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人工绿洲间作农田蒸散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锦奎 丁永建 +2 位作者 王根绪 山崎佑介 田隆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20,共5页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能水平衡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作物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能水平衡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作物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得到的间作作物蒸散量为688mm,日均3.4mm/d,用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得到的作物蒸散量为666mm,日均3.3mm/d,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蒸散量总值差别小。同期,水文平衡法计算结果为733mm。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所得结果的分析表明,试验地在不同生长阶段,ET变化剧烈,生长初期、中期、末期分别为1.19、4.41和2.58mm/d,其蒸散量分别占全年蒸散总量的7.79%、78.73%和13.48%。ET月变化显示,3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4月和5月剧烈增加;6月达到最大;此后的7月和8月降低,但仍维持在一个高水平;9月,随着作物进入生长末期,蒸散急剧减小。对ET日内变化分析可知,作物蒸散开始于早晨7:00~8:00,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19:00~20:00趋于0mm/d。不同生长阶段蒸散强度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间作作物 波文比能量能量法 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 绿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