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诚信”价值的法治内涵及其制度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樊晓磊 《征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58,共6页
现代社会的诚信,以新的经济社会状态为基础构建了新型道德诚信、经济诚信和制度(法律)诚信等多重维度的内涵。“诚信”价值与现代法治的社会运行机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诚信”价值入法是私法自治丰富完善的体现,其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 现代社会的诚信,以新的经济社会状态为基础构建了新型道德诚信、经济诚信和制度(法律)诚信等多重维度的内涵。“诚信”价值与现代法治的社会运行机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诚信”价值入法是私法自治丰富完善的体现,其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两种路径或形式体现在我国《民法典》和民商事单行法规范之中。“诚信”价值的公法制度实践以社会契约论、责任政府理论和法的内在道德为其证成的逻辑基础,并在宪法领域、行政法治领域、司法公信建设领域和刑事法治建设领域获得了体系性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诚信”价值 法治内涵 私法自治 制度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内涵与方法
2
作者 徐丽艳 卢天慧 程建强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16,共4页
市域社会治理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中关键一环,承载了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任,新时代市域治理现代化要以法治化为目标,依靠法治来推动,市域治理法治化关键是要“地方立法科学化、法治政府服务化、普法守法全民化、法律问题... 市域社会治理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中关键一环,承载了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任,新时代市域治理现代化要以法治化为目标,依靠法治来推动,市域治理法治化关键是要“地方立法科学化、法治政府服务化、普法守法全民化、法律问题科技化”同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市域社会治理 法治内涵
下载PDF
“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的法治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建雄 王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00-106,共7页
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是以国家刑事法律为依据、以国家工作人员罪与非罪为尺度的法治思维,不仅是对预防工作阻却职务犯罪、防止生产力要素蜕变的确信,而且是建立在法律事实基础上以减少负值为产出正值的效能判断。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 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是以国家刑事法律为依据、以国家工作人员罪与非罪为尺度的法治思维,不仅是对预防工作阻却职务犯罪、防止生产力要素蜕变的确信,而且是建立在法律事实基础上以减少负值为产出正值的效能判断。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坚持把查找直接引发案件的主客观原因作为办案内容,把帮助发案单位整章建制作为法定职责,把防止同一类案件在同一单位重复发生作为基本要求,把为地方党委政府当好预防工作参谋作为战略任务,确立"有案必办"前提下以立案数是否下降为预防工作效果的评价标准,构建职能化为基础、专业化为主导、效能化为重心、法治化为保障,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人民群众有效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检察预防 出生产力 法治内涵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城市精神的法治内涵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石文龙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62-65,共4页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它体现民族精神,反映时代要求,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新时代城市精神的法治内涵包含法治化生存,它是都市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社会的进步使得都市人的情感与认知由感性向理性转变;个人的...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它体现民族精神,反映时代要求,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新时代城市精神的法治内涵包含法治化生存,它是都市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社会的进步使得都市人的情感与认知由感性向理性转变;个人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强化;人格尊严得到弘扬;社会的发展使得都市人具有了宽广的胸怀,表现为中国法律拥有了世界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精神 法治内涵 权利意识 民族精神 法治化生存” 人格尊严 个人隐私 商业秘密
下载PDF
“美丽中国”的法治内涵 被引量:9
5
作者 侯佳儒 《环境经济》 2013年第4期19-22,共4页
“美丽中国”的法治建设,落脚点是公民权利,要保护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更要保护公民的环境权。
关键词 法治内涵 中国 公民权利 法治建设 生存权 发展权 环境权 保护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内涵论”探究
6
作者 欧海燕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2-36,共5页
厘清法治内涵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提出后,关于法治的内涵在国家层面一直没有权威科学的阐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基本含义发表的重要讲话可以概括为"法治内涵论"。法... 厘清法治内涵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提出后,关于法治的内涵在国家层面一直没有权威科学的阐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基本含义发表的重要讲话可以概括为"法治内涵论"。法治内涵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其内容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至上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权利制约论""程序法治论"和"良法善治论"等法学理论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内涵 理论和实践
下载PDF
“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的法治内涵与实践路径
7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第6期151-151,共1页
吴建雄、王力撰文认为,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是以国家刑事法律为依据、以国家工作人员罪与非罪为尺度的法治思维,不仅是对预防工作阻却职务犯罪、防止生产力要素蜕变的确信,而且是建立在法律事实基础上以减少负值为产出正值的效能... 吴建雄、王力撰文认为,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是以国家刑事法律为依据、以国家工作人员罪与非罪为尺度的法治思维,不仅是对预防工作阻却职务犯罪、防止生产力要素蜕变的确信,而且是建立在法律事实基础上以减少负值为产出正值的效能判断。“预防出生产力”是建立在法律思维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是对职务犯罪直接危害的确信;是对防范职务犯罪法律效果的肯定;“预防出生产力”用法律事实评价实践效果,其法律效果可以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要素 职务犯罪 预防 实践路径 法治内涵 国家工作人员 刑事法律 法律效果
下载PDF
食品保质期的法治内涵与法治实践
8
作者 刘庆 骆佳生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2年第6期48-55,共8页
食品保质期包括“标注保质期”及“实际保质期”。在监管实践中,关于“标注保质期”及“实际保质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从法律角度看,“标注保质期”是食品合格的根本要求。从事实角度看,“实际保质期”是安全食用的科学实践。探讨... 食品保质期包括“标注保质期”及“实际保质期”。在监管实践中,关于“标注保质期”及“实际保质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从法律角度看,“标注保质期”是食品合格的根本要求。从事实角度看,“实际保质期”是安全食用的科学实践。探讨“标注保质期”及“实际保质期”,就是在探讨事实与法律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究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法律逻辑。本文从食品保质期的法律规范、食品保质期的法治内涵、食品保质期的法治实践三个方面,结合案例分析,对食品保质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保障等内容进行探究,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保质期 食品安全法 法治内涵 法治实践
下载PDF
扫黑除恶的时代意义和法治内涵解读
9
作者 瞿艺哲 《神州》 2018年第36期269-269,共1页
扫黑除恶是保障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扫黑除恶执政为民、维稳促和、反腐倡廉的时代意义,通过坚守法律原则、遵从宽严有据、强化打击行为以及保障诉讼权益几个方面分析了扫黑除恶的法治内涵,旨在提高人们的遵纪守法意识,... 扫黑除恶是保障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扫黑除恶执政为民、维稳促和、反腐倡廉的时代意义,通过坚守法律原则、遵从宽严有据、强化打击行为以及保障诉讼权益几个方面分析了扫黑除恶的法治内涵,旨在提高人们的遵纪守法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时代意义 法治内涵
下载PDF
企业高效运营离不开法治支撑——兼论企业家素质构成中的法治内涵
10
作者 唐金仁 《企业天地》 2001年第5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企业内部 企业家素质 运作 法治 企业体制改革 现代企业 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法制 法治内涵 保证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内涵
11
作者 陈宏光 陈默 《江淮法治》 2007年第2期19-19,共1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种要求,具有十分深刻的蕴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法治内涵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内涵与实现进路
12
作者 高晟 徐明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4,共8页
新时代,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对我国法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治价值是法治的精神内核,是决定法治走向和法治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法治价值的系统视阈下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的三重价值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法治价值对于中外传统法治价值的超越,... 新时代,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对我国法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治价值是法治的精神内核,是决定法治走向和法治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法治价值的系统视阈下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的三重价值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法治价值对于中外传统法治价值的超越,有助于理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实现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价值 法治价值内涵 法治精神
下载PDF
关于法治的内涵、目标和实现途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24-28,共5页
通过语义分析认为,法治有三层内涵:一是它的表观含义,即依照法律来运用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二是它的实质含义,即建立权力对权力的制约机制;三是它的最终意义,即建立民主监督机制,确保人民的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通过语义分析认为,法治有三层内涵:一是它的表观含义,即依照法律来运用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二是它的实质含义,即建立权力对权力的制约机制;三是它的最终意义,即建立民主监督机制,确保人民的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所谓的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在此基础上,本文把建立对权力的制约机制视作法治所应确定的目标,并就人治与法治、法的工具论与信仰论、以及法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最后,本文从有机式论和机械论两种不同的哲学前提出发,通过分析认为,法治的实现途径应当是一种有机式的演化,应当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出发,从微观试验开始,实行上下结合的方式,使法治建设稳步、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内涵 目标 实现途径
下载PDF
关于法治的内涵、目标和实现途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64-67,101,共5页
通过语义分析认为,法治有三层内涵:一是依照法律来运用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二是建立权力对权力的制约机制;三是建立民主监督机制,确保人民的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法治的目标是建立对权力的制约机制。法治的实现途... 通过语义分析认为,法治有三层内涵:一是依照法律来运用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二是建立权力对权力的制约机制;三是建立民主监督机制,确保人民的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法治的目标是建立对权力的制约机制。法治的实现途径应当是一种有机式的演化,应当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出发,从微观试验开始,实行上下结合的方式,使法治建设稳步、有序、健康地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内涵 法治目标 途径
下载PDF
扫黑除恶的时代意义和法治内涵 被引量:15
15
作者 彭新林 《紫光阁》 2018年第3期61-62,共2页
要把法治理念贯穿于扫黑除恶全过程,坚决不能搞那种以人划线、上挂下联、层层检查、人人过关的政治运动或者群众运动模式。
关键词 法治内涵 意义 法治理念 运动模式 政治运动 群众
原文传递
法治中国:中国梦的法治内涵
16
作者 冯向辉 《奋斗》 2014年第3期15-16,共2页
自2012年11月15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不同场合,结合不同的工作内容对“中国梦”的内涵、目标、路径、总体布局、依靠力量等作出了系统的阐释。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其中当然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自2012年11月15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不同场合,结合不同的工作内容对“中国梦”的内涵、目标、路径、总体布局、依靠力量等作出了系统的阐释。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其中当然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当下来说就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具体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和保障,更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法治内涵 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法治 中华民族复兴 总书记 习近平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民主法治内涵
17
作者 李良栋 《紫光阁》 2013年第8期27-29,共3页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昀有机统一。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法治内涵 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领导 法治
原文传递
论法治的内涵及法治国家的实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金堂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30-32,共3页
所谓“法治”,并不等同于“法制”,也不只是“依法管理”,或是什么“管民”、“治官”的问题 ,而是具有深刻的内涵与严格的条件要求 ,其中包括民主制度、法律至上、良法之治、公民权力保障与公共权力制约等必备内容。从理论上正本清源 ... 所谓“法治”,并不等同于“法制”,也不只是“依法管理”,或是什么“管民”、“治官”的问题 ,而是具有深刻的内涵与严格的条件要求 ,其中包括民主制度、法律至上、良法之治、公民权力保障与公共权力制约等必备内容。从理论上正本清源 ,澄清观念上的盲区与误区 ,是当前顺利推进依法治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国家 法治内涵 民主政治 法治 法律至上 良法 公民权力保障 司法独立 司法公正
下载PDF
医学生道德教育蕴含的法治精神内涵探析
19
作者 张会萍 靳家宝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8年第11期59-61,共3页
医学生道德教育过程蕴含着深刻的法治精神内涵。对医学生来说,做到仁医济世,需要德术兼备,这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权;做到诚信友善,需要审慎自律,这有利于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做到爱岗敬业,需要无私奉献,这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本... 医学生道德教育过程蕴含着深刻的法治精神内涵。对医学生来说,做到仁医济世,需要德术兼备,这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权;做到诚信友善,需要审慎自律,这有利于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做到爱岗敬业,需要无私奉献,这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本次研究从这三个方面探究医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蕴含的法治精神内涵,探索医学生道德教育内容的层次感和丰富性,以完善医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体系,提升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道德教育 法治精神内涵
下载PDF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培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备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0-93,共4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社会主义一般法治理念和特殊法治理念;社会主义一般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有权利义务理念、尊重人权理念、公平正义理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社会主义一般法治理念和特殊法治理念;社会主义一般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有权利义务理念、尊重人权理念、公平正义理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和法律至上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途径一是努力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二是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