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能量成像评估肝泡性包虫病血供分布:碘浓度定量与组织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蒋奕 王静 +3 位作者 肖虎 李婷婷 刘辉 刘文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 通过比较碘浓度定量与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探讨双源双能量CT碘图成像评价肝脏泡性包虫病灶供血分布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双源双能... 目的 通过比较碘浓度定量与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探讨双源双能量CT碘图成像评价肝脏泡性包虫病灶供血分布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双源双能量CT腹部常规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静脉期)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并采用双能量(100/140kV)扫描模式。扫描图像原始数据经后处理软件分析得到包虫病灶不同组织(实性成分、病变边缘区域及囊性成分)碘量分布图。测量并分析肝包虫病灶不同类型(实体型、假囊肿型、混合型)及不同成分的碘值。通过对手术切除标本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得出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计数评分基于阳性细胞染色百分比及染色强度计算。碘值与MVD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结果 共检出27个肝泡性包虫病病灶,其中实体型10个,假囊肿型3个,混合型14个。病灶平均大小为(100.7±47.3)mm。HAE中不同成分在不同扫描期间的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灶边缘区域的碘值明显高于病灶实性成分及囊性成分:动脉期[2.15(1.0-3.3mg/mL)vs 0.17(0.0-0.3mg/mL)、0.02(0.0-0.2 mg/mL)],静脉期[2.93(1.4-5.2mg/mL)vs 0.04(0.0-0.2mg/mL)、0.02(0.0-0.1mg/mL)]。不同类型HAE病灶边缘区域碘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D34在HAE病灶边缘区域的阳性表达率为92.5%(25/27),其中18.5%(5/27)为强阳性表达,62.7%(17/27)为中度阳性表达,11.1%(3/27)为弱阳性表达,7.4%(2/27)为阴性。HAE病灶边缘区碘值与MVD呈正相关(r=0.652,P〈0.05)。结论 HAE病灶边缘区碘值与MVD显著相关,双源双能量CT碘定量法可用于评价AE病灶血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性包虫病 CT 血供 碘值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46例肝泡性包虫病的手术配合及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阿米娜.具拉提 牛红伟 《全科护理》 2012年第8期730-731,共2页
包虫是人体内最大的寄生虫,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作为中间宿主受害,主要流行在牧业发达地区,我国新疆是高发病流行地区之一,严重危害牧民及流行区居民的生命。肝泡性包虫病(肝泡棘球蚴病)的病理形态是由千万个小泡球蚴虫聚集... 包虫是人体内最大的寄生虫,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作为中间宿主受害,主要流行在牧业发达地区,我国新疆是高发病流行地区之一,严重危害牧民及流行区居民的生命。肝泡性包虫病(肝泡棘球蚴病)的病理形态是由千万个小泡球蚴虫聚集成峰房状硬块,呈灰白色,触之坚硬如橡皮。临床体征与手术所见近似肝癌,其病理生理是泡球蚴向外生长增殖,无限制地向周围延伸,侵蚀肝组织,包虫中心部因缺血而坏死液化,成潴留性积液或继发感染,病程发展导致肝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性包虫病 手术配合
下载PDF
肾上腺泡性包虫病1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蔡静 叶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0-830,共1页
关键词 泡性包虫病 肾上腺 误诊
原文传递
包虫病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DominiqueAngeleVuitton 史大中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1年第5期230-232,共3页
WHO包虫病非正式工作组建立于1985年,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举行过两次包虫病药物及化学治疗的工作会议.会上讨论了囊性包虫病和泡性包虫病药物治疗的进展,试图在治疗策略上形成一个国际性的标准.讨论结果已以"人囊性包虫病和泡性... WHO包虫病非正式工作组建立于1985年,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举行过两次包虫病药物及化学治疗的工作会议.会上讨论了囊性包虫病和泡性包虫病药物治疗的进展,试图在治疗策略上形成一个国际性的标准.讨论结果已以"人囊性包虫病和泡性包虫病的治疗方针"为题公布于<世界卫生组织公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泡性包虫病 免疫刺激
下载PDF
泡型包虫病免疫逃逸与转移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扬 王增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85-189,共5页
泡型包虫病是一种类肿瘤样生长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其生长过程类似于恶性肿瘤,通过肝脏内的增殖囊泡浸润,扩散到邻近器官,并在远处器官形成转移。从全球范围看,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北半球的高原生态系统... 泡型包虫病是一种类肿瘤样生长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其生长过程类似于恶性肿瘤,通过肝脏内的增殖囊泡浸润,扩散到邻近器官,并在远处器官形成转移。从全球范围看,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北半球的高原生态系统。其浸润转移至肝脏或其他脏器外周的机制包括病变的构建、免疫反应和耐受。本文综述了泡型包虫病免疫逃避及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泡型包虫病的免疫诊断和治疗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性包虫病 AE 免疫逃避 转移 机制
下载PDF
肾上腺泡型包虫病误诊一例报告
6
作者 靳锐 徐彦北 +2 位作者 易文发 曹会彦 阿吉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37-938,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误诊的1例肾上腺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本例术前CT检查示肝脏S7段-右侧肾上腺区见不规则团块状混杂密度病变,界限不清,考虑肝包虫可能。术中发现包虫仅侵及肝脏被膜,原发病灶为肾上腺,请泌尿外科术中会诊,并...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误诊的1例肾上腺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本例术前CT检查示肝脏S7段-右侧肾上腺区见不规则团块状混杂密度病变,界限不清,考虑肝包虫可能。术中发现包虫仅侵及肝脏被膜,原发病灶为肾上腺,请泌尿外科术中会诊,并行右侧肾上腺及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泡型包虫病。当影像学检查考虑肝泡型包虫病,且病灶以肾上腺区域为主时,应考虑原发病灶在肾上腺可能,以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 原发肾上腺 误诊
原文传递
肝包虫病诊断研究进展
7
作者 卢明柱 彭心宇 张示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158-159,共2页
肝包虫病叉称肝棘球蚴病,是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痫。在我国只有两种肝包虫病存在,即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人囊性包虫病(囊性棘球蚴病CE)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人泡性包虫病(泡性棘球蚴... 肝包虫病叉称肝棘球蚴病,是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痫。在我国只有两种肝包虫病存在,即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人囊性包虫病(囊性棘球蚴病CE)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人泡性包虫病(泡性棘球蚴病AE),而临床又以细粒棘球蚴病最为常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先进检查设备的出现,使肝包虫病的临床诊断取得一定进展,现对当前肝包虫病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诊断 多房棘球绦 肝棘球蚴 泡性包虫病 棘球蚴 细粒棘球绦 细粒棘球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