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罗沙司他治疗的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
1
作者 王文博 程虹 +7 位作者 卞维静 杨敏 徐潇漪 叶楠 徐丰博 陈文梅 陈岚 王国勤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7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初始启用罗沙司他治疗的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初始启用罗沙司他治疗的透析患者,治疗12月。以血红蛋白变异系数均值为界分为低血红蛋白... 目的探讨初始启用罗沙司他治疗的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初始启用罗沙司他治疗的透析患者,治疗12月。以血红蛋白变异系数均值为界分为低血红蛋白变异系数组和高血红蛋白变异系数组,观察血红蛋白波动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以血红蛋白达标率均值为界将患者分为血红蛋白高达标率亚组和血红蛋白低达标率亚组,分别在2组中分析血红蛋白变异率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并计算交互P值。结果共入组77例透析患者,其中单用罗沙司他治疗的患者55例,联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22例。低血红蛋白变异系数组(n=39)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高血红蛋白变异系数组(n=38)(Z=-5.570,P=0.001),心脑血管事件的比例低于高变异系数组(23.08%比55.26%,χ^(2)=-1.408,P=0.024)。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血红蛋白变异系数组心脑血管事件高于低变异系数组(Log-rank χ^(2)=5.012,P=0.0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红蛋白变异系数是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5,95%CI:1.157~7.446,P=0.02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血红蛋白达标率高或低,高血红蛋白变异系数均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chi-squareed=1.51,交互P=0.244)。结论透析患者应用罗沙司他治疗时,高血红蛋白变异系数是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波动 心脑血管事件 透析 罗沙司他
下载PDF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周期性波动对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怡帆 张传凯 +6 位作者 何刘宽 全英凯 卜亚欧 张立阳 高腾云 付彤 廉红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20-4431,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周期性波动对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体重为(569.23±47.12)kg、泌乳天数为(150.32±19.10)d、产奶量为(22.23±2.80)kg/d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周期性波动对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体重为(569.23±47.12)kg、泌乳天数为(150.32±19.10)d、产奶量为(22.23±2.80)kg/d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3组:波动CP水平饲粮(OP)组,即以48 h间隔饲喂高CP水平饲粮(HP,CP水平为18.05%)和低CP水平饲粮(LP,CP水平为14.04%);HP组(CP水平为18.05%);稳定CP水平饲粮(SP)组(CP水平为16.05%),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饲粮CP水平周期性波动对奶牛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2)波动周期第1天,OP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HP组(P<0.01);第4天,OP组EE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HP组(P<0.05),显著高于SP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SP组(P<0.01)。3)波动周期第1天,OP组瘤胃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HP组(P<0.05);第2天,OP组瘤胃氨态氮浓度极显著高于SP组(P<0.01);第3天和第4天,OP组瘤胃氨态氮浓度均极显著低于HP组(P<0.01)。4)波动周期第1天,OP组瘤胃丁酸浓度极显著低于HP组(P<0.01),极显著高于SP组(P<0.01),丙酸浓度显著高于HP组和SP组(P<0.05);第2天,OP组瘤胃丙酸浓度极显著低于SP组(P<0.01),与HP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3天,OP组瘤胃丁酸浓度显著低于HP组(P<0.05);第4天,OP组瘤胃乙酸浓度显著高于SP组(P<0.05),丁酸浓度显著高于HP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CP水平周期性波动能够在饲喂低CP饲粮时期提高奶牛的EE、ADF表观消化率,以及提高瘤胃乙酸和丁酸的浓度,有利于促进瘤胃微生物吸收利用饲粮中的CP以及增加尿素氮循环,从而促进奶牛吸收利用氮,减少氮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水平周期性波动 奶牛 生产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瘤胃发酵参数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其心血管预后 被引量:9
3
作者 陈雅 倪兆慧 +3 位作者 顾乐怡 方炜 曹励欧 钱家麒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其心血管预后关系。方法搜集2006年5月1日~2011年9月1日在上海仁济医院开始透析并持续腹膜透析3个月及以上患者的基线及随访期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1日。按血红蛋白...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其心血管预后关系。方法搜集2006年5月1日~2011年9月1日在上海仁济医院开始透析并持续腹膜透析3个月及以上患者的基线及随访期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1日。按血红蛋白波动绝对值、血红蛋白波动趋势及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对血红蛋白波动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8名患者中,最终333名纳入分析。在血红蛋白波动绝对值分组中,透析开始3个月时血红蛋白升高<10g/l组新患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人数百分比(27.2%vs.2.2%,P<0.05)及CVD事件人时发病率显著高于≥10g/l组(1/76.2 vs.1/120.1次/病人月)。在血红蛋白波动趋势分组中,透析3个月血红蛋白始终较高组(HH组)既往患CVD再发CVD事件的人数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3组。在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分组中,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0.01g/l/100u的患者CVD事件人时发病率(1/59.2次/患者月)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影响其心血管预后。研究提示对于既往无CVD合并症的患者,应及时纠正贫血,而对于既往有CV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不宜长期维持在高水平。在临床中需密切注意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CVD事件。此结论推广还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波动 心血管事件 腹膜透析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与血红蛋白波动 被引量:10
4
作者 傅敏 彭佑铭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0-174,共5页
众多研究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普遍存在血红蛋白波动,且血红蛋白波动可明显增加MHD患者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猝死等并发症。血红蛋白波动由年龄、性别、EPO及铁剂等药物、住院、感染及透析等多因素所致。本文综述了血红蛋... 众多研究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普遍存在血红蛋白波动,且血红蛋白波动可明显增加MHD患者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猝死等并发症。血红蛋白波动由年龄、性别、EPO及铁剂等药物、住院、感染及透析等多因素所致。本文综述了血红蛋白波动的定义、影响因素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红蛋白波动 促红细胞生成素 铁剂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两种前列腺癌细胞株中E钙粘素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意义
5
作者 黄勇 闫骏 朱小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骨转移的机制及LNCaP和IA8两种细胞株中的E钙粘素以及波形蛋白的表达意义,对前列腺癌治疗的分期及药物使用进行指导。方法对前列腺癌LNCaP和IA8两种细胞株中的E钙粘素以及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印迹法进行...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骨转移的机制及LNCaP和IA8两种细胞株中的E钙粘素以及波形蛋白的表达意义,对前列腺癌治疗的分期及药物使用进行指导。方法对前列腺癌LNCaP和IA8两种细胞株中的E钙粘素以及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印迹法进行鉴定,分析其不同的转移潜能以及在前列腺癌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E钙粘素在LNCaP中存在高表达,在IA8中却缺失,而波形蛋白却在IA8中存在高表达,在LNCaP中缺失,可见E钙粘素和波形蛋白在LNCaP和IA8细胞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β-肌动蛋白在二者的表达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的E钙粘素/β-肌动蛋白及波动蛋白/β-肌动蛋白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LNCaP和IA8细胞株中确实存在着E钙粘素和波形蛋白表达差异,说明E钙粘素和波形蛋白在前列腺癌的骨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促进或者抑制作用,这对探讨前列腺癌细胞骨转移的机制和治疗并最终对抗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E钙粘素 波动蛋白 细胞株 骨转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治疗的最佳时机及血红蛋白稳态的重要性 被引量:5
6
作者 章海涛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0-251,共2页
慢性肾脏病(CKD)在我围的发生率已达10.8%,贫血是CK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贫血的发生率逐渐增高,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应用极大改善了CKD患者的贫血状况。但是临床在应用rHuEPO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红蛋白波动
下载PDF
Effects of salinity fluctuation and dietary protein/ carbohydrate ratio on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Juvenile Litopenaeus vannamei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兴强 曹梅 阎斌伦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0年第2期61-73,共13页
A factori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constant (SO) and fluctuating (S10)) and isoenergetic diet of different protein/carbohydrate ratios (P/C: 4.1, 1.9, 1.0 and 0.6) on the su... A factori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constant (SO) and fluctuating (S10)) and isoenergetic diet of different protein/carbohydrate ratios (P/C: 4.1, 1.9, 1.0 and 0.6) on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juvenile Litopenaeus vannamei. The experiment lasted for 35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 At S0 and S10,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apparent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 exhibited decreasing trend, while food conversion ratio exhibited increasing trend, with decreasing P/C ratio. At SO, food consumption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the shrimp fed 4.1 P/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ed 1.0 and 0.6 P/C, whereas at S10,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II) At 4.1 and 1.9 P/C, food consumption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were higher in the shrimp maintained at SO as compared with those at S10, while at 1.0 and 0.6 P/C, an inverse trend was observed. Among four P/C ratios, food conversion ratio of the shrimp at SO was the lo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openaeus vannamei salinity fluctuation protein/carbohydrate ratio SURVIVAL growth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攀 马莹 +4 位作者 滕杰 刘中华 沈波 邹建洲 丁小强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37-41,共5页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m)波动情况,初步探讨Hb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超过12个月的患者。以Hbll0~120g/L为靶目标值,根据前后两个月的Hb变化值是否达到10gL分为波动组和...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m)波动情况,初步探讨Hb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超过12个月的患者。以Hbll0~120g/L为靶目标值,根据前后两个月的Hb变化值是否达到10gL分为波动组和非波动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衄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63例患者,基线Hb值为(107.52±15.47)g/L,随访期平均lib值为(106.57±15.22)g/L。基线及随访期Hb达标情况大致相似,46.6%-56.4%患者Hb未达标(Hb〈110g/L)。随访期中仅有1.2%患者胁始终达标。患者平均既波动值为8.15±5.01g/L,Hb波动率为27.O%,短期波动在大多数血液透析患者中较常见,少数患者lib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非波动组患者的透析龄和基础Hb值显著高于波动组(f=-5.032,P=0.048;t=-1.731,P=O.010),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剂量显著低于波动组(t=6.2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过透析龄〈24个月、基础Hb〈100g/L等因素校正后,EPO剂量≥200U/(kg·W)与Hb波动显著独立相关(OR=4.7,95%CI3.2-9.3,P=0.030)。结论Hb波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少数患者Hb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Hb波动较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PO剂量应用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红蛋白波动 促红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贺丹 陆志峰 +1 位作者 殷勋 桑栋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11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对血红蛋白波动造成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45例腹膜透析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在临床研究期间对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定期测定,观察在使用红...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对血红蛋白波动造成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45例腹膜透析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在临床研究期间对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定期测定,观察在使用红细胞生成素、发生疾病及住院、容量状态改变、铁蛋白水平变化、透析方案调整等情况下,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的波动情况。结果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对患者血红蛋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因个体差异,患者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不同,有些患者较敏感,有些患者产生抗体反应;发生疾病时引起患者血红蛋白的波动可能是因为疾病感染或炎症对红细胞的生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容量状态改变、铁蛋白水平变化、透析方案的调整也会引起血红蛋白波动。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的波动与使用红细胞生成素、发生疾病及住院、容量状态、铁蛋白水平、透析充分性等具有相关性,以上情况下的发生机制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血红蛋白波动 红细胞生成素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血红蛋白波动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文娟 田娜 +6 位作者 张倩 王艳 王丽 宋淑华 马小琴 赵彩萍 陈孟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320,共8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波动与心血管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PD中心稳定透析>3个月并规律随访至少1年的PD患者资料,使用Hb周期性...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波动与心血管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PD中心稳定透析>3个月并规律随访至少1年的PD患者资料,使用Hb周期性法根据透析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b较基线变化绝对值的平均值分为低波动组(≤10 g/L)、中波动组(>10~20 g/L)及高波动组(>20 g/L),比较各组之间的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方程分析3组患者Hb波动与心血管相关死亡、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及相关文献,将患者按研究终点(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时的Hb水平分为达标组(Hb≥110 g/L)和未达标组(Hb<110 g/L),采用Cox回归分析法比较两组Hb平均波动水平与心血管相关死亡的关系。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法分析PD患者Hb波动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267例PD患者,男性160例(59.93%),年龄(52.66±13.72)岁,中位透析龄37(21,61)个月。患者基线Hb(透析前)为(80.16±14.89)g/L,研究结束时Hb为(105.34±22.08)g/L。与低、中波动组比较,高波动组体重指数、基线Hb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低波动组相比,中、高波动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均较低,高波动组尿素氮水平较高(均P<0.05)。与中波动组相比较,高波动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较多(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患者以心血管相关死亡为研究终点事件的生存率(Log-rankχ^(2)=2.961,P=0.228)及整体生存率(Log-rankχ^(2)=0.735,P=0.6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血肌酐、血白蛋白后,Hb平均波动越大,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越低(HR=0.972,95%CI 0.947~0.999,P=0.040);在未达标组人群中,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Hb波动大仍是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低的保护因素(HR=0.946,95%CI 0.903~0.992,P=0.022),但与全因死亡均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波动与尿素清除指数(B=4.682,95%CI 2.480~6.884,P<0.001)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B=0.001,95%CI 0~0.001,P=0.003)呈正相关,与基线Hb水平呈负相关(B=-0.554,95%CI-0.651~-0.457,P<0.001)。结论在较低的Hb水平(Hb未达标)PD患者人群中,高Hb波动度是心血管相关死亡的保护因素。在贫血治疗中,相比于Hb波动因素,采取合理的方案及时纠正贫血至达标水平,对降低PD患者心血管相关死亡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心血管疾病 预后 血红蛋白波动
原文传递
IgA肾病患者尿蛋白波动度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春秀 宋新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16期70-71,共2页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尿蛋白波动度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把确诊的100例IgA肾病患者按尿蛋白变异系数(△P)分为两组,A组51例,△P≥中位数;B组49例,/p<中位数.研究IgA肾病患者尿蛋白波动度与病理分级(按WHO分级...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尿蛋白波动度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把确诊的100例IgA肾病患者按尿蛋白变异系数(△P)分为两组,A组51例,△P≥中位数;B组49例,/p<中位数.研究IgA肾病患者尿蛋白波动度与病理分级(按WHO分级)的相关性,并在治疗3,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是尿蛋白定量的改变.结果 A组51例患者中WHO分级3级及3级以下37例(72.5%,37/51),4级及4级以上14例(27.5%,14/51);B组49例患者中WHO分级3级及3级以下11例(22.4%,11/49),4级及4级以上38例(77.6%,38/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的尿蛋白变化:A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有26例患者尿蛋白减少,17例患者尿蛋白无明显变化,8例患者尿蛋白增加;治疗6个月后有38例患者尿蛋白减少,10例患者尿蛋白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尿蛋白增加.B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有14例患者尿蛋白减少,20例患者尿蛋白无明显变化,15例患者尿蛋白增加;治疗6个月后有18例患者尿蛋白减少,22例患者尿蛋白无明显变化,9例患者尿蛋白增加.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波动度与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尿蛋白波动度大的患者,其病理分级较低,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其预后较好;尿蛋白波动度小的患者,其病理分级较高,治疗效果较差,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减少不明显,其预后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预后 尿蛋白波动 病理分级 尿蛋白定量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salinity fluctuation amplitudes on growth,osmolarity,Na^+-K^+-ATPase activity and Hsp70 of juvenile Chinese shrimp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Osbeck
12
作者 丁森 王芳 +1 位作者 董双林 高勤峰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723-728,共6页
The effects of various salinity fluctuation amplitudes (2, 4, 6 and 8) on the growth, osmolarity, Na+-K+-ATPase activity and Hsp70 of juvenile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cultured in seawater with a salinity of 20 w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salinity fluctuation amplitudes (2, 4, 6 and 8) on the growth, osmolarity, Na+-K+-ATPase activity and Hsp70 of juvenile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cultured in seawater with a salinity of 20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eight gain in the salinity fluctuation treatments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in particular, the weight gain of treatments S4 and SO, at 231.8% and 196.3%, respectively,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The hemolymph osmolarity of treatments SO, S2, S4, S6 and S8 was 635.4, 630.8, 623.6, 614.4 and 600.3 mOsm/kg, respectively, and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fluctuation amplitude. The level of Na+-K+-ATPase activity in gills ofE chinensi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epatopancreas,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all treatments, either in gills or hepatopancreas (P〉0.05). The relative level of Hsp70 in treatment $4 was 48.4% and 40.4% higher than control in muscle and eyestalks, respectively, with the highest values being recorded under a salinity fluctuation amplitude of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GROWTH OSMOLARITY Na+-K+-ATPase activity HSP70 salinityfluctuation amplitud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