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下呼和浩特市法治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1
作者 韩娟 李艳红 《新丝路》 2024年第7期35-37,93,共4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而且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而建设法治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两者相辅相成。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呼和浩特市的法治乡村建设已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而且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而建设法治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两者相辅相成。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呼和浩特市的法治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对呼和浩特市法治乡村建设现状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主要问题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呼和浩特
下载PDF
乡镇政府发挥法治乡村建设主体作用路径分析
2
作者 李唯嘉 陈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0-106,共7页
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不断推进,作为其基础性工作的法治乡村建设在此过程中已取得了诸多成果,我国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乡镇政府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在参与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有其必要性及诸多现实意... 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不断推进,作为其基础性工作的法治乡村建设在此过程中已取得了诸多成果,我国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乡镇政府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在参与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有其必要性及诸多现实意义。但当前部分乡镇政府在参与法治乡村建设时依旧面临着主体边界模糊不清、专业化程度低、压力负担过大等现实困境。因此,针对现实问题,从乡镇政府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分析梳理加强乡镇政府主体作用的路径。一方面从内部对乡镇政府自身进行优化与调适,另一方面需要其他外部因素的助成与支持,两方形成合力。以此为乡镇政府划清职能范围、提升专业化水平、降低不必要压力,使其在参与法治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为法治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乡村建设 乡镇政府 主体作用
下载PDF
法治乡村建设背景下村民主体意识培育的现实检视与困境纾解
3
作者 司尚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培育村民主体意识是迈向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现实之需,也是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大势所需。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法治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对村民主体意识的培育提出了制度之维、权义之维与秩序之维三个维度的制度要求与基本任务。村民主... 培育村民主体意识是迈向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现实之需,也是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大势所需。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法治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对村民主体意识的培育提出了制度之维、权义之维与秩序之维三个维度的制度要求与基本任务。村民主体意识的培育、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累积的过程,需要面对权利失语、数字失能、秩序失灵等多个方面的具体挑战。为此,需要进一步厘清行政权力的界限范围、形成多元共治的新格局。从话语掌控、数字优化、文化认同三个方面培育村民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 主体意识 法治乡村建设 基层治理
下载PDF
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法治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4
作者 王敏慧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0期218-221,共4页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向纵深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法治乡村建设作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法治乡村建设,体现了乡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但是在法治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因基层自治组织不...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向纵深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法治乡村建设作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法治乡村建设,体现了乡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但是在法治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因基层自治组织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乡村基层治理主体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乡村法治建设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境。因此在面临法治乡村建设的桎梏时,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升相关主体法律意识,以更好实现乡村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法治乡村建设 优化路径
下载PDF
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庆华 张婷 张李斌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99,共8页
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版块,也是乡村建设行动的关键支撑,对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和动态监测是有必要的。文章基于政策评价理论、目标达成模式和当前研究现状、主要政策文本等,构建包括价值理念、运行机制、功能实现3个... 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版块,也是乡村建设行动的关键支撑,对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和动态监测是有必要的。文章基于政策评价理论、目标达成模式和当前研究现状、主要政策文本等,构建包括价值理念、运行机制、功能实现3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65个三级指标在内的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研究发现,系统治理、部门协作、以人民为中心、依法治理与平安乡村建设、乡村司法保障与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保障是评价法治乡村建设水平权重较高的6个指标。而党政会议、涉农领域立法与执法、配套政策、社会参与是制约法治乡村建设水平的主要指标。所以,提升法治乡村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对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健全涉农领域立法与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法治乡村建设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提高法治乡村建设的社会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法治乡村建设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下载PDF
法治乡村建设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内容构建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5
6
作者 柳洁 胡象明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3,共10页
法治乡村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石,法治乡村建设绩效评价有助于推动中国法治乡村建设进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在评价的价值取向方面,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具体体现为“公众满意”;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应坚持事实... 法治乡村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石,法治乡村建设绩效评价有助于推动中国法治乡村建设进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在评价的价值取向方面,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具体体现为“公众满意”;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应坚持事实与价值的结合,主要从投入效率、过程公平和效果满意等三个方面开展评价;在评价的实施路径方面,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配套落实机制,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合理运用评价方法。法治乡村建设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对于促进法治乡村建设绩效评价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乡村建设 绩效评价 公众满意 效果满意 多元主体评价
下载PDF
法治乡村建设视域下的乡村组织振兴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放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7期28-35,共8页
依法推进组织振兴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包含着以乡村基层组织法治化的再造路径,因应调适“法治乡村”和“乡村法治”的双重建构目标。当代乡村在因社会转型压力面临基层“去组织化”倾向的现实阻碍状况下,应遵循制度化、法治化的路... 依法推进组织振兴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包含着以乡村基层组织法治化的再造路径,因应调适“法治乡村”和“乡村法治”的双重建构目标。当代乡村在因社会转型压力面临基层“去组织化”倾向的现实阻碍状况下,应遵循制度化、法治化的路径,推进治理方式变革,构建治理体系闭环,充分发挥国法党规有机协调的“双轨法治”实践功能,并通过人才选拔培养、权力运行监督、法治保障供给、绩效考核评估、公众有效参与等层面的一系列实践创新策略,进一步依法继承并弘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确保党群关系转型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乡村建设 组织振兴 国法党规 法治保障
下载PDF
法治乡村建设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光华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8期46-52,共7页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在理论上保障民生是法治乡村建设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共同愿景,在实践上法治乡村建设从“环境-主体-制度-精神”四个维度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法治力量。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已取得一...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在理论上保障民生是法治乡村建设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共同愿景,在实践上法治乡村建设从“环境-主体-制度-精神”四个维度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法治力量。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行政与自治的互动失衡、送法与迎法的衔接失衡、硬法治理与软法治理的协同失衡、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供需失衡。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法治乡村建设中应实现行政和自治的嵌合,营造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良性治理环境;畅通国家送法与农民迎法的有机衔接,激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生主体性;推进硬法与软法的协同治理,构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以需求为导向提升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提升农民幸福健康的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乡村建设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农民主体性
下载PDF
法治乡村建设的效能提升 被引量:1
9
作者 孔令利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2-75,共4页
我国法治乡村建设有着历史和现实背景,价值目标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乡村的公平正义和独立自主。当前,影响法治乡村建设效能提升的因素有“重人治、轻法治”状况依然存在、乡村社会法治体制不够完善、城市化对乡村法治建设的冲击、乡... 我国法治乡村建设有着历史和现实背景,价值目标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乡村的公平正义和独立自主。当前,影响法治乡村建设效能提升的因素有“重人治、轻法治”状况依然存在、乡村社会法治体制不够完善、城市化对乡村法治建设的冲击、乡村法治建设队伍力量不足、矛盾冲突调解机制有待完善等。通过提高政治站位,认清“国之大者”;加强法治宣传,强化机制及平台建设;培育和选拔乡村治理法治人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升乡村诉讼质量,强化与非诉讼程序的衔接;整合法治乡村建设优势资源,有助于提升法治乡村建设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乡村建设 治理效能 阻滞性因素 治理合力
下载PDF
我国法治乡村建设的现实挑战与应对路径
10
作者 李明欣 郭剑平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13,共7页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是顺应新时代乡村社会发展和实现新时代乡村治理转型的关键。当前我国法治乡村建设的理论逐步完善、法治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涉农领域立法亟待完善、对基层干部监管...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是顺应新时代乡村社会发展和实现新时代乡村治理转型的关键。当前我国法治乡村建设的理论逐步完善、法治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涉农领域立法亟待完善、对基层干部监管力度有待加大、乡村纠纷调整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居民法治意识有待增强等现实挑战。要从完善涉农领域立法、加强群众监督、发挥传统道德力量、注重法治教育等多维路径,优化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机制,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推进法治中国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治理
下载PDF
“三治融合”视角下地方法治乡村建设研究
11
作者 胡娟 黄国耀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6期186-188,共3页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是新时代构建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聚焦三者动能,形成善治状态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法治建设作为“三治融合”中的中坚力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都不可或...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是新时代构建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聚焦三者动能,形成善治状态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法治建设作为“三治融合”中的中坚力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都不可或缺。现有乡村法治体系建设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均存在客观局限性,使得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法治”薄弱化、悬浮化、边缘化的困境。因此须将自治、德治的内在需求融入到法治乡村建设中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法律体系,提高乡村治理主体法治能力,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实现“三治融合”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融合” 法治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治理体系
下载PDF
法治乡村建设中人才队伍能力提升研究
12
作者 张辉辉 《农机市场》 2023年第7期70-72,共3页
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之下,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实现依法振兴,而乡村振兴以及法治乡村建设,关键在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新疆作为一个民族地区,在加强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法治人才的职能作用,注重加强人才队伍的有效建设,构建完... 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之下,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实现依法振兴,而乡村振兴以及法治乡村建设,关键在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新疆作为一个民族地区,在加强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法治人才的职能作用,注重加强人才队伍的有效建设,构建完善的人才体系。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法治乡村建设中人才队伍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乡村建设 人才队伍能力 提升措施
下载PDF
新时代“德”“法”共治一体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13
作者 陈静怡 《法学(汉斯)》 2023年第4期2884-2888,共5页
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德治和法治各自的功能与乡村治理法治化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二者共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必要性,作为法治社会的重要部分,法治... 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德治和法治各自的功能与乡村治理法治化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二者共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必要性,作为法治社会的重要部分,法治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德”“法”共治一体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需要打造“德”“法”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提高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水平,筑牢法治乡村建设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法治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法治
下载PDF
法治乡村建设的路径探究——以河南省栾川县为例
14
作者 刘昕悦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13期29-31,共3页
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有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对于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 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有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对于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法治乡村建设实践入手,在充分进行调研后指出了法治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法治乡村建设的路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路径
下载PDF
以法治乡村建设夯实法治根基助力乡村振兴--新余市法治乡村的现状与探索
15
作者 林平水 陈锋 +1 位作者 曾涛 胡军华 《江西农业》 2023年第24期122-123,126,共3页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普法工作机制体系更加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显著提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普法工作机制体系更加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显著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等是当前主要目标。新余市作为农业强市,正在进一步完善涉农法律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农业农村依法行政和服务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推进乡村依法治理,以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余市 法治现状 法治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的行动逻辑和范式转换——基于云南省景东县“六八四”治理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临宏 赵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5,共10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克服法治乡村建设中系统化体系化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为了有效回应这些问题,实现法治乡村建设的目标,云南省景东县构建了“六八四”治理模式,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乡村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克服法治乡村建设中系统化体系化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为了有效回应这些问题,实现法治乡村建设的目标,云南省景东县构建了“六八四”治理模式,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的有益探索。该模式的生成机理是制度构建需要适应乡村结构性变化、基层治权下沉的客观现实,注重治理资源的资源整合、多元治理主体法治价值观的融合;该模式的制度架构是围绕法治队伍建设、改进法治宣传方式、构建“梯级”式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以嵌入“法治动力超市”为激励平台,实现了乡村治理的“三治融合”,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法治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 景东“六八四”
下载PDF
安徽省阜阳市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俊涛 朱振辉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1-45,共5页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阜阳市已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法治乡村建设制度体系,法治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以法治为基本治理理念,形成了“党带群建、十户联治”等乡村治理品牌。但阜阳市法治...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阜阳市已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法治乡村建设制度体系,法治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以法治为基本治理理念,形成了“党带群建、十户联治”等乡村治理品牌。但阜阳市法治乡村建设还存在村庄空心化趋势下自治活力不足、农民法治意识淡薄、民间法与国家法存在冲突、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应当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村民法治思维,发挥德治内涵优势,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高质量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阳市 法治乡村建设 自治 法治 德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晓星 《决策探索》 2020年第8期11-12,共2页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乡村"的概念,自此,法治乡村建设正式成为乡村治理新体系中的一项重大任务.法治乡村建设不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乡村"的概念,自此,法治乡村建设正式成为乡村治理新体系中的一项重大任务.法治乡村建设不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要大力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法治工作队伍;加强农村司法工作;加强法律宣传,增强农民法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法治乡村建设
下载PDF
法治乡村建设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凤林 张志远 《三晋基层治理》 2022年第4期47-52,共6页
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活动,也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我改革和自我完... 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活动,也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法治乡村建设具有以乡村基层自治共同体及成员为主体、以“三治结合”或“三治融合”为基本治理模式、乡村民主法治建设为基本内容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具有促进认识提高、促进方法完善、促进理论提升的理论价值,具有推进实践扩展和深入、促进实践效率提高、促进实践品位提升的实践价值,同时对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法治、文化发展战略具有推进、奠基、保障和推动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乡村建设 法治 法治社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阈下法治乡村建设框架机制与锚定——以欧文·戈夫曼的框架理论为视角
20
作者 张旭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1-69,共9页
框架分析是对社会现实进行定位、感知、辨识和标签的认知工具。运用框架分析理论对法治乡村建设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对繁杂的法治乡村建设样态进行系统化建构,由此提炼出以内部环境、目标设定、绩效管理和审查纠正为关键片段... 框架分析是对社会现实进行定位、感知、辨识和标签的认知工具。运用框架分析理论对法治乡村建设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对繁杂的法治乡村建设样态进行系统化建构,由此提炼出以内部环境、目标设定、绩效管理和审查纠正为关键片段的法治乡村框架要素体系;另一方面,法治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其特殊使命,需要借鉴欧文·戈夫曼框架理论对法治乡村建设框架体系进行锚定。消解当前法治乡村建设现实困境,实现法治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向而行,必须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农民主体性建设和嵌入式法治模式为支柱,以法律逻辑和乡土逻辑相结合为途径等科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法治乡村建设 框架分析 锚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