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球面切削与波前引导切削LASIK矫治近视的术后视觉质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小毛 周水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536-153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非球面切削、波前引导切削与常规切削LASIK治疗近视的术后视觉质量。方法:从本院2007-01/2009-12收治的行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当中选取90例180眼为研究对象,按照切削方式的不同按自愿非随机选择原则分为3组:非球面切... 目的:对比分析非球面切削、波前引导切削与常规切削LASIK治疗近视的术后视觉质量。方法:从本院2007-01/2009-12收治的行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当中选取90例180眼为研究对象,按照切削方式的不同按自愿非随机选择原则分为3组:非球面切削组、波前引导切削组和常规切削组;每组均包括低度近视(屈光度≤-3.00D)、中度近视(-3.25^-6.00D)、高度近视(-6.25^-9.00D)各10例20眼。对比分析术后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Q值、高阶像差(RMS值)等视觉质量参数以及患者视觉满意度。结果:不同激光切削方式术后的裸眼视力均达到1.0以上,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26);术后角膜Q值均有所增加,但非球面切削组明显小于常规切削组和波前引导切削组(P<0.05);术后各组的高阶像差RMS值均较术前增加,非球面切削组和波前引导切削组明显小于常规切削组(P<0.05),非球面切削组和波前引导切削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组患者均感到满意,非球面切削组视觉非常满意度要高于另外两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7)。结论:常规切削、非球面切削、波前引导切削LASIK治疗近视均能够取得较好的视觉质量,其中非球面切削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切削 非球面切削 波前引导切削 LASIK 治疗近视 术后视觉质量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与LASIK治疗近视术后患者视觉质量提高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罗建勋 荣瑜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与常规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及波前像差的变化,评价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屈光矫治中心就诊,选取屈光度-1.75 ...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与常规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及波前像差的变化,评价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屈光矫治中心就诊,选取屈光度-1.75 D≤球镜≤-8.00 D,柱镜≤-2.00 D的近视患者520例(975只眼),其中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245例(465只眼),常规LASIK手术275例(510只眼)。分别检查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的变化。统计分析使用SPSS11.0软件包的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结果常规LASIK手术患者与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后者视力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前者,常规LASIK手术患者术后高阶像差显著增加,出现术后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49例,发生率为17.82%;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患者术后高阶像差降低,出现术后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仅5例,发生率为2.04%,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与常规LASIK手术治疗近视比较术后均能获得较好的视力,但是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可以减少术后高阶像差,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差 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阶像差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治疗高度近视视觉质量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3 位作者 买志彬 辛宝莉 唐秀侠 孙红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对比敏感度、眩光以及波前像差的变化,评价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就诊,选取屈光度为-6.0≤球镜...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对比敏感度、眩光以及波前像差的变化,评价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就诊,选取屈光度为-6.0≤球镜≤-10.0D,柱镜≤-2.0D的高度近视患者200例(380只眼)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手术治疗区直径均〉6.0mm。检查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统计分析使用SPSSl1.0软件包的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结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部分患者比术前矫正视力提高2行;术后I周高阶像差增加,术后1月和3月逐渐降低,术后3月和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时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均有恢复,低频率段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中、高频率段恢复较慢,和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有效地提高高度近视患者的远视力,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超常视力,但是术后仍有高阶像差的增加和对比敏感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 对比敏感度 高阶像差
原文传递
SMILE术与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董海曙 林芳宇 杨亚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426-429,共4页
目的比较SMILE与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角膜切削(WASCA)LASIK治疗近视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研究。随机选取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行SMILE术的近视患者17例(34眼,SMILE组)和WASCA术的患者20例(39眼,WASCA组)。随访3... 目的比较SMILE与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角膜切削(WASCA)LASIK治疗近视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研究。随机选取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行SMILE术的近视患者17例(34眼,SMILE组)和WASCA术的患者20例(39眼,WASCA组)。随访3个月,比较2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UCVA、BCVA、等效球镜度和高阶像差的变化。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UCVA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的百分比2组均达到100%:术后3个月无一例BCVA较术前下降;比较术后1个月和3个月等效球镜度,2组2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度在±0.50D范围内的百分比,SMILE组为97%,高于WASCA组(90%),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524,P〉0.05),2组无一眼术后等效球镜度在±1.00D以外,术后残留柱镜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59,P〉0.05);2组术后1个月、3个月总高阶像差和球差与术前相比均增大,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1个月、3个月总高阶像差引入量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球差引入量SMILE组小于WASC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6.98,P〈0.01)。结论SMILE手术与WASCALASIK手术治疗近视有效、安全、稳定和预测性佳。前者比后者引入的术后球差更少,准确性和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像差引导的个体化角膜切削 高阶像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