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治主体之界定 被引量:1
1
作者 芮海田 杨琦 郭庆健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法治有三个要素:主体、契约和所有权。主体是法治中最关键的要素,只有人才能成为主体,人从可能的主体走向现实的主体需要漫长的过程,也是法律主体走向法治主体的过程。法治和主体在本质上是契合的,都是以自由为最高祈求和永恒目标;同时... 法治有三个要素:主体、契约和所有权。主体是法治中最关键的要素,只有人才能成为主体,人从可能的主体走向现实的主体需要漫长的过程,也是法律主体走向法治主体的过程。法治和主体在本质上是契合的,都是以自由为最高祈求和永恒目标;同时法治和主体又统一于"法治主体",即独立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主体 界定 主体需要 法律主体 所有权 契合 自由
下载PDF
新农村法治主体的文化生成——以法律文化创新为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学贤 牛玉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6-130,共5页
新农村法治主体的文化生成是法律文化创新的逻辑使然。法治主体的文化创造性、法治实践的文化限制性与法治建设的文化发展性构成了新农村法治主体文化生成的基本缘由;历时性概念的"传统与现代"、区域性意义的"先发与后至... 新农村法治主体的文化生成是法律文化创新的逻辑使然。法治主体的文化创造性、法治实践的文化限制性与法治建设的文化发展性构成了新农村法治主体文化生成的基本缘由;历时性概念的"传统与现代"、区域性意义的"先发与后至"与结构层面的"显性与隐性"形成了新农村法治主体文化生成的现实语境;制度建构中的文化继承与更新、法律教育中的文化传播与接受及法律实践中的文化创造与超越是新农村法治主体文化生成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法治文化创新 新农村法治主体 法律文化
下载PDF
系统论视阈下的法治主体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芮海田 徐翠云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2-34,45,共4页
鉴于国内学者对于本国法治现代化及其实现路径的问题见仁见智,未形成统一的见解,依据法学界巨擘高鸿钧等人的见解,借鉴刘进田、李少伟的观点,从系统角度分析法治主体的四个要素,指出法治主体在当今中国法治建设中的现实意义。法治主体(... 鉴于国内学者对于本国法治现代化及其实现路径的问题见仁见智,未形成统一的见解,依据法学界巨擘高鸿钧等人的见解,借鉴刘进田、李少伟的观点,从系统角度分析法治主体的四个要素,指出法治主体在当今中国法治建设中的现实意义。法治主体(独立个人)是当下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须和前提,中国推行法治应以个人本位为立法价值取向,注重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护,实现人的独立自由,以实现法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法治主体 独立个人 现代化
下载PDF
法律教育的内忧与法治主体有效生成的外患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银笙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76-81,共6页
法治中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广大的公民,这是法治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另一类是法律职业共同体,这是法治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两类主体的有效生成,都根植于高质量的法律教育。而目前的法律教育存在着逻辑误读,法律人... 法治中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广大的公民,这是法治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另一类是法律职业共同体,这是法治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两类主体的有效生成,都根植于高质量的法律教育。而目前的法律教育存在着逻辑误读,法律人才教育、法律职业教育遮蔽了法律国民教育、法律大众教育,事实上造成了法律人才培养的长足发展与国民法律教育裹足不前的失衡,这既是法律教育的内忧,也是法治主体有效生成的外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主体生成 法律国民教育 法律人才教育 法治中的“人”
下载PDF
论法治主体的二元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庆垒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05年第5期35-40,共6页
“法治主体是什么”是进行法治研究必须要搞清楚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法的统治”观念意味着法治的主体是法,人在客观世界中的主导地位决定着法治的根本主体是人。实际上,法治的主体并非是一元的,而是具有二元性的特征,法治的主体应该... “法治主体是什么”是进行法治研究必须要搞清楚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法的统治”观念意味着法治的主体是法,人在客观世界中的主导地位决定着法治的根本主体是人。实际上,法治的主体并非是一元的,而是具有二元性的特征,法治的主体应该包含作为实质主体的主权者和作为形式主体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主体 二元
下载PDF
法治主体与法律主体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文木 芮海田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在分析法治和主体的概念后,发现法治和主体的本质是契合的,都是以自由为最高的祈求和永恒的目标。提出“法治主体”概念,认为具有独立、自由和解放,世俗性、此岸性、此生性,理性,个性尊严的个人才是法治主体。本文以此作为检验某一特定... 在分析法治和主体的概念后,发现法治和主体的本质是契合的,都是以自由为最高的祈求和永恒的目标。提出“法治主体”概念,认为具有独立、自由和解放,世俗性、此岸性、此生性,理性,个性尊严的个人才是法治主体。本文以此作为检验某一特定社会是否达到法治社会的标准。在比较了“法治主体”和“法律主体”后,分析了提出法治主体概念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主体 法律主体 法治社会 法治现代化 中国
下载PDF
论法治主体的界限意识
7
作者 徐翠云 芮海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7-72,共6页
鉴于中国法治现代化过程中,缘起于人的欲望之界限意识重要性,梳理了古希腊时期知名哲人、政治家对界限意识的描述,并在刘进田教授界定界限意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当注意的四个问题:界限意识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界限意识,人与自然之间是... 鉴于中国法治现代化过程中,缘起于人的欲望之界限意识重要性,梳理了古希腊时期知名哲人、政治家对界限意识的描述,并在刘进田教授界定界限意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当注意的四个问题:界限意识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界限意识,人与自然之间是无法谈起界限意识的;在谈论界限意识时应当注意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关系;界限意识的产生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几乎是同步的;界限意识是指个体人的自我意识,而不是群体人的自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法治主体 欲望 界限意识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法治主体的层次性
8
作者 陈红斌 郭榛树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3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法治 社会主义 法治主体 人民群众 主体地位 遵守宪法和法律 党的领导 国家权力 权利主体 法治国方略
下载PDF
新农村法治的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韦志明 李玉蓉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8期134-136,共3页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法治的保驾护航。农村法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农村法治主体性问题。农村法治主体性包括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农村法治主体缺位原因有文化观念、经济和社会因素。从近期看,农村法治主体建设应注重...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法治的保驾护航。农村法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农村法治主体性问题。农村法治主体性包括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农村法治主体缺位原因有文化观念、经济和社会因素。从近期看,农村法治主体建设应注重法治主体性建设的现实性、实效性、针对性。从长远看,农村法治主体性建设最终立足于农村的教育和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民 农村法治 农村法治主体
下载PDF
新农村法治的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韦志明 李玉蓉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11-14,共4页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法治的保驾护航,农村法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农村法治主体性问题。农村法治主体性包括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农村法治主体缺位原因有文化观念、经济,社会因素。从近期看,农村法治主体建设应注重法...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法治的保驾护航,农村法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农村法治主体性问题。农村法治主体性包括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农村法治主体缺位原因有文化观念、经济,社会因素。从近期看,农村法治主体建设应注重法治主体性建设的现实性、实效性、针对性。从长远看,农村法治主体性建设最终立基于农村的教育和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民 农村法治 农村法治主体
下载PDF
走出依法治国主体认识的误区  
11
作者 祖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法治 法治主体 人民群众 法制建设 法律意识
下载PDF
转型时期法治评估主体模式的不足与完善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凤 尹奎杰 《行政与法》 2017年第8期33-39,共7页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主要是借助于国家公权力的力量自上而下地设计和推进,这种政府主导模式是一定时期内法治实践的产物,因而内部评估主体模式在法治评估初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评估主体模式转型期,需要在完善内部评估模式的基础上发...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主要是借助于国家公权力的力量自上而下地设计和推进,这种政府主导模式是一定时期内法治实践的产物,因而内部评估主体模式在法治评估初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评估主体模式转型期,需要在完善内部评估模式的基础上发展第三方评估主体模式,以吸纳更多的外部评估主体参与。为此,可以从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完善委托事项等方面加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评估主体 内部性 独立性 评估进路 法治建设
下载PDF
全民法治实践的参与权利与责任——依法治理主体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莫于川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4-38,共15页
本文从全民法治实践的角度对依法治理主体的基本理念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公民在依法治理中的权利、责任及参与机制 ,党和国家机关在依法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 。
关键词 全民法治实践 法治主体 公民 国家机关 其他组织
下载PDF
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之主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德花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2-17,共6页
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大力加强高等院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也应该包括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 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大力加强高等院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也应该包括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两方面。本文重点探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体中,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在高等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观念 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教育 高等教育 法治理念教育主体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农民主体法治意识培育的互动提升 被引量:1
15
作者 文思琪 《法制与经济》 2021年第6期18-21,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主体法治意识培育搭建制度框架,农民主体法治意识的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题中应有之义。通过调研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农民主体法治意识虽然总体得到提升,但仍存在乡村治理相关立法未全面推进、法治措施未深刻落...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主体法治意识培育搭建制度框架,农民主体法治意识的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题中应有之义。通过调研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农民主体法治意识虽然总体得到提升,但仍存在乡村治理相关立法未全面推进、法治措施未深刻落实、农民权利义务意识未真正建立等问题,可通过推动立法、培育人才、加强调研、建立考评机制以及深化监督等措施提升基层全方位布局思维,推动乡村多维度法治建设,培育乡村法治土壤,从而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与农民主体法治意识培育的互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法治意识 互动提升 乡村治理
下载PDF
论依法治国的主体与对象及执行主体的行为法律
16
作者 肖钢 《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45-47,96,共4页
将依法治国的主体界定为“党和广大人民群众” ,其对象界定为“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的法理解释值得商榷。依法治国需要一个大前提 ,就是制定相应的行为法律 ,具体规定领导主体 (立法主体 )与执法主体 (职... 将依法治国的主体界定为“党和广大人民群众” ,其对象界定为“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的法理解释值得商榷。依法治国需要一个大前提 ,就是制定相应的行为法律 ,具体规定领导主体 (立法主体 )与执法主体 (职能主体 )的多层次性和隶属关系 ,具体规定执行主体 (职能主体 )与对象的交叉性和同一性 ,即各种执行主体 (职能主体 )具体职能及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领导主体 执行主体 行为法律 内涵 法理解释 相互关系
下载PDF
法治构造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习根 朱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1-55,共5页
对依法治国内在构造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性的价值定位 ,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方向性问题。权利主体与权力载体的关系就是法治社会的治者与受治者、法治主体与法治对象之间的关系。依法治国的主体只能是人民 ;其... 对依法治国内在构造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性的价值定位 ,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方向性问题。权利主体与权力载体的关系就是法治社会的治者与受治者、法治主体与法治对象之间的关系。依法治国的主体只能是人民 ;其对象是国家及社会各项事务 ,其中关键是权力组织、权力行为和权力关系三大方面 ;而良法权威的绝对服从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核与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主体 法治 权力载体 法治对象 法治内容 权力组织 权力行为 权力关系 良法权威
下载PDF
略论法治与人的现代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柯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6-121,共6页
该文着眼于作为社会主义法治主体的人与我国的法治现代化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从法治的实质中发现人的现代性要求,并就现代法治社会应该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以及现代法治社会之中的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作出初步的分析。文章认为,如果... 该文着眼于作为社会主义法治主体的人与我国的法治现代化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从法治的实质中发现人的现代性要求,并就现代法治社会应该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以及现代法治社会之中的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作出初步的分析。文章认为,如果没有与法治精神要求相一致的法治主体存在,真正的法治社会就不可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主体 人的现代化 共生互动关系 秩序性追求 规范化生活方式 “现实的人” 互为前提和基础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法治价值目标的定位和选择
19
作者 张波 张学荣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当代中国对法治价值目标的定位和选择存在着诸多失当现象,主要是当代中国法治生成的主客观条件虽已具备,但并不成熟所致,特别是当代中国在法治秩序的建构过程中仅强调法治的外在价值及外在价值目标的选择,而过分忽视法治的内在价值及对... 当代中国对法治价值目标的定位和选择存在着诸多失当现象,主要是当代中国法治生成的主客观条件虽已具备,但并不成熟所致,特别是当代中国在法治秩序的建构过程中仅强调法治的外在价值及外在价值目标的选择,而过分忽视法治的内在价值及对法治的内在价值的选择而产生的事与愿违的结果。因此,必须全面认识法治价值,对法治价值目标进行双重的定位和选择,即不仅关注法治的外在价值及外在价值目标的选择,而且关注法治的内在价值及内在价值目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治价值目标 双重定位 法治秩序建构 法治主体
下载PDF
试论当代中国法治的个性特征
20
作者 胡祎文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9-11,共3页
当代中国因其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法治前提等与西方国家迥异 ,其法治必然会显现出丰富生动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从法治性质、法治主体、法律传统和法治实现路径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法治的个性特征作了论证。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法治 个性特征 法治主体 法治性质 法律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