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马拉雅地体的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年龄记录 被引量:135
1
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8 位作者 梁凤华 戚学祥 刘福来 曾令森 刘敦一 李海兵 吴才来 史仁灯 陈松永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共12页
喜马拉雅地体是55±10Ma以来印度陆块与欧亚大陆碰撞而形成的增生地体,位于其中的高喜马拉雅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单元的变质基底主要由角闪岩相的富铝变质沉积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对两类岩石中锆石的SHRIMPU-Pb测年结果表明,... 喜马拉雅地体是55±10Ma以来印度陆块与欧亚大陆碰撞而形成的增生地体,位于其中的高喜马拉雅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单元的变质基底主要由角闪岩相的富铝变质沉积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对两类岩石中锆石的SHRIMPU-Pb测年结果表明,除了记录了20Ma以来的构造事件年龄外,主要保存了529-457Ma的变形和变质事件记录,另外还保存了更早期(>835Ma)的年龄信息。根据20Ma以来崛起的喜马拉雅挤出岩片中包含早期强烈褶皱和向南的斜向逆冲构造以及伴随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记录,结合岩石测年所获得的大量泛非-早古生代年龄和奥陶纪底砾岩的发现,说明曾位于南半球印度陆块北部的变质基底岩石经历过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1)原始喜马拉雅山是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的产物;(2)印度陆块早-中元古代变质基底的再活化在原始喜马拉雅山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3)现在的喜马拉雅山是在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基础上再造山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早古生代事件 SHRIMP测年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一伟 周清 +4 位作者 谢启兴 孙萍 张锦让 王宏 肖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37,共8页
对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高精度锆石LA-ICP-MSU-Ph定年,获得了多组锆石U-Pb年龄:1509.3~953.7,528.8~485.0,439.2~385.8Ma。1509.3~953.7Ma年龄数据证实了康马地区乃至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变质基底岩石为中新元古代... 对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高精度锆石LA-ICP-MSU-Ph定年,获得了多组锆石U-Pb年龄:1509.3~953.7,528.8~485.0,439.2~385.8Ma。1509.3~953.7Ma年龄数据证实了康马地区乃至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变质基底岩石为中新元古代产物;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冷却年龄为528.8Ma,是泛非事件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康马-带的重要地质记录;485.0Ma是泛非事件延续至早古生代的重要年龄记录,证实了康马二长花岗岩同时卷入泛非事件和早古生代事件中;439.2~385.8M。年龄数据显示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在485M。(泛非-早古生代事件)之后,仍然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构造热事件。从年代学方面显示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岩是多期岩浆构造热事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本次获得的年龄数据对复原泛非期-古生代地质演化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早古生代事件 LA-ICP—MS测年
下载PDF
藏南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核部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辜平阳 何世平 +5 位作者 李荣社 时超 董增产 査显锋 吴继莲 王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6-768,共13页
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花岗质片麻岩高SiO2、K2O,低Fe2O3、MgO、MnO,铝饱和指数A/CNK为1.07~1.19,含白云母、石榴子石等过铝质矿物,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花岗质片麻岩高SiO2、K2O,低Fe2O3、MgO、MnO,铝饱和指数A/CNK为1.07~1.19,含白云母、石榴子石等过铝质矿物,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贫高场强元素Sr、Nb,Hf和Ba亏损,具有壳源S型花岗岩的特征。87Sr/86Sr初始比值ISr变化于0.709~0.7306,εNd(t)值较低,为-7.13~-8.97,且εNd(t)和ISr无明显相关关系,εSr(t)值较高,为80.65~379。(206Pb/204Pb)t=18.1062~18.8085,(207Pb/204Pb)t=15.6713~15.7901,(208Pb/204Pb)t=37.529~38.1815,表现出地壳特征的Sr、Nd、Pb同位素特征。岩浆源区可能是以粘土岩主,砂质岩占次要地位的沉积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14Ma,是泛非造山事件在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一带的地质记录。岩石形成于由碰撞造山的挤压环境向后碰撞造山的伸展环境转化阶段,说明泛非碰撞造山事件在拉雅拉轨岗日一带可能结束,进入后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阶段。岩浆底侵可能使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在该阶段已经初步隆起,对变质核杂岩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 花岗片麻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泛非造山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