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教义学:要旨、作用与发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坤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法律教义学以对一国法秩序的总体性确信为研究前提,以现行实在法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它试图提供两种产品:教义学体系与教义学方法。一方面,教义学体系的作用是广泛的,并不局限于指导司法实践;另一方面,教义学体系是对外部经验开放的,也因... 法律教义学以对一国法秩序的总体性确信为研究前提,以现行实在法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它试图提供两种产品:教义学体系与教义学方法。一方面,教义学体系的作用是广泛的,并不局限于指导司法实践;另一方面,教义学体系是对外部经验开放的,也因此,在面临困境时,是会进行自我调整的。教义学方法不仅包含通常所言的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与法律论证,还包括衡量与试错。在简单案件中,教义学方法是对教义学体系的适用;而在疑难案件中,教义学方法则通过寻求一个妥当的判决而修正或明确教义学体系。理解了在疑难案件中教义学方法与教义学体系的关系,也就理解了疑难案件与法律教义学的关系。概括而言,疑难案件不仅不是法律教义学的对立面,相反,它促成了法律教义学的动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教义学 教义体系 教义方法 疑难案件
下载PDF
关于法律教义学科学性的再认知——以基尔希曼和卡尔·拉伦茨“共识性”科学观为标准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雷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30-37,共8页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兴起,科学技术进步给法学领域带来众多的挑战,法学科学性的问题也再次凸显。从狭义的法学,即“法律教义学”和“典范知识”的科学语义出发,通过对法学家基尔希曼与拉伦茨对于法律教义学科...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兴起,科学技术进步给法学领域带来众多的挑战,法学科学性的问题也再次凸显。从狭义的法学,即“法律教义学”和“典范知识”的科学语义出发,通过对法学家基尔希曼与拉伦茨对于法律教义学科学性问题不同科学立场的对比,找到两者的“共识性”科学观:即作为以“客观性”和“确定性”为典范知识的科学观。并以此为“最低限度”的科学标准,分别从法律教义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法学家三个大方面去讨论法律教义学具有成为科学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教义学 客观性 确定性
下载PDF
以法律方法构建“多元一体”的司法哲学——基于法律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合作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跃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7-145,共9页
以法律方法为主体的司法方法是司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中国当代司法哲学,应当重视法律方法的作用。基于不同的法学范式,法律教义学和社科法学均可以生成属于各自学科的法律方法,两者对于构建司法哲学均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 以法律方法为主体的司法方法是司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中国当代司法哲学,应当重视法律方法的作用。基于不同的法学范式,法律教义学和社科法学均可以生成属于各自学科的法律方法,两者对于构建司法哲学均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构建中国当代司法哲学,应该发挥法律教义学的基础和主导作用,同时合理发挥社科法学的补充和扩展作用。在司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应当基于两大学科的内在关联性,促成多元法律方法之间的合作,共同构建"多元一体"格局的司法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哲 法律方法 法律教义学 社科法 多元一体
下载PDF
法哲学,法律理论和法律教义学 被引量:25
4
作者 阿图尔.考夫曼 郑永流 《外国法译评》 2000年第3期1-12,共12页
关键词 法哲 法律理论 法律教义学 主义 主义 本体论 认识论 存在哲
原文传递
论评价性法律概念的解释基准及其方法——以儒家“正名”学说为出发点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凌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93,共6页
主流法律解释理论与法律教义学预设法律语言的分工论,主张法律概念意义不同于日常概念,并认为法律专业社群对法律中评价性的不确定概念的解释具有充分的权威性。然而,法律文本和生活语言都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多有重合,法律人常常面... 主流法律解释理论与法律教义学预设法律语言的分工论,主张法律概念意义不同于日常概念,并认为法律专业社群对法律中评价性的不确定概念的解释具有充分的权威性。然而,法律文本和生活语言都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多有重合,法律人常常面对法律人专业理性与大众思维的冲突,也就是概念的"技术理解"与"公众理解"之间的冲突。借助古典儒家的"正名"思想来分析法律不确定概念的适用,可以深入探究日常的评价性概念和法律评价性概念的关联,并借此反思法律中评价性不确定概念的解释基准和方法。先秦儒家的"正名"理论就是评价性不确定概念适用的方法论。"名"是一种"厚评价性概念",既描述行为的实在特征,也表达对行为的规范性评价。探讨法律中的评价性概念和法律的行为指引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考察"正名"在法律解释中的意义,是反驳精英主义法律概念解释倾向的论证基础。儒家"正名"学说表明:法律教义学必须立足于我们这个社群的生活形式,从中汲取法律知识的源泉;法学家的工作就是"正名"的过程,是概念理想与生活世界的双向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概念 法律教义学 “正名” 评价性法律概念 不确定法律概念
下载PDF
从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50
6
作者 舒国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39-47,共9页
抽象的法学理论在 19世纪之前是由法学外的思考者们来推进发展的 ,法律家与专业外的法律思考者之区别在于他们始终不能完全游离于各个时代发生效力的实在法。面对实在法 ,抽象法学理论的姿态有时是极为尴尬的。二战以后 ,法学家们有关... 抽象的法学理论在 19世纪之前是由法学外的思考者们来推进发展的 ,法律家与专业外的法律思考者之区别在于他们始终不能完全游离于各个时代发生效力的实在法。面对实在法 ,抽象法学理论的姿态有时是极为尴尬的。二战以后 ,法学家们有关“疑难案件”所引发的理论论争为抽象法学理论续造生命活力做出了贡献。建立在现代逻辑、语言哲学、语用学和对话理论基础上的法律论证理论在哲学和法哲学领域悄然兴起。尽管这个理论本身在解决复杂的法律问题 (特别是有关法律的道德评价之类的实质哲学问题 )方面还存在着应用的局限性和具体方案上的缺陷 ,但它代表着一种在实在法之实践问题上寻求多知识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法理论 方法论 法律论证理论 法律教义学
下载PDF
法学方法论的困境与出路——论最小损害原则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坤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3-13,共11页
近几年以来,国内对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之势。但其成效如何,却有待检验。文章结合中国司法实践中所出现的疑难案件来检验当下法学方法论研究的成果,指出语义分析、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与利益衡量等法学方法所面临的困境与原... 近几年以来,国内对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之势。但其成效如何,却有待检验。文章结合中国司法实践中所出现的疑难案件来检验当下法学方法论研究的成果,指出语义分析、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与利益衡量等法学方法所面临的困境与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现实的司法实践中总结、重构出最小损害原则,以法律教义学体系为最小损害的对象,以损害之命题所处的层级、损害之确定性程度、损害的原因以及损害的波及度作为比较损害大小的标准,以期为至少大部分疑难案件提供可能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案件 方法 法律教义学体系 最小损害原则
下载PDF
“知识界碑”的“乾坤大挪移”?——“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论争反思 被引量:2
8
作者 廖奕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43,共5页
"规范宪法学"强调法律结构内的规则网络编织,"政治宪法学"却心醉于超越法律的主权权威维护;前者更多的属于法理学/法哲学,后者更多的属于法律教义学/解释学。他们的岐异在于理论重点的不同,无关学术根本旨趣。
关键词 宪法 政治 乾坤 界碑 知识 反思 法律结构 法律教义学
下载PDF
《民法总则》中法律渊源条款的缺陷及成因——基于法条的分析和超越法条的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孙跃 《时代法学》 2018年第3期33-40,共8页
《民法总则》第10条和第11条规定了民法适用中的法律渊源及适用的顺位,即所谓的法律渊源条款。但这两条规定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均存在缺陷,进而可能会造成司法适用的困难。同时,超越法条的具体内容,从法学理论与立法、司法实践之间的关系... 《民法总则》第10条和第11条规定了民法适用中的法律渊源及适用的顺位,即所谓的法律渊源条款。但这两条规定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均存在缺陷,进而可能会造成司法适用的困难。同时,超越法条的具体内容,从法学理论与立法、司法实践之间的关系来看,上述缺陷的存在反映出我国在立法中对法律教义学和法律方法论的重视不够,也暴露了包括法学内部各个学科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合作不足。因此,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立法者应充分重视和运用法律教义学和法律方法论的体系化思维。同时,法学各个分支学科之间也应该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格局,以共同服务于我国的法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 法律渊源 法律教义学 法律方法论
下载PDF
超越教科书法学:当代法学教育的反思
10
作者 朱祥海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6-67,共2页
法学教育的宗旨是培育具有法律信仰、人文情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职业素养的法律人。当代的法学教育是教科书法学模式,与法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相悖,需要在新的价值理想追求的关照下重建。
关键词 教科书法 教育 法律教义学
下载PDF
法哲学及法哲学的历史选择
11
作者 孙梦娇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39-43,共5页
德国法哲学家阿图尔考夫曼透过《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一书彰显了自己对法哲学发展前景的浓厚忧虑,更基于这种忧虑探讨了法哲学的种种中心难题,试图透过理性的光环与对人性的本源关怀,促使所有法哲学的疑难纷争均能走上善意商谈... 德国法哲学家阿图尔考夫曼透过《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一书彰显了自己对法哲学发展前景的浓厚忧虑,更基于这种忧虑探讨了法哲学的种种中心难题,试图透过理性的光环与对人性的本源关怀,促使所有法哲学的疑难纷争均能走上善意商谈的良性发展道路。文章通过对《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的脉络梳理和读后感悟,主要围绕法哲学、法哲学的历史选择,以及这种"选择"的思维模式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 法律教义学 理论 自然法 法律实证主义
下载PDF
商事制度与法学方法论之完美融合——《德国商法》书评
12
作者 康文义 《研究生法学》 2008年第4期147-154,共8页
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同时也带着一种好奇的欲望走进《德国商法》的。之所以敬畏,是因为本书的作者——卡纳里斯教授是德国最负盛名的私法学家之一,而本书又是德国商法学家公认的本领域最有价值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之一;之所以好奇,是因... 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同时也带着一种好奇的欲望走进《德国商法》的。之所以敬畏,是因为本书的作者——卡纳里斯教授是德国最负盛名的私法学家之一,而本书又是德国商法学家公认的本领域最有价值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之一;之所以好奇,是因为在我国学者普遍感受到一种"商法困惑"、商法总论研究面临着一种窘境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法 民法 卡纳里斯 法律教义学 方法论 德国
下载PDF
教义学视角下私法领域的德国通说 被引量:11
13
作者 庄加园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1年第2期319-333,共15页
法学通说是通过讨论后逐渐形成的支配性意见。它的权威性不仅来自于学说和判例中的多数支持,更多地来源于自身的论证说服力,能够接受众人的检验。法学通说应该建立于法律教义学基础上,才能符合一致性和可检验性的科学前提,真正地发挥保... 法学通说是通过讨论后逐渐形成的支配性意见。它的权威性不仅来自于学说和判例中的多数支持,更多地来源于自身的论证说服力,能够接受众人的检验。法学通说应该建立于法律教义学基础上,才能符合一致性和可检验性的科学前提,真正地发挥保障裁判稳定、提供研究指引、减轻论证负担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教义学 通说 法律 支配性
原文传递
法官职业化视角下的法律方法教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彬 《法律方法》 CSSCI 2015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法律方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像法律人一样思考",形成法律人共同的思维范式,尤其是促进法官的职业化。在教学目标上,法律方法教学应当坚持法律家思维与法学家思维的统一;在课程体系的构造上,应当以审判技能为中心,坚持智能技能... 法律方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像法律人一样思考",形成法律人共同的思维范式,尤其是促进法官的职业化。在教学目标上,法律方法教学应当坚持法律家思维与法学家思维的统一;在课程体系的构造上,应当以审判技能为中心,坚持智能技能与实务技能的统一;在教学手段上,法律方法教学应当以案例教学为路径,将案例分析与法律教义学理论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 审判技能 法律人思维 案例教 法律教义学
原文传递
法律人参与公共讨论的一个尝试——评《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
15
作者 苏力 《中国法律评论》 2014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编者按桑本谦教授所著《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一书汇集的系列文章是对最近十年来不断发生的一些热点案例和涉法事件做出的学术回应。在对2008年初版的部分内容修改之余,即将出版的修订版还增加了作者此后几年发表的五篇文... 编者按桑本谦教授所著《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一书汇集的系列文章是对最近十年来不断发生的一些热点案例和涉法事件做出的学术回应。在对2008年初版的部分内容修改之余,即将出版的修订版还增加了作者此后几年发表的五篇文章。尽管作者在写作之初并无后来结集出版的规划,但该书仍可区别于一般的论文集,单就分析素材和分析方法的一贯性而论,该书至少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法 教义 法理 法律教义学 素材
原文传递
自动系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一个刑法角度的定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埃里克.希尔根多夫 黄笑岩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年第1期85-94,共10页
数字化革命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不仅引发了人类工作生活的巨大变革,也对法律职业以及刑法学工作产生了跨时代的影响。鲍纳塔尔案、阿沙芬堡案、自动驾驶的悖论问题和"Tay"案已经预示着人工智能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人... 数字化革命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不仅引发了人类工作生活的巨大变革,也对法律职业以及刑法学工作产生了跨时代的影响。鲍纳塔尔案、阿沙芬堡案、自动驾驶的悖论问题和"Tay"案已经预示着人工智能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人类在未来遭受其损害的概率会显著提升。即使如此,法律的演进仍应谨慎、适度,尝试以现有的法律教义学方法解决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的法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革命 人工智能 法律教义学方法 被允许的风险
下载PDF
环保公益诉讼判例中的司法方法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司法保护的分析与构建
17
作者 孙跃 《南海法学》 2018年第2期69-77,共9页
环境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项亟待保护的新兴权利。司法是保护环境权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启动方式为公益诉讼。通过研究环保公益诉讼典型判例,可以总结其司法方法的经验和规律:法官综合运用法律教义学和社科法学... 环境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项亟待保护的新兴权利。司法是保护环境权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启动方式为公益诉讼。通过研究环保公益诉讼典型判例,可以总结其司法方法的经验和规律:法官综合运用法律教义学和社科法学的司法方法来实现环境权向具体民事权利的转化,并通过上述方法解决了对诉讼主体资格的认定、侵权行为的构成以及侵权责任的承担等法律问题,进而展开"法理"与"科学"相结合的裁判说理。对上述司法方法的运用经验进行理论构建,有利于发挥典型判例的示范作用、促进司法智慧与司法经验的沉淀与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公益诉讼 司法方法 权利具体化 法律教义学 社科法
下载PDF
立法法理学的类型与意义——立法学学科性质的反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叶会成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50,共19页
目前立法理论并未跟上"大立法时代"的期许,这主要是因为立法学的性质还含混不清。既有立法学研究分为政治学的和公法学的进路,各自存在缺陷:前者偏向实证的描述性立法理论,将立法视为外在于实在法体系的政治决策,并不为立法... 目前立法理论并未跟上"大立法时代"的期许,这主要是因为立法学的性质还含混不清。既有立法学研究分为政治学的和公法学的进路,各自存在缺陷:前者偏向实证的描述性立法理论,将立法视为外在于实在法体系的政治决策,并不为立法活动提供规范性指引;后者虽偏向规范性的立法理论,但只是将立法视为对既有实在法体系的具体化,既容易抹除立法的政治属性,也容易被司法理论所取代。只有将立法学归属为法理学,建立起立法法理学,才能够避免前述两种进路的缺陷,在为立法提供理想性原则指引的同时,也能与既有的实在法体系保持对接和融贯。立法法理学有实践型和理论型之分,各自具有着独特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相较之下,实践型立法法理学可能更有发展优势,更契合于"大立法时代"对于立法理论品性的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政治 法律教义学 立法法理 立法原则
原文传递
生成于法条与政策之间的裁判理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学致 郑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7,共8页
在严格遵循法条主义适用法律导致社会负面效应过巨的情境下,司法裁决会陷入决策悖论的困局,继续依靠法律教义学的技术走法条主义的解困进路,而回避政策考量在去除司法决策悖论中的决定性作用,是自欺欺人的伪道学。政策考量介入司法裁判... 在严格遵循法条主义适用法律导致社会负面效应过巨的情境下,司法裁决会陷入决策悖论的困局,继续依靠法律教义学的技术走法条主义的解困进路,而回避政策考量在去除司法决策悖论中的决定性作用,是自欺欺人的伪道学。政策考量介入司法裁判不是被政策干预,而是作为系统的法院体制主动运用其内在机制完成的,将现实的社会主流民意纳入司法决策程序,并在既有的法律制度体系内续造法律的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法院审判体制与节制法官的法律教义学仍是约束政策考量,使其服膺于法治的基本保障和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裁判 司法决策悖论 政策考量 法律教义学 法院审判体制
原文传递
合同法评注选
20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法典评注集法律教义学之大成,系法典国家法律体系、法律学术与法律实务日臻成熟的标志。本书以法律适用为中心,将学说、判例、规范变迁与比较法熔于一炉,是汉语法学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评注。本书萃集国内民法学领域杰出中青年学者,... 法典评注集法律教义学之大成,系法典国家法律体系、法律学术与法律实务日臻成熟的标志。本书以法律适用为中心,将学说、判例、规范变迁与比较法熔于一炉,是汉语法学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评注。本书萃集国内民法学领域杰出中青年学者,选取"合同法"部分条文,借鉴德意等国大型法典评注并加以创新,既全景反映相应条文的立法、学说与判例现状,更在此基础上作出审慎反思,为民法典的体系化评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律体系 中青年 法律实务 合同法 汉语法 法律教义学 民法典 民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