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浪驱动海洋剖面观测浮标系统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成亮 周艳 +1 位作者 刘严 李浩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9期0043-0047,共5页
为解决海洋观测装备的能源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波浪驱动原理,设计了单向导向装置用于波浪捕获,并完成波浪驱动海洋剖面观测浮标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将水面浮体捕获的波浪能转化为剖面平台的动能,进而实现水下剖面平台沿钢缆往复剖面运动... 为解决海洋观测装备的能源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波浪驱动原理,设计了单向导向装置用于波浪捕获,并完成波浪驱动海洋剖面观测浮标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将水面浮体捕获的波浪能转化为剖面平台的动能,进而实现水下剖面平台沿钢缆往复剖面运动。在完成原理样机研制的基础上,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开展海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波浪驱动海洋剖面观测浮标系统在波浪驱动下可以进行往复剖面观测。验证波浪驱动技术的可行性。波浪驱动海洋剖面观测浮标系统将海面丰富的波浪能转化为剖面平台升降所需要的能量,很好地解决了海洋观测设备的能源问题,具有成本低、高垂直分辨率、系统可靠的优点外,在海洋环境观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 浮标系统 波浪驱动 剖面观测
下载PDF
海洋剖面要素测量系统波浪驱动自治的实现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素花 龚德俊 +2 位作者 徐永平 李思忍 姜静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3-609,共7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借助于波浪能量进行驱动的海洋要素剖面测量系统。在单片机控制下,此系统利用周期性开合可变的棘爪机构将锚定系统小幅的周期性振动转换成测量平台的定向运动,实现了能量的转移和运动方式的转换。试验结果...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借助于波浪能量进行驱动的海洋要素剖面测量系统。在单片机控制下,此系统利用周期性开合可变的棘爪机构将锚定系统小幅的周期性振动转换成测量平台的定向运动,实现了能量的转移和运动方式的转换。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无人值守情况下对海洋剖面要素的长期持续观测和存储。此系统除了具有结构简单和制造成本低廉的特点外,还有一个更显著的优点,那就是将海上无时不在的波浪能转化成了测量平台升降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无需电动部件的驱动,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海上自动监测系统的能源供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驱动 锚定系统 单片机 棘爪机构 剖面测量
下载PDF
波浪驱动式海洋要素垂直剖面持续测量搭载系统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永华 李思忍 +2 位作者 龚德俊 徐永平 姜静波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93,共5页
新型海洋要素观测平台能够提升人类对海洋进行持续现场监测的能力。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借助于波浪能量进行驱动的海洋要素垂直剖面测量搭载系统。对系统的总体构成与工作原理、各部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以及系统海试的情况作了论述。海试结... 新型海洋要素观测平台能够提升人类对海洋进行持续现场监测的能力。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借助于波浪能量进行驱动的海洋要素垂直剖面测量搭载系统。对系统的总体构成与工作原理、各部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以及系统海试的情况作了论述。海试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现无人值守情况下对海洋要素垂直剖面的持续长期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驱动 海洋要素 垂直剖面测量搭载平台 持续观测
下载PDF
波浪驱动推进机构的最优水翼倾角的确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常宗瑜 于振江 +4 位作者 郑中强 冯展霞 张嘉坤 孙秀军 王攀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波浪可以为海上航行器提供运动的能量,实现长时间、大范围的机动运动。一般认为波浪能驱动推进机构的水翼的摆角对推进性能有显著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波浪驱动机构最优水翼倾角的方法。基于绝对坐标系和Kane方程建立了通用波浪驱... 波浪可以为海上航行器提供运动的能量,实现长时间、大范围的机动运动。一般认为波浪能驱动推进机构的水翼的摆角对推进性能有显著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波浪驱动机构最优水翼倾角的方法。基于绝对坐标系和Kane方程建立了通用波浪驱动推进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模型中波浪产生的推进力组成,采用“机构冻结”的方法,计算了任意时刻水翼的最优转角,分析该角度与推进机构瞬时速度的关系。该研究对于改进推进机构的设计、合理规划水翼摆动规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驱动 推进机构 动力学模型 优化转角
下载PDF
基于Kane方法的波浪驱动水下航行器动力学模型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杜晓旭 崔航 向祯晖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36-1244,共9页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定义并选取适当的坐标系和广义坐标,对波浪驱动水下航行器多体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各部分的速度和加速度;基于Kane方法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各部分的偏速度和偏角速度,进而求得系统的广义主动力和广义惯性力...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定义并选取适当的坐标系和广义坐标,对波浪驱动水下航行器多体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各部分的速度和加速度;基于Kane方法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各部分的偏速度和偏角速度,进而求得系统的广义主动力和广义惯性力。将系统的广义惯性力和广义主动力代入Kane方程中,得到波浪驱动水下航行器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受力分析中,不仅考虑了惯性力、惯性力矩、重力和浮力以及流体动力,还重点分析了波浪力和多体系统的附加质量力。对波浪驱动水下航行器进行了运动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航行器航行稳定,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KANE方程 波浪驱动水下航行器 多体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波浪驱动式海洋高频次精细化观测剖面仪的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杰 王焱 +2 位作者 金萍萍 马纯永 陈戈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波浪驱动式海洋剖面观测平台具有自主升降、快速剖面、高时空分辨、长期连续的综合优势,对当前海洋中小尺度动力过程、浮游植物生理昼夜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快变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主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完全由波浪驱动的海洋... 波浪驱动式海洋剖面观测平台具有自主升降、快速剖面、高时空分辨、长期连续的综合优势,对当前海洋中小尺度动力过程、浮游植物生理昼夜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快变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主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完全由波浪驱动的海洋剖面仪样机系统,于2021年8月8日~8月31日在青岛胶州湾海域以锚泊方式连续开展了23天海试,获取总剖面数2367个,平均每天102个,剖面平均周期8.19 min。结果进一步表明,在1级左右的低海况下,系统工作受潮流影响较大;而在2级以上的较高海况下,基本可以实现全天时连续工作,证明了自研波浪驱动式剖面仪样机具有良好的工作灵敏性、状态稳定性和机械耐受性,且设计成本只有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20%左右,为实现新型剖面观测平台的国产化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驱动 剖面仪 精细化观测 国产化
下载PDF
波浪滑翔器波浪驱动速度与海浪参数映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秀军 李宗萱 +2 位作者 杨燕 周莹 桑宏强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1-479,共9页
计算机仿真或水槽实验的方法难以准确反映真实海况下的波高和波周期与波浪滑翔器的波浪驱动速度的映射关系。文中采用“黑珍珠”小型波浪滑翔器搭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波浪传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载荷,获得了波高、波周期、... 计算机仿真或水槽实验的方法难以准确反映真实海况下的波高和波周期与波浪滑翔器的波浪驱动速度的映射关系。文中采用“黑珍珠”小型波浪滑翔器搭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波浪传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载荷,获得了波高、波周期、流速以及位置坐标等数据,利用ADCP底跟踪模式测量的波浪滑翔器对地速度矢量减去ADCP测得的剖面流速矢量,计算出波浪滑翔器的波浪驱动速度矢量,建立波浪驱动速度与海浪波高和波周期的散点图,并采用拟合曲线找出波浪驱动速度与海浪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文中推导出的波浪驱动速度在一定参数范围内与波高呈正相关、与波周期呈负相关的预测模型,可为波浪滑翔器的波浪动力转换机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滑翔器 波浪驱动速度 波高 波周期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底跟踪
下载PDF
波浪驱动无人水面机器人运动效率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田宝强 俞建成 +3 位作者 张艾群 金文明 赵文涛 陈质二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68,共7页
以波浪驱动无人水面机器人(WUSV)的运动效率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该机器人的驱动原理,并推导了驱动力的计算公式.然后,结合波浪理论从能量转化角度建立了运动效率分析模型.最后通过波浪驱动无人水面机器人实验平台,分析和计算了波高、... 以波浪驱动无人水面机器人(WUSV)的运动效率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该机器人的驱动原理,并推导了驱动力的计算公式.然后,结合波浪理论从能量转化角度建立了运动效率分析模型.最后通过波浪驱动无人水面机器人实验平台,分析和计算了波高、波浪周期和翼板旋角对运动效率的影响,这为WUSV的动力学建模和效率优化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驱动 无人水面机器人 波浪 运动效率
原文传递
波浪能驱动的网箱巡弋装置设计与优化研究
9
作者 张瀚予 郭晟翰 +2 位作者 汤彬 周泰民 王睿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5期0009-0013,共5页
本研究针对网箱养殖设施在海洋环境变化中面临的挑战,设计并优化了一种波浪能驱动的网箱巡弋装置。论文首先阐述了网箱养殖设施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环境对其的影响,分析了现有设施存在的问题。接着详细介绍了波浪能的原理及其利用方式,... 本研究针对网箱养殖设施在海洋环境变化中面临的挑战,设计并优化了一种波浪能驱动的网箱巡弋装置。论文首先阐述了网箱养殖设施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环境对其的影响,分析了现有设施存在的问题。接着详细介绍了波浪能的原理及其利用方式,提出了波浪能驱动网箱移动的初始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理论验证。通过物理实验和模拟,对装置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进行了全面评估与深入分析。本研究聚焦于装置的优化设计,采用科学方法优化后,对比了优化前后装置的效率和稳定性,并就优化装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最后探讨了波浪能驱动的网箱巡弋装置在网箱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包括其独特优势、可行性以及对网箱养殖产业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本研究为解决网箱养殖面临的海洋环境挑战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波浪驱动 设备优化 工作稳定性 海洋环境保护
下载PDF
基于全域与局域模式下波浪驱动推进机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展霞 常宗瑜 +4 位作者 邓超 张嘉坤 赵林 郑中强 于振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29-136,共8页
波浪驱动航行器在海洋观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波浪能驱动的水下推进机构是它们前进的核心部件,研究其在流场中的流体与刚体相互耦合作用,对于提高波浪驱动航行器的推进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刚体动力学方程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之... 波浪驱动航行器在海洋观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波浪能驱动的水下推进机构是它们前进的核心部件,研究其在流场中的流体与刚体相互耦合作用,对于提高波浪驱动航行器的推进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刚体动力学方程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之间的交互耦合,分别建立了基于全域与局域模式下的波浪推进装置的流体-刚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两种模式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首先在全域模式下进行耦合动力学分析,在水下推进机构翼片行进和垂荡的整个区域建立流体网格,将其得到的水动力代入刚体运动方程得到其运动参数,然后将运动参数代入水动力模型中进行反复迭代。考虑到全域模式下所需流体区域范围大、计算量大的不足,因此在局域模式下,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将翼片水平前进速度实时转化为作用于翼片上的反向来流,建立了基于局域模式的翼片流体-刚体耦合模型,实现在相对固定的区域进行有限元分析。避免了大范围区域建立有限元网格,计算效率大大提高。两种模式下的计算结果吻合,为波浪能直接驱动的推进机构的推进性能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驱动推进机构 流体-刚体耦合 全域模式 局域模式 计算效率
原文传递
波浪能在海洋监测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11
作者 姜静波 高丽 +1 位作者 倪佐涛 陈永华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针对常规海洋环境长期监测中存在的能源供给问题,本文利用波浪能源作为驱动力,对波浪能驱动监测系统进行研究。给出了波浪驱动系统及应用原理,并对系统中的测量平台、棘爪、控制舱进行设计,同时选择RBR公司的XR-620型CTD传感器作为测量... 针对常规海洋环境长期监测中存在的能源供给问题,本文利用波浪能源作为驱动力,对波浪能驱动监测系统进行研究。给出了波浪驱动系统及应用原理,并对系统中的测量平台、棘爪、控制舱进行设计,同时选择RBR公司的XR-620型CTD传感器作为测量工具,对该系统进行海洋要素现场剖面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波浪能的作用下,系统用1台CTD传感器实现了定长时间序列内定深水域的全剖面测量,温盐数据在传感器精度范围内的变化不大,在实际海洋环境要素的合理数值范围内;滑行器下潜深度恒定可控,受到海况影响,下潜速度不稳定,波高较小时,速度较慢,波高较大时,速度较快;由于浮力恒定,其上升速度在各运动周期基本一致,且大于下潜速度;实验数据整体的周期重复性较好,满足预期实验。该研究在海洋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海洋监测 波浪驱动 剖面测量
下载PDF
波浪滑翔器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8
12
作者 廖煜雷 李晔 +3 位作者 刘涛 李一鸣 王磊峰 姜权权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27-1236,共10页
波浪滑翔器是近十年来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海洋无人航行器,凭借其超大续航力和极强生存能力,已在海洋科学、海洋工程甚至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波浪滑翔器技术日益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针对波浪滑翔器的波浪推进机理、系统结构属性... 波浪滑翔器是近十年来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海洋无人航行器,凭借其超大续航力和极强生存能力,已在海洋科学、海洋工程甚至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波浪滑翔器技术日益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针对波浪滑翔器的波浪推进机理、系统结构属性以及控制特性进行了总结和定义,并围绕波浪滑翔器技术的推进机理、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和运动控制等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总结了目前波浪滑翔器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滑翔器 波浪驱动 推进机理 航速预报 操纵性 运动控制
下载PDF
自然能驱动无人艇融合TD滤波的无模型自适应航速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权权 李可 +3 位作者 廖煜雷 贾琪 李晔 苗玉刚 《无人系统技术》 2020年第2期37-42,共6页
针对波浪力影响下自然能驱动无人艇(NSV)航速控制子系统存在的不完全可控、模型摄动、变频振荡等问题,以驭浪者号NSV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无模型自适应控制(CFDL-MFAC)的NSV航速控制算法;同时,考虑波浪干扰下NSV航速数... 针对波浪力影响下自然能驱动无人艇(NSV)航速控制子系统存在的不完全可控、模型摄动、变频振荡等问题,以驭浪者号NSV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无模型自适应控制(CFDL-MFAC)的NSV航速控制算法;同时,考虑波浪干扰下NSV航速数据具有噪声大、变频振荡的特点,导致航速控制子系统性能较差,引入TD滤波器对NSV的航速进行滤波,增强航速响应的平稳性,从而提升航速控制的抗干扰能力;开展仿真对比试验,试验表明相比PID控制算法,带有TD滤波器的CFDL-MFAC算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能驱动无人艇(NSV) 波浪驱动 航速控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TD滤波器
下载PDF
活塞式造波池中箱式浮体运动的数值研究
14
作者 廖斌 陈善群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41-47,共7页
基于SPH方法,发展了一种可用于模拟水体中浮体运动的数值模型。通过活塞式造波池中的造波过程以及水平圆柱自由跌落入水算例,验证该模型在波浪传播以及流体驱动浮体问题上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将该模型用于研究活塞式造波池中... 基于SPH方法,发展了一种可用于模拟水体中浮体运动的数值模型。通过活塞式造波池中的造波过程以及水平圆柱自由跌落入水算例,验证该模型在波浪传播以及流体驱动浮体问题上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将该模型用于研究活塞式造波池中箱式浮体的运动,并获取了箱式浮体六自由度条件下的运动数据以及响应规律。研究发现:波浪驱动下箱式浮体的位移以纵向和垂向为主,横向运动受波浪驱动的影响较小,纵向位移振幅易受波浪激励的影响;波浪驱动下箱式浮体的转动以俯仰转动和横摇转动为主,偏航转动受波浪驱动的影响较小,俯仰转动的角度振幅易受波浪激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方法 浮体运动 造波板 波浪驱动 六自由度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period microtremor and validation of microtremor array measurements in inland areas of China
15
作者 CHE Ai-lan ZHANG Teng-yu FENG Shao-k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1期1910-1922,共13页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period microtremor and applicability of microtremor survey,we have made microtremor observations using long period seismometers of the China's mainland from coastal cities lik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period microtremor and applicability of microtremor survey,we have made microtremor observations using long period seismometers of the China's mainland from coastal cities like Shanghai and Tianjin through Beijing,Xi'an,to the far inland cities of Lanzhou and Tianshui.The observation shows that the level of power spectrum of long period microtremors reduced rapidly from the coast to the inland area.However,the energy of long period microtremors in Beijing,Xi'an,Lanzhou and Tianshui area are only approximately ten-thousandth to thousandth of that in Shanghai.Aiming at the complexity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in the far inland,a serie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models with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were assessed using three-dimensional,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analyses.The resul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microtremor survey methods and their limitations with regard to aggregate variability and thickness determinations.Multiple-wave reflections between layers with the change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distribution occurred,whic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fferent field approaches.Information over a broad spectrum from which velocity-depth profiles were produced via inversion approaches.Neither the thickness nor the shear waveVelocity V of the subsurface layer inversion results appeared over a large evaluation with increasing slope angle.In particular,when the angle of the model reached 45°,it could not be accurately evaluated using one-dimensional inversion methods.Finally,the array microtremor survey(AMS) was carried out in Shanghai City,China.Although AMS techniques do not have the layer sensitivity or accuracy(velocity and layer thickness) of borehole techniques,the obtained shear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is especially useful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seismic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period microtremor Array Microtremor survey Power spectrum INVERSION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下载PDF
Dynamic modeling of a wave glider 被引量:7
16
作者 Chun-lin ZHOU Bo-xing WANG +2 位作者 Hong-xiang ZHOU Jing-lan LI Rong XIONG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9期1295-1304,共10页
We propose a method to establish a dynamic model for a wave glider, a wave-propelled sea surface vehicle that can make use of wave energy to obtain thrust. The vehicle, composed of a surface float and a submerged glid... We propose a method to establish a dynamic model for a wave glider, a wave-propelled sea surface vehicle that can make use of wave energy to obtain thrust. The vehicle, composed of a surface float and a submerged glider in sea water, is regarded as a two-particle system. Kane's equations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dynamic model. To verify the model, the design of a testing prototype is proposed and pool trials are conducted. The speeds of the vehicle under different sea conditions can be computed using the model, which is verified by pool trials. The optimal structure parameters useful for vehicle designs can also be obtained from the model. We illustrate how to build an analytical dynamics model for the wave glider, which is a crucial basis for the vehicle's motion control. The dynamics model also provides foundations for an off-line simulation of vehicle performance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its mechanical de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propelled vehicle Dynamic modeling Sea surface vehicle Wave glid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