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荐先济幽 祈福禳灾——刘门法言坛研究
1
作者 杜阳光 刘雅萍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9年第1期298-307,共10页
法言坛是清末以来成都地区最有名的民间道坛,由著名学者刘沅和其弟子所创立。刘沅早年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与道教结有深缘,他与弟子搜集道教科仪文献汇编校成《法言会纂》一书,成为法言坛科仪活动的教材。法言坛在法事科仪方面,一方面进... 法言坛是清末以来成都地区最有名的民间道坛,由著名学者刘沅和其弟子所创立。刘沅早年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与道教结有深缘,他与弟子搜集道教科仪文献汇编校成《法言会纂》一书,成为法言坛科仪活动的教材。法言坛在法事科仪方面,一方面进行斋醮荐亡,祭祀追悼祖先;另一方面推己及人,超度孤魂野鬼,从而形成了法言坛"荐先济幽"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言坛 刘沅 科仪 荐先济幽
下载PDF
法言坛与槐轩学派传承关系新探
2
作者 罗海军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3,共8页
法言坛从清代乾嘉时期至今,在巴蜀地区传承约200余年,其中刘沅与槐轩门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传承作用。法言坛的传承与发展除了和刘门的设帐讲学、秘授丹道功法和斋醮做会等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与刘沅的子孙和门人在巴蜀各地踵行教... 法言坛从清代乾嘉时期至今,在巴蜀地区传承约200余年,其中刘沅与槐轩门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传承作用。法言坛的传承与发展除了和刘门的设帐讲学、秘授丹道功法和斋醮做会等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与刘沅的子孙和门人在巴蜀各地踵行教业、广阐其教密不可分。法言坛借助槐轩学派在巴蜀地区的传播而发展,在成都市区、简阳市、新津区、邛崃市、三台县等四川各地广为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言坛 槐轩学派 道教 刘门
原文传递
川西法言坛中元法会的考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菲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6,共5页
法言坛是川西地区传承久远的火居道坛,刊行于清代中晚期的《法言会纂》是该道坛的科仪本。法言坛从清代中晚期流传至今,具有地方道教的鲜明特色。本文根据对什邡大王庙法言坛中元法会的田野调查,对法言坛的传衍及刘门概况、法言坛中元... 法言坛是川西地区传承久远的火居道坛,刊行于清代中晚期的《法言会纂》是该道坛的科仪本。法言坛从清代中晚期流传至今,具有地方道教的鲜明特色。本文根据对什邡大王庙法言坛中元法会的田野调查,对法言坛的传衍及刘门概况、法言坛中元法会的坛场及法师、法言坛科仪的仪格程式等进行考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言坛 中元法会 法言会纂
原文传递
《法言会纂》及法言坛考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佳兴(译/注)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8,共6页
《法言会纂》是四川火居道派"法言坛"所常用的一部大型道教科仪书合集,由晚清四川地方社会中著名的文人团体"刘门"编印。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梳理了《法言会纂》的编纂历史,认为法言坛的形成与刘门及《法言会纂》的... 《法言会纂》是四川火居道派"法言坛"所常用的一部大型道教科仪书合集,由晚清四川地方社会中著名的文人团体"刘门"编印。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梳理了《法言会纂》的编纂历史,认为法言坛的形成与刘门及《法言会纂》的影响密不可分;又介绍了法言坛的科仪活动与道脉传承,认为其中所反映的"道"与"法"的分工结构是儒家与道教两大文化传统在近现代四川地方社会中相互影响、共同合作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言会纂 法言坛 刘门 四川道教
原文传递
近代成都宗教、文化、慈善中的刘门及刘氏家族
5
作者 王亚(译注)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9-258,共10页
刘门是"川西夫子"刘沅(1768—1856)创立,并由其部分子孙继任掌管的融合三教的学术性和宗教性团体。本文在简述刘门教育的特色之后,着重介绍了刘门历代祖师、刘门的组织结构及其在成都的主要活动场所,从而勾勒了从晚清到民国... 刘门是"川西夫子"刘沅(1768—1856)创立,并由其部分子孙继任掌管的融合三教的学术性和宗教性团体。本文在简述刘门教育的特色之后,着重介绍了刘门历代祖师、刘门的组织结构及其在成都的主要活动场所,从而勾勒了从晚清到民国刘门作为一个公民社会团体的主要特征。需要指出的是,法言坛是在刘门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两者在当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点也在文中得到体现。最后,本文还简述了失去组织依托的刘门文化在当今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门 刘门祖师 延庆寺 圣寿寺 法言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