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形膜盘型线过渡圆角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安港 常山 +1 位作者 丁春华 李硕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9-142,共4页
波形膜盘联轴器是在膜片和膜盘联轴器基础上进行研发的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其核心元件为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膜盘组。膜盘型线过渡圆角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膜盘薄弱点的分布,本文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波形膜盘型线过渡圆角进行优化设计... 波形膜盘联轴器是在膜片和膜盘联轴器基础上进行研发的一种新型挠性联轴器,其核心元件为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膜盘组。膜盘型线过渡圆角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膜盘薄弱点的分布,本文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波形膜盘型线过渡圆角进行优化设计,改善了波形膜盘的受力分布,增大了波形膜盘联轴器的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膜 型线 过渡圆角 应力分布
下载PDF
正弦波形膜盘扭转刚度的薄膜解
2
作者 曹安港 邢立峰 刘欣欣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8-164,共7页
波形膜盘联轴器相对于传统联轴器具有高扭矩直径比、高扭矩重量比和补偿能力大等优点。在旋转壳薄膜解的基础上,推导了正弦波形膜盘扭转刚度的解析解。选取三种不同的正弦型面,计算了扭转刚度,并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波形膜盘联轴器相对于传统联轴器具有高扭矩直径比、高扭矩重量比和补偿能力大等优点。在旋转壳薄膜解的基础上,推导了正弦波形膜盘扭转刚度的解析解。选取三种不同的正弦型面,计算了扭转刚度,并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膜盘扭转刚度的解析解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扭转载荷下的正弦波形膜盘的扭角和剪应力大小,并分析了波形膜盘的正弦参数对扭转刚度的影响。为波形膜盘联轴器的应用及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波形膜 扭转刚度 扭转角
原文传递
波形膜盘型线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安港 丁春华 徐巍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波形膜盘联轴器相对于传统联轴器具有高扭矩直径比、高扭矩重量比和补偿能力大等优势,而波形膜盘型线设计直接关系到联轴器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波形膜盘型线进行设计优化,以改善膜盘的受力分布,增大联轴器的安全系数。通过建立ANSYS有... 波形膜盘联轴器相对于传统联轴器具有高扭矩直径比、高扭矩重量比和补偿能力大等优势,而波形膜盘型线设计直接关系到联轴器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波形膜盘型线进行设计优化,以改善膜盘的受力分布,增大联轴器的安全系数。通过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波形膜盘型线参数(型线厚度、型线幅值和型线周期)对联轴器安全系数的影响,得到在所选机组条件下波形膜盘的型线厚度取0.4 mm最佳,型线幅值取5 mm最佳,而型线周期为一个正弦曲线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膜 型线 安全系数 应力分布
原文传递
摇摆对TFE-TEGDME降膜吸收影响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4
作者 高洪涛 孙玮廷 +1 位作者 祖德洲 洪嘉驹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本文搭建以TFE-TEGDME溶液为制冷工质对的摇摆吸收式制冷实验台,对竖直管降膜吸收器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静止状态下实验表明:当溶液质量流量为0.1~0.2 kg/min时,液膜呈层流和单色波状态;当流量为0.5 kg/min和0.8 kg/min时,液膜表面出... 本文搭建以TFE-TEGDME溶液为制冷工质对的摇摆吸收式制冷实验台,对竖直管降膜吸收器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静止状态下实验表明:当溶液质量流量为0.1~0.2 kg/min时,液膜呈层流和单色波状态;当流量为0.5 kg/min和0.8 kg/min时,液膜表面出现稳定波状流与合并波状流;当质量流量为1.2 kg/min时,液膜出现脱落现象。在不同波形下吸收器的吸收效果差别很大。摇摆状态下实验表明:随着摇摆幅度的增大或摇摆周期的减小,液膜受到的扰动越大,当摇摆幅度达到15°或摇摆周期达到4 s时将出现合并波状流和脱落现象;在同一个摇摆幅度和周期下,液膜在摆幅边缘受到扰动较大,在摆幅中间流动较为平缓;当溶液质量流量为0.28 kg/min时,在摇摆幅度为8°或摇摆周期为10 s时系统COP最大,而当质量流量为0.14 kg/min时,COP峰值出现在摇摆幅度10°或摇摆周期8 s时,同时说明溶液质量流量更大时液膜受到摇摆的扰动就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摇摆状态 波形 可视化
下载PDF
薄膜式气动微阀的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龙威 杨绍华 +1 位作者 巨少华 田时泓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39-45,共7页
通过分析薄膜式气动微阀的内部流动特性,研究控制通道的驱动方式以及阀膜片结构对微阀耐压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建立不同微流道内控制方程和阀膜片的受力方程;计算压力驱动和速度驱动下微阀内部的流场特性,分析平展膜和波形膜的变形规律.... 通过分析薄膜式气动微阀的内部流动特性,研究控制通道的驱动方式以及阀膜片结构对微阀耐压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建立不同微流道内控制方程和阀膜片的受力方程;计算压力驱动和速度驱动下微阀内部的流场特性,分析平展膜和波形膜的变形规律.搭建实验测试系统,测试不同入口速度下微阀的关闭性能.研究表明:压力驱动较速度驱动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但容易造成阀膜片变形失效.波形膜较平展膜具有更好耐压性,并且可以增强控制的灵敏度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微阀 压力驱动流 波形膜 流动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