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代法律转型的德国声音——以《中德法报》为中心
1
作者 陈新宇 卢晓航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21,共21页
清末民初的《中德法报》是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法政科发行的中德双语法学期刊,设置“论说”“问答”“判词择要”“书讯”等栏目,其作者群体基本由德国法学学者组成.对于中国近代法律转型的多方位考察是《中德法报》的重心,其评价与建... 清末民初的《中德法报》是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法政科发行的中德双语法学期刊,设置“论说”“问答”“判词择要”“书讯”等栏目,其作者群体基本由德国法学学者组成.对于中国近代法律转型的多方位考察是《中德法报》的重心,其评价与建议,在刑事法领域体现出内容上的保守倾向和形式上的革新态度,在民商法领域则采取了开放灵活的姿态,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殖民色彩.从中折射出德国在法学与法律移植中的积极性与竞争意识,反映出德国法学从19到20世纪初期由历史法学到社会法学的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法报》 近代法律转型 中西法学交流
下载PDF
法律转型的因应之道——沈家本与晚清刑律变迁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新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7,共15页
作者问题存在争议的《删除律例内重法折》乃由沈家本而非伍廷芳主导,废除凌迟等酷刑重法是清末先进法律专家们的共识,沈家本起到画龙点睛和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近代刑法典《大清新刑律》最初并非为立宪而制定,但清末预备立宪对其编纂... 作者问题存在争议的《删除律例内重法折》乃由沈家本而非伍廷芳主导,废除凌迟等酷刑重法是清末先进法律专家们的共识,沈家本起到画龙点睛和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近代刑法典《大清新刑律》最初并非为立宪而制定,但清末预备立宪对其编纂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沈家本务实地提出编定古典律例模式的《大清现行刑律》作为过渡的计划,近代刑事立法因此出现了新旧两部刑法典并行编纂的特殊现象。沈家本在古今方面着力于复古,辨析中国法制的汉唐与明清之别,试图恢复古典法意;在中外方面着力于会通,不拘于中外有别的成见,试图以古典中国的情理来融会贯通近代西方的法理。他对近代中国“法理”一词,有创造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转型 古今中外 法理 沈家本
下载PDF
法律转型期司法引导社会变革的限度——以民国初年大理院判解中的人格平等为重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静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6-24,共9页
在民国初年法律转型期,大理院在展现司法引导社会变革之可能的同时,也展现了司法引导社会变革的刚性条件。民国初年大理院在司法兼营立法的实践中,其所引导的从尊卑贵贱到人格平等的变革,不仅受制于民初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受制于法源... 在民国初年法律转型期,大理院在展现司法引导社会变革之可能的同时,也展现了司法引导社会变革的刚性条件。民国初年大理院在司法兼营立法的实践中,其所引导的从尊卑贵贱到人格平等的变革,不仅受制于民初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受制于法源位阶的刚性约束,也受社会共识、司法权威以及司法实效等动力因素的制约。当下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旨在变革传统中的反法治基因,其难度并不亚于民初对尊卑贵贱传统的变革。针对司法引导社会变革的这一当代语境,回顾民国初年大理院的实践不无借鉴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转型 司法机制 人格平等 社会变革
下载PDF
近代中国法律转型问题浅论
4
作者 熊英 王刚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9-51,共3页
近代中国法律转型的发展道路是外注式而非内发式的发展,国际法在其中起到了打开中国古代法体系缺口的作用。法律转型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法的引入最主要的是法的体系和精神理念的引入,法律转型中要正确处理好法的移植与继承的关系。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法律转型 法的精神
下载PDF
试析法学家与法律转型的关系——以沈家本个人角色与晚清法律变革为例
5
作者 冯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2,共6页
正如美国社会法学派法学家庞德(R.Pound)所指出:“没有法学家,便没有法。”①在法律的常态发展中,法学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到了法律转型的关键时期,法学家的作用则更为重要。20世纪初,沈家本主持的晚清法律改革以及由此而生的法... 正如美国社会法学派法学家庞德(R.Pound)所指出:“没有法学家,便没有法。”①在法律的常态发展中,法学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到了法律转型的关键时期,法学家的作用则更为重要。20世纪初,沈家本主持的晚清法律改革以及由此而生的法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可以印证法学家在法律转型中的重大影响,及法学家的作为与社会文化文明度、政治环境容忍的关系。沈家本会通中西的文化态度和执著坚韧的性格特征,对晚清法律转型的模式和程度产生了影响;沈家本刚柔相济、曲当合时的改革方法使他虽遭礼教派反对,却仍得以主持修律十年之久,并使一系列新型法律得以通过;清廷的修律决策为沈家本等人提供了政策的保护和抗争的依据;沈家本的偏颇与不足在法律修订过程中亦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家 法律转型 沈家本 晚清法律变革
下载PDF
中国法律转型的经济分析——一种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6
作者 潘小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71,共7页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将制度变迁理论用于中国法律转型的研究却不多见。因此,尝试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中国法律转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法律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法治的启示有:首先,国家在法律制度变迁过...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将制度变迁理论用于中国法律转型的研究却不多见。因此,尝试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中国法律转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法律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法治的启示有:首先,国家在法律制度变迁过程充当主导性角色是不具有成本收益优势的。因此,法律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国家只能是辅导性力量。其次,法律制度变迁不可能进行跳跃性地发展,只有满足周期性和阶段性变迁才可能获得成功。最后,法律制度变迁走不出停滞阶段往往都是由于利益集团的垄断。因此,只有存在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才能造就各种利益集团,形成重复博弈的动态过程,从而避免法律制度陷入长期的“停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 法律转型 中国
下载PDF
寻求中国法律转型中效率与公平价值的协调与统一——基于法律经济学的思考
7
作者 庄长兴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11,共4页
效率与公平价值,都是当代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然而在中国法律转型过程中,由于价值观念滞后于社会制度的变迁,致使效率与公平价值出现失衡,造成了政府职能错位、资源分配不均且无效等一系列问题。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法律的效率价... 效率与公平价值,都是当代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然而在中国法律转型过程中,由于价值观念滞后于社会制度的变迁,致使效率与公平价值出现失衡,造成了政府职能错位、资源分配不均且无效等一系列问题。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法律的效率价值观与公平价值观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在当前中国法律转型中,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效率与公平价值有着协调与统一的趋势。寻求中国法律转型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价值的协调和统一,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律转型 效率价值 公平价值 法律经济学
下载PDF
“变法”与“法变”——请末法律转型探析
8
作者 方灿 《商情》 2014年第27期380-380,共1页
所谓“法律转型”,就是使法律不仅从内容形式上而且从精神原则上一改以往而呈现出另外一种不同的形态的法律变革形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诸多次“变法”或者“法变”中就有涉及到法律转型或者其他法律变革形式。随着1910年的过渡性法... 所谓“法律转型”,就是使法律不仅从内容形式上而且从精神原则上一改以往而呈现出另外一种不同的形态的法律变革形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诸多次“变法”或者“法变”中就有涉及到法律转型或者其他法律变革形式。随着1910年的过渡性法典《大清现行刑律》的出台以及随后《大清新刑律草案》的获得通过,清末的这次变法变革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内容形式还包括法律的精神原则指导思想,是一次彻底的法律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法 法变 法律转型
下载PDF
“变法”与“法变”:清末法律转型探析
9
作者 方灿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3-26,共4页
随着1910年的过渡性法典《大清现行刑律》的出台,以及随后的《大清新刑律草案》获得通过,清末的这次变法直接涉及整体性的各种制度。法律法制的变革虽只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其发生在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空前大变故之中,变... 随着1910年的过渡性法典《大清现行刑律》的出台,以及随后的《大清新刑律草案》获得通过,清末的这次变法直接涉及整体性的各种制度。法律法制的变革虽只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其发生在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空前大变故之中,变革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内容形式,还包括法律的精神原则指导思想。是一次彻底的法律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法律 变法 法变 法律转型 《大清新律草案》
下载PDF
中国法律史研究新思路——读《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
10
作者 陈煜 《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114-119,共6页
张仁善《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一书 ,放眼社会 ,拓宽了法律史研究的视野 ,在清代纷乱的历史中理出礼法演变的主脉 ,其分析论述符合历史本身的逻辑 ,在注意历史“长时段”与历史分期的同时 ,注重实证 ,阐释... 张仁善《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一书 ,放眼社会 ,拓宽了法律史研究的视野 ,在清代纷乱的历史中理出礼法演变的主脉 ,其分析论述符合历史本身的逻辑 ,在注意历史“长时段”与历史分期的同时 ,注重实证 ,阐释了“中国法律社会史”的研究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律史研究 《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 清代 社会变迁
下载PDF
试论晚清传统法律转型的时代性
11
作者 曹建军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7-78,共2页
晚清法律转型鲜明的时代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从原因来看,新形势下社会关系和法律职能的转变以及新法律主体的缺失导致了传统法律的最终转型;从路径来看,为变法图强,晚清国人对法律理论资源进行了充分的选择和整合;从价值来看,与清朝初期... 晚清法律转型鲜明的时代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从原因来看,新形势下社会关系和法律职能的转变以及新法律主体的缺失导致了传统法律的最终转型;从路径来看,为变法图强,晚清国人对法律理论资源进行了充分的选择和整合;从价值来看,与清朝初期立法不同,晚清政府虽然被动地修订法律,却符合世界潮流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法律转型 时代性
下载PDF
中国近代法律转型中的传统羁绊——民国时期甘肃镇原县土地司法问题
12
作者 贾康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67,共6页
通过对民国前期镇原县土地纠纷的考察与分析,可透视出民国前期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中,尽管法律对民事审判的相关依据已有明确规定,但地方官——尤其是不设基层审判厅的西北内陆地区的县行政长官——在审理土地所有权纠纷时,受传统断... 通过对民国前期镇原县土地纠纷的考察与分析,可透视出民国前期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中,尽管法律对民事审判的相关依据已有明确规定,但地方官——尤其是不设基层审判厅的西北内陆地区的县行政长官——在审理土地所有权纠纷时,受传统断案理念的深刻影响,仍然大量采用前清遗留的案件处断方式与方法,体现出立法与司法中西杂糅、缺乏系统化稳定化的特征,反映了中国法律在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型的初始过程中,民法尤其是民事诉讼法的粗疏遗漏、功能欠缺、发展变动以及由此引发的法文化与社会治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转型 传统与法制近代化 民国前期 镇原县土地司法 历史考察
下载PDF
一部研究中国法律社会史的新作——评《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
13
作者 徐永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 书评 清代 法律 法制史 社会史 社会变迁
下载PDF
《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
14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01年第2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 书评 张仁善 法律社会史
下载PDF
公正视角下我国能源转型的法律保障
15
作者 张玲 寸雨琳梓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2-78,共7页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血液,世界各国一直以来都把能源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可持续发展时代,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转型不仅肩负着增加能源供给、改善能源质量的发展任务,也承载着减缓全球变暖、解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血液,世界各国一直以来都把能源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可持续发展时代,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转型不仅肩负着增加能源供给、改善能源质量的发展任务,也承载着减缓全球变暖、解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使命。然而,随着第三次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社会不公正现象频频发生。实际上,不公正的能源转型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还会消极地反作用于能源转型的推进效率。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我国亟需将能源公正纳入能源转型的法律规制体系当中,以造福人民为根本目的,构建出具有公正性、包容性的能源转型法律保障制度体系,矫正能源转型不公正,维护人民发展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正义 公正能源转型 不公正能源转型问题 能源转型法律保障体系
下载PDF
重写法律史: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现状及知识体系建构
16
作者 侯欣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7,207,208,共10页
中国法律史学属法学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承担着为中国法学提供自主经验和原创性知识的重任,决定着中国法学的民族性问题。然而,由于知识类型的差异以及表达方式的特殊性,中国法律史学地位极为边缘,故而,提升、改变中国法律史学的学术水... 中国法律史学属法学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承担着为中国法学提供自主经验和原创性知识的重任,决定着中国法学的民族性问题。然而,由于知识类型的差异以及表达方式的特殊性,中国法律史学地位极为边缘,故而,提升、改变中国法律史学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地位必须处理好两个学术议题:一是何谓“中国传统法律”,二是怎样评价“近现代中国的法律转型”。就研究方法而言,必须正视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三种差异极大的法律体系和法学知识,即中国传统的法律规范和法学知识,清末民初传入中国的西方近现代法律规范和法学知识,根据地政权创建的法律规范和法学知识。这些分属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性质的法制,有的是民族性及民族精神的体现,有的体现了现代法学学科的专业属性,有的则是理解中国当下法治实践的独特视角,都是研究中国法律史不可或缺的知识前提和历史维度,都与当下中国的法治实践,即法治中国建设有着明显的历史渊源。任何对中国传统法律和近代法律转型的研究都不能对它们视而不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史学科 知识体系 学术创新 法律传统 法律转型
下载PDF
构建我国经济转型的法律保障体系1 被引量:1
17
作者 褚霞 《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第21期268-269,共2页
法律要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需要,同时也要促进自身的转型。本文介绍国外的相关实践经验,并提升基本思路和工作建议。
关键词 经济转型 法律保障 法律转型
下载PDF
从清代礼法之争审视入世条件下中国法律的传统转型
18
作者 曹培忠 魏华庆 范士卫 《社科纵横》 2004年第4期47-48,共2页
历史上中国法律经历过两次大的转型 ,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从“礼治”到“法治”的变革 ,最终形成孔子正统和清末礼法之争 ,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律制度。清末礼法之争之后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 ,中国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成... 历史上中国法律经历过两次大的转型 ,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从“礼治”到“法治”的变革 ,最终形成孔子正统和清末礼法之争 ,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律制度。清末礼法之争之后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 ,中国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极大影响中国的法律制度。因此 ,入世条件下中国法律的完善 ,即WT0对中国法律诸方面发展造成的影响和完善可以认为是中国法律的又一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法之争 入世 法律转型
下载PDF
在法律与社会之间——“转型中国法律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19
作者 张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2-65,共4页
社会转型是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境地,中国的社会转型不仅具有西方在社会转型之时所碰到的诸多问题,同时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社会转型所引起的诸多问题加以研究。"转型中国法律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就"社会... 社会转型是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境地,中国的社会转型不仅具有西方在社会转型之时所碰到的诸多问题,同时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社会转型所引起的诸多问题加以研究。"转型中国法律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就"社会变迁与法律转型"、"社会转型与纠纷解决"、"转型社会中的法律实现"以及"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理念"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法律转型 纠纷解决 法律实现
下载PDF
论“一国两法”与台湾法律的转型
20
作者 翁其银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1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文章认为国民党迁台初期的台湾法律是在“六法全书”和旧法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旧中国国民党政府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律的缩影。但是,自六七十年代以后,台湾法律随着台湾地区产业结构、资本构成、阶级构成等经济、社会情况的变化,逐步地... 文章认为国民党迁台初期的台湾法律是在“六法全书”和旧法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旧中国国民党政府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律的缩影。但是,自六七十年代以后,台湾法律随着台湾地区产业结构、资本构成、阶级构成等经济、社会情况的变化,逐步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文章以实证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台湾法律转型的必然性及其对于“一国两法”的意义:其一,为台湾法律纳入“一国两法”体制准备了主要前提;其二,为“一国两法”体制下设定台湾准法域创造了重要条件;其三,为“一国两法”体制下社会主义法律与资本主义法律相互借鉴提供了广阔余地。台湾法律的阶级属性有无变异,是少有人问津的领域;台湾法律转型对于“一国两法”的意义,是还没有开垦的处女地。本文纯属一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国两法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资本主义 台湾当局 一国两制 法律转型 阶级构成 国民党政府 阶级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