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信用论纲——法治实效的理念保障 被引量:3
1
作者 顾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85-189,共5页
法律具有在社会主体间价值共识与认同基础上的社会信用性。法律信用既是法治运行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基本要素,又是社会主体应当具备的一种主观心态与文化素质。法律信用在法治系统构成中占据基础性与决定性地位。考察与把握法律的社会信用... 法律具有在社会主体间价值共识与认同基础上的社会信用性。法律信用既是法治运行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基本要素,又是社会主体应当具备的一种主观心态与文化素质。法律信用在法治系统构成中占据基础性与决定性地位。考察与把握法律的社会信用性,有助于充分认识法的运行的内在结构,养成法律权威与法律信仰的法治观念,自觉进行法治实践活动,遵循法治的基本要求,在理念层次上保障法治实效的真正实现,促进社会生活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构成 法律信用 法治实效
下载PDF
论法治体系概念
2
作者 侯学宾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30,204,共12页
“法治体系”是一个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运行实践“系统集成”的统合性概念,体现了政治性与法律性、系统性与规范性、民族性与人类性、实践性与理论性、现实性与理想性、法律规范主导性与其他社会规范补充性的有机统一。“法治体... “法治体系”是一个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运行实践“系统集成”的统合性概念,体现了政治性与法律性、系统性与规范性、民族性与人类性、实践性与理论性、现实性与理想性、法律规范主导性与其他社会规范补充性的有机统一。“法治体系”概念呈现了中国法治实践的系统性品质,是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概念,具有强大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体系 法治体系内涵 法治体系构成 法治体系意义
原文传递
规范多元的法治协同:基于构成性视角的观察 被引量:28
3
作者 彭小龙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1-181,共2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党内法规、社会规范纳入法治的规范体系,规范多元的法治协同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命题。这主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法律以外的规范之于法治的意义,以及法治对这些规范的协同。现有研究因规范与社会"两分架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党内法规、社会规范纳入法治的规范体系,规范多元的法治协同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命题。这主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法律以外的规范之于法治的意义,以及法治对这些规范的协同。现有研究因规范与社会"两分架构"而引发诸多分歧,难以作出有效回应。从构成性角度来看,规范来源于社会,各种规范在内容、认知、动员等层面的互动则推动着社会组成部分及整体的形成与变迁。基于这种构成关系,各种规范的独特价值应得以尊重,法治亦可在法律与其他规范的互动中实现"依法而治"的扩展,通过共识凝聚、结构锚定、协调试错、类型化处理等机制形成以法律为基础并统摄其他规范的"规则之治",既确保其价值导向和社会秩序,又不损及其他规范的意义和社会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多元 党内法规 社会规范 规范体系 构成法治 协同机制
原文传递
法治体系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文海林 《光华法学》 2013年第1期45-66,共22页
几乎所有法学概念都存在多义、歧义的现实,和法律问题有事实、价值两种表达、处理方法,表明法治亟需形成体系地处理问题的模式,从而形成法治的体系理论;法治体系理论还是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其不同于以往任何理论的地方在于两点... 几乎所有法学概念都存在多义、歧义的现实,和法律问题有事实、价值两种表达、处理方法,表明法治亟需形成体系地处理问题的模式,从而形成法治的体系理论;法治体系理论还是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其不同于以往任何理论的地方在于两点:一是社会功能性;二是历史阶段性。历史阶段性是社会功能性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批判了法学决定论,认为法学只能发挥发现作用,同时认为正义、秩序、自由、功利、责任等重要概念只能体系地把握。同时,基于法治两套体系认同了人治的法治生成体系归宿,并以法治构成体系的要求,检讨了中国以往在执法改革、立法改革、中国法治道路等重大问题的基本看法,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法治中的意义做了一定程度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科学主义 法治体系 法治构成体系 法治生成体系 执法改革 立法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