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的中国区域法治发展
1
作者 公丕祥 《人民法治》 2023年第16期6-11,共6页
我们知道,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超大型东方大国,东中西部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必然影响或制约着各个区域法治发展的进展状况与实际效果,必须在坚持国家法治统一性的前提下认真对待、精心谋划、扎实推进... 我们知道,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超大型东方大国,东中西部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必然影响或制约着各个区域法治发展的进展状况与实际效果,必须在坚持国家法治统一性的前提下认真对待、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区域法治发展。这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法治发展 法治现代化 进展状况 普遍性与特殊性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东方大国 国家法治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区域法治发展的概念意义——一种法哲学方法论上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公丕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72,共16页
推进区域法治发展,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议程。一般来说,区域包括全球意义上的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区域,后者是指主权国家范围内以特定的行政管辖层级为基础的地区单元,或者是以一定地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若干行政管辖层级... 推进区域法治发展,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议程。一般来说,区域包括全球意义上的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区域,后者是指主权国家范围内以特定的行政管辖层级为基础的地区单元,或者是以一定地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若干行政管辖层级的地区单元的集合体,因而构成了本文的讨论范围。区域法治发展是国家法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法治发展在主权国家的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具体实现。国家层面的区域法治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系统,这里主要从法哲学方法论意义上加以研究。马克思提出的"多样性统一"的概念命题,为我们研究区域法治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区域法治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又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的品格,进而呈现多样性统一的运动样式。"个别化的方法原则",这是从黑格尔到19世纪德国世俗历史主义的思想流变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方法论准则,在马克斯·韦伯那里达到了集大成。批判地改造并运用个别化的分析原则,有助于我们发现区域法治发展现象的内在奥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拟应妥当地处理好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揭示和概括个体行动的本质性关系;努力探索个体性行动的因果性联系;从现实中升华并形成思维类型;对研究对象展开具体的历史性的分析;高度重视价值基础和价值评价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治发展 区域法治发展 多样性统一 个别化的方法论原则
下载PDF
区域法治发展的概念意义——一种法哲学方法论上的初步分析
3
作者 公丕祥 《法制现代化研究》 2013年第1期101-120,共20页
推进区域法治发展,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议程。一般来说,区域包括全球意义上的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区域,后者是指主权国家范围内以特定的行政管辖层级为基础的地区单元,或者是以一定地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若干行政管辖... 推进区域法治发展,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议程。一般来说,区域包括全球意义上的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区域,后者是指主权国家范围内以特定的行政管辖层级为基础的地区单元,或者是以一定地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若干行政管辖层级的地区单元的集合体,因而构成了本文的讨论范围。区域法治发展是国家法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法治发展在主权国家的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具体实现。国家层面的区域法治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系统,这里主要从法哲学方法论意义上加以研究。马克思提出的“多样性统一”的概念命题,为我们研究区域法治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区域法治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又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的品格,进而呈现多样性统一的运动样武。“个别化的方法原则”,这是从黑格尔到19世纪德国世俗历史主义的思想流变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方法论准则,在马克斯.韦伯那里达到了集大成。批判地改造并运用个别化的分析原则,有助于我们发现区域法治发展现象的内在奥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拟应妥当地处理好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揭示和概括个体行动的本质性关系;努力探索个体性行动的因果性联系;从现实中升华并形成思维类型;对研究对象展开具体的历史性的分析;高度重视价值基础和价值评价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治发展 区域法治发展 多样性统一 个别化的方法论原则
下载PDF
以人为本与法治发展——兼论程序公正的权利表达 被引量:8
4
作者 郑成良 杨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3-98,共6页
在法治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应通过法律尊重和保障人的正当权利。现代意义的权利理念是从西方起步的,但权利公理作为本土法律文化的一部分,其论证路径必定依循本国法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当下中国而言,需要处理好民本的固守与正当性... 在法治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应通过法律尊重和保障人的正当权利。现代意义的权利理念是从西方起步的,但权利公理作为本土法律文化的一部分,其论证路径必定依循本国法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当下中国而言,需要处理好民本的固守与正当性权利概念的引进、"国家悖论"与地方性权利的参与、回归政治国家与权利的程序法则三个基本关系。中国的权利公理在前现代社会是以福利为基点的,而在现代社会则是以权利为基点的。权利本位导向的"积极福利"理论应是法治发展的基石。权利公理的证成及"积极福利"理论的兴起,都要求在实现以人为本的法治建设中关注权利的程序性规范问题。在司法过程中,司法公正的特殊品质决定了程序公正优先,它是走出"丛林正义"、迈向法治社会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权利公理 积极福利 程序优先 法治发展
下载PDF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被引量:11
5
作者 邱本 徐博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44,共12页
中国有自己的法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法治实践的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法治实践是中国法治理论最重要的源泉,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必将催生中国法治... 中国有自己的法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法治实践的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法治实践是中国法治理论最重要的源泉,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必将催生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旨在从学术流派的角度对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理论进行理论概括和学术阐述。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梳理中国法律发展历史,总结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实践,在国际视野下开拓创新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为人类法治建设走出一条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法治发展 法治实践
下载PDF
区域法治发展的法理学思考--一个初步的研究构架 被引量:47
6
作者 夏锦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88,共16页
随着区域科学的兴起与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区域法治发展成为法治国家建设领域中一个全新的论题,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区域法治发展理论是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也是在形成基础上构建的... 随着区域科学的兴起与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区域法治发展成为法治国家建设领域中一个全新的论题,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区域法治发展理论是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也是在形成基础上构建的。加强区域法治发展理论研究具有促进法学理论发展与推动现实问题解决之双重意义。在基础理论研究层面上,区域法治发展的研究应当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维度进行。区域法治发展理论将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和法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法治发展 法理学 本体论 价值论 方法论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主导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蒋传光 王逸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99,共5页
中国的法治发展不能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是基于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分析而形成的科学的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具有直接的主导作用,这种... 中国的法治发展不能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是基于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分析而形成的科学的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具有直接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法治发展的合法性源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二,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领导中国的法治发展;其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塑造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自主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法治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下载PDF
中国的法治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8
作者 武树臣 武建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9,共10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新时代,我们要注意避免法治建设中的"西化"思想倾向,同时要慎重而合理地对待法治发展中的道德合理性;要树立法治类型学的思维,走出一条真正属于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中国...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新时代,我们要注意避免法治建设中的"西化"思想倾向,同时要慎重而合理地对待法治发展中的道德合理性;要树立法治类型学的思维,走出一条真正属于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中国法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一种"构造主义"的发展模式,它对中国法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型法治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忽略了中国自身的传统元素,遮蔽了民间社会的法治功能,这是需要认真反思的。实践性法治发展观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它有着多方面的理论支撑,实现了法治思维方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合理性 法治类型学 法治构造主义 实践性法治发展
下载PDF
东北法治发展的区域文化惯性与超越 被引量:4
9
作者 尹奎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81,共9页
文化惯性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有自身发生作用的一般机理。在东北地区法治发展中,偏重礼俗和人情、对政策的过分依赖、自我革新的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官本位文化等,是影响东北法治发展的文化惯性表现。应遵循文化和法治发展规律,从... 文化惯性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有自身发生作用的一般机理。在东北地区法治发展中,偏重礼俗和人情、对政策的过分依赖、自我革新的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官本位文化等,是影响东北法治发展的文化惯性表现。应遵循文化和法治发展规律,从形成东北法治文化共识、增强以法治思维进行地方治理的文化自觉性、培育包容性文化因子等方面实现东北法治发展的区域文化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东北法治发展 文化惯性 文化共识 法治思维 包容性
下载PDF
论作为一种民主法治发展方法论的城市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建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6,共8页
将城市化作为一种民主法治发展方法论,有助于克服制度主义与法条主义视角观察和研究民主法治发展存在的不足。民主法治本质上属于一种城市现象,其确立和运行,当然也需要城市化的支撑。通过史实和经验考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认识:能... 将城市化作为一种民主法治发展方法论,有助于克服制度主义与法条主义视角观察和研究民主法治发展存在的不足。民主法治本质上属于一种城市现象,其确立和运行,当然也需要城市化的支撑。通过史实和经验考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认识:能够指导民主法治发展的方法论,应该是一个能与城市化发展相互动、相协调的方法论,因为不考虑民主法治的城市化根基而仅靠制度建设是不足以支撑民主法治的。在这里,城市化并非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而是作为一种独特立场观和方法论显示出其民主法治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法治发展 方法论 城市化
下载PDF
在法治发展新阶段振兴我国的法律职业伦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永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0-135,共6页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将更多地转移到有法必依或者说法律实施上。法律职业者是法律实施的中坚力量,法律职业伦理对于职业者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将更多地转移到有法必依或者说法律实施上。法律职业者是法律实施的中坚力量,法律职业伦理对于职业者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法治发展新阶段热切呼唤法律职业伦理的振兴和法治信仰的确立。在制度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法律职业伦理滞后导致的司法渎职和腐败问题已成为法律实施的严重障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振兴我国的法律职业伦理,面临着"理论基础—制度规范—体制设计—机制运行"四位一体的研究架构和实践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发展新阶段 实然法治 法律职业伦理 伦理建设
下载PDF
文明转型与中国特色法治发展之路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恒山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3,共10页
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一直没有完成由农耕文明政治统治向商工文明的法律治理的转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难探索,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展开了法治建设的历程。因各种历史性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法治之路有自己的特点,它们包括:由中... 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一直没有完成由农耕文明政治统治向商工文明的法律治理的转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难探索,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展开了法治建设的历程。因各种历史性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法治之路有自己的特点,它们包括: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进;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制度依托;在赋予政府巨大责任和权力的同时对其加以必要约束限制;在对中国传统法文化扬弃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转型 中国特色 法治发展之路
下载PDF
行政法治发展战略问题引论——30年行政法治发展路径与方向的反思与前瞻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东坡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3,共5页
行政法治发展战略问题的核心在于行政法治的理想图景及其实现途径。行政法治发展战略思维是把握行政法治实践的基本结构、根本矛盾及其运动形态的思维原则、方法的总称,具有基础性、系统性、根本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要清醒地将我国行政... 行政法治发展战略问题的核心在于行政法治的理想图景及其实现途径。行政法治发展战略思维是把握行政法治实践的基本结构、根本矛盾及其运动形态的思维原则、方法的总称,具有基础性、系统性、根本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要清醒地将我国行政法治发展定位于基础阶段,在制度建设上着力防范和克服法治进程中"制度失灵"与"泛形式化"的消极后果,必须强调和突出行政法制的"秩序重建"与"价值共识"的双重功能,着力解决其中的民主行政、组织法制、实体正义与监督合力等行政发展战略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治发展战略 战略思维 法治政府 民主行政 行政组织法
下载PDF
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之完善——以区域法治发展为视角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文轩 孙昭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区域法治发展理论为研究特定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的法制需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区域法治发展理论有五个分析维度,包括国家法治发展的整体性分析、区域法治发展的个性化分析、区域法治的实证... 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区域法治发展理论为研究特定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的法制需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区域法治发展理论有五个分析维度,包括国家法治发展的整体性分析、区域法治发展的个性化分析、区域法治的实证研究分析、区域的差异性分析以及区域法治发展的功能分析。基于此,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展开研究,有助于更加清晰地发现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过程的内在机理、实际状况、现实需求、问题困境、背后成因等等,以探究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京津冀协同立法 区域法治发展
下载PDF
政治文明与法治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振旭 冯翠珍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4-105,141,共3页
揭开人类政治文明史 ,人们不难发现 ,政治文明进步的程度始终与法治的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 ,往往是以具有法治意义的制度、规则作为其合理存在的根据和政治运行的保障 ,并通过政治运行 ,法治化体现其价值意义的。据此 ,现代政治文明应该... 揭开人类政治文明史 ,人们不难发现 ,政治文明进步的程度始终与法治的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 ,往往是以具有法治意义的制度、规则作为其合理存在的根据和政治运行的保障 ,并通过政治运行 ,法治化体现其价值意义的。据此 ,现代政治文明应该表现为人民统治权利的法定化、制度化 ;表现为政治权威产生和运行的合法化 ;表现为公共权力行使的程序化 ;表现为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 ;表现为人民政治权利实现途径的民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法治发展
下载PDF
论社会管理创新与中国法治发展模式变革的契合促动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浩 孙祥生 《法治研究》 2013年第8期3-8,共6页
由政府推进型法治发展模式向政府与社会互动型法治发展模式转变是当下中国法治变革的基本方向。市民社会的成长发育,既是法治发展所需的条件,也是法治模式变革的基本要求。社会管理创新与中国法治发展模式变革之间构成的条件式契合关系... 由政府推进型法治发展模式向政府与社会互动型法治发展模式转变是当下中国法治变革的基本方向。市民社会的成长发育,既是法治发展所需的条件,也是法治模式变革的基本要求。社会管理创新与中国法治发展模式变革之间构成的条件式契合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改良和市民社会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中国法治发展具有积极推进作用。同时,社会管理创新在推进中国法治模式变革过程中依然存在困境,其对法治发展的推进作用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法治发展模式 契合 促动
下载PDF
论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发展的“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94,共10页
新时期应以“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作为民族区域自治法治的发展策略。“制宜之地”主要包括中外民族地方自治制度比较、民族自治地方与其他地方比较、民族自治地方间的纵向比较、民族自治地方间的横向比较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特定民... 新时期应以“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作为民族区域自治法治的发展策略。“制宜之地”主要包括中外民族地方自治制度比较、民族自治地方与其他地方比较、民族自治地方间的纵向比较、民族自治地方间的横向比较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特定民族自治地方与其他民族自治地方的比较等;“俱进之时”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8年宪法修改提供的根本法新基础、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修改提供的立法新空间、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国家举措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治自身优化完善的新趋势等。针对2017年全国人大法工委“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座谈会提出的问题清单,可在立足实践、充分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综合配置两大策略予以系统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发展 因地制宜 与时俱进 全国人大法工委座谈会问题清单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新加坡法治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绍鸿 《理论建设》 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
一、特色:注重在法律继承基础上创新新加坡原本是一个贫瘠荒芜的小岛,曾经是马来亚的一部分,1819年租借给英国,1824年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42-1945年被日本占领,改名为昭南岛,1959年脱离英国殖民地自治,1963年与马来亚合并,重新回归,196... 一、特色:注重在法律继承基础上创新新加坡原本是一个贫瘠荒芜的小岛,曾经是马来亚的一部分,1819年租借给英国,1824年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42-1945年被日本占领,改名为昭南岛,1959年脱离英国殖民地自治,1963年与马来亚合并,重新回归,1965年与马来西亚分开,成为独立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法治发展 有机融合 英国殖民地 现代 传统 1959年 法律继承
下载PDF
苏南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春莉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9-34,共6页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作为国家战略的确定,标志着苏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是这一地区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新开端。法治建设既是苏南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苏南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在苏...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作为国家战略的确定,标志着苏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是这一地区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新开端。法治建设既是苏南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苏南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在苏南现代化进程中,法治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为苏南现代化进程中法治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随着一体化建设的深化,苏南区域一体化的现实也对苏南的区域法治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要实现法治对苏南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必须从以下方面同时进行:首先,进一步制定促进苏南区域一体化的省级地方立法;其次,加强苏南五市地方立法间的协作;再次,建立苏南区域法治的定期评估制度;最后,建立与完善苏南区域法治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现代化 区域一体化 法治发展
下载PDF
地方法治发展量化评价的意义与原则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旭东 《法治社会》 2016年第2期11-17,共7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之后,法治发展进入新阶段,法治发展的量化评价面临迫切的现实需要。相关的研究与实际操作已在进行之中,法学理论部门不宜纠缠于应该"怎样做"的讨论,应当迅速适应现实要求提供可操作的法治评价指标体系...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之后,法治发展进入新阶段,法治发展的量化评价面临迫切的现实需要。相关的研究与实际操作已在进行之中,法学理论部门不宜纠缠于应该"怎样做"的讨论,应当迅速适应现实要求提供可操作的法治评价指标体系,以充分满足法治实践部门的迫切需求。合理的法治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应当遵循可操作性、系统性、可调整性与可比较性等原则进行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发展评价 量化 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