并举”原则的教学路径和方法,希望可以切实为相关的教师开展思政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为我国法学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与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法学类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法学类专业课程的探索和实践
2
作者 陈艳芳 那艳华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4-156,共3页
教育的主旨在育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输送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与根本问题。思想正确、政治正确的人是检验高校是否为国家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基本标准。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 教育的主旨在育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输送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与根本问题。思想正确、政治正确的人是检验高校是否为国家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基本标准。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为国家培养、输送拥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人才的主要渠道。法学类专业更是肩负为国家培养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使命,培养公检法司岗位优秀的法律人,培养肩负国家法治建设使命担当的人,因此高校法学类课程思政的建设应从树立正确的认知、进行专业逐步协调建设、专业学科与思政同步发展等层面逐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法学类专业 高校
下载PDF
高职法学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3
作者 黄颍丽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22期9-12,共4页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法学人才,文章从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师资建设;明确思政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策略及模式,推进全过程课程思政;改革评价体系,强化思政育人四个方面探索了高职法学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经济法课程 法学类专业 高职
下载PDF
《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地方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南华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柳颖 《大学教育》 2023年第1期66-68,共3页
地方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章探讨了南华大学法学专业在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创新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些实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为学校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工程建设做出学科的应有贡献。
关键词 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 地方高校 法学 教学改革 实践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就业现状及指导策略探究
5
作者 全玉善 王海洋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5期22-25,共4页
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法律人才特别是应用型法律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乡镇、省会城市或副省级等二线城市,存在就业时间跨度较长、就业定位期望值较高、就业单位选... 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法律人才特别是应用型法律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乡镇、省会城市或副省级等二线城市,存在就业时间跨度较长、就业定位期望值较高、就业单位选择较为单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法学硕士生与法律硕士生就业率相对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学生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均有关系。鉴于此,学生应从自身出发,不断提升个人能力,高校应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提升培养质量,完善法学类硕士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政府应不断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完善就业平台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为构建法治社会提供所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 法学类硕士 就业现状 职业规划
下载PDF
硕士研究生导师期望值研究--基于法学类硕士研究生对导师期望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慧敏 胡成功 刘浩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问卷调查表明,法学类硕士研究生希望导师学术成就高、为人态度和蔼可亲、能定期与自己面对面交流、辅之以电话和电子邮件指导学习。学生希望不仅能跟随导师学到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而且还能学会为人之道。此外,学生希望导师能在自己就... 问卷调查表明,法学类硕士研究生希望导师学术成就高、为人态度和蔼可亲、能定期与自己面对面交流、辅之以电话和电子邮件指导学习。学生希望不仅能跟随导师学到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而且还能学会为人之道。此外,学生希望导师能在自己就业或遇到困难时帮助自己。因此,研究生导师要精进学问,涵养性格,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注重言传身教,积极帮助学生就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类研究生 导师期望 硕士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论法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与实施要点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英军 孔小霞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73,共6页
法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拥有诸多优势,包括法律制度自身蕴含价值判断、专业理论充满思辨的理性光辉和法律实施离不开道德认同等。虽如此,仍需依循“德法兼修”培养理念做好总体设计,抓好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师两个载体,有计划、全方位地落... 法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拥有诸多优势,包括法律制度自身蕴含价值判断、专业理论充满思辨的理性光辉和法律实施离不开道德认同等。虽如此,仍需依循“德法兼修”培养理念做好总体设计,抓好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师两个载体,有计划、全方位地落实课程思政。在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中,应考虑制定课程思政的基本教学目标,推进课程思政理论教学的多措并举,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持续思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类专业 课程思政 德法兼修 思政大纲 实践教学
下载PDF
“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洋 冯知新 吴丹 《理论观察》 2019年第3期159-161,共3页
"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在法学类专业中实行"互联网+"环境下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是具有必要性的。同时当前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跨界融合的实现、国家及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 "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在法学类专业中实行"互联网+"环境下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是具有必要性的。同时当前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跨界融合的实现、国家及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兴趣也推动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在合理规避制约因素的影响的同时,要从设计功能和基本要素思考适合的教学平台建设,实现虚拟远程化、自主式、翻转课堂式、互动式混合实践教学方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 实践教学 法学类
下载PDF
法学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进路研究——以民法学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授课为例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磊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01-106,共6页
法学类课程由于具有历史性与现代性共轭,理论性与现实性兼备,意识形态因素与非意识形态因素交织的特点,其课程思政展开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较强的现代性与实用性易阻碍思政元素的导入,主流教学模式对思政因素的弱化和课程受众对政... 法学类课程由于具有历史性与现代性共轭,理论性与现实性兼备,意识形态因素与非意识形态因素交织的特点,其课程思政展开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较强的现代性与实用性易阻碍思政元素的导入,主流教学模式对思政因素的弱化和课程受众对政治价值和政治参与的漠然和认同性缺乏三方面。法学类课程思政的主要投射点可以包括:制度背景与意义环节,制度发展沿革环节,相关制度的中外比较环节,制度的未来展望环节。思政元素投射的几种方式包括:直入式、对比式和探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法学类课程 法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下载PDF
论我国法学创新体制之转型——以法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洪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为了弥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府导向型创新体制的弊端,我国采取专家学者参与这种非制度化的路径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理性有限等政府失灵的问题,形成了政府-学科导向型法学创新体制。但专家学者自身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理性有限等问题,而且... 为了弥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府导向型创新体制的弊端,我国采取专家学者参与这种非制度化的路径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理性有限等政府失灵的问题,形成了政府-学科导向型法学创新体制。但专家学者自身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理性有限等问题,而且他们还是直接的利益相关者,这就决定了这样的路径安排难以根本克服其弊端。中国应该选择一种市场导向型法学创新体制,并借助于市场这种制度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和信息识别机制来解决其政府失灵的问题。因此,在战略上,中国法学创新体制应该实现由政府-学科导向型向市场-政府导向型的转型;在战术上,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康有活力的法学创新市场,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理分工,改变政府现行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政府导向型 市场导向型 政府-学科导向型 市场-政府导向型
下载PDF
法学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思--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帆 《西部学刊》 2022年第23期157-160,共4页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法学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基本原则,从教师课程设计、学生学习效果、平台建设质量等三个维度全方位、全过程...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法学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基本原则,从教师课程设计、学生学习效果、平台建设质量等三个维度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评价。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形成了更强的实践能力,学习主动性更高。基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未来应从增加教学时间、优化实践设计、培养人文情感等方面完善法学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类课程 混合式教学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彰显个性、“识”“践”结合:本科法学类交叉人才培养机制新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海峰 李昊莹 李佳星 《人民法治》 2018年第8X期83-88,共6页
交叉学科的建设与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被广为论及。随着各领域综合性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共享经济、区块链等新兴事物不断涌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交叉融合打破了学科间固有的封闭体系,这给作为社会... 交叉学科的建设与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被广为论及。随着各领域综合性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共享经济、区块链等新兴事物不断涌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交叉融合打破了学科间固有的封闭体系,这给作为社会秩序维护者的法律规则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类 法学教育 法学 交叉学科 法学专业教育 法学 双学位项目 法律实务 理论法学 学生自主 国际法学 彰显个性
下载PDF
法学类研究生党建工作困境策略应对——以海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党建为例
13
作者 黄丽环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45-51,共7页
法学类研究生党建工作事关国家高等教育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之大计,重视法学类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德法兼修、知行合一”法治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当前,法学类研究生党建工作陷入主体不清、责任不明,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不够,党支部组织战... 法学类研究生党建工作事关国家高等教育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之大计,重视法学类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德法兼修、知行合一”法治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当前,法学类研究生党建工作陷入主体不清、责任不明,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不够,党支部组织战斗堡垒及其成员先锋模范效用不大等困境。为此,应当充分审视法学专业及其研究生自身特性,强化研究生党建地位及其工作队伍建设,运用专业优势促进研究生党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依据学科性质完善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结合专业特色创新组织生活会形式,突出主题党日内容,提高法学类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类研究生 党建困境 策略应对 海南大学法学
下载PDF
法学学科视角下党内法规研究述评——以2013-2018年法学类CSSCI文献为分析对象
14
作者 马迅 《人民法治》 2018年第12X期20-23,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联系更为紧密,党内法规建设不断提速。2013年,党中央出台具有'党内立法法'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联系更为紧密,党内法规建设不断提速。2013年,党中央出台具有'党内立法法'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首次发布《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法学类 法学核心期刊 CSSCI 分析对象 法学学科
下载PDF
法学类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综合提升模式的初步探索
15
作者 孔繁金 《临沂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5-18,共4页
法学类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综合提升模式主要包括:依托专业开设"一堂五班",扩大学生就业出口;依靠社会优质资源开设"求是讲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小学期实践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施学生综合... 法学类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综合提升模式主要包括:依托专业开设"一堂五班",扩大学生就业出口;依靠社会优质资源开设"求是讲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小学期实践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21点"计划,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第二校园经历,扩大学生学习资源等方面。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分类培养、综合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通过这些平台,提升了综合素质,实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达到了高质量就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 法学类学生 分类培养 综合提升
下载PDF
法学类辩论的改革与创新
16
作者 杨佶 翟凯锋 《区域治理》 2019年第49期122-124,共3页
法学类辩论作为现代法学人才培养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法学人才知识水平,加强实操能力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当前法学类专辩论实训存在拘泥于形式、流于表面,自身定位不明,格局受限、难以拓展等问题。要充分利用法学类辩论实训这一... 法学类辩论作为现代法学人才培养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法学人才知识水平,加强实操能力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当前法学类专辩论实训存在拘泥于形式、流于表面,自身定位不明,格局受限、难以拓展等问题。要充分利用法学类辩论实训这一方式,通过其改革创新来扬长避短,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法学人才专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类 专业辩论 改革 创新
下载PDF
影响法学类专业经济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探析——基于问卷的实证分析
17
作者 汪毅霖 《山西科技》 2015年第2期89-92,共4页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以课堂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为依据,讨论了提升法学类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之道。实证分析发现,法学类和非法学类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学课程的感受在多数方面相近,但是法学类专业的学生对于"难度"更敏感。Lo...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以课堂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为依据,讨论了提升法学类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之道。实证分析发现,法学类和非法学类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学课程的感受在多数方面相近,但是法学类专业的学生对于"难度"更敏感。Logit回归显示,教材、数学能力和增强法学特色是影响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3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类专业 经济学课程 教学质量 实证分析
下载PDF
高职院校法学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18
作者 王浩楠 杨凤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6期133-135,共3页
高职院校法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肩背的法学人才,而我国传统的高职教育体系中,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职业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是由教师作为教学主导,教学模式传统又落后,很显... 高职院校法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肩背的法学人才,而我国传统的高职教育体系中,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职业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是由教师作为教学主导,教学模式传统又落后,很显然无法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法学类课程的教学需求,因此需要全面进行改革,以此培养一批批复合型的法学人才。本文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法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法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最后就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法学类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法学类硕士研究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增芹 穆丽霞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35-138,共4页
法学类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应当逐渐实现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随之成为重要的教育环节,然而当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多不合理,案例教学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并且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因此,培养... 法学类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应当逐渐实现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随之成为重要的教育环节,然而当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多不合理,案例教学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并且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因此,培养方案中设置法律分析方法课程以系统培养法律思维,教学中引入真实且合适的案例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考核标准,以"双师型"教师模式解决师资力量问题等路径都应当是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类硕士研究生 法律职业能力 法律思维 案例教学
下载PDF
《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地方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柳颖 蹇尚庭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5-58,共4页
基于对《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地方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分析了地方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在培养目标、培养能力、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地方高校 法学 人才培养 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