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法治供给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薛静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法治供给是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实施的保障。当前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目标的实施推进在法治供给侧层面还存在专项立法缺乏、执法手段单一、法律服务落后等短板。在法律供给的完善进路上,应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执法进路,增强法律服... 法治供给是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实施的保障。当前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目标的实施推进在法治供给侧层面还存在专项立法缺乏、执法手段单一、法律服务落后等短板。在法律供给的完善进路上,应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执法进路,增强法律服务,为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推进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高四新”战略 法治供给 对策
下载PDF
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民间法治供给机制构建研究
2
作者 张宁 王海桥 俞霞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7-68,共12页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空间的地缘、情感、行动、利益的共同体,“社会治理”和“共同体”具有相互组合的必然性。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角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借鉴域外纠纷化解经验,完善社会规范体系,建立政府与法...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空间的地缘、情感、行动、利益的共同体,“社会治理”和“共同体”具有相互组合的必然性。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角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借鉴域外纠纷化解经验,完善社会规范体系,建立政府与法学群团组织合作机制,发挥法学专家、民间调解员等民间法治资源作用,在合作共建、多元共治、多方共享中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民间法治供给机制,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民间法治供给 平安中国建设
原文传递
法治供给侧改革下的检察改革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克勤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118,共16页
法治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于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最终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供给是法治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范畴与逻辑起点;提升法治供给是法治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目标;优化要素配置是法治供... 法治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于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最终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供给是法治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范畴与逻辑起点;提升法治供给是法治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目标;优化要素配置是法治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途径。法治需求的样态主要体现在:对规则和秩序的需求、对意义和价值的需求以及对公共交往和生活方式的需求。法治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立法领域中的科学性;第二,执法领域中的严格性;第三,司法领域中的公正性;第四,法律监督领域中的有效性。检察供给侧改革,是通过对价值要素、制度要素、人员要素以及技术要素的有效配置,不断完善检察管理体制和检察权运行机制,进而实现建立公正高效权威检察制度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供给侧改革 法治供给 法治需求 检察场域
原文传递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演进主线、时代要求与治理结构
4
作者 刘旭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0-96,119,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需要为主线,其现代化的法治进路落脚于人民的法治需要,其实践机理表现为构筑与人民法治需要相适应的新型法治供给制度体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由此展现为人民法治需要与国家法治供给之间形成的二元动力结构。作为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需要为主线,其现代化的法治进路落脚于人民的法治需要,其实践机理表现为构筑与人民法治需要相适应的新型法治供给制度体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由此展现为人民法治需要与国家法治供给之间形成的二元动力结构。作为国家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供给侧体现了与人民法治需要相匹配、相适应的根本导向,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现代化发展战略。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健全的制度供给,这一供给以国家的立法供给、执法供给和司法供给为主体,是展现优质高效现代治理品质的法律制度供给。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进路中,法治实践展现了与现代治理体系的融合,法治供给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多元力量互动协同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演进主线 法治需要 法治供给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共同体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柳薏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103,共7页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存在着治理失衡、协同机制聚力不足和法治供给不够等现实困境。基于此,西部民族地区应当牢固树立生态治理共同体意识,以多元治理主体为基础,以协同治理机制为核心,以共同治理行动为抓手,通过树立绿色共荣的生态价...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存在着治理失衡、协同机制聚力不足和法治供给不够等现实困境。基于此,西部民族地区应当牢固树立生态治理共同体意识,以多元治理主体为基础,以协同治理机制为核心,以共同治理行动为抓手,通过树立绿色共荣的生态价值理念、制定基于生态公共利益的生态文明政策、建立圆桌协商平台等措施,保障生态共同利益;通过建立明确均衡的权责分配机制、高效完善的社会参与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通过推进民族地区特色化法治建设、提升执法质效、优化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丰富民族地区法治供给,从而探索出和谐共生、规范有序的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生态治理共同体 生态治理现代化 协同共治 法治供给
下载PDF
行业协会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助推器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钦昱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68-69,共2页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可有效解决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双失灵”困境,有利于实现行业自律、创新社会治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社会治理作用,需要明确其定位,将政府与行业协会限期脱钩,实现...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可有效解决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双失灵”困境,有利于实现行业自律、创新社会治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社会治理作用,需要明确其定位,将政府与行业协会限期脱钩,实现行业协会法治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协会 社会治理 法治供给
下载PDF
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法哲学辨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戚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116-117,共2页
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角度理解,农村集体经济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承载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目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质。立足于宪法的规定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三层解析,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中还存在保障公有价值属性和... 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角度理解,农村集体经济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承载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目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质。立足于宪法的规定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三层解析,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中还存在保障公有价值属性和有效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上的法治需求,因此,法治供给需要围绕健全落实农民主体地位、促进集体经济资本化经营和引导集体经济向高端高效产业方向发展等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法律意蕴 法治供给
下载PDF
Institutional Options for the Settle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Demand
8
作者 程金华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年第3期5-26,共22页
On the basis of data obtained from a comprehensive social survey across twenty- eight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2005 (CGSS2005), we have conducted quant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dis... On the basis of data obtained from a comprehensive social survey across twenty- eight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2005 (CGSS2005), we have conducted quant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and Chinese citizens’ purposive institutional choices in dealing with such disputes. Our study found that where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are concerned, today’s Chinese citizens are by no means apathetic about the law. However, practical constraints mean that some of them resort to other means of dispute resolution than judicial or quasi-judicial procedures. In actuality, a two-track system exists in Chinese citizens’ resolution of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that is, they have the same level of demand for (quasi-) judicial channels and for Party/government channels in the resolution of disputes of this kind. In addition,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show a great variety of preferences in terms of choice of channels for dealing with such disputes.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we argue for further reflection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his kind of research today and call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institution building to show a genuine understanding of and respect for citizens’ wis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ministrative dispute rule of law institutional supply institutional demand public demand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