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写本《法花行仪》与唐代法华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松森秀幸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9,共8页
《法花行仪》是唐代《法华经》研究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著作。《法花行仪》讨论了"成为恶人的行为"与"成为善人的行为",尤其重视让人未来成为善人的"现在因"。可以说,它是以修行为核心理念的《法华经》解... 《法花行仪》是唐代《法华经》研究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著作。《法花行仪》讨论了"成为恶人的行为"与"成为善人的行为",尤其重视让人未来成为善人的"现在因"。可以说,它是以修行为核心理念的《法华经》解说书。慧沼在《法华玄赞义决》中将其视为重要著作。除了《法华玄赞义决》以外,看不到言及《法花行仪》的其他文献。这似乎说明《法华行仪》的流行是短暂的,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花行仪》 华经》 唐代 华思想
下载PDF
明代山西法花器的装饰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亚韶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9年第4期18-22,共5页
法花是明代极具山西地方特色的陶瓷品种,其装饰风格与同时代其它陶瓷有着显著的差别。本文从装饰工艺和装饰艺术两个方面阐释山西法花的典型特征,并探讨其装饰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法花 工艺特征 艺术特征 形成因素
下载PDF
山西明代法花陶瓷文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亚韶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7期40-41,共2页
法花陶瓷创烧于元代,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加上对本土文化的吸收和改造,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文化。该文分析法花陶瓷的形成、工艺,阐述其多元化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法花 形成因素 工艺 艺术特征
下载PDF
乔氏法花历史探源
4
作者 乔加胜 乔香平 《陶瓷》 CAS 2020年第8期61-62,共2页
法花是陶胎彩釉器,也是一种陶瓷装饰技法。笔者通过介绍法花的历史渊源,将乔氏法花的工艺使承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乔氏 法花 历史 探源
下载PDF
明代山西法花塑“莲池会”造像探析
5
作者 王亚韶 王懿敏 《雕塑》 2024年第2期82-83,共2页
多角度剖析明代山西法花塑莲池会,从表象入手管窥其文化内涵。分析工艺、材质对于法花塑的发生和转化的影响;探讨莲池会的模式化造型和法花塑流行的动因;从对工匠的分析探讨其传承方式,以及制度的影响;从功能的角度探求审美意义。
关键词 法花 莲池会 造像
原文传递
农杆菌蘸花法侵染拟南芥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许红梅 张立军 刘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43-146,共4页
为探索拟南芥转化法的广泛性,使其能转化其它植物,研究了转化试验中的一些参数。结果表明:农杆菌渗透转化拟南芥成功的3个关键因素是:适当的植株发育时期,即花蕾期;5%的蔗糖;0.05%的Silwet L-77。该种方法可适用于多种生态型的拟南芥... 为探索拟南芥转化法的广泛性,使其能转化其它植物,研究了转化试验中的一些参数。结果表明:农杆菌渗透转化拟南芥成功的3个关键因素是:适当的植株发育时期,即花蕾期;5%的蔗糖;0.05%的Silwet L-77。该种方法可适用于多种生态型的拟南芥植物转化,便于快速获得带有T-DNA标记的植株,并为植物的转基因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侵染 拟南芥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甘蓝型油菜过程中柱头顶端开裂时期的确定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宁宁 王伟杰 +6 位作者 王玉康 曹维 李明 Sundus Zafar 胡茂龙 浦惠明 谭小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114-116,共3页
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floral-dip)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非组织培养的遗传转化法,在拟南芥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油菜中的转化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以甘蓝型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雌... 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floral-dip)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非组织培养的遗传转化法,在拟南芥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油菜中的转化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以甘蓝型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雌蕊柱头开裂时间的研究,发现即将开放的10~15个花苞的柱头是裂开的,此时最有利于农杆菌进入子房室完成转化。对这部分花蕾进行浸花法转化,得到的T1代种子发芽后通过除草剂筛选获得抗性转基因植株,进一步对这些植株进行PCR验证,其阳性率高达72.7%。该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农杆菌转化效率,实现甘蓝型油菜更有效的遗传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柱头开口 转化效率 农杆菌
下载PDF
多元一体:元、明时期法花陶瓷多元文化因素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亚韶 赵燚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4期132-134,共3页
法花陶瓷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入了伊斯兰制陶工艺、蒙元色尚信仰、汉族宗教和民俗文化,以及北方磁州窑和景德镇陶瓷工艺文化,形成了元、明时期独具一格的陶瓷艺术形式。文章对法花陶瓷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因素展开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元、明时期 法花陶瓷 多元 文化因素
原文传递
植物遗传转化农杆菌浸花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高建强 梁华 赵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2-25,共4页
为了为玉米农杆菌介导浸染花序遗传转化方法找到理论依据,论述了浸染花序的遗传转化方法在拟南芥中的研究进展,说明农杆菌浸染的目的受体是胚珠,证实转化时间发生在授粉前。近年在黑麦和小麦的浸染花序遗传转化上的研究结果证实,农杆菌... 为了为玉米农杆菌介导浸染花序遗传转化方法找到理论依据,论述了浸染花序的遗传转化方法在拟南芥中的研究进展,说明农杆菌浸染的目的受体是胚珠,证实转化时间发生在授粉前。近年在黑麦和小麦的浸染花序遗传转化上的研究结果证实,农杆菌介导的浸染花序的遗传转化方法在禾本科麦类作物是可行的。遗传转化方法是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改良作物性状的必要手段,经愈伤组织培养阶段的禾谷类转化方法存在许多的限制因素,农杆菌介导的浸染花序遗传转化方法避免了愈伤组织培养过程,而且可节省大量的时间,为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有效的快速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遗传转化 拟南芥 生殖细胞 禾本科
下载PDF
利用广义应变花法计算地应变场
10
作者 朱守彪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7,共7页
根据GPS测量的速度计算地应变是地球动力学研究中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但计算时涉及数值微分,如何减小其计算误差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提出将工程测量中的平面应变花分析方法推广到地球球面上的广义应变花方法;并通过对已知位移和应... 根据GPS测量的速度计算地应变是地球动力学研究中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但计算时涉及数值微分,如何减小其计算误差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提出将工程测量中的平面应变花分析方法推广到地球球面上的广义应变花方法;并通过对已知位移和应变场的特例下的数值实验,比较常用的最小二乘配置法和广义应变花方法计算应变的精度。结果显示广义应变花法应变的计算精度比最小二乘配置法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变场 广义应变 地球动力学 最小二乘配置 GPS 地壳运动速度场
下载PDF
广义应变花方法及其在川滇地区地应变率场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守彪 石耀霖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92-302,共11页
提出将工程测量中的平面应变花分析方法推广到地球球面上的广义应变花方法 ;并通过对已知位移和应变场的特例下的数值实验 ,比较常用的最小二乘配置法和广义应变花方法计算应变的精度 .结果显示广义应变花法应变的计算精度比最小二乘配... 提出将工程测量中的平面应变花分析方法推广到地球球面上的广义应变花方法 ;并通过对已知位移和应变场的特例下的数值实验 ,比较常用的最小二乘配置法和广义应变花方法计算应变的精度 .结果显示广义应变花法应变的计算精度比最小二乘配置法高 .最后以中国川滇地区为例 ,利用GPS观测资料计算了地应变率场 ,并对计算方法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应变 最小二乘配置 GPS观测 地应变场 川滇地区
下载PDF
色织物工艺设计中劈花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国平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7-49,共3页
色织物工艺设计中劈花方法的探讨在色织行业中,劈花是工艺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项目之一。色织物往往花型、组织复杂,经色纱排列变化较大,根据花纹的组织、配色、穿综、插箱及几何形状等特点,可将其分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两种。非对称性... 色织物工艺设计中劈花方法的探讨在色织行业中,劈花是工艺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项目之一。色织物往往花型、组织复杂,经色纱排列变化较大,根据花纹的组织、配色、穿综、插箱及几何形状等特点,可将其分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两种。非对称性花纹的劈花一般是无规律可循的,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织物 工艺设计 织造
下载PDF
从“课花十八法”看古代植物景观营造技法
13
作者 巫木旺 陈波 +2 位作者 麻欣瑶 卢山 李秋明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34-544,共11页
《花镜》中"课花十八法"虽然包括了18种植物景观营造技法,但是以往研究没有根据技法间的关联性作系统分析。首先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与总结"课花十八法"的内容要点,探讨各种技法之间的关联性,然后按照现代植物景观... 《花镜》中"课花十八法"虽然包括了18种植物景观营造技法,但是以往研究没有根据技法间的关联性作系统分析。首先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与总结"课花十八法"的内容要点,探讨各种技法之间的关联性,然后按照现代植物景观营造流程对其重新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每种技法的详细内容,探讨古人如何运用"课花十八法"进行植物景观营造,将其与现代植物景观营造技法作比较,并从直接使用、改良使用与替代使用三方面探讨其在现代植物景观营造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 “课十八 植物景观营造 古为今用
下载PDF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连载)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寿橙 《中国食用菌》 1993年第2期5-7,共3页
在原木上砍以疤痕,利用自然孢子接种栽培香菇的技术,称为砍花法栽培。砍花法在世界上唯我国和日本有之,日本称为“铊目法”。砍花法源自浙江龙泉、庆元、景宁三县,随着菇民向全国扩散,技术亦随之施用于全国广大菇场,以后经过史料的传播... 在原木上砍以疤痕,利用自然孢子接种栽培香菇的技术,称为砍花法栽培。砍花法在世界上唯我国和日本有之,日本称为“铊目法”。砍花法源自浙江龙泉、庆元、景宁三县,随着菇民向全国扩散,技术亦随之施用于全国广大菇场,以后经过史料的传播,僧人的交往等原因,使技术远播日本,至今已有800年以上历史。直到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砍花法仍是我国香菇生产的主要方法。当纯菌种播种栽培香菇技术已历史地取代砍花法之后,我们将其作为民族的农业文化遗产,加以总结,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提高,是十分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栽培 中国
下载PDF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连载)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寿橙 《中国食用菌》 1994年第4期8-9,共2页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连载)张寿橙砍花法对病虫鸟兽害的生态防治十分理想的菇场、上等的菇树、加上优秀的砍花手和丰调雨顺的年情,砍花菇场香菇便大丰收了。笔者曾见到无数二十余米长的难以合抱的大枫树,横卧于菇山上,砍花后才三...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连载)张寿橙砍花法对病虫鸟兽害的生态防治十分理想的菇场、上等的菇树、加上优秀的砍花手和丰调雨顺的年情,砍花菇场香菇便大丰收了。笔者曾见到无数二十余米长的难以合抱的大枫树,横卧于菇山上,砍花后才三年,全树出菇如鱼麟重叠,一株树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栽培 病虫害 生态防治
下载PDF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连载)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寿橙 《中国食用菌》 1993年第6期6-8,共3页
五、砍花的作用和方法之探究(一)砍花的作用1.承受孢子以砍口直接承受孢子,造就一个干湿适宜而易于香菇孢子萌发的环境,是砍花的主要作用。菇树承受孢子,一者随水而入,二者直接沉降。
关键词 香菇 栽培
下载PDF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连载)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寿橙 《中国食用菌》 1993年第5期9-10,共2页
四、砍花法对菇场、菇木湿度的自然调控砍花法是半自然人工栽培。砍树作业与常规的森林采伐作业完全不同,与一般菌丝播种段木栽培也不同,而自成一套不可更改的体系。
关键词 香菇 栽培
下载PDF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连载)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寿橙 《中国食用菌》 1994年第2期10-11,共2页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连载)张寿橙(四)惊蕈菇民亦称“惊”,1796年,日本佐藤成裕引用龙泉县志所载(后转于《菽园杂志》及《广东通志》)之185个字,将其著作取名为《惊蕈录》。相传惊蕈是800年前被神化了的菇农代表人...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连载)张寿橙(四)惊蕈菇民亦称“惊”,1796年,日本佐藤成裕引用龙泉县志所载(后转于《菽园杂志》及《广东通志》)之185个字,将其著作取名为《惊蕈录》。相传惊蕈是800年前被神化了的菇农代表人物──吴三公发明的。他对已经砍花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栽培
下载PDF
庆元县保护和传承香菇剁花法栽培技艺的措施与成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建平 《食药用菌》 2020年第5期365-366,共2页
吴三公发明的剁花法(又称“砍花法”)香菇栽培技艺,在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是庆元香菇文化的载体和标志。但是随着生产技艺的革新,剁花法技艺面临传续的挑战。庆元县通过走访菇农等整理形成较为完整的剁花法技艺资料,... 吴三公发明的剁花法(又称“砍花法”)香菇栽培技艺,在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是庆元香菇文化的载体和标志。但是随着生产技艺的革新,剁花法技艺面临传续的挑战。庆元县通过走访菇农等整理形成较为完整的剁花法技艺资料,出台剁花法生产扶持政策,举办技艺竞赛,培养传承人,设立剁花法保护区和传承区,拍摄香菇文化记录片等措施,加以积极保护与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 传承 措施 成效
下载PDF
香菇发源地探秘(七)--火爆矿冶解开了香菇砍花法形成之谜 被引量:1
20
作者 梅盛龙 徐金花 张寿橙 《食药用菌》 2021年第6期554-557,共4页
在研究砍花法香菇栽培之初始阶段时,史书只写了“以刀斧所砍之处,发现生长香菇,且不砍不出,乱砍乱出,若砍而不出,发声叹而以槌棒击树,谓之惊蕈……”。这一解释仍不够清晰。对砍花法的技术要点如树种、砍花、温湿度掌控,以及病虫鸟兽防... 在研究砍花法香菇栽培之初始阶段时,史书只写了“以刀斧所砍之处,发现生长香菇,且不砍不出,乱砍乱出,若砍而不出,发声叹而以槌棒击树,谓之惊蕈……”。这一解释仍不够清晰。对砍花法的技术要点如树种、砍花、温湿度掌控,以及病虫鸟兽防治,烘干、储存等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推测:用“火爆法”开采五金之矿,必须大量砍伐阔叶树硬质木材,以干柴刚炭作为采矿冶炼基础,而砍伐后截段、堆积、干燥等过程,无形中成了木腐菌孢子定植的优势场所。人们在采食各种蕈菌过程中,发现香菇无毒且具特殊香味,随着香菇在食物贫缺的采矿区风靡,成为珍品,从坑户中逐渐分化出以采集、加工、销售香菇的坑民队伍。经历漫长的岁月磨练,最终形成香菇砍花法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柴刚炭 香菇栽培 坑民 菇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