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源波场照明的逆时偏移振幅补偿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仁虎 凌云 +3 位作者 瞿立建 万永革 李迎秋 石砚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23-28,共6页
逆时偏移作为一种先进的地震成像方法,能够适应横向变速和高陡倾角等复杂地质构造成像。但在对逆掩断层等复杂地质构造进行逆时偏移成像时,由于断层对地震波场的屏蔽效应,导致其下盘地质构造成像振幅很弱。一般采用单炮源波场照明除互... 逆时偏移作为一种先进的地震成像方法,能够适应横向变速和高陡倾角等复杂地质构造成像。但在对逆掩断层等复杂地质构造进行逆时偏移成像时,由于断层对地震波场的屏蔽效应,导致其下盘地质构造成像振幅很弱。一般采用单炮源波场照明除互相关成像来对深层构造弱振幅成像进行补偿,这种单炮源波场照明补偿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地质构造特别复杂时会导致波场照明空间变化剧烈,从而影响成像振幅的补偿效果,加重了背景假像和噪音。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提出均炮源波场照明补偿方法,即用均炮源波场照明除互相关成像来进行弱振幅补偿,均炮源波场照明是指利用某一炮附近邻域内所有单炮源波场照明的均值来代替该炮源波场照明。对于复杂构造,由于均炮源波场照明空间变化较平缓,在进行逆时偏移成像振幅补偿时,背景假像和噪音也能得到很好的压制。根据实际地质构造设计了一个逆掩断层理论模型来验证均炮源波场照明振幅补偿的效果,并和单炮源波场照明振幅补偿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单炮源波场照明 均炮源波场照明 振幅补偿
下载PDF
宽频双程走时计算方法及其波场照明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可洋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4期270-274,共5页
为了准确模拟任意主频情况下的初至走时和照明,应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时域双程波动方程正演数值模拟,拾取最大振幅能量节点位置对应的旅行时间作为初至走时。以均匀介质为例,对比研究了本文方法与解析走时和高频近似走时(基... 为了准确模拟任意主频情况下的初至走时和照明,应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时域双程波动方程正演数值模拟,拾取最大振幅能量节点位置对应的旅行时间作为初至走时。以均匀介质为例,对比研究了本文方法与解析走时和高频近似走时(基于程函方程)在不同主频情况下的双程走时结果,指出在主频较高时三者最为接近。以Marmousi模型为例,计算了不同主频对应的初至走时及其振幅能量。综合分析表明,低主频存在较大的旅行时计算误差,不同的主频可以照明不同尺度的介质变化,从而指导实际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 双程地震动方程 走时 波场照明分析 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和波场照明在长岭断陷长深40井区块的应用
3
作者 蔡培蓥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22年第1期64-67,共4页
长岭断陷长深40井区块地下构造复杂,小断层发育。以往勘探主要针对中浅层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是基于地下水平层状介质及中心点覆盖的假设,不能适应复杂构造情况,采集的资料深层信噪比低,构造成像精度差,为此,依据“两宽一高”技术,构... 长岭断陷长深40井区块地下构造复杂,小断层发育。以往勘探主要针对中浅层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是基于地下水平层状介质及中心点覆盖的假设,不能适应复杂构造情况,采集的资料深层信噪比低,构造成像精度差,为此,依据“两宽一高”技术,构建逼近本区实际复杂构造模型,在原有观测系统设计分析技术基础上引入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和波场照明分析技术,从而优化观测系统参数,满足深层复杂构造成像和层间断裂识别需求,提高地震资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方程正演 波场照明 观测系统设计
下载PDF
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和波场照明在南阳凹陷陈营东庄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正立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年第5期176-178,共3页
南阳凹陷陈营东庄地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段核桃园组核二段、核三段较深,偏移距的选取非常关键:偏移距太大,反射波不能达到额定的叠加次数且成本高;偏移距太小,一次反射波和多次波的差值便小于能分辨的值不利于多次波的衰减;本文根据工区... 南阳凹陷陈营东庄地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段核桃园组核二段、核三段较深,偏移距的选取非常关键:偏移距太大,反射波不能达到额定的叠加次数且成本高;偏移距太小,一次反射波和多次波的差值便小于能分辨的值不利于多次波的衰减;本文根据工区以往成果剖面和测井数据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地震模型建模软件,研究构建了切合实际的二维地球物理模型,通过二维声波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使得最大偏移距的选取有了可靠依据,进而分别拟定和优化了一共两套新的观测系统方案,把新的方案一、方案二结合老区、邻区一共四套方案进行常规观测系统属性分析后发现,两套新方案的效果虽然都优于老区和邻区,但设计团队在选方案一还是方案二这一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通过三维波场照明及逆向照明分析,更直观的展示了四个观测系统的整体效果,为新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提高该地区核二段、核三段成像精度,精细刻画复杂断块开展薄砂体储层展布及含油气性预测,落实有利圈闭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 波场照明 逆向照明 地质模型 偏移距 方位角
原文传递
大倾角断层断面波的观测孔径及空间采样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邵冬梅 郭东启 +1 位作者 卢殿龙 罗春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4-227,共4页
针对东濮凹陷复杂断块区大倾角断层发育、以往采集中不易接收到清晰断面波的问题,利用理论模型分析了大倾角断层断面波的观测孔径,进而对大倾角断层发育区的地震采集方法进行相关论证,取得了几点认识:大倾角断面波的观测孔径是一个宽度... 针对东濮凹陷复杂断块区大倾角断层发育、以往采集中不易接收到清晰断面波的问题,利用理论模型分析了大倾角断层断面波的观测孔径,进而对大倾角断层发育区的地震采集方法进行相关论证,取得了几点认识:大倾角断面波的观测孔径是一个宽度有限的狭窄条带;只有在下倾方向才能接收到;只有当炮密度和道密度较高时,才能得到较多的断面反射信息,有利于断面波的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断层 断面 观测孔径 空间采样 波场照明
下载PDF
基于叠前成像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6
作者 秦广胜 蔡其新 +2 位作者 汪功怀 秦亚玲 王立侠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8-248,共11页
常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得到规则采样的叠加数据体,能够用叠后偏移进行成像.叠前偏移成像对地震观测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叠前成像的要求设计观测系统,对于充分发挥叠前偏移技术优势、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 常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得到规则采样的叠加数据体,能够用叠后偏移进行成像.叠前偏移成像对地震观测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叠前成像的要求设计观测系统,对于充分发挥叠前偏移技术优势、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叠前成像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基于叠前偏移空间采样准则设计观测系统的基本空间采样,然后根据采样均匀和面元属性一致性原则设计观测系统布局,并利用聚焦束、散射点叠前偏移响应、正演模型和波场照明等技术对观测系统逐步优化,得到符合叠前偏移成像要求并能解决地质问题的观测系统.该方法在中原油田近年来的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观测系统 叠前成像 聚焦束 叠前偏移响应 波场照明
下载PDF
满足叠前偏移要求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秦广胜 蔡其新 刘学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5-29,共5页
常规3D观测系统设计基于水平层状介质假设,其主要目的是得到规则采样的叠加数据体,能够用叠后偏移进行成像。与叠后偏移使用规则的叠加数据体不同,叠前偏移使用相对不规则的炮检对数据。3D观测系统不规则的空间采样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偏... 常规3D观测系统设计基于水平层状介质假设,其主要目的是得到规则采样的叠加数据体,能够用叠后偏移进行成像。与叠后偏移使用规则的叠加数据体不同,叠前偏移使用相对不规则的炮检对数据。3D观测系统不规则的空间采样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偏移噪声,从而部分降低叠前偏移的效果。从叠前偏移的需要出发进行观测系统设计,这对于充分发挥叠前偏移技术优势、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从叠前偏移成像要求出发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根据采样均匀和面元属性一致性原则设计观测系统模板,获得良好的空间采样,并利用聚焦束、叠前偏移响应、正演模型和波场照明等技术对观测系统逐步优化,得到符合叠前偏移成像要求并能解决地质问题的观测系统。该技术在东濮凹陷QK工区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观测系统设计 叠前偏移 聚焦束 叠前偏移响应 波场照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